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政發(fā)
摘 要: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核心環(huán)節(jié),沒有課堂教學的改革,課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話。雖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師的教學行為發(fā)生很大的改變,但是農村課堂教學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困難,為解決農村課堂教學面臨的困難,應該從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專業(yè)素質,改變講授方式、媒體運用著手,才能有效改變農村教育落后的面貌。
關鍵詞:農村;教學改革;困難;對策
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核心環(huán)節(jié),沒有課堂教學的改革,課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話。如何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人公地位,極力把課堂還給學生,“講堂”變成“學堂”,努力為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設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在成功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建立自信,老師們正在不斷反思著。但是農村課堂教學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困難,為解決農村課堂教學面臨的困難,教師應該從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專業(yè)素質,改變講授方式、媒體運用著手,才能有效改變農村教育落后的面貌。下面就從兩個方面談談我對農村教學改革之見。
一、農村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觀念認識的不一化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一切教學改革的阻礙都來自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更新觀念是搞好改革的首要任務。但教師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思想抵觸型。一部分老教師思想觀念陳舊,借口年紀大,知識老化,怕實施教學改革影響教學質量,根本就不改;二是思想波動型。大多數(shù)教師雖有改革的欲望,但沒有高效易行、得心應手的教學模式作引領,以考試評價教師的束縛,先進的理念無法真正落地,忘而生畏,不敢進行大膽的改革;三是思想積極型。部分教師大刀闊斧,積極改革,在摸索中掙扎,在掙扎中前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觀念的不一致,導致我們改革的步伐不整齊,以至于出現(xiàn)了學區(qū)、學校間、教師間課堂教學改革水平的參差不齊。
2.合作學習的形式化
“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新課改倡導的學習方式,旨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大都采用分組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合作,且無論什么樣的課都采用。從表面上看,學生主動積極、熱鬧,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費時多、成效少、教學目標難達成,成典型的形式主義。
3.教學模式的機械化
課堂教學改革以來,學校都創(chuàng)建了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固然很好,但教學模式改革一刀切,不但缺少教育的個性化,也違背了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們知道,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而艱難的過程,不同的學科教學都有自己的特定內容、方法和活動方式,即使是同一門學科,因教學內容等差異,而采取的教學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采用教學模式,必須從教師、學生等實際狀態(tài)出發(fā),從“形似”走向“神似”,從“入?!弊呦颉俺瞿!?,教師決不能成為教學模式化的機械重復者,更不能失去自己的個性化追求。
4.媒體運用的失效化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在他很多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多媒體教學只是輔助手段,把它當作非用不可用的主要手段,以此證明教師是否具有先進的教學能力,就會變成只求形式。課件固然有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但他也有不足的一面,教師在備好的課件一放,教師就把學生的思維引到電腦既定流程上來,結果學生思維被抹殺,教師的行為、情感、板書設計等難派上用場,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對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1.觀念轉變及時化
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盡管因素很多,但關鍵在教師。教師教學觀念落后,知識陳舊肯定適應不了課改的需要。因此,教師必須及時轉變教學觀念以適應新課程的實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具有個性地勞動,從中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多是在課堂進行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觀念的轉變及時與否,成為課堂改革的重中之重。
2.學習方式靈活化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是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師應該把握好小組合作的契機,讓學生恰到好處地進入合作學習的情景,一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二要教師必須給學生下達明確的學習任務、要求及注意事項;三要發(fā)揮好小組長的組織、管理和協(xié)調等作用。才能使合作方式靈活化,合作學習達到最佳狀態(tài)。
3.教學方法多樣化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選擇、使用教學方法時應具有整體化、最優(yōu)化的意識,注意多種教學法之間的有機配合,充分發(fā)揮教學方法體系的整體功能,因此農村教師不但要更新教學思想,而且要轉變過去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以及教師素質的不同,要求教學方法必須多樣化;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習積極性,博采眾長,綜合運用才是成功教學之路。
4.媒體教學輔助化
合理利用優(yōu)質教學資源—教學課件,會進一步擴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并提高了教學效率。但其他媒體的許多功能不容忽視,如黑板板書設計不僅能展示知識發(fā)展的過程和思維的演變程序,還能讓學生回顧前面已學內容。所以,教師在利用媒體輔助教學時,不但要結合學生的學情、生情進行教學,而且要根據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教學速度的快慢等進行能動的取舍和調控,力求取得最佳效果,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達到教學效果的事半功倍。
總之,我們能否找到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地進行學習,大家必須站在新課程觀的高度,抱著對學生發(fā)展負責的態(tài)度,認識清楚了,定位找準了,方向也就明確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理念也就形成了,改革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就能走出一條符合實際、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