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以審判為中心”下我國刑事訴訟結構的變革

        2016-10-08 09:18:51王紹佳
        浙江警察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審判機關以審判為中心辯護律師

        □王紹佳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 100088)

        論“以審判為中心”下我國刑事訴訟結構的變革

        □王紹佳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100088)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目前學者多是主張依靠改變偵查機關、檢察機關與審判機關在橫向上的力量對比以實現(xiàn)審判的中心地位,但這并不能動搖當前“線性訴訟結構”下審判機關“坐等吃飯”的根基。應該在縱向上重新調整刑事訴訟的結構,實現(xiàn)在結構上由平面的“線性結構”向立體的“四面體結構”轉化,使得審判機關擁有對整個刑事訴訟的掌控權,唯有如此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以審判為中心”。

        以審判為中心;刑事訴訟結構;辯護職能;證明標準

        一、“以審判為中心”的內涵解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司法公正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同時提出了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主流觀點認為“以審判為中心”是從公、檢、法三機關的關系的角度提出來的,認為我國當前三機關制約不足而配合有余,導致刑事訴訟的重心前移至偵查階段,審判虛化,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耙詫徟袨橹行摹闭腔诠?、檢、法三機關的關系在立法和司法運行上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對分段包干的流水作業(yè)式的線性關系進行重新審視和重新定位。①

        但對于“以審判為中心”的內涵,學者們在認知上存在細微差別。一種觀點認為該說法包含三個內涵:首先,審判中心是從最終認定被告人是否有罪這一權力由人民法院行使的角度來講的。其次,審判中心要求庭審實質化并起決定性作用。庭審中心是進一步落實審判中心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審判中心是通過庭審中心加以實現(xiàn)的。再次,審判中心意味著偵查、起訴階段為審判做準備,其對于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的標準應當參照適用審判階段的標準。②另一種觀點認為:首先,審判是整個刑事訴訟程序的中心;其次,一審是整個審判體系的中心;最后,法庭審判是整個審判程序的中心。③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以審判為中心必然意味著以庭審為中心和以一審為中心。④

        筆者認為,既然“以審判為中心”是針對偵、訴、審三機關之間的關系提出的,各機關的功能就不再是“以審判為中心”的內涵爭議的焦點,不必專門強調將法院的定罪量刑權納入到“以審判為中心”的內涵中。此外,雖然案件的主要事實查明及證據(jù)的出示、質證主要在一審中完成,但畢竟對于一審非終審的案件,二審有可能發(fā)現(xiàn)新的證據(jù)、事實,進而改變一審結果。對于訴訟而言,未到終審即意味著訴訟尚未結束(再審并非我國法定審級,在此不予討論),因此,也不必強制將一審與二審拆開,過分強調一審的重要性。綜上,“以審判為中心”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兩個層面:其一,刑事訴訟的三個階段以審判階段為核心,法院享有對刑事訴訟的掌控權;其二,審判階段以庭審為中心。

        二、當前我國的刑事訴訟結構及其缺陷

        我國目前的刑事訴訟結構是比較典型的“流水線式”結構,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各階段特征鮮明,三大機關分工明確。由于辯護方力量相對較弱,導致訴訟結構在審前和審判兩個階段的形態(tài)并非訴訟理論理想中的等腰三角形結構,而呈現(xiàn)出如圖1的形態(tài):

        圖1

        當前的刑事訴訟結構表現(xiàn)為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兩個非等腰三角形的形態(tài)。整個訴訟結構按照偵查、起訴、審判的訴訟階段的順序組成一條先后有序的主線,相應的,偵查機關、檢察機關與審判機關的階段遞進式關系也構成了整個訴訟結構關系的主體。檢察機關作為偵查階段與審判階段的起承轉合點,與偵查機關、審判機關的關系比被告人(辯護方)與兩者的關系都要更近一步。被告人(辯護方)由于辯護制度存在諸多問題,同時囿于調查取證的能力不及偵查機關與檢察機關,不能與檢察機關形成同等對抗,因而被邊緣化。

