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育洪
新教育實驗的倡導者朱永新這樣談閱讀的重要性:“閱讀,讓貧乏和平庸遠離我們!閱讀,讓博學和睿智豐富我們!閱讀,讓歷史和時間記住我們!閱讀,讓吾國之精魂永世傳承!”閱讀,讓我不再感到貧乏和平庸;閱讀,讓我變得博學和睿智;閱讀,讓我的學生和我的培訓班學員記住了我。
閱讀之好,好在可以“養(yǎng)生”
很多人聲稱,閱讀一本書后,他們的生活發(fā)生了變化,例如經常背誦經典,記憶力將獲得明顯提高??茖W家還發(fā)現(xiàn),喜歡讀小說會導致大腦發(fā)生重大改變??茖W家通過掃描志愿者的大腦發(fā)現(xiàn):在閱讀后的第二天早晨,人大腦的左顳葉皮層(負責語言感知)的區(qū)域比較活躍。
閱讀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好處。一項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結果表明,臨睡前在床上讀一本傳統(tǒng)的紙質書而不是瀏覽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那么你接下來的睡眠應該會更深、更寧靜。2010年我曾經因過于緊張而失眠,后來我靠睡前閱讀治好了失眠。讀書可以“養(yǎng)生”,可以尚勤、尚靜、尚思。喜歡讀書的長壽老人很多,如巴金、冰心、葉圣陶、季羨林等。我平時除了看專業(yè)書,也經常看《讀者》《意林》《格言》等雜志,它們成為我思考教育問題和撰寫教育隨筆的不竭源泉,既打開了我解讀教育的視野,又提供了我悅讀教育的視角。
閱讀的好處除了“悅讀”,還讓我“獨讀”,靜心、潛心與書本對話、與自我對話。易中天把讀書分為“謀生”和“謀心”兩種?!爸\生”,為找工作,不是真正的讀書;“謀心”,為了心靈的寄托和安慰,這才是真正的讀書。對教師而言,固然要讀那些能夠增長知識的書,從而讓自己教得更好,但也要讀那些能夠增長見識的書,以及讀一些能夠修身養(yǎng)性的書,從而讓自己活得更好。
閱讀可以“養(yǎng)心”,讓心靜下來。有位哲人說:“讀書有一種率性而讀的樂趣,能享受一種心靈的自由和靈魂的安寧,可以寧靜而致遠。”靜能生慧,靜能開悟,靜能正道。我愛讀古詩,因為讀古詩可以幫你管好情緒。古詩對情緒最大的作用是“涵養(yǎng)”,即洗去偏激的想法,有節(jié)制地表達情緒?!安蛔杂伞钡捻嵚墒侵袊旁娫~最重要的特性,而人的情緒最終是帶有一定控制的表達。所以,用“有韻律”的古詩來管理“有控制”的情緒,兩者十分契合。當然,讀古詩還有一個好處是,有時候可以用它來做教育論文的小標題,詩情畫意地表達我的教育觀點。
閱讀還可以陶冶身心,涵養(yǎng)德性,修持身性?!案褂性姇鴼庾匀A”,讀書不僅可以讓你知書達理,而且還可以讓你知書達禮;不僅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文化人,而且還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文明人。作家王蒙說:“如果一個人無法適當靜下來讀書,他的風度、教養(yǎng)會打些折扣?!?作家三毛也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弊x書讓你變得有素質,談吐自如,也讓你變得有氣質,談吐文雅。正是博覽群書,讓我給教師做講座時能夠洋洋灑灑,盡管有時候講的是老問題,但因為講得不平淡、不平常,教師亦能百聽不厭。
閱讀是一種健康的、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這正應了余秋雨說過的一句話:“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p>
閱讀之好,好在可以“渡己”
教師“讀好書”“好讀書”,就能慢慢地體驗到“讀書好”。讀書之好,在于可以“渡己”,讓自己能夠“越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我還想說“書讀百遍,其理自解”。有一個故事:有一家報社要把自己的報紙數(shù)字化,可二十多年前的報紙還都是鉛字印刷,總編就讓一個實習生把報社歷史上優(yōu)秀的稿件逐篇錄入一遍。那個實習生就每天下班后留在辦公室打上幾千字。幾個月后,每個人都發(fā)現(xiàn),那個實習生寫的稿子質量明顯提高了。在大家的贊嘆聲中,實習生說,隨著錄入的稿子越來越多,自己慢慢開了竅,知道該怎么起承轉合寫文章了。
英國作家勞倫斯在一篇自傳體的散文中寫到,他在看了海量小說后,有了自信,自己也可以寫書了。所以,教師要讓自己教得不累,不妨讓學生多讀書。是啊!許多人都驚嘆和羨慕我怎么能寫出這么多教育文章和教育著作,常常想讓我傳授一些寫作經驗。其實,除了我所講的涉及寫作形式的“把教育文章寫得‘好看一些——提高教育文章‘顏值的十三大語言技巧”和涉及寫作內容的“教育情報的搜集和處理”之外,甚為重要的就是要多閱讀,讀專業(yè)書籍和專業(yè)雜志,也要讀非專業(yè)書籍和非專業(yè)雜志,讀多了,就會慢慢領悟教育思想和別人的思想,之后也就慢慢會寫了。
“雜讀”不僅能夠幫助我們讀好書,還能夠幫助我們教好書。例如我國臺灣地區(qū)有一位數(shù)學教師根據(jù)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短篇小說集改編的電影《城南舊事》,把故事情節(jié)中出現(xiàn)的一首兒歌“蟲蟲蟲蟲,飛!蟲子,蟲子,一大堆!”編成了一個算術等式“蟲蟲蟲蟲×飛=蟲子×蟲子+一大堆”,讓學生在感到新奇中解答:9999×1=96×96+783。
閱讀小說可以為數(shù)學課服務,閱讀詩歌同樣可以為數(shù)學課服務。著名科普作家談祥柏把詩人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中的“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牡奈易吡耍缥仪那牡膩?;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編成了一個生動有趣的算術謎(如下圖),讓學生在解題的同時還能讀詩,可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閱讀的最高境界是在讀懂別人思想的基礎上能夠產生自己的思想,做到叔本華所說的“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也就是除了“閱讀”和“悅讀”,還要能“越讀”,這樣才能讀出自己的思想來。思想總是或深或淺地影響著刻畫著人的靈魂,認識總是或厚或薄地描繪著人的智慧。這樣的讀書,或許也可以說是發(fā)揮大腦的新功能。
閱讀之好,好在可以“渡人”
教師閱讀,不僅可以“渡己”,還可以“渡人”。這里主要是指渡學生,讓學生能夠“約讀”。高爾基說:“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它從來就不會背叛你,即使你對它不理不睬,它依然靜靜地待在某個角落里等待著你的回心轉意,不離不棄?!痹鯓幼寣W生特別是那些不喜歡閱讀的學生能夠“回心轉意”,主動與書交朋友,去“理睬”書呢?
