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奇 賈 珍
淺談對公務員基層鍛煉工作的思考
張彥奇賈珍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六十六條指出:“根據(jù)培養(yǎng)鍛煉公務員的需要,可以選派公務員到下級機關或者上級機關、其他地區(qū)機關以及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掛職鍛煉”。2006年,人事部提出:我國將探索建立公務員基層鍛煉制度,通過有計劃地選派公務員到改革開放第一線、到條件艱苦困難較多的地方、到基層和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經(jīng)受鍛煉和考驗,增長本領。
近年來,公務員基層鍛煉制度作為組織培養(yǎng)青年干部,培育和弘揚公務員精神的有力措施,得到各級黨政機關的認可并加以實踐。但在基層鍛煉實施過程中,存在選派針對性不強、鍛煉人員思想教育不夠、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本文以淮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淮委)機關參公管理人員基層鍛煉情況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找出基層鍛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提高基層鍛煉的質量和效果。
淮委是水利部直屬單位,作為水利部派出的流域管理機構,在淮河流域和山東半島區(qū)域內(nèi)依法行使水行政管理職責,為具有行政職能的事業(yè)單位。淮委各級機關及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機關工作人員為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人員。淮委自2005年開始探索建立機關參公管理人員基層鍛煉制度,并于2011年制定《淮委機關工作人員到基層學習鍛煉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經(jīng)過十年的實踐探索,淮委機關參公管理人員基層鍛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辦法》解讀
《辦法》涵蓋了淮委參公管理人員基層鍛煉的方方面面,內(nèi)容全面、措施具體,操作性強。一是對象明確。辦法適用于委機關、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機關、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機關招錄的沒有水利基層工作經(jīng)歷的工作人員。二是時間明確。鍛煉時間為一年,來淮委工作后三年內(nèi)完成,安排多崗位的,每個崗位不得少于半年。三是組織明確。人事部門組織實施,參加鍛煉人員所在部門、鍛煉接收單位等配合。四是管理明確。事前明確鍛煉方案,事中明確“四個一”的鍛煉目標,即參與一項中心工作,完成一本工作筆記、一份調研報告和一篇學習鍛煉總結,事后明確考核內(nèi)容。
2.基層鍛煉數(shù)據(jù)分析
2005~2014年淮委實行參公管理人員招錄以來,淮委機關、水保局機關、沂沭泗局機關共招錄參公管理人員71人。
(1)基層鍛煉完成情況
2005~2014年淮委機關新進參公管理人員基層鍛煉完成情況見圖1。
(2)基層鍛煉接收單位分布情況
2005~2014年基層鍛煉接收單位分布情況見圖2。
3.基層鍛煉取得的成效
(1)從組織人事部門角度。作為對人才培養(yǎng)的系統(tǒng)性思維,基層鍛煉完善了淮委干部培養(yǎng)鍛煉的制度和文化;通過健全管理體制,明確基層鍛煉的培訓機制、考核機制和保障機制,為干部基層鍛煉的具體工作提供指導和行為規(guī)范;參公人員基層鍛煉在提升干部素質的同時,也為組織人事部門提供更寬廣的觀察干部的視角為進一步選人用人提供支撐。經(jīng)統(tǒng)計,自2005年參公管理人員招錄以來,經(jīng)過基層鍛煉,現(xiàn)有14人走上科長管理崗位,11人走上副科長管理崗位,科級干部實職人數(shù)占招錄總數(shù)的35.2%。
(2)從派出單位角度。派出單位讓年輕同志到基層單位、生產(chǎn)一線進行學習有利于年輕干部培養(yǎng)實干精神,豐富基層工作經(jīng)驗,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通過基層鍛煉,可以發(fā)現(xiàn)年輕同志在工作中的優(yōu)缺點,有利于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科學合理規(guī)劃職業(yè)發(fā)展路徑,及時指導、幫助年輕同志盡快成長。
(3)從個人角度。到基層鍛煉的年輕同志都是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工作,學歷高、專業(yè)理論知識多,但實踐能力差,抓具體問題、抓落實、抓執(zhí)行的能力不強。通過基層鍛煉,特別是到管理難度較大、條件相對艱苦的基層單位,有利于他們熟悉一線、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磨練意志、砥礪品行,提高分析處理實際問題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增強服務基層的意識。