        偵查機關從被告人處調查案件事實和搜集證據(jù),然后將達到偵查終結標準的案件移交檢察機關進行審查起訴,檢察機關通過訊問被告人等方式對偵查機關調查的案件事實與證據(jù)進行審查,并將達到提起公訴標準的案件移交法院進行審判。由于審判機關與偵查機關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因此整個訴訟過程呈現(xiàn)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我國立法并非有意打造學界所概括的“分段包干”的流水線式訴訟結構,更非有意促成“偵查中心主義”,只是在平面式的結構關系中,位于結構最開端的角色往往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位于第三個階段的審判機關只能被動地接受檢察機關“傳遞”來的案件材料,并限于材料進行裁判。

        “公安機關是做飯的,檢察機關是端飯的,審判機關是吃飯的”,這是學界對當前我國刑事訴訟構造的一種通俗概括,但這種概括并不十分恰當。從刑事訴訟的目的來說,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經(jīng)過偵查、審查起訴、審判三個階段,目的是為了查明事實真相,為當事人伸張正義,唯有如此才能息訟止爭,實現(xiàn)訴訟的價值。由此看來,當事人才是刑事訴訟真正的消費者,將審判機關界定為“吃飯的”并不恰當。筆者認為,審判機關的角色定位更傾向于“大廚”,在“訴訟盛宴”呈現(xiàn)給當事人之前,他雖然對“做飯的”過程并非事無巨細都有了解,但是掌控大局,是整個“做飯”過程的權威。偵查機關在偵查過程中按照程序正義的要求,嚴格遵守程序進行偵查活動,如同按照菜譜做飯。檢察機關有權對偵查機關的偵查活動進行合法性監(jiān)督,這個監(jiān)督既包括形式上的監(jiān)督,主要審查偵查機關在“做飯”過程中是否嚴格遵守了“菜譜”(在訴訟中對應的是對偵查機關的偵查活動是否符合程序合法性要求的審查);也包括實質上的監(jiān)督,主要審查“飯菜是否已做熟,是否可以上桌”(在訴訟中是對是否滿足提起公訴標準的審查,如果達到標準即可以提起公訴)。但是“飯的味道”如何,檢察機關并不過問。審判機關作為“大廚”,其任務在于讓“消費者”盡可能吃得滿意。但在當前我國的刑事訴訟結構下,由于審判機關不能在偵查機關開始“做飯”的時候就對其進行指導,導致在檢察機關將偵查機關按照菜譜做的“熟飯”拿到審判機關面前時,審判機關往往已無力回天,只能將“做好的飯”呈現(xiàn)給“消費者”。

        因此,當前的刑事訴訟結構的缺陷并不在于偵、訴、審三方力量上的差異,并非如學者所說:“‘大公安,小法院,可有可無檢察院’,偵查活動構成了‘葫蘆’的龐大底端;審判活動雖然構成‘葫蘆’的一個部分,但其實無論是從法定期限還是從權力運用的獨斷性上看,該活動都無法與偵查活動相比,介于偵查與審判之間的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活動,也許只是‘葫蘆’的‘細腰’。”⑤“偵查中心主義”也并非因為偵查機關的勢力有多大或地位有多重,而是由結構本身的缺陷所決定的,縱使審判機關被任命為“大廚”,一再強調其中心位置,但若不改變現(xiàn)有的刑事訴訟結構,也就無法從根本上確立“以審判為中心”。

        三、對當前刑事訴訟結構的變革

        有學者指出,確立“以審判為中心”應當處理好幾組關系:其一,在審前程序中,構建以檢察院公訴為核心的格局,調整檢、偵關系,建立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的監(jiān)督,對偵查進行控制。其二,要正確處理監(jiān)督和審判的關系,不能把監(jiān)督建立在審判之上,過分地強調對審判的監(jiān)督是以檢察為中心而不是以審判為中心,監(jiān)督應當向前看,主要監(jiān)督偵查。其三,要解決庭審實質化的問題,不僅要處理卷宗移送問題,阻斷卷宗材料對法官的影響,而且要貫徹直接言詞原則,并實行合理的案件繁簡分流策略。⑥

