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快
Bionator和FR-2矯治器治療Ⅱ類錯牙合療效比較
楊平快
目的比較Bionator與FR-2兩種功能矯治器治療安氏Ⅱ類錯牙合畸形的療效。方法選擇替牙期/恒牙早期Ⅱ類錯牙合患者40例,分為Bionator組與FR-2組,第1組采用Bionator治療,平均治療時間9個月;第2組采用FR-2治療,平均治療時間10個月,分別對治療前后頭顱側(cè)位片進行測量分析。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各測量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治療后兩組下頜SNB、Ar-Gn、Co-Gn、B-FHp、Pog-FHp,上頜相對下頜NAP、S-Go,下頜牙性指標L1-FHp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其他各項指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結論兩種矯治器均能顯著刺激下頜骨生長,并能使上前牙舌傾、下前牙唇傾。
Bionator;FR-2;錯牙合;牙
安氏II類錯牙合畸形是常見的錯牙合畸形之一[1],通常表現(xiàn)為下頜后縮。下頜后縮畸形不僅對患者的形態(tài)外貌和功能影響極大,而且不利于兒童的身心發(fā)育,大部分學者都認為應盡早利用生長發(fā)育潛力,采用功能矯治器刺激下頜骨生長,調(diào)整上下頜骨矢狀向關系不調(diào)[2-3]。目前臨床上治療Ⅱ類錯牙合伴下頜后縮的功能性矯治器有多種,其中Bionator、FR-2矯治器是兩種較為常用的矯治器[1]。然而很少有文獻直接比較兩種矯治器在治療安氏 II類錯牙合畸形后軟硬組織方面的區(qū)別。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較Bionator和FR-2兩種功能矯治器產(chǎn)生的軟硬組織變化,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來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正畸科門診就診的40例Ⅱ類Ⅰ分類錯牙合畸形患者。納入標準:(1)安氏II 類1分類錯牙合畸形,上下齒槽座點與鼻根點的交角(ANB角)≥5°,上頜基本正常,以下頜后縮為主,下頜前伸后面型較協(xié)調(diào);(2)前牙覆蓋≥5 mm;(3)下頜平面角為均角或低角;(4)根據(jù)頸椎形態(tài)分析,所有患者均處于青春生長發(fā)育高峰期;(5)患者身體健康,無系統(tǒng)性疾病,既往未接受過正畸治療;(6)口腔衛(wèi)生好,依從性好。治療結束指標:磨牙關系為中性或中性偏近中;前牙呈淺覆蓋≤3mm。40例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成 Fr-2組和Bionator組,各20例。Fr-2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齡11.3歲。Bionator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齡11.7歲。兩種矯治器均由本院同一技工制作,囑患者最少夜間戴用12~14 h;達既定治療目標后換為斜面導板保持3個月或直接進行第二期固定矯治。Bionator平均治療期9個月,F(xiàn)r-2為10個月,結束時攝取頭顱側(cè)位定位片。
1.2測量項目標志點:蝶鞍點S、鼻根點N、髁頂點Co、上下齒槽座點A、B、頦前點Pg、關節(jié)點Ar、下頜角點Go、頦下點Me、頦頂點Gn、上中切牙切緣點U1、下中切牙切緣點L1、上磨牙點U6、下磨牙點L6。角度:蝶鞍點和鼻根點連線與上腭平面的交角(SN-PP)、蝶鞍點和鼻根點連線與下頜角點和頦下點連線的交角(SN-GoMe)、關節(jié)點、下頜角點和頦下點構成的夾角(Ar-GoMe)、蝶鞍點和鼻根點連線與鼻根點和上齒槽座點連線的交角(SNA)、蝶鞍點和鼻根點連線與鼻根點和下齒槽座點連線的交角(SNB)、鼻根點和上齒槽座點的連線和上腭平面的交角(ANB、NA-PP)、上切牙與上腭平面的交角(U1-PP)、下切牙和下頜平面的交角(IMPA)、上切牙和鼻根點和上齒槽座點連線的交角(U1-NA)、下切牙和鼻根點和下齒槽座點連線的交角(L1-NB)。骨骼線距:關節(jié)點到髁頂點距離(Ar-Go)、下頜角點到頦頂點距離(Go-Gn)、關節(jié)點到頦頂點距離(Ar-Gn)、髁頂點到上齒槽座點距離(Co-A)、髁頂點到頦頂點距離(Co-Gn)、上齒槽座點到FHP的水平距離(LAFH)、蝶鞍點到下頜角點的距離(S-Go)、上齒槽座點到FHP的垂直距離(A-FHp)、上齒槽座點到FHP的垂直距離(B-FHp)、頦前點到FHP的垂直距離(Pog-FHp)。牙齒線距:上切牙到鼻根點和上齒槽座點連線的距離(U1-NA)、下切牙到鼻根點和下齒槽座點連線的距離(L1-NB)、上切牙到FHp平面的距離(U1-FHp)、下切牙到FHp平面的距離(L1-FHp)、上頜磨牙到腭平面距離(U6-PP)、下頜磨牙到下頜角點和頦頂點連線的距離(L6-GoMe)。參考平面:上腭平面(前后鼻脊連線);FHP坐標系:過蝶鞍點做與SN連線的垂線。
1.3頭影測量拍攝矯治前、后X線側(cè)位片并掃描入電腦,采用Winceph7.0頭影測量分析軟件進行測量,所有項目測量2次,取平均值。
