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宇
?
【中西醫(yī)結合】
RPH聯(lián)合中醫(yī)治療痔病60例療效觀察
朱智宇
目的探討自動痔套扎術(RPH)聯(lián)合中醫(yī)手段治療各期痔的臨床療效。方法隨機將12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治療組采用自動痔套扎術(RPH)及配合中醫(yī)手段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內扎外切術。對術后療效作回顧性分析。結果治療組60例全部治愈。隨訪6~12個月,均未見復發(fā)和其他后遺癥。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RPH作為痔治療的一種新手術,聯(lián)合中醫(yī)方法減少了手術創(chuàng)傷,減輕了患者痛苦,縮短了治療時間,符合現(xiàn)代微創(chuàng)要求,值得臨床推廣。
痔;自動痔套扎術;療效觀察
我科采用自動痔套扎術(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s,RPH)治療痔60例,療效滿意。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120例,男54例,女66例;年齡19~78歲,平均48.5歲;病程5~23年,平均14年。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Ⅰ度痔26例,Ⅱ度痔49例,Ⅲ度痔45例。術前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
1.2治療方法
1.2.1治療組使用江西廬樂醫(yī)療器械集團公司生產的痔瘡套扎器(痔康寶)。術前常規(guī)清潔灌腸2次,病人取左側臥位,局部麻醉或腰麻或骶管內麻醉(具體根據患者選擇,局部麻醉占多數(shù)),麻醉生效后行肛周皮膚及肛管直腸內常規(guī)消毒。將自動痔套扎器的橡膠圈分別套在套扎器槍管上以備使用。
手術步驟:①消痔靈三部注射術:在3、7、11點位痔上動脈區(qū)黏膜下注入1∶2消痔靈混合液(消痔靈、生理鹽水與利多卡因混合液按比例配置),共約4ml;在1、3、7、11點位痔核黏膜下層及固有層注入1∶1消痔靈混合液,共約8ml。②自動痔套扎術(RPH):置入肛門鏡,檢查內痔情況,選定需要套扎內痔上方部位。將自動負壓吸引器與自動痔套扎器連接好,并確認負壓按鈕處于封閉狀態(tài)。經肛門鏡置入套扎器槍管,對準需要套扎內痔1cm以上位置,打開負壓吸引開關,在負壓下吸引黏膜組織進入槍管,當負壓達到-100~-80KPa時,釋放橡皮圈,關閉負壓開光,釋放被套扎組織,取出槍管。更換槍管,重復以上步驟套扎其它部位。一般每次套扎3~4點位為宜,必要時對套扎組織實施雙重套扎。③注射術:對套扎的組織注射1∶1消痔靈混合液(消痔靈、生理鹽水與利多卡因混合液按比例配置)2~3ml,以防止橡皮圈滑脫。④根據外痔分布情況,適宜的進行單純性外痔切除術。⑤如有肛緣創(chuàng)面,用復方亞甲藍注射液0.5ml注射(一般是用1%亞甲藍2ml加1%利多卡因18ml配制而成)。
術后放入肛管1~2枚復方角菜酸酯栓,流質凡士林紗布引流,包扎固定,手術結束。
1.2.2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內扎外切術。
1.3術后處理流質飲食3d;術后服用中藥方劑痔瘺合劑(郁李仁10 g,地榆炭10 g,黃芩10 g,炒槐米10 g,赤芍6 g,仙鶴草20 g,升麻炭10 g等),水煎服,1日2次;預防應用抗生素3d。便后用武漢馬應龍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金玄痔科熏洗散清洗坐浴,再用馬應龍麝香痔瘡栓塞肛換藥至創(chuàng)面愈合。
1.4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Fisher精確概率法和秩和檢驗法,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法統(tǒng)計學分析,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治療組和觀察組手術有關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例,±s)
注:P<0.05
2.2療效判定標準痊愈:便血、脫出癥狀完全消失;好轉:便血、脫出癥狀緩解;無效:便血、脫出癥狀未能改善。
2.3治療療效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及治療療效比較 (例,%)
注:P<0.05
1975年Thomson根據其解剖首次提出肛管血管墊病理性肥大和下移是內痔的原因,簡稱肛墊下移學說。亦是目前臨床上最為接受的痔的病因學說。肛墊在胚胎時形成,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結構,位于齒狀線上1.5cm左右,由擴張的靜脈、平滑肌(Treitz肌)及結締組織構成,正常情況下起到閉合肛管、控排便的作用。其中Treitz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該肌是位于肛管黏膜和肛管內括約肌之間的含有大量彈性纖維的平滑肌組織,它具有將肛管皮膚固定于內括約肌上,有使排便結束后的肛墊向上回縮的作用。當Treitz肌斷裂,支持組織松弛,肛墊即出現(xiàn)回縮障礙,從原來固定與內括約肌的位置下移。當肛墊松弛、肥大、出血或脫垂時,即出現(xiàn)痔的癥狀?;谥绦纬稍砑词歉貕|下移的結果,以及肛墊有血管海綿體樣的作用,對精細控便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大部分醫(yī)者已放棄見痔必切的觀念,改為只對有癥狀的內痔進行治療。在治療的目的上由簡單的切除痔塊改為消除便血、脫垂癥狀。通過手術將下移的肛墊回復到內括約肌上,同時手術的過程中盡可能保留正常的肛墊組織,盡可能較少影響精細控便功能。
自動痔套扎術(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s,RPH)原理是通過套扎器將內痔上方的組織套入到橡皮圈內,利用橡皮圈的緊縮力阻斷內痔血運,使其缺血、壞死、脫落及愈合。該手術遵循了痔的生理病理結構及形成機制,在有效保護肛墊的基礎下設計而成。通過對痔以上正常黏膜組織進行套扎,產生機械性壞死脫落,使黏膜及黏膜下層與肌層粘連,使脫垂的肛墊向上懸吊和固定,恢復到生理位置,起到“懸吊”的作用,同時切斷直腸上動靜脈的終末枝,減少痔核供血量,使痔核萎縮,解除出血,起到“斷流”的作用。這樣既保留了正常的肛墊及黏膜橋,也維護了肛門的微控功能。
自動痔套扎術(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s,RPH)與傳統(tǒng)內扎外切術相比,具有手術時間短、疼痛輕、無明顯并發(fā)癥,恢復快等優(yōu)勢。實現(xiàn)了套扎操作的自動化,徹底改變傳統(tǒng)痔瘡套扎方法不僅費時、費力、顯露困難、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患者疼痛的缺點。術后恢復非???,術后不遺留瘢痕,不損傷直腸與肛管的正常結構和外觀,為治療各型痔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并且效果顯著。利用硬化劑對非結扎部位進行注射,避免出血,再用套扎器行點狀結扎,以此避免PPH手術環(huán)狀切除的損傷大、吻合口狹窄、費用高的缺點,提高手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徹底解決患者肛門下垂、排便不盡、排便困難的癥狀。
消痔靈注射術,消痔靈注射液(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五倍子、明礬、三氯叔丁醇、鞣酸、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亞硫酸氫鈉、枸櫞酸鈉、甘油配制而成的注射劑。其中五倍子、明礬是有效成分。五倍子、明礬藥性酸澀,具有收斂止血、固脫作用,可用于各期內痔出血的止血及脫垂;消痔靈混合液均有致炎性,注射入黏膜下能產生無菌性炎癥使組織發(fā)生纖維化。套扎前先行消痔靈三部注射術。注入痔核及痔核上方的黏膜下層,產生無菌性炎癥,使下移的肛墊復位,并與相應肌層粘連,起到“懸吊”的目的。同時通過將消痔靈混合液注入痔血管叢周圍,造成對痔血管叢壓迫及無菌性炎癥纖維化的聯(lián)合作用,可減少痔核血供,起到“斷流”的作用。對與小的內痔痔核促其萎縮,避免了因手術過度切除黏膜而造成肛門狹窄不良并發(fā)癥。在套扎結束后,再對套扎物注入消痔靈液,可加快套扎物的壞死脫落及降低脫落后的出血的風險。
術后同時使用復方亞甲藍注射液注射肛緣創(chuàng)面對于提高患者對術后疼痛的耐受性,減少術后尿儲留、便秘等并發(fā)癥都有重要的意義。亞甲藍是一種堿性染色劑,對神經組織有較強的親和力,局部注射后,對創(chuàng)面及創(chuàng)面周圍皮下末梢髓質產生可逆性損害,導致神經傳導阻滯,局部疼痛減輕或消失 ,這種可逆性神經損害一般15天左右消失,與手術創(chuàng)面的愈合時間基本符合,故明顯減輕患者疼痛反應。復方亞甲藍制劑作為臨床上使用的長效鎮(zhèn)痛藥物,其療效已經得到廣泛確認,且費用低,操作簡易,易于術者、患者接受。
術后同時配合使用金玄痔科熏洗散和馬應龍麝香痔瘡栓等中成藥熏洗、換藥,痔瘺合劑口服。金玄痔科熏洗散由玄明粉、馬齒莧、金銀花、枯礬、荊芥等組成,共奏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消腫止痛之功,常用于痔瘡術后所致的肛門腫脹、疼痛。用之熏洗坐浴,有利于促進切口的愈合,防止術后水腫。馬應龍麝香痔瘡栓由三七、人工牛黃、珍珠、麝香酮、冰片、爐甘石、五倍子、顛茄流浸膏等組成,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止血生肌之功。中藥方劑由郁李仁、地榆炭、黃芩、炒槐米、赤芍、仙鶴草、升麻炭等組成,地榆炭、升麻炭具有收斂止血之功;黃芩、炒槐米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郁李仁潤腸通便;赤芍具有消腫止痛之功。全方共奏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潤腸通便、涼血止血,可用于防止術后疼痛、出血、便秘等情況。
故自動痔套扎術(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s,RPH)聯(lián)合中醫(yī)治療手段治療各期痔病,減少了手術創(chuàng)傷,減輕了患者痛苦,縮短了治療時間,符合現(xiàn)代微創(chuàng)要求,值得臨床推廣。
[1]沈蘭英,田社清. 直腸黏膜柱狀切縫術配合消痔靈注射治療直腸黏膜脫垂[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06,14(3):198-199.
[2]彭善藝. 探討各種方法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的療效[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29(21):39-40.
[3]柯敏輝,單蘇圓. 從肛墊學說看內痔[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 10(3):39-40.
[4]解偉華,石健,王建民. 痔手術治療研究進展[J]. 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1, 23(11):1031-1033.
[5]張旗,張永安,周峰,等. 肛墊縫扎固定術治療內痔60例[J]. 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4, 48(4):75-78.
[6]朱智宇. ASR聯(lián)合中醫(yī)手段治療復雜痔病25例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3, 8(31):87-88
[7]黃衛(wèi)國. 亞甲藍長效鎮(zhèn)痛劑對肛腸病術后鎮(zhèn)痛的觀察[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2010,36 (5):352-353.
[8]杜仲代. 一次性根治術結合中藥治療肛周膿腫100例臨床分析[J]. 內蒙古醫(yī)學雜志, 2011, 43(16):37-38.
福建省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南平人民醫(yī)院肛腸科(南平 353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7.041
1003-8914(2016)-17-2542-03
(本文校對:許國城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