我在小學當班主任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在自考大專,為了不浪費時間,課間就不回辦公室,而抓緊在教室里“啃”讀《現(xiàn)代文學作品選》等中文課程,等待下一節(jié)的上課。不知怎的,圍在我身邊的孩子一日比一日多,他們一會瞧瞧我的臉,一會看看我的書,一邊還相互維護著秩序:“別擠著老師!”“別吵著老師!”……有一次,一人提議眾人附和著要我讀些作品給他們聽,孩子們那專注的神情與我攻讀的認真相映成趣。后來,我為了減少“牽掛”,就與他們商量能否到圖書室自己借閱由我推薦的一些名著,他們欣然同意。從此,教室里少了喧鬧聲,多了讀書聲,游離在外的幾個頑皮的孩子也不好意思再折騰了,慢慢地隨了“大流”,融入了書的“海洋”。考完???,隨之送走了一批批愛讀書的孩子。
后來,我把發(fā)生在校園中的故事寫成小文章,連連發(fā)表在《小學生跟我學》雜志上。當一本本樣刊寄來的時候,孩子們爭相傳閱,與我共同分享著快樂。之后,我發(fā)現(xiàn)訂閱這本雜志的孩子多了,向我報告校園新聞的孩子多了,關注我寫作的孩子多了。
在我自考本科期間,無錫教育電視臺來學校攝制關于我的教育專題片。當采訪我班學生的時候,一位學生告訴記者:“我看見嚴老師身邊經常帶著英語書,他是一位愛讀書的好老師,我要向他學習,做也愛讀書的好學生?!?/p>
我利用各種機會把想讓學生讀的書獎給學生,作為獎品的書帶有一種榮譽、帶著一種感情,學生更愿意接受,更喜歡讀。有一個孩子不愛讀書,家長逼也沒用,我知道后,讓家長把書偷偷地給我。我呢,找機會獎給這個孩子,并要求孩子把書中的內容講給同學們聽,孩子很高興地接受了任務。
如果能夠吸引學生主動讀課本,那該多好啊,教起來可以省力不少。確實,從廣義上講,閱讀也應該包括讀課本??梢哉f,會讀課外書的學生,課內也必定會讀書。并且,課外閱讀常常是自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外會自學了,課內自學還會差嗎!
有一位語文教師在新學期之初,發(fā)下新課本,就介紹教材編排,引導學生事先閱讀課文。在正式上課的時候,許多學生已經自學會了??粘鰜淼臅r間,教師就進行補充閱讀教學。由此,這位教師教的學生很會讀書,盡管閱讀量很大,但讀得一點兒都不累。
那數(shù)學課也可以這樣讓學生事先閱讀嗎?答案是肯定的。例如,當我看到新學期教材中有如何測量角度數(shù)的教學內容之后,讓學生在開學之初就購買量角器,這時學生感到好奇,它有什么用呢?既然老師要求買,必然要用到,于是在弄不明白的情況下,就會主動去翻書查閱,當查到可以量角之后,就會接著去嘗試量角。當然,聰明的學生會顧名思義,從名稱上猜測到是量角用的,但如何量角依然會吸引他們去讀書、去嘗試。等到一個月之后,正式教學這一內容時,學生都已經自學會了。這樣未雨綢繆,引導學生自讀自學,教師還會教得累嗎?
學生會閱讀了,學習就有了希望,國家的未來也就有了希望。研究發(fā)現(xiàn),閱讀能力的強弱甚至與經濟條件的好差成正比。美國經濟實力強大,美國高等教育也是最強的,強在哪里呢?閱讀就是其中一項——美國的大學生平均每周閱讀量至少是500頁。的確,讀書足以怡情,讀書足以博彩,讀書足以長才。學校作為學生成長的搖籃,更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都說教育是喚醒,每一個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種子,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神秘,而閱讀能夠喚醒這種蘊藏著的美好與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