1.4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 檢驗。<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目前,兩種功能矯治器是否對上頜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還存在爭議[4]。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種矯治器并不能抑制上頜骨的發(fā)育,這與其他文獻報道相似[5-6]。然而另外一些研究認為如果僅從SNA角考慮的話則會發(fā)現(xiàn)一定程度的上頜抑制作用。Mills[7]認為這是由于上切牙舌傾導致A點改變引起的,而不是真正的上頜骨抑制效應。
兩組治療后下頜骨長度顯著增長,特別是 Bionator組患者增長的相對更多,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這與其他研究結果相似[5-6],都認為功能矯治器可以顯著增加下頜骨長度。下頜骨長度的增長必須從升支和體部長度兩方面來考慮,兩組患者升支高度顯著增長,然而下頜體部增長對下頜骨長度增長的貢獻更大,特別是Bionator組。
很多研究[8-9]表明,功能矯治器會導致上頜切牙的舌傾,這是由于兩種矯治器的唇弓對上頜切牙產(chǎn)生持續(xù)的內(nèi)收壓力引起的。筆者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的下切牙有一定程度的唇傾,這可能是下頜前伸產(chǎn)生對下前牙的近中力量引起的,而且這種力量是持續(xù)作用的。FR-2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發(fā)生,唇弓沒有與下牙弓的牙齒接觸,下頜的前移是通過其舌托達到的,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下前牙唇傾。因此,下切牙唇傾患者在應用這兩種矯治器的時候需要注意免引起下切牙的進一步唇傾。
表1 治療前后兩組牙、牙槽及頜骨各項測量值比較
[1]Proffit WR,Fields HW.Contemporary Orthodontics[M].Third Edition.London: Mosby,2000:364-384.
[2]Siara-Olds NJ,Pangrazio-Kulbersh V, Berger J,et al.Longterm dentoskeletal changes with the bionator,herbst,twin block,and MARA functional appliances[J]. Angle Orthod,2010,80(6):18-29.
[3]Baccetti T,FranchiL,Stahl F.Comparison of 2 comprehensive class II treatment protocolsincludingthebondedHerbst and headgear appliances:a double-blind study of consecutively treated patients at puberty[J].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 2009,135(4):698,e1-10.
[4]Buschang PH,Gandini Junior LG.Mandibular skeletal growth and modelling be tween 10 and 15 years of age[J].Eur J Orthod,2002,24(5):69-79.
[5]Courtney M,Harkness M,Herbison P. Maxillaryand cranial base changes during treatment with functional appliance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Orthop,1996, 109(1):616-624.
[6]Ghafari J,King GJ,Tulloch JFC.Early treatment of Class II,division 1 maloc clusion-comparison of alternative treatment modalities[J].ClinOrthodRes,1998, 1(3):107-117.
[7]Mills JRE.The effect of functional appli ances on the skeletal pattern[J].Br J Orthod,1991,18(5):267-275.
[8]段銀鐘.安氏II類骨面型的雙期矯[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8,24(1):148-151.
[9]周洪.功能性矯治器治療生長發(fā)育期下頜后縮[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9,2 (10):595-598.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5.059
R783.5
A
1671-0800(2016)05-0675-02
2015-07-15
(本文編輯:陳志翔)
325000浙江省溫州,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
楊平快,Emai:qiyuozan@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