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雯
摘 要 外匯風險是企業(yè)在跨國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海外業(yè)務的現金流量與盈利狀況。本文介紹了外匯風險的主要內容以及企業(yè)進行外匯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現階段企業(yè)跨國經營外匯風險管理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加強外匯風險防范和管理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跨國經營 外匯風險 風險管理
一、跨國經營外匯風險管理概述
(一)外匯風險的涵義
隨著我國企業(yè)“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yè)開始從事跨國經營業(yè)務,進行全球性的戰(zhàn)略布局。在這種情況下,匯率波動對于那些存在大量國際交易活動、頻繁發(fā)生資本流動的跨國公司來說具有重要的影響,企業(yè)經營必須考慮由于匯率波動所產生的風險問題。所謂外匯風險,就是指由于匯率的波動,使跨國公司未來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面臨的不確定性。而外匯風險管理就是針對匯率波動,對企業(yè)的跨國經營活動進行相應的風險管理行為。
(二)外匯風險的主要內容
目前,研究普遍將外匯風險敞口分成三種類型:折算風險、交易風險與經濟風險。
折算風險主要是從會計核算的角度考慮,折算成本位幣合并報表時,由于期末的匯率與入賬確認時的匯率存在差異或者兩個期末之間匯率存在波動,因此已在賬面體現的、以外幣計量的交易結果會受匯率變動的影響,即外匯風險敞口中的折算風險敞口。折算風險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報表項目中,收入和成本、資產和負債的差額以及匯率的波動程度。
交易風險,是指簽約日和結算日之間的匯率變動帶來的影響,不同于折算風險屬于賬面盈余數據的變動,交易風險將直接對現金流量產生影響。除了匯率的波動程度外,交易風險的大小主要也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簽約與結算日之間的時間差,二是收支的幣種以及時間匹配程度。
經濟風險,指的是非預期的外匯波動對未來現金流的影響,進而對股權回報造成的長期影響。非預期的匯率變動,使得企業(yè)的營運現金流量發(fā)生改變,不論是否真正牽涉外匯交易,匯率變動都有可能影響企業(yè)未來的銷售量、價格與成本,以致降低其貿易競爭地位,使企業(yè)實質獲利能力減弱(林圣哲,2006)。外匯的經濟風險可以歸結為兩國經濟因素的相對變化而引起實質匯率變化,進而影響到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情勢(范翔,2012)。相對于折算風險與交易風險所帶來的相對短期、可對應到單個交易的影響,經濟風險對跨國經營產生的影響更為深遠。
(三)跨國經營外匯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
企業(yè)作為一個盈利性組織,目標還是獲取利潤,跨國經營過程中外匯風險的管理不善,往往將侵蝕公司所積累的盈利和資金流,導致企業(yè)投資失利,偏離跨國經營的戰(zhàn)略目標。倪慶東、倪克勤(2010)實證分析了18個行業(yè),發(fā)現56%的行業(yè)存在顯著的外匯風險。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不完全數據統(tǒng)計顯示,2112家A股上市公司2015年合計匯兌凈損失369.94億元。慧聰網對國內29家紙業(yè)上市公司的匯兌損益情況調查結果也表明,2015年該行業(yè)上市公司的匯兌損失達到25.96億元。而對于航空企業(yè),外匯風險的影響則更加明顯,從披露的年報中可以看到,僅南方航空2015年匯兌損失就達到57.02億元,中國國航達到51.56億元。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若不能優(yōu)化外匯風險管理,匯兌損失帶來的盈利侵蝕是十分嚴重的。由于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長期戰(zhàn)略,隨著流通范圍的擴大,流動性的加強,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因素也在不斷增加;而我國企業(yè)全球化經營的步伐也在不斷推進,因此外匯風險管理是跨國經營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
二、現階段企業(yè)跨國經營外匯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對外匯管制環(huán)境的了解
企業(yè)海外業(yè)務拓展過程中,往往采取商務人士先行進入拓展市場,然后再跟進財務等支撐管理團隊的模式,外匯風險管理未能及時納入企業(yè)跨國經營的規(guī)劃范疇,這往往會造成對外匯管制環(huán)境的忽略,待商務啟動、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才發(fā)現各項風險敞口完全暴露,已經將企業(yè)置身于相當被動的位置。因此,外匯風險管理需要提前進行整體的布局,若交易已經實質確認,風險應對的措施就十分受限。尤其是在外匯政策比較特殊的地區(qū),企業(yè)跨國經營戰(zhàn)略更加需要考慮匯率因素的不利影響。例如,非洲地區(qū)的埃塞俄比亞,因受限于國家自身的外匯儲備量,外匯管制十分嚴格,在埃塞本地設立分支機構,如果采取直接外幣融資模式,即使出現經營收益,資金也會很難回收。而在某些特殊地區(qū),如利比亞,目前屬于美國制裁區(qū)域,美元的流通限制十分嚴格,結算嚴重受限。外匯管制的特殊性會導致經營風險的增加,然而目前由于相關信息的不對稱,企業(yè)往往只關注投資業(yè)務的可行性,一旦運作項目過程中實際結算遇到問題時,相關風險引發(fā)潛在損失了才關注外匯風險帶來的影響。
(二)缺乏對外匯現金流的管控