        其觀點概括起來主要是強調,在地位的重要性上,檢察機關大于偵查機關,審判機關還要大于檢察機關,由此確立審判的中心地位。但是,如上所述,只改變三機關橫向力量或地位上的對比,并不是實現(xiàn)“以審判為中心”的關鍵,若想真正發(fā)揮審判機關的作用,改變“飯”的味道,就必須讓審判機關從“做飯”的開始就擁有整個過程的掌控權。只有建立審判機關與偵查機關的互動關系,才能盤活整個訴訟結構,使其從平面走向立體,整個過程分為兩個步驟。

        (一)調整多邊關系,實現(xiàn)控辯平等。對當前刑事訴訟結構變革的第一步是改變多邊關系,實現(xiàn)被告人(辯護方)與檢察機關之間的平等對抗,這種平等在偵查與審判這兩個階段都要有所體現(xiàn),被告人、檢察機關與偵查機關、審判機關的關系均應當平等(見圖2)。

        圖2

        謝佑平教授指出,辯護律師水平的提高會帶動法庭庭審水平和檢察官的水平的提高,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建立后,律師的觀點應當?shù)玫交貞瑱z察官應當尊重律師,因為大家是法律職業(yè)同盟,共同推動公正的實現(xiàn)。法庭也應當尊重律師,因為律師為庭審提供智力支持,使法庭更具活力,同時被告人的人權也能得到保障。

        我國新《刑事訴訟法》擴大了辯護律師參與刑事訴訟的范圍,使律師辯護從審判階段延伸到了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托律師擔任其辯護人。但辯護律師在行使辯護權方面還面臨一系列障礙,取證難、會見難以及涉嫌偽證罪等問題仍然困擾著許多辯護律師。同時遺憾的是,新《刑事訴訟法》并未規(guī)定律師的在場權,這讓律師對偵查機關及檢察機關的訊問行為的監(jiān)督,以及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實時法律幫助都大打折扣。因此,實現(xiàn)控辯雙方對抗平等主要應著眼于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凡是知曉案件事實的人均有配合辯護律師作證的義務。我國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guī)定:“公安機關對已經(jīng)立案的刑事案件,應當進行偵查,收集、調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罪輕或者罪重的證據(jù)材料……”理想狀態(tài)下,偵查機關應當將其收集的犯罪嫌疑人有罪、罪重及無罪、罪輕的材料全部移交至檢察機關,并將案件移送情況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律師(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條),辯護律師可以通過其閱卷權從檢察機關獲取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證據(jù),從而實現(xiàn)在偵查階段的平等對抗。

        但是這種狀態(tài)的實現(xiàn)是建立在我國的偵查機關也是中立的角色之上的,法律對偵查機關的要求未免過高了,因為偵查終結的條件是“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條),既要求偵查機關收集對犯罪嫌疑人不利的證據(jù),又要求其收集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證據(jù),這無異于要求其在工作成果上做自我抵消,是一種違反“趨利避害”規(guī)律的過高期許。事實也證明,在很多案件中,偵查機關沒有盡到收集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證據(jù)的職責,或者未將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證據(jù)移交檢察機關。而且,按照這種邏輯設計,檢察機關與辯護人的功能只是在分別掌握了偵查機關收集的對犯罪嫌疑人不利及有利的證據(jù)的基礎上,在法官面前進行辯論而已,但在證據(jù)的認定上,法官明顯更加明智與權威,那這一對對抗角色的設置還有何意義呢?

        因此,寄希望于偵查機關收集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證據(jù)是不恰當?shù)?,甚至在邏輯上是存在問題的。我們只能通過不斷完善律師的調查取證權,主動填補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證據(jù)的缺漏,保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