圖1 2005~2014年淮委機關新進參公管理人員基層鍛煉情況圖
圖2 2005~2014年基層鍛煉接收單位分布情況圖
1.基層鍛煉的針對性有待加強
盡管選派單位在考慮個人職業(yè)發(fā)展需要的基礎上選擇接收單位,但仍存在針對性不足的問題:一是在基層鍛煉單位選擇時缺乏針對性,受選派范圍的限制(集中在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及其直屬局、基層局,治淮工程建設管理局負責組織實施的在建工程現(xiàn)場建設管理機構,中水淮河規(guī)劃設計研究有限公司等單位),存在所學專業(yè)與業(yè)務工作不對口等情況;二是在基層鍛煉內(nèi)容上缺乏針對性,由于鍛煉時間短,又是年輕同志,業(yè)務能力不強,容易走形式,導致“為了鍛煉而鍛煉”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2.接收單位對基層鍛煉工作“心存顧慮”
一方面,接收單位認為接收機關參公管理人員基層鍛煉是完成上級部門交給的任務,鍛煉人員是來“鍍金”的,在工作安排上不夠積極主動;另一方面,接收單位出于對鍛煉人員年輕、工作不熟悉、短期行為等問題的擔心,只是安排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很難達到鍛煉效果。
3.基層鍛煉人員存在“過客”思想
部分基層鍛煉人員把鍛煉看作是“走過場”,將自己當作基層鍛煉單位的“過客”,鍛煉期間應付一下完成任務即可,只求無過,不求有功。滿足于眼前被動的敷衍狀態(tài),缺乏開展工作的熱情,不能主動去承擔相應職責,無法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正常工作。
1.加強思想教育工作
強化思想工作是落實基層鍛煉目標、解決基層鍛煉存在問題的首要條件。組織人事部門是基層鍛煉工作的主管部門,尤其要注意做好思想工作。鍛煉前,應對擬鍛煉人員進行集中培訓,明確基層鍛煉的意義、時間、任務及其他有關問題,特別強調鍛煉紀律,使鍛煉人員從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樹立強烈的角色意識,形成自律觀念;鍛煉中,對接收單位要加強溝通,反復強調對基層鍛煉人員的各項要求,要讓鍛煉人員感受到來自接收單位的“壓力”,從而時刻嚴于律己,端正態(tài)度;鍛煉后,對優(yōu)秀的基層鍛煉成果進行集中宣傳,對派出單位進行及時反饋,形成基層鍛煉培養(yǎng)人才、優(yōu)秀人才受重用的輿論氛圍。通過多措并舉,解決選派單位針對性不強、接收單位“心存顧慮”以及基層鍛煉人員“過客思想”等三方面的思想認識問題。
2.強化“輸入”“輸出”端職責
選派單位作為“輸入”端,要明確以下職責:一是關心、支持基層鍛煉工作,讓鍛煉人員與派出單位具體工作脫鉤,不再為鍛煉人員安排本單位的工作任務,妥善處理工作的銜接和人員的調配問題;二是時刻注意了解鍛煉人員在基層單位的工作表現(xiàn),主動征求其所在基層單位的組織意見,及時與鍛煉人員談心交流,并明確任務,提出要求,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三是對基層鍛煉方案及時進行總結,對現(xiàn)實表現(xiàn)好的基層鍛煉人員要予以工作的重點安排,形成表率作用,增強鍛煉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接收單位作為“輸出”端,要明確以下職責:一是嚴格鍛煉人員的日常管理、培養(yǎng)和鍛煉工作,對工作要明確職責,既要大膽放手,又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二是接收單位要加強對鍛煉人員的監(jiān)督和愛護,了解鍛煉人員的工作和思想情況,做好思想上的疏通和與派出單位的溝通,及時調整鍛煉內(nèi)容,合理科學地提高鍛煉實效;三是關心鍛煉人員生活,激發(fā)其工作熱情,增強歸屬感。
3.完善鍛煉考核體系
目前的考核內(nèi)容參照公務員年度考核主要對鍛煉人員在學習鍛煉期間德、能、勤、績等方面的表現(xiàn)情況,同時結合“四個一”完成情況及考勤記錄等進行考核。但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考核內(nèi)容相對主觀,考核結果與實際使用結合不夠緊密。
建議在考核中建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評指標體系。圍繞“四個一”的完成質量進行定量的“能”“績”考察;圍繞掛職人員的“德”“勤”“廉”三項內(nèi)容進行定性的考察。設定定量與定性考察內(nèi)容的權重,對定量的考核量化指標標準進行細化,充分反應鍛煉人員在實際鍛煉中的能力和成績;對定性的考核按照已有考察要求進行,明確等級,確定分數(shù);考核最終的成績是由分數(shù)體現(xiàn),并根據(jù)不同的得分區(qū)間確定等級
(作者單位:淮河水利委員會23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