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琎
文學作品不同于一般的閱讀作品,它以語言為工具,形象地反映生活,表達作者對社會現(xiàn)象的認識與情感,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文學作品本身就是作者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象思維的結果,所以文學作品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思維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衡量依據(jù)是課堂教學是否以思維培養(yǎng)為目的,并且最終實現(xiàn)這個目標。文學閱讀思維型課堂教學需要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所生活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征、生活環(huán)境進行思考和分析,通過人物對話、獨白去體會作者對人物內(nèi)心情感的塑造,繼而通過對人物形象特點的理解感悟作品的主題,剖析故事背后深層的含義,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這就是思維能力。
一、文學作品課堂教學現(xiàn)狀
1.教法單一陳舊,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往往滲透著作家強烈的情感、生動的描寫??墒窃S多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忽略文學作品的渲染力,把文學作品簡單地處理成文字材料,通過學習詞匯、翻譯句子、講解語言點的方式進行授課,學生感到味同嚼蠟,對于學生來說,這部作品只不過是詞匯的訓練的工具。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可能促進學生思維。
2.忽略整體閱讀,教學過程簡單化。
人教版選修8 Unit 4“My Fair Lady”改編于英國現(xiàn)實主義戲劇作家蕭伯納的作品《賣花女》(Pygmalion)。課文教材部分僅編排兩幕,另外的3幕編排成課后練習。文學閱讀不等同于一般的作品閱讀,文學作品的靈魂在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在于隨著情節(jié)推移而產(chǎn)生的微妙的人物心理變化。許多學校為了保持教學進度,往往會忽略課后練習。課文教學則流于形式,首先略讀一兩分鐘,要求回答文章主題,然后分段細讀,設置簡單的問答環(huán)節(jié)、課文內(nèi)容填空或者是TorF,最后進入知識點講解。學生如果沒有文本認知的過程,就不可能產(chǎn)生認知沖突,也不會有機會形成對文本認知的自我建構。設置答案淺顯的問題,無法讓學生得到思維上的鍛煉,這樣的課堂教學看似布局完整,實則空無一物。
3.缺乏學習,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但是許多教師缺乏不斷學習的精神,不進行廣泛閱讀,自身知識結構沒有得到提高,課堂教學憑借教參,按步照班,照本宣科,缺乏創(chuàng)新。試想想,教師如果沒有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沒有對文學作品的深度思考和剖析的能力,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呢?
二、高中英語文學閱讀思維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基本前提條件。一節(jié)有效的文學閱讀思維型課堂包括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對文本的充分認知,以及在產(chǎn)生認知沖突后的思辨過程,即在閱讀中批判,在批判中求證,最后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這種學生從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遷移知識到反思總結的過程,就是學生思維自我建構的過程。要上好一節(jié)文學閱讀課,實現(xiàn)學生獨立思考、發(fā)展探究性思維的目標,教師必須有清晰的教學目標、充分的教學準備及多元創(chuàng)新的課堂。
1.合理選材,有效探究。
北師版教材的每本書中都設有Literature Spot,相比較北師版課文內(nèi)容,這些文學作品的語言更豐富,故事引人入勝。在教學進度的局限性中,教師要大膽取舍,在安排教學時間時,大膽放棄或略講教材中過時枯燥的文本,而細讀詳講Literature Spot中的文學作品。例如北師版必修一Unit 3 Lesson 4 “Christmas”顯得太過淺顯,由于網(wǎng)絡電視的宣傳,學生對圣誕的習俗已經(jīng)非常了解。而且在初中的教材早已介紹過圣誕節(jié)的相關知識,可是在圣誕節(jié)里除了裝飾圣誕樹、吃火雞、送禮物、爬煙囪以外,還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呢?與其選擇Unit 3 Lesson 4,不如選擇Literature Spot中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狄更斯的A Christmas Carol。小說通過對守財奴Scrooge的描寫,表達了對資產(chǎn)階級拜金、利己思想的批判和諷刺,同時真實反映了中下階層人民的貧苦生活,最后用浪漫主義手法表現(xiàn)出人間的溫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通過對比和取舍,我們才能將教材合理化。除此之外,由于各版本教材內(nèi)的文學作品都很少,因此教師可以選用不同版本的文學作品或其他文學材料,進行適當?shù)难a充,或者可以讓學生反復閱讀?!皶x百遍,其義自見”。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會從新的視角體會人物心理,更好地感悟作品的內(nèi)涵。而教師在把作品推薦給學生之前,必須進行認真閱讀,反復探究,充分利用文學閱讀材料,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2.作品認知,鼓勵創(chuàng)新。
文學作品本身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決定了文學作品教學應該把握完整性和多元化原則。首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模式。略讀Skimming的方式并不適用于文學閱讀,教師不能把文學作品閱讀的完整性隨意化、省略化。其次,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使是同一部作品,學生們也會從不同角度切入,有自己不同的解讀。教師要積極發(fā)展學生思維的獨特性,對于學生的不同看法、大膽思維予以鼓勵。只有在自由暢達的課堂里,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最后,由于社會背景年代的差異、中外思維方式的不同、心理年齡層次的不同等因素的存在,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試圖用自己原有的認知和經(jīng)驗理解文本內(nèi)容,當無法理解時,就產(chǎn)生認知沖突。產(chǎn)生沖突的課堂是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搖籃,因為在這個時候,學生為了重新達到認知平衡,必定要打破舊的認知平衡重新建構新的認知平衡,這個過程就是思維活動和發(fā)展的過程。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個體的認知發(fā)展是在認知不平衡時通過同化或順應兩種方式來達到認知平衡的,認知不平衡有助于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教師要巧妙地利用學生的“認知沖突”,提供給學生思維的動力,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愿望,使文學閱讀課堂彰顯跌宕起伏的美感。
3.自主建構,活動思維。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發(fā)展與培養(yǎng)不能給予人或傳播給人,誰要享有發(fā)展與培養(yǎng),必須用自己內(nèi)部的活動和努力來獲得?!苯處熢谶@個過程中應該進行適時的引導。首先,搭建知識框架。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寫作風格、表現(xiàn)手法、文學作品的敘事要素、人物關系及人物心理等。教師不要為學生設計具體簡單的問題,這些問題對學生思維培養(yǎng)的效果幾乎為零。其次,獨立探究。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實現(xiàn)結構化思維,使信息得到有效整理,使得冗長的內(nèi)容變成精致的珍珠,有序地串聯(lián)起來,為學生進行反復閱讀做好鋪墊。最后,合作學習。利用小組合力,分析和解決獨立思考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點和疑問。在交流思想、發(fā)表意見的過程中,形成自己新的觀點,實現(xiàn)知識能力自我建構的過程。
總之,在文學閱讀思維型課堂的教學中,能否促進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取決于教師是否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在有效的課堂里,教師還可以在課上借助信息化技術,多渠道展示作品,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在課后組織戲劇作品表演等活動深化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對學生的表現(xiàn)要適時贊賞和鼓勵,有效地進行評價,如此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多元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蘭春壽.基于思維過程的高中英語文學閱讀思維型課堂教學架構.課程·教材·教法,2015(12):82-89.
[2]陳振金,周大明.高中英語文學閱讀思維型USE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10):59-61.
[3]孫志英.高中英語思維型文學閱讀教學的思維特征分析.吉林教育,2015(10).
[4]林雅菁.高中英語思維型閱讀教學模式初探——以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課文為例.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3(10):68-70.
[5]鄭易.淺談高中英語思維型閱讀教學模式——以Should cloning be allowed?公開課為例.課程教育研究,2015(3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