        當前我國律師與偵查機關、檢察院的偵查部門的取證權力相差甚遠,拋開因專業(yè)技術與人員配備的差異導致的在勘驗、檢查及技術性偵查等客觀方面的差異,單就“向雙方證人取證”而言,辯護律師與偵查機關、檢察院的偵查部門相比,已經(jīng)輸在了起跑線上。我國新《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偵查人員可以向被害人、證人及其他可能知曉案件事實的單位、個人取證,而且證人有積極配合作證的義務,偵查人員無需征得其同意,甚至在必要時,可以通知證人到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提供證言。但是,辯護律師向證人或有關單位、個人取證,應當經(jīng)過其同意,向被害人或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取證,不僅要征得其本人的同意,還要經(jīng)過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的許可。這不僅是體現(xiàn)在程序繁瑣度上的區(qū)別,更重要的是,律師取證要征得被害人、證人或相關單位、個人的同意,意味著律師在取證時處于被動地位。由于在面對不同取證主體時的心態(tài)不同,辯護律師獲取證人證言的難度可能比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大得多,被害人與證人向偵查機關、檢察機關提供的證據(jù)或證言,可能比向律師提供的證據(jù)、證言要更詳實具體,也更可靠。

        因此,我們亟需要做的是,將辯護律師取證的權力與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取證的權力拉到同一起跑線上,規(guī)定知曉案件事實的人有配合辯護律師作證的義務。同時,應當規(guī)范偵查機關的取證行為,對每次調查取證的過程、人員都應當記錄在案;偵查機關移送檢察機關的證據(jù)及證人目錄應當完整,不僅包括對犯罪嫌疑人不利的證據(jù)和證人名單,還應當包括對其有利的證據(jù)和證人名單,以便辯護律師可以向證人收集證人證言。至于如何限制律師過度使用取證權,以避免對被害人、證人權益的損害,則需要建立相關的懲戒制度進行規(guī)范,但絕不能投鼠忌器,以此作為阻礙律師與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取證權平等的理由。

        2.允許辯護律師經(jīng)過偵查機關的許可進入犯罪現(xiàn)場查看、取證。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在偵查階段有權委托律師作為辯護人(新《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但在我國,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僅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新《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在偵查階段,辯護律師可以經(jīng)過證人或其他有關單位或個人的同意,向其收集與案件有關的材料,也可以經(jīng)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許可,并且經(jīng)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同意,向其收集與案件有關的材料。但是這些調查取證的活動僅限于外圍,對于證據(jù)最集中的案發(fā)現(xiàn)場,辯護律師是無權進入的,同時,對犯罪嫌疑人本人,辯護律師在偵查階段無權向其核實證據(jù)。雖然法律規(guī)定辯護律師有權申請向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調取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證據(jù),但如果辯護律師根本不知道該證據(jù)的存在,又何從申請調取呢?如果辯護律師不知曉偵查機關的調查取證行為,又從何提出意見呢?

        為此,可以嘗試在嚴格限制辯護律師權限的情況下,允許其進入犯罪現(xiàn)場調查取證,并對偵查機關的行為進行監(jiān)督、提出意見,但必須滿足以下條件:首先,辯護律師進入犯罪現(xiàn)場應當經(jīng)過偵查活動負責人的許可,進入犯罪現(xiàn)場后,不得妨礙偵查工作的正常進行,只可對現(xiàn)場進行查看,經(jīng)偵查活動負責人許可可以拍照,但不得觸碰犯罪現(xiàn)場的任何尸體、物品、痕跡。其次,對涉及偵查機關的保密偵查措施的偵查活動應當回避,在偵查機關詢問證人時應當回避。

        3.嘗試逐步建立駐所值班律師在場制度。據(jù)一些律師反映,新《刑事訴訟法》實施以來,我國辯護律師的會見權得到了明顯改觀,但實踐中仍有一些“打擦邊球”的做法。例如,該法規(guī)定“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jiān)聽”,司法實踐中的常見做法是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偵查人員在一旁監(jiān)視,對于重大的案件,甚至動用懂唇語的人員進行“變相監(jiān)聽”。這種行為有可能損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辯護律師之間的信任關系,應當被禁止。

        但有感于此,筆者認為,我國律師在場制度的確立可以對此進行借鑒、變通,畢竟在我國確立律師在場制度將面臨很多方面的困難。首先,是來自偵查機關的抵觸。偵查機關訊問犯罪嫌疑人時律師在場,可能導致偵查機關的一些訊問手段與技巧無法順利實施。同時,有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可能需要反反復復的提訊,如果每一次提訊都通知辯護律師到場,不僅會增加繁瑣的通知程序,而且將會嚴重拖慢審訊的節(jié)奏,增加時間成本,因此偵查機關是反對律師在場最主要的力量。其次,辯護律師群體本身可能也不支持律師在場制度。如果要求偵查機關每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時辯護律師均要到場,一方面律師將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相應的辯護成本也會增加,另一方面,有可能造成辯護律師在案件時間上的沖突。最后,律師在場的效果可能不明顯。在我國,律師并不敢將自身完全置于偵查機關與檢察機關的對立面,與其形成有力的對抗。

