孫明霞
好教育究竟什么樣
——《窗邊的小豆豆》帶給我的思考
孫明霞
專欄【明霞】
更多文本請掃描左邊二維碼
近日整理書籍,重新拿起這本堪稱教育經典的《窗邊的小豆豆》,突然發(fā)現有太多值得回味的東西。從一個教育者的角度,我發(fā)現了什么是好的學校,什么是好的教育。
記得數年前我寫過一篇短文《夢想有這樣一所學?!罚瑝粝雽W校生長在遠離塵囂但又具有現代文明的地方,有花園,有野草,有池塘,有山坡,有大樹,有小河流,有鳥語花香。學校有不超過百名的學生,自由地上課,自由地玩耍,可以開展各種各樣新奇的活動,這里是孩子的天堂,也是老師的天堂。讀完這本書,才發(fā)現日本的小林先生早在80年前就已經創(chuàng)辦了這樣的學?!蛯W園,她比我夢想中的更美:由兩棵大樹長出來的校門,樸素、自然,又充滿了生命活力;由電車構成的教室,真的行李網架、車窗,所不同的是有黑板和學生桌椅。坐在這樣的教室里上課是什么感覺?會不會如同旅行一般快樂?難怪孩子看到這樣的校門、這樣的教室,立刻就會喜歡,就像一個擁有魔力的磁石,深深地吸引孩子:來吧,來吧,這里會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呢!
小豆豆是極其幸運的,第一次走進學校,見到校長,就深深喜歡上了這里。不是校長長得帥,穿得好看,也不是校長送她禮物,只是因為校長能耐心地聽一個小孩連續(xù)說上一上午4個小時的話!無論孩子說什么,小林校長都是笑瞇瞇地傾聽,不會粗暴地打斷孩子的談話,不會兇巴巴地批評孩子的做法多么錯誤,不會嘲笑孩子的天真幼稚。在他眼中,孩子說的一切都是最美的語言。
當今的校長,也有懂學生、懂教育的,但有幾個校長能這樣有耐心地聽一個孩子連續(xù)說4個小時話,還始終保持著真誠、微笑和毫不厭倦?別說是校長,即便是任課老師,又能有多少會耐心聽孩子說話?尤其是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甚至不知道犯了什么錯誤的時候,有沒有耐心地聽孩子替自己辯解過、解釋過?
習慣了,我們的課堂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上了語文上數學,上了英語上物理,但巴學園卻不一樣,竟然可以由學生選擇從自己喜歡的課開始,先學什么都可以。并且,學生的座位不是固定的,而是想坐哪里就坐哪里。上課的方式也是很自由的,從自己的興趣開始,以自學的方式進行,結果,一堂課上,學什么的都有,一旦遇到學習的問題,可以隨時到老師那里請教,或者把老師請到自己的座位上來,老師則會耐心講解,一直到孩子弄懂為止。
不僅如此,吃飯也是課堂,活動也是課堂,所有校園內的活動,都是課堂。
散步,也是很好的課堂。當孩子們完成學習任務想要散步的時候,老師就帶領孩子散步,這散步可不是我們理解的隨便走走,而是一路上辨認著路邊遇到的所有。遇到油菜花,就講油菜花,講雌蕊雄蕊;見到寺廟的雕塑就講雕塑;見到水池中劃船的人就跟船上的人打招呼問好……整個散步過程,就是不斷發(fā)現的過程,也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是學習歷史、生物、地理的寶貴時間,雖然孩子們并沒有察覺到,但教學真實地發(fā)生了。
或許有人說,小林是校長,他有完全的自主權,想讓課堂怎么上就怎么上,可我們不是小林,我們有太多的禁錮,必須按照課本要求,必須按照課程表上課,否則不就亂了套?這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在不能改變大環(huán)境的前提下,我們能不能創(chuàng)造自己課堂局部的春天?
