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麗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0-0202-02
高校輔導員作為專門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教育一線管理人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著骨干作用,在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充當著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陪伴著學生讀過大學生活的各個階段,作為學校與學生間溝通的紐帶和橋梁,在整個高校教育體系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1世紀是彰顯人文關懷的時代,我國大力發(fā)展和諧文化、倡導人文關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回歸學生本位,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人格主體。在社會的發(fā)展、高等教育的變革、學生心理問題增多的形勢下,高校輔導員應注重以學生為本、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為此,探討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人文關懷的重要性
人文關懷作為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人格、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的主體、地位、需求、生存狀態(tài)、生活條件以及保障的關注。人文關懷話題的提出,不僅是輔導員德育從傳統(tǒng)向現代轉變的內在要求,也是輔導員德育人文關懷所倡導的德育發(fā)展方向,將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
(一)人文關懷是時代、國家、高校發(fā)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這實際上就是提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的人文關懷工作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才能順應時代的要求、體現時代的精神,才能適應文化和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才能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
(二)在輔導員工作中貫穿人文關懷是對學生主體性的肯定
輔導員的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學生的工作,“人”的問題是貫穿其始終的最基本的、內在的、核心的問題。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在輔導員工作中體現為以學生為本,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調動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從而將外在的思想品德要求與各種生活實踐技能進行內化,將教育與自我教育結合起來以實現自身的發(fā)展。
(三)在輔導員工作中貫穿人文關懷是以學生為本工作思路的要求
以學生為本是一種工作思路,要求教育者在分析、思考和解決一切問題時,關注學生個性特點、思想實際與生活狀況,積極地換位思考,進行引導。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能使得輔導員更加靈活地將輔導員工作與管理活動、實踐活動、文化產品等教育載體結合起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地把握運用各種語言方式、選擇合適的時機與突破口進行輔導員工作。
二、高校輔導員注重人文關懷的路徑
(一)明確輔導員角色定位,把握人文關懷立足點
輔導員的角色定位關系到其工作的成效,同時也關系到其對大學生人文關懷的程度。要明確輔導員角色定位,我們應該把宏觀定位與微觀定位結合起來,即把握好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及學生成長成才的引導者這三角色的基礎上結合輔導員工作內容的具體要求,體現出各方面的相互銜接、相互補充??偟膩碚f,輔導員工作從內容上可以分為以下三部分: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即以多種教育形式開展的活動,包括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世界觀、人生觀、政治觀、法制觀、道德觀;校風、班風、學風;心理健康為教育內容的活動。二是班級管理。一方面是學生行為的規(guī)范化管理,包括作息制度管理、請銷假、教寢室衛(wèi)生;評優(yōu)評先、獎貸勤補免的管理;大學生的文明行為規(guī)范;安全保衛(wèi)等管理。另一方面是學生班級建設,包括黨團組織的建設;班委會、班級文化等建設。三是輔導咨詢服務。主要指的是入學適應服務、學習上的輔導、生活上的幫助、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輔導。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是其工作內容。輔導員要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充分發(fā)揮其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作用、行為的管理作用和成長的促進作用,根據自身的工作環(huán)境、學生實際,進行有重點地引導與服務,注重人文關懷,做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相結合。因此,明確輔導員的定位,也就明確了輔導員人文關懷的內容,把握住人文關懷的立足點,使輔導員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更好地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
(二)提高輔導員自身素質,加強滲透人文關懷的自覺性
輔導員是秉承人文關懷理念的主體,在整個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為了更好地承擔輔導員工作職責,踐行人文關懷理念,輔導員就必須不斷培養(yǎng)自身素質,強化在工作中貫徹人文關懷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輔導員應該加強的素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治素質,包括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較高的政治和政策水平以及堅定的立場。二是道德素質,包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熱愛和尊重學生,強烈的事業(yè)心和奉獻精神及艱苦奮斗、以身作則的作風。三是思想素質,主要有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思想作風。輔導員要在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指導下,不斷更新觀念,樹立適應時代要求的新觀念,如價值觀、人才觀、創(chuàng)新觀等;此外輔導員還需要具備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實事求是、民主、寬容待人的思想作風去解決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四是知識素質,包括比較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和輔導員工作的專業(yè)知識。五是能力素質,主要有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組織指導能力、自我調控能力、協(xié)調人際關系能力等。六是生理心理素質。常言道:要想奉獻一滴水,你就得擁有一桶水,甚至一海洋的水。只有輔導員的綜合能力提高了,才真正有能力做到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
(三)必須完善機制、理順關系、實現輔導員工作專業(yè)化發(fā)展
1.完善輔導員職業(yè)機制
在完善輔導員聘用制度,把好輔導員進口關的同時要相應完善輔導員培訓機制。如崗前培訓、調研學習、學歷進修等以加強對輔導員的培養(yǎng)。此外還應以目標為導向,評估為手段建立輔導員考核制度。明確輔導員職責,增強輔導員責任感和使命感。最后是建立輔導員的獎懲機制。如晉升機制,就能為輔導員的發(fā)展提供更大的空間,為輔導員提供強大的工作動力。輔導員走職業(yè)機制完善的發(fā)展道路有利于提高輔導員的整體素質,有利于穩(wěn)定輔導員隊伍,有利于提升輔導員的社會地位,有利于增強輔導員崗位的職業(yè)吸引力,增強輔導員工作的成就感。
2.分工協(xié)作,專業(yè)化分類與發(fā)展
總的要求是將輔導員的所有工作劃分為不同類型,由不同的輔導員專門負責或是將部分工作劃分出去由學校的專管機構進行。如我們可以將輔導員從專業(yè)角度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比如專管就業(yè)與職業(yè)輔導的輔導員、心理與生活輔導的輔導員、班級與學生團體管理輔導員等。又如將德育、心理輔導員、職業(yè)輔導、學生貸款和資助等專業(yè)化的學生事務集中到學校層面上,選拔專業(yè)化的輔導員來承擔。輔導員各塊內容專業(yè)化的發(fā)展,則意味著輔導員對大學生人文關懷也能更加細致和深入的開展。所以也可以說輔導員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就是對大學生人文關懷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3.理順輔導員與其他學生管理與服務主體的關系,使之制度化
理順輔導員與其他學生管理與服務主體的關系,具體就是理順輔導員與任課教師的關系、與“兩課”教師之間的關系、與黨政干部之間的關系、與心理輔導員中心的關系、與職業(yè)發(fā)展中心的關系、與分團委之間的關系,并使之實現制度化的發(fā)展,增加輔導員與這些機構的相互協(xié)助、提高溝通的流暢性與便捷性。理順輔導員與其他大學生服務主體的關系,使之制度化,能形成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合力。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育是農業(yè)而不是工業(yè)。工業(yè)是制造產品,農業(yè)是栽培植物。制造產品有固定的模式和流程,能夠按照制造者的意志毫厘不差地批量生產出來。農業(yè)則是有季節(jié)的,時令的,成長規(guī)律的,是需要緩慢的播種、施肥、除草、殺毒的,是需要陽光、水份和等待的。教育,是慢的藝術。其實質落實在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中以人文關懷的視野與學生共同成長,師生教學相長,在互助促進中,達到生命和諧成長的極致。我想,唯應對學生施以人文情懷的關注,潛滋暗長,潤物無聲。不是給學生錘子的敲打而是像水的載歌載舞,讓鵝卵石臻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