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橋
(聊城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山東 聊城 252059)
?
明清俗語辭書對詞語形成途徑的探索
李登橋
(聊城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山東 聊城 252059)
《明清俗語辭書集成》求義類和溯源類辭書的釋詞中含有大量的溯源成分,從詞語溯源的過程中,可以看出近代漢語詞語形成的幾種途徑,主要有古語縮略、化典成詞、詞匯化、析音成詞、合音成詞、合字成詞和相因成詞等。雖然諸辭書的編纂者已有了明確的詞語歷時演變觀念,但尚未形成系統(tǒng)的詞匯研究理論。
明清俗語辭書;詞語溯源;詞語形成
自漢代服虔《通俗文》以來,漢語俗語辭書漸多,降至明清,編纂俗語辭書已蔚然成風(fēng)。長澤規(guī)矩也集輯的《明清俗語辭書集成》(此書最初由日本汲古書院于1974年分為五輯影印出版,國內(nèi)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9年影印出版)共收錄明清至民國俗語辭書20種,據(jù)辭書內(nèi)容和釋義方式可分為四類:求義類辭書、溯源類辭書、釋義類辭書、教讀類辭書[1]495。從編纂目的來看,大多俗語辭書是為原不登大雅之堂的俗語尋求歷史出處,以證明俗語亦有“雅源”,因此,在求義類和溯源類辭書中含有大量的詞語溯源成分。對詞語進(jìn)行歷史溯源的過程,其實(shí)也是一個古今詞語對比的過程。不但比較詞義的古今異同,還據(jù)現(xiàn)有詞語與其歷史語源相比較,進(jìn)而探索詞語產(chǎn)生的方式。這種探索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在詞語訓(xùn)釋過程中直接揭示詞語的構(gòu)成途徑,二是羅列詞語用例,向讀者展示詞語的歷史來源?!都伞分T書所做的此類探索和分析,向我們展示了以下幾種詞語形成的途徑。
古語縮略是在古代詞語全稱的基礎(chǔ)上省去部分語素或詞,只用剩余的部分來代替原全稱詞語,這體現(xiàn)了詞語本著經(jīng)濟(jