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2個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回到母校北京市八一學??赐繂枎熒?,他在座談時強調,“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要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更加重視教育”。
如果說教育是百年大計、強國之本,那么基礎教育就是強教之基、興教之源。“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于其國庫之殷實、城堡之堅固、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取決于其人民所受的教育”。以基礎教育為核心的教育發(fā)展水平,最終決定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和綜合實力,也決定了整個人類社會的文明水準與長遠潛力。
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尤其是科教興國戰(zhàn)略實施三十余年來,我國的基礎教育面貌已經煥然一新,部分發(fā)達地區(qū)、先進學?;A教育階段的關鍵指標進入世界前列。然而,與育人使命和教育理想所賦予的目標相比,與發(fā)達國家的教育發(fā)展水準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期望認知相比,中國的基礎教育依然差距巨大,仍需堅持不懈、努力前行。
必須堅持把基礎教育放在教育發(fā)展的優(yōu)先地位?;A教育構成一個人認知體系的基本框架,對于個人能否形成健康、正確的三觀具有決定性的深遠影響,“基礎”二字概括了其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基石地位。民族復興的源泉、人類命運的根脈無不深植于基礎教育之中。
必須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基礎教育的根本使命。近些年,隨著社會競爭和人才競爭的不斷加劇,很多人對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理解,過于偏向個人的片面發(fā)展,把提升個體的人力資本和市場價值視為教育終極目的,把參與市場和社會資源分配視為個體根本目標。事實上,這些都是教育的副產品而非教育的本身使命?;A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努力培養(yǎng)理想遠大、人格完備、品行高尚、健康堅強、樂于服務的人,而不僅是高智商的成功者,所謂“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必須堅持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任務。素質教育本質上是一種著眼于發(fā)展、著力于打基礎的教育,是基礎教育返璞歸真的關鍵路徑。當前,我國的素質教育推廣實施不平衡,一些地方甚至執(zhí)行得很不理想,“教育工廠”之類的落后理念不同程度地頑固存在著,亟待深化改革。推動素質教育,需要行政部門、學校、家長和社會輿論合力支持,靠單一力量很難奏效。其中,教師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廣大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貢獻國家與世界的引路人。
必須堅持把實現(xiàn)教育公平作為發(fā)展基礎教育的根本指針。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優(yōu)質教育,是黨對人民期許的重要承諾,是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完成的義務,也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辦好基礎教育,決不能“只見頂端、不顧尾部”,要不斷促進教育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要大力優(yōu)化教育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區(qū)域、城鄉(xiāng)、校際差距,特別是要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qū)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貧困地區(qū)辦學經費,健全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要推進教育精準脫貧,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對國家有抱負、對世界有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