一般企業(yè)初出國門,帶資建設的行為十分普遍,采用的融資標的主要以人民幣或美元為主,相對而言這兩類幣種都較為強勢。而根據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我國對外投資79%的資金都流向發(fā)展中經濟體,而其中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的匯率波動很大。例如,非洲相對發(fā)達的南非的本地幣蘭特,2012年~2015年期間,相對美元期末匯率年平均波動22.84%,其中2015年末相對上年貶值34.59%。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如果不能及時將投出的資金回籠,并且沒有采用良好的外匯風險管理手段,那就意味著國內資金借支產生的往來差額會加大,時間區(qū)間長,交易和折算風險都在提高,經濟風險中的不確定性也在上升,可能侵蝕公司的盈利,造成嚴重的損失。
(三)缺乏本地化的經營方式
跨國經營早期,企業(yè)通常習慣派駐人員、攜帶資源去運作當地項目,本地化運作需要在一定的積累的情況下才能開展。未能進行充分的本地化意味著大部分的成本和開支還在國內消化,利潤在當地沉淀,這樣最直接的是引發(fā)外匯交易風險中的收支差額攀升,除潛在的稅務風險之外,還導致海外公司的利潤虛增、現金流滯留,除了在外匯不受管制、資本自由流動的國家和地區(qū),在其他地區(qū)滯留的資金流越多,外匯波動帶來的風險也就越大。
(四)缺乏多樣化的外匯風險管理手段
從我國上市公司巨額的匯兌損失中可以看到,外匯管理方式需要進一步完善。由于匯率的波動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因此很難預測走勢,而且初期的跨國企業(yè)缺乏這方面的操作經驗,也缺乏高素質的外匯風險管理人才,容易將企業(yè)直接暴露在外匯風險之中。經濟風險的管控需要對各個可能涉及的國家有著充分的了解和判斷,想降低交易風險要求對交易全程涉及的事項有著完整的設計,折算風險的管控要求對會計規(guī)則十分熟悉。因此,僅僅停留在會計核算層面的處理,只能緩解某個時點的盈虧,但是對最終的現金流量沒有明顯的助益;而僅僅停留在金融工具的運用上,只能降低交易過程中匯率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但是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不在關注范疇,也無法分散對于個別國家而言系統(tǒng)性的風險。
三、加強外匯風險防范和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投資前進行充分的可行性調研
改變財務和風險管理人員事后介入的考察模式,在市場人員判斷初具市場潛力時,其他專業(yè)人員介入,進行充分的可行性調研,必須優(yōu)先考慮外匯風險的識別和管理方案后,再進行投資可行性的判斷。前期的充分調研可以有效地識別和評估各類外匯風險,從而能夠跟進相關的應對措施,在合作過程中,注重相關結算條款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提前做好準入的條件設置以及敏感性的測試,盡量減少引發(fā)短期交易風險的條款;同時,在調查的基礎上結合集團整體的業(yè)務和資金布局,通過不同地區(qū)比較優(yōu)勢資源的整合和匹配,降低經濟風險的影響程度。
(二)加快現金流轉
現金快速周轉、迅速回流是防范外匯風險的有效手段之一。因為現金流的快速周轉意味著資產負債外匯風險暴露的時間區(qū)間縮短,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性風險。項目的良性運作是管理外匯風險的內在動力,資金的良性周轉才能保障企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若屬于一次性的項目,時間區(qū)間的縮短也意味著不確定性的降低,從而適當地消除經濟風險的影響,也降低觸發(fā)折算風險的概率。
(三)加強本地化運作減少外匯風險
本地化運營是跨國經營長期成功、深入滲透必經的路由,可以很大程度上規(guī)避外匯波動產生的影響。若將一個國家作為根市場拓展,規(guī)模上一旦取得突破,無論從監(jiān)管層的角度,還是從合作方的角度,企業(yè)基本上無法避免地會被要求用本地幣進行簽約。在這樣的前提下,本地化運作解決的是收支匹配的問題,從而降低交易性風險,進而減少折算風險中的外匯頭寸。本地化運作的過程中,除了關注收支幣種的匹配優(yōu)化外,還需重點關注盈利資金的回流。這與前期對該國的外匯管制環(huán)境的調研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本地化運作之后,投資回報回收的難易程度,應當作為投資可行性一個重要的模塊進行考慮。
(四)優(yōu)化外匯風險管理方式
外匯風險管理方式可以從多方面進行優(yōu)化,如注意外匯幣種的選擇、建立外匯市場情報系統(tǒng)及時掌握外匯匯率現狀和預測匯率變化,加強國際間借貸的運用、優(yōu)化合同條款、創(chuàng)新金融工具運用等。而當企業(yè)的海外業(yè)務拓展到一定程度,更需要引進具備外匯風險管控能力的人才,或者借助專業(yè)機構的力量進行風險管控。
從目前中國企業(yè)跨國經營過程中遭遇的外匯風險的三類風險進行分析,折算風險主要是會計上的風險,影響當期損益,并不影響實質的現金流,可以通過資產負債表項目的管理來降低風險敞口;交易風險是過程中的風險,影響現金流量,應當注重收支的匹配、現金的流轉以及金融工具的運用;而經濟風險相對于單個國家而言基本上屬于系統(tǒng)性的風險,應當在具備相應的條件時通過全球化的資源整合和運作來分散風險。
(作者單位為中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王月永,張旭.跨國公司外匯風險管理及控制[J].國際經濟合作,2008(3):77-81.
[2] 陳學勝,周愛民.新匯率體制下中國上市公司外匯風險暴露研究[J].經濟管理,2008(8):31-35.
[3] 陳曉莉,張妍,高璐.企業(yè)外匯風險研究述評[J].經濟學動態(tài),2012(2):134-140.
[4] 范翔.構建企業(yè)外匯風險管理平臺[J].財經界,2012(18):112.
[5] 倪慶東,倪克勤.匯改以來我國外匯風險暴露的行業(yè)特征——基于深市行業(yè)指數的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2):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