看到此書“運動會”一篇,心里又無比佩服小林校長的智慧,這哪里是一次普通的運動會,而是專門為每一個孩子設計的運動會,是一個讓所有孩子都擁有尊嚴的運動會,所有孩子都玩得很開心,沒有忽視任何一個。比如有趣的“鉆鯉魚比賽”“找媽媽”比賽,不只是孩子們參加,連觀眾席上的爸爸媽媽也要參與其中,只要孩子抽中信封中“朔子的媽媽”或者“奧老師的姐姐”,那么,無論是否熟悉的“朔子的媽媽”“奧老師的姐姐”就要趕緊從座位上站起來進入場地和孩子們一起齊心協力完成項目……
更令人感動的是接力賽,不是平地上跑,而是一步一步跳臺階,不能一步連跨兩個臺階,只能跨一個,可以想象,獲勝的將是那個腿短的高橋君。這似乎也沒什么,但仔細分析,那是小林校長精心設計的比賽——為了讓一直自卑的腿短的高橋君(侏儒癥患者)樹立自信,不露聲色地鼓舞高橋君,讓高橋君“不要忘記奪得第一名時的自信”。
出其不意的還有小林校長所發(fā)的運動會的獎品,不是鉛筆、筆記本、橡皮之類的學習用品,而是一根蘿卜、一束菠菜、兩根牛蒡、一顆卷心菜之類,并對孩子們說:“請媽媽把這些做成菜,用你們努力得來的蔬菜,做全家晚飯的菜肴,肯定很好吃!”
我想,曾經的小林校長能有這么多的創(chuàng)意,我們今天怎么就沒有了創(chuàng)意?其實,說到底是心中有沒有人的存在。因為小林校長心中裝著每一個孩子,無論是身有殘疾的孩子,還是健康的孩子,都在他的心中占有重要位置,他會為了一個孩子設置運動項目,讓他享受到尊嚴和幸福,這是對孩子多大的鼓舞!
放下這本書數天了,腦子里不時想起小豆豆的父母,我無比佩服小豆豆母親的教育智慧——當老師一件件、一樁樁地講述孩子在學校所犯的無數錯誤的時候,這位媽媽的腦袋都快要炸了,但她在孩子面前從沒表現過,從沒有告訴孩子“你是個壞孩子,總是惹事生非”“你被老師退學了”……盡管媽媽也很著急,擔心再找一所學校依然不肯收留小豆豆,但她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都是寬容、大度以及對孩子的欣賞與愛……假如小豆豆不是生長在這樣一個寬松、民主的家庭中,不是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媽媽,定然不會成為后來如此優(yōu)秀的人。
對比小豆豆的媽媽,我們父母合格的不多。怎樣的家庭教育才是有效的,怎樣的父母才是好父母,豆豆母親為我們樹立了榜樣——這決不是對孩子錯誤的放縱,而是對孩子天性的保護;不是把孩子逼成只會學習的傻瓜,而是讓孩子善良、樂觀;不是抱怨孩子頑皮、總是弄破衣服,而是給孩子無盡的呵護與愛。我眼前不斷浮現出耐心傾聽孩子的媽媽,明知是騙局但依然認真陪著女兒一起嘗試樹皮以證明身體健康的媽媽,用心給孩子做出“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午餐的媽媽,從不指責孩子不切實際幻想自己職業(yè)的媽媽,不忍心告知孩子小狗洛基死去而是說洛基不見了的媽媽……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是我們最需要學習的——怎么尊重孩子生命成長的需要,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獨立的人。
……
一切的美好,因為一場可怕的戰(zhàn)爭結束了。
凝結著小林校長夢想的巴學園,被熊熊的烈火包圍、吞噬,孩子們的笑聲、歌聲消失了,只剩下恐怖的聲響。在這樣的情境下,小林先生沒有為失去的財產哭泣,盡管整個學校是他一生的積蓄建造起來的;沒有為夷為平地、無法修繕的學校而痛苦,而是說:“下一次,我們辦一個什么樣的學校呢?”
盡管長大后的小豆豆最后也沒有成為老師,但巴學園和小林校長成就了她的一生,也讓我們知道,世界上曾經有一所這樣美好的學校。
什么是好教育?我心中曾有過無數的幻想,詩意、美好、純凈、童話,沒有考試、沒有評比、沒有傷害,但所有的幻想都沒有比巴學園更加詩意與夢幻,都遠不及巴學園的純凈與美好。
世上還會不會再長出一個巴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