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付兵
湖北省天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康復疼痛科(天門 431700)
?
小針刀對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患者疼痛及腰屈曲活動度的影響
楊付兵
湖北省天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康復疼痛科(天門 431700)
目的:評價小針刀綜合治療對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患者疼痛及腰屈曲活動度的影響。方法: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觀察組各入選患者57例,前者給予中頻治療,后者給予小針刀綜合治療,對比指標改善情況、癥狀改善情況。結(jié)果:3個月后,對照組靜態(tài)下VAS評分高于治療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治療后、3個月后,觀察組與對照組自評腰部屈曲影響穿衣、坐活動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結(jié)論:小針刀綜合治療對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療效較好,有助于減輕慢性疼痛,提升腰屈曲活動能力。
主題詞背痛/中醫(yī)藥療法小針刀
非特異性下背痛,是指無感染、腫瘤、骨質(zhì)疏松、強直性脊柱炎、骨折等可識別的明確病理學改變發(fā)生的下背痛[1]。中醫(yī)雖無非特異性下背痛病名,但據(jù)疼痛部位、病變特征來看,應屬于“痹證”、“傷筋”范疇,認為背痛雖有外感內(nèi)傷、氣血寒熱虛實之別,但概括而言應屬于虛實兩端,“不通則痛”,寒濕、濕熱、瘀血導致經(jīng)脈阻塞是該病的直接病機[2]。小針刀是一種介于針灸、手術(shù)之間的療法,通過松解治療可解除相應部位的粘連。本次研究試評價小針刀綜合治療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療效。
臨床資料以2014年1月至12月,醫(yī)院門診、康復科收治的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男18例,女39例;年齡23~60歲、平均年齡53.8±10.5歲;平均病程10.4±3.4年;仍在工作50例,吸煙19例、飲酒9例;接受過推拿、用藥等保守治療24例。觀察組:男18例,女39例;年齡22~60歲、平均年齡53.2±11.5歲;平均病程10.4±3.3年;仍在工作52例,吸煙20例、飲酒11例。接受過推拿、用藥等保守治療2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工作情況、吸煙飲酒、治療史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P>0.05)。
納入標準臨床確診,背部第12肋至臀下溝之間的持續(xù)性疼痛,伴有或不伴有股后外側(cè)放射痛(不超過膝關節(jié)),經(jīng)影像學、實驗學檢查排除明確病因引起的疼痛;年齡20~65歲,依從性良好;治療前2周未使用其他治療方法,或鎮(zhèn)痛藥物;無禁忌癥,背部皮膚完好,無藥物過敏;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嚴重臟器功能障礙;哺乳期、妊娠期女性;極度虛弱;其它嚴重器質(zhì)性、系統(tǒng)疾??;意識不清,認知、精神障礙性疾病,如癡呆。脫落標準:不耐受;治療過程中病情惡化,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不良反應;依從性差,未按要求治療;其它原因退出,如車禍、新發(fā)嚴重內(nèi)科疾病如腦卒中。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中頻治療,患者取臥位,暴露腰背部,采用溫熱型中低頻治療儀,頻率2000~80000Hz,低頻頻率0~150Hz,打開開關,選擇腰背痛處方,加熱,選擇合適的電極板,將浸濕的紗布墊在電極板上,將電極板置于背痛部位,輸出,調(diào)節(jié)輸出電流強度15~90mA,以患者舒適為度,每日1次,每次30min,6次/療程,每個療程結(jié)束后休息1d,連續(xù)2個療程。
觀察組:給予小針刀治療,俯臥位,據(jù)X線、CT檢查結(jié)果,選擇1-5個壓痛點,標記。碘伏消毒周圍半徑5mc皮膚,局部注射1%利多卡因2~4ml浸潤麻醉。小針刀在壓痛點處入刀,刀與皮膚垂直,透過皮下組織,對軟組織進行縱行疏通剝離,若有阻力可先橫行擺動、切開剝離,松解粘連軟組織。每周1次,連續(xù)3次。術(shù)后以無菌敷料壓迫止血,創(chuàng)口貼覆蓋針眼,醫(yī)囑患者注意防水,維持術(shù)區(qū)干燥,避免劇烈活動。指導患者開展功能訓練,堅持循序漸進、適度適量、持之以恒等原則,主要包括:床上功能鍛煉如直腿抬高、背伸肌鍛煉;地面功能訓練,包括腰部功能鍛煉、脊柱周圍肌肉彈性鍛煉,可多做下蹲等。每日20~30min,1個動作20~30次,逐漸增加頻次。
療效標準治療前、治療后、隨訪3個月后,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評價患者在靜態(tài)、引導下下背痛水平,0~10分。統(tǒng)計不良反應,包括暈針、感染、血腫等。治療前、治療后、隨訪3個月,同時采用距離測量法,測量患者自然主動前屈脊柱極限狀態(tài)下中指尖到地面與自然站立狀態(tài)下中指尖到地面距離差值。所有指標均測量3次取均值。治療前、治療后、隨訪3個月后,采用下背部功能評價標準(參照Greenough下背部功能評價患者背部功能),評價穿衣、坐。