        然而即便如此,律師在場制度的作用依然是不容忽視的,它確實能對辦案人員的訊問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并且能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實時的法律幫助,使律師幫助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保障深入細化到訊問的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分一秒之中。筆者建議,可以探索設立值班律師在場制度,即由駐所值班律師在辦案人員訊問犯罪嫌疑人時在場監(jiān)督。囿于偵查手段的保密性,可采取“可監(jiān)視但不可監(jiān)聽”的方式進行。其主要作用是對訊問過程是否存在刑訊或變相刑訊行為進行監(jiān)督,同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法律幫助需要的,可以申請律師進行法律幫助。這種設想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一是這樣可以對辦案人員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有力預防刑訊逼供;二是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實時法律幫助,保證他們的合法權益;三是可以解決聘請的辯護律師時間成本增加或時間沖突的問題;四是因為辯護律師可以通過詢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與辦案人員訊問一樣的甚至更多的信息,并無必要借訊問之機獲取有關案件的信息,因此,即使值班律師并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律師也無大礙。當然,該設想的實現(xiàn)還要借助于法律援助制度及駐所值班律師制度的不斷完善。

        4.限制對偽證罪的調查,使辯護人擺脫心理陰影。我國《刑法》第三百零六條規(guī)定辯護人在刑事訴訟中,毀滅、偽造證據(jù),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jù),威脅、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提供、出示、引用的證人證言或者其他證據(jù)失實,不是有意偽造的,不屬于偽造證據(jù)。司法實踐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辯護人開庭結束即以涉嫌偽證罪被偵查機關帶走調查的情形,更有甚者,辯護人在案件開庭審理之前即被立案偵查。個別偵查機關的做法不僅嚴重耽誤了案件的進程,而且間接地增加了辯護人的辯護風險,束縛了辯護律師的執(zhí)業(yè)自由,損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

        為此,筆者認為,首先,辯護人應當加強取證過程中的自我保護意識,可采取詢問證人證言時有見證人在場或錄音、筆錄的方式對證人證言加以固定、取證,以作為將來對自己涉嫌偽證罪進行辯護的證據(jù)。其次,除對辯護人涉嫌毀滅、幫助當事人毀滅證據(jù)不立即偵查可能會造成證據(jù)滅失風險的以外,可考慮適當提高對辯護人涉嫌偽造證據(jù)、幫助當事人偽造證據(jù),威脅、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的行為的立案偵查標準,對有證據(jù)證明辯護人實施以上行為的,才可對辯護人進行偵查訊問,尤其是對涉嫌威脅、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的行為,應當先向證人進行核實后再對辯護人進行偵查訊問。

        (二)平面走向立體,實現(xiàn)審判主導。對當前訴訟結構進行改造的第二步強調審判機關與偵查機關的互動關系,以實現(xiàn)審判機關對偵查活動的大局掌控(見圖3)。同時,使面L2L4L6垂直于面L3L5L6的設計,一是為了防止審判機關過多干涉?zhèn)刹榛顒樱绊懕粍?、中立的角色定位,二是為了強調訴訟的過程應當以庭審為中心,不能過多地偏向偵查階段。

        1.修改定罪標準,突顯審判功能。我國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條、一百七十二條、一百九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分別規(guī)定了偵查終結、提起公訴及作出有罪判決的標準,均為只有十二字的統(tǒng)一標準——“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這也是當前的刑事訴訟結構表現(xiàn)為“偵查中心主義”,而審判的中心地位不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前提下,檢察機關與審判機關從事的審查起訴與審判的工作,更偏向于是在(檢察機關)審查或者(審判機關)結合辯護方提供的證據(jù)審查偵查機關的偵查活動是否達到了偵查終結的標準,也由此才產(chǎn)生了“退回補充偵查”這種程序倒流的做法。

