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鈞
摘 要:課堂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提高英語的教學效果,必然要依賴于課堂教學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課堂教學模式一直以來都是業(yè)界學者研究的重點。“自互導”模式是在新型教育理念下,在重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下,新開創(chuàng)的一種教學模式,已運用在多項教學科目的課堂教學中。筆者從“自互導”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出發(fā),探討“自學導”模式對初中英語教學效果的影響,以期對今后英語教學有所間接意義。
關鍵詞:自學導;教學模式;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初中學生學習英語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yǎng)和拓展他們對于學習語言的能力,從而增加他們在今后學習英語中的學習興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jīng)]有擺脫學生被動接受和被動學習的教學方式,嚴重降低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嚴重影響了初中英語的教學效果。初中英語的教學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制造的瓶頸,必須為初中英語輸入新的血液,提供新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初中英語的教學效果,達到初中英語的教學目的。
一、“自學導”教學模式的概述
“自學導”教學模式是“自學自測、互學互助、導學導練”三種教學方式的簡稱。從字面上理解,這種教學模式所提倡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自主學習,學會與同學之間的互助學習,以及學會積極思考的探究式學習,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承擔的角色是學生能夠自己學習的時候就盡量少教,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機會,或者是先讓學生自己去學習,等學生遇到困難,必須求助于老師的時候,老師再去教學生,這就增加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總而言之,“自學導”教學模式是基于學生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一狀況上的,是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發(fā)揮自身作用的教學方式。
二、“自學導”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應用的策略
1.運用多媒體技術,實現(xiàn)學生“自學自測”
“自學導”教學模式中的關鍵一步就是自學自測,自學自測強調的是學生在英語學習的課堂上,自己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求,有目的、有選擇、有方向地進行學習,然后,學生自己再對剛剛學習過的內容進行自主測試。大部分人認為,這個過程看上去步驟很簡單,在已有的紙質課本中也能完成,因為在現(xiàn)有的教材中也設置有interview和pairwork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完全可以根據(jù)這個進行測驗,但看過課本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中涉及的題型是非常的單一的,根本無法滿足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要求,更無法滿足學生自學自測的需求。
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體技術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多媒體是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進行數(shù)據(jù)信息傳輸?shù)?,它最大的?yōu)點就是可以實現(xiàn)信息資源的共享。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極大地增加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同時,學生在多媒體上可以隨意的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和所要練習的內容,這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針對性就變強了,也就達到了自學自測目的。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英語Unit 5這一課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學習其他與It must belong to Carla的內容,而不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內容。
2.豐富教學形式,實現(xiàn)學生“互學互助”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以老師的教為主,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顯得機械化、程序化,在這個過程中也很難培養(yǎng)出學生互學互助的能力。在“自學導”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的更多的是一種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能力,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要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盡量多的融入一些鍛煉學生在集體中的相互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多增加一些辯論賽、集體演講、排練話劇表演等形式。這些教學的方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需要學生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學生單打獨斗是做不了這些集體活動的,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以達到“互助”的效果。而且,在這些活動結束之后,老師還要盡量的引導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別的學生身上展現(xiàn)出了哪些自己沒有的長處,這些優(yōu)點自己要如何吸收,最后為自己所用,這就達到了“互學”的目的。如在人教版九年級Unit 7這一課中講的主要內容是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老師在這一課的講授中,就可以組織一個小小的演講活動,引導學生先討論,在表達,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學互助”的意識。
3.增加情境設置,實現(xiàn)學生“導學導練”
在導學導練這一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動機去自主的學習,同時老師要盡量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有興趣去學習英語。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單純使用老師教課,學生記筆記的方法是很難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加入一些新的元素,調動學生學習的胃口,這樣,學生才會自主的去學習,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擔當?shù)氖且粋€引導者的角色。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盡量的增加一些情境設置,讓學生完全地參與到一項活動當中,在他們活動的時候,運用他們所學習到的,所要學習到的英語知識。如人教版九年級英語Unit 13中的主要內容是Rainy days make me sad .在這一課中,老師就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出來,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自己去感受,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把這一課的主要知識點導入進去,這樣就實現(xiàn)了學生“導學導練”了。
三、結語
“自學導”教學模式是符合初中學生自身特點和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的,將這一教學模式運用到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發(fā)揮更大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自學導”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過程,它要求教師在新的目標、任務和內容不變的情況下,把知識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把學習的時間及空間,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正真成為學習的探究者及獲取者。教師給學生的“授之以漁”即教師的“導”必須是教給學生方法,使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自發(fā)思考、探究及研究,從而獲取知識。
參考文獻:
[1]吳珊霞.初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之我見[J].英語廣場.2012,3(15):119.
[2]張艷.初中英語自主——合作學習的實踐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04.02:2.
[3]劉慧、李鑫.初探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才智.2011.12.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