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漢麗
圍繞著“導學案”展開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已經(jīng)在全國多地掀起了高潮,很多地方都有自己完善的課堂教學模式。然而,在試卷講評課教學中,導學案似乎無用武之地。在追求課堂容量和考點全面性的驅(qū)使之下,許多教師的試卷講評課仍以教師全面、系統(tǒng)地講,學生被動地聽為主。這種試卷講評課堂教學模式普遍存在以下局限性:注重知識點、考點的全面性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徒增了課堂的容量;更多關(guān)注知識的糾偏,忽視了學生思維誤區(qū)的矯正,從而忽視了“導學”的重要性,難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無法突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針對上述問題,為了提升教學效果,筆者結(jié)合學校開展的高效課堂活動,在英語試卷講評課教學中嘗試采用了以“自查不足,交流互查,核心剖析,追練再查”為主線的“四步三查”試卷講評課教學模式,通過教學對比實踐,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一、課前核對答案,學生自查不足
考試結(jié)束后,教師盡快找時間給出英語試題答案。要求學生核對答案,并且自查找錯題,初步反思查改試卷中基礎(chǔ)性、記憶性的錯誤,并分析答題卡的規(guī)范性。在試卷講評課前,理清出錯題目的意思及考題意圖。備注出失誤及不足點或薄弱處,英語較弱的學生還要查出試卷中影響自己閱讀的詞匯,英語較好的學生查出試卷中出現(xiàn)的高頻詞匯。
二、課堂小組交流,互查探究解疑惑
“四步三查”高效課堂模式下的英語試卷講評課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為此,筆者的“英語試卷講評課”是以學生討論開始的。當學生對自己的試卷和失誤有了初步的分析之后,學生上課的針對性、目的性較強。在此基礎(chǔ)上,根據(jù)學生的成績強弱搭配、再進行分組討論。討論內(nèi)容以中檔題為主。小組交流中主要針對學生之間共同的錯題,探究失誤原因,查找疑惑問題的正確解法,時間約15分鐘。討論中,為了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交流反思自己做題的思路和方法,筆者和學生一起制訂出以下的討論原則:
一是“三不討論”原則:學生根據(jù)答案,自己能理解并糾錯的題目,不討論;考試時,能懂卻因馬虎而失誤的題目,不討論;特別難的題目,不討論)。
二是“三個問問”原則:問問出錯題的題干意思或意圖是什么;問問題目的答案在試卷篇章的出處和根據(jù)是什么,句義是什么、影響句子的詞匯或句式是什么;問問出錯題目的答題方法是什么,涉及的考點、技巧有哪些。
三是“三個動動”原則:動嘴,主動張嘴交流詢問不理解的題目;動手,動手查閱英語字典或筆記;動筆,用黑筆備注出錯原因,用紅筆寫出討論要點或總結(jié)的知識點。
討論結(jié)束前,各組再統(tǒng)計匯總有爭議的問題及難題,以備教師集中剖析答疑。整個討論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多次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參與度高,課堂氛圍好。
三、核心剖析,集中點評思維障礙
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課堂討論的結(jié)果和閱卷后的試卷分析,教師用15~20分鐘時間有選擇、有重點地講評試卷中共性的問題,特別是由于英漢思維差異、慣性思維定式所導致的錯誤。針對學生易受母語思維影響的問題,讓學生先陳述自己的思路,教師再引導全體學生逐步剖析其思維上的癥結(jié)。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梳理,反思總結(jié),形成正確的英語思維。對于涉及英美文化常識的習題,集中歸納復習,直到掌握為止。對于涉及閱讀方法中較難的重點題目,教師講解存在的問題,點評歸納,找出方法和技巧。
四、追練強化,檢測再查鞏固方法
教師在課堂上講評了解題思路、歸納總結(jié)方法技巧后,更重要的一步是要當堂檢測或是追練再查,檢測試卷講評課后教與學的效果,強化和鞏固試卷中的易錯點、難點。講評完試卷后,可利用最后10~15分鐘,當堂給學生發(fā)一份相應(yīng)試卷的追練小題,進行訓練檢測。追練小題的題型要側(cè)重基礎(chǔ),突出方法,緊扣試卷考點。如基礎(chǔ)的語法改錯題、基礎(chǔ)的選擇題、專練形式的(代詞、介詞等)填空題。同時,也要注意思維的發(fā)散。如根據(jù)試卷中重點講解的試題而演變的一類多解題、發(fā)散式訓練、小專題訓練(強調(diào)句、what/how)等。從多角度設(shè)計考查試卷中學生的失誤點,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經(jīng)過一學期的實驗對比,筆者所帶的班級成績明顯高于平行班,學生的學習興趣高,合作精神強,能力突出。實踐證明,高效課堂模式也可應(yīng)用于英語試卷講評課?!八牟饺椤备咝дn堂模式下的英語試卷講評課能激起學生自我的參與度,激起學生的自我求知欲望,能增強英語試卷講評課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