        有學者認為,“以審判為中心”是將審判階段的證明標準前移。這種說法明顯站不住腳,因為我國并不存在類似于英美法系的“優(yōu)勢證據(jù)”“排除合理懷疑”等分級的證明標準體系,在整個訴訟過程中,“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是一以貫之的,不存在前移或參照的問題。

        還有學者認為,新《刑事訴訟法》已經(jīng)為我國確立了“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準,這種說法是對法律的誤讀?!芭懦侠響岩伞钡谋硎龀霈F(xiàn)在該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證據(jù)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jù)證明;(二)據(jù)以定案的證據(jù)均經(jīng)法定程序查證屬實;(三)綜合全案證據(jù),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薄芭懦侠響岩伞笔菍ψC明標準中“證據(jù)確實、充分”的解釋,并非證明標準的組成部分。

        從各部門、各訴訟階段的分工來看,在進入審判程序之前,控方證據(jù)與辯護方證據(jù)是鮮有“交火”的。如上文所述,要求偵查機關扮演超然中立的角色,將對犯罪嫌疑人有利及不利的證據(jù)全部搜集完全,并在結果上作自我抵消是不現(xiàn)實的。我們只能要求偵查機關在偵查過程中不能忽視并盡量收集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證據(jù),以免使偵查方向跑偏,錯誤鎖定犯罪嫌疑人,進而造成刑事冤錯案。同時,對于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證據(jù)應當做到不隱瞞,如實附卷移送至檢察機關,并讓辯護方知曉。因此,在偵查階段,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證據(jù)并未完全暴露出來,同樣,在審查起訴階段亦是如此。在此情況下,要求偵查機關、檢察機關“排除合理懷疑”純屬無稽之談。而案件進入審判階段之后,由于雙方的證據(jù)在法庭上充分暴露,經(jīng)過雙方質證、法官認定,才能確定是否可以“排除合理懷疑”。因此,我國刑事訴訟當前的證明標準仍存在不足之處。

        對于我國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修改有兩種方案:一是保持對“證據(jù)確實、充分”的解釋不變,但將偵查終結與提起公訴的標準降低;二是保持現(xiàn)有偵查終結與提起公訴的證明標準不變,但修改新《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將其第二款第三項列入第一百九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以提高審判機關定罪的標準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綜合全案證據(jù),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以與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的證明標準相區(qū)分。

        第一種方案有利有弊。利在于:按照犯罪嫌疑人交代犯罪事實一般從輕到重的邏輯,降低偵查終結的標準會相應降低偵查機關對證據(jù)的要求,偵查機關的壓力會相對減小,侵害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也會相應減少。弊在于:如果降低偵查終結的標準,要么有可能導致案件事實難以查清,要么就可能需要審判機關過多地去調查案件事實。因為雖然辯護律師相較于偵查機關更能獲取犯罪嫌疑人的信任,但是作為辯護律師又不能透露自己知曉的,而未被偵查機關、司法機關掌握的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事實,所以只能出現(xiàn)以上兩種情形,但無論哪種都是不可取的。

        筆者更傾向于第二種方案。偵查機關盡力收集對犯罪嫌疑人有利及不利的證據(jù),檢察機關在“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之后提起公訴,控辯雙方的證據(jù)在法庭上“交火”,最終由法院決定是否可以“排除合理懷疑”。只有這樣才符合刑事訴訟的各角色設計及一般規(guī)律,也才能彰顯審判機關對事實認定的決定性作用,以及其對整個訴訟的掌控權。

        2.強調審判機關在法律適用方面的權威性。以審判為中心,強調審判機關的中心地位,并不是說審判機關對于“做飯”的過程事必躬親,而是強調其在整個過程中的權威地位,“飯”怎么做由審判機關說了算。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如果偵、訴、審三大部門針對《刑事訴訟法》出臺的適用于本部門的司法解釋或工作辦法出現(xiàn)沖突,此時應當以審判機關的解釋為準。另一方面,對于某事項,偵查機關或檢察機關做出具體的細則規(guī)定,但審判機關未作解釋,此時如果審判機關認為偵查機關與檢察機關的規(guī)定或做法不妥的,有權力依照其對法律的理解要求偵查機關或檢察機關進行修改或糾正。