治療結(jié)果指標改善效果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未見暈針、感染等不良事件。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靜態(tài)下VAS、引導下VAS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腰部屈曲度高于治療前、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個月后,對照組靜態(tài)下VAS評分高于治療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靜態(tài)下與引導下VAS、腰部屈曲度水平對比
腰部屈曲功能改善效果治療后、3個月后,觀察組與對照組自評腰部屈曲影響穿衣、坐活動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腰部屈曲對穿衣、坐影響情況
討論中醫(yī)認為下背痛多由素體稟賦虛弱,腎中精氣不足致筋骨失養(yǎng),風寒濕熱諸邪內(nèi)侵,阻塞靜脈,或工作勞累、長期彎腰、姿勢不良、跌仆,致氣滯血瘀引起本病,故該病多見于女性,多數(shù)患者喜按喜揉[3]。西醫(yī)臨床癥狀多見腰肌勞損、肌筋膜炎、肌纖維組織炎等病變。總而言之該病是內(nèi)外因素共同作用,胸腰椎勞損、損傷引起的軟組織受到牽拉、損傷引起局部出血、細胞壞死、滲出、水腫等炎癥性反應,刺激周圍神經(jīng),引起肌肉血管痙攣,致病變組織缺氧、缺血,致持續(xù)疼痛[4]。
采用中頻照射可通過物理做加熱局部組織,加速血液循環(huán),減輕缺氧缺血損傷,加速代謝循環(huán),清除炎癥介質(zhì),還可起到抑制無菌炎癥作用[5-6]。本次研究顯示,采用中頻照射對照組治療后獲得較好療效,靜態(tài)下、引導下VAS評分顯著上升,腰部屈曲度增加,穿衣、坐等腰部相關動作更為順暢[7-8]。但需注意的是,對于長病程患者而言,病變不僅僅是微循環(huán)障礙、肌肉與血管痙攣,在多種生物學作用下,軟組織可出現(xiàn)纖維化、粘連,致軟組織內(nèi)部物質(zhì)循環(huán)障礙,采用中頻照射等物理方法無法有效解除[9-11]。對照組患者3個月后通過小針刀人為的解除組織粘連,可獲得更滿意療效。研究顯示,觀察組腰部屈曲度有下降趨勢,同時靜態(tài)下VAS評分顯著上升,出現(xiàn)反彈。提示未能解除粘連者,隨著時間的推移,粘連處組織仍可能出現(xiàn)水腫、炎癥,引起疼痛[12]。人為松解關節(jié)、解除粘連,可改善局部氣血循環(huán),加速炎癥介質(zhì)、毒素代謝,加速水腫、無菌炎癥緩解,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配合康復訓練,可鞏固療效[13]。綜上所述,小針刀綜合治療對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療效較好,有助于減輕慢性疼痛,提升腰屈曲活動能力。
[1]王聰, 郭險峰.懸吊訓練治療慢性非特異性腰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7(8):760-762.
[2]李麗, 董雯雯.蠟療聯(lián)合懸吊運動療法治療腰肌筋膜炎臨床觀察[J].風濕病與關節(jié)炎,2014,3(12):23-25,29.
[3]陳揚,莊偉.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伴Modic 改變盤源性下腰痛的臨床觀察[J]. 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5,38(5):62-66.
[4]周世民,周勛宣.針灸治療非特異性腰痛臨床觀察[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26(2) : 81-82.
[5]張耀巍,廉安琪,楊皓月,等.推拿手法結(jié)合竹管針刀治療膝關節(jié)滑囊炎臨床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4,37(4):68-69.
[6]葉有才.針刀治療夜間胸背痛100例[J].陜西中醫(yī),2010,31(8):1058-1059.
[7]張娟,王文婷,陳亞平,等.2 種床墊對非特異性腰痛影響的雙盲研究[J]. 中國康復,2010,25(5):390-392.
[8]胡鳶,秦江,唐金樹.腰椎穩(wěn)定性訓練治療慢性非特異性腰痛的研究[J]. 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1,17(3):146-149.
[9]劉娜,孫銀娣,史達.中青年非特異性下背痛34例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療效觀察[J]. 陜西醫(yī)學雜志,2015,44(5):598-600.
[10]周濤,邱宗忠,楊希軍.下腰痛運動療法的應用進展[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20(4):125-128.
[11]茹文亞.運動療法配合中藥治療慢性下腰痛臨床研究[J]. 遼寧中醫(yī)藥雜志,2013,40(9):1837-1838.
[12]趙勇,方維,秦偉凱.小針刀閉合性治療肌筋膜炎的機制思考[J].中國針灸,2014,34(9):907-909.
[13]陳東煜.針刀經(jīng)筋層松解術(shù)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臨床研究[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2,46(6):52-54.
(收稿2016-04-26;修回2016-06-03)
R441.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6.09.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