        3.建立司法令狀制度,加強審判機關對偵查權的約束。審判機關并不能具體指導偵查機關如何實施偵查行為,其對偵查機關的約束及對偵查的掌控力只能體現(xiàn)在對偵查權限的限制上。偵查權往往帶有明顯的行政化色彩,具有自行啟動及強烈的強制性特點,因此,很多國家都實行司法令狀原則,要求偵查部門在采取強制措施時,必須由檢察官或警察向法官提出附有理由的申請,法院或法官審查后簽發(fā)令狀,偵查部門只有依據(jù)該令狀,方可限制或者剝奪犯罪嫌疑人的自由和財產(chǎn)。⑦我國偵查機關采取強制措施的權力過大,除了逮捕需要檢察機關批準以外,其他強制措施均可以自行啟動,包括搜查、扣押等可能嚴重有損被告人財產(chǎn)權利的強制措施等。要突出審判機關的中心地位,有必要利用法院的司法權對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重要權利的偵查行為加以限制,提高偵查行為的司法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種做法是對審判機關的“還權”而并非是為了強調審判機關的中心地位特意“賦權”,而且從國際視野來看,對偵查行為的司法限制是主流做法,從保護犯罪嫌疑人的權益來看,這也是審判機關司法權的應有之義。

        四、結語

        “以審判為中心”這個本不該被專門強調的問題,在我國的刑事訴訟語境下卻顯得十分必要。不可否認,當前我國的刑事訴訟確實存在“偵查強勢”的缺陷,我們應當以此為契機,推動“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的改革。但是正如本文所說,僅僅在橫向上考慮偵、訴、審三職能部門的力量制約與對抗是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現(xiàn)狀的,改變當前刑事訴訟的結構才是此次“以審判為中心”的改革的關鍵。

        注釋:

        ①②陳光中、步洋洋:《審判中心與相關訴訟制度改革初探》,《政法論壇》2015年第2期。

        ③樊崇義、張中:《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中州學刊》2015年第1期。

        ④張吉喜:《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第3期。

        ⑤張建偉:《刑事司法:多元價值與制度配置》,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57頁。

        ⑥引自陳衛(wèi)東教授在“2015年訴訟法學高端論壇”上的發(fā)言。

        ⑦樊崇義、張中:《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中州學刊》2015年第1期。

        (責任編輯:華滋)

        D925

        A

        1674-3040(2016)04-0056-06

        2016-05-17

        王紹佳,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審判機關以審判為中心辯護律師
        民事公益訴訟的功能分類和程序分野
        我國辯護律師制度的發(fā)展歷程、存在問題及完善路徑
        檢察辦案釋法說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監(jiān)察機關與審判機關關系問題研究
        理論觀察(2019年4期)2019-06-24 03:09:24
        論我國辯護律師對偵查訊問錄音錄像的閱卷權
        法院黨建工作要做到“五個融合”
        法制博覽(2017年11期)2018-03-02 11:13:23
        直接言詞原則的落實與公訴質量的提升
        庭審實質化改革背景下基層檢察機關公訴工作思考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以審判為中心”視野下的偵訴關系研究
        有码精品一二区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日韩精品| 偷窥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潮片三级三级三级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影院| 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俺来也俺去啦最新在线| 无码精品色午夜|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中文| 中文字幕人妻乱码在线|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丰满少妇人妻久久久久久|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男人天堂av在线成人av| 日韩激情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少妇AV射精精品蜜桃专区|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情头一男一女高冷男女|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96流白浆| 日日摸夜夜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青春草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 日韩亚洲中文有码视频|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300部国产真实乱| 国产99re在线观看只有精品| 亚洲性色ai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伦理|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粗了大了 整进去好爽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无码AV片| 亚洲成熟中老妇女视频| 麻豆国产精品久久人妻| 国偷自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aⅴ无码国精品中文字慕| 国产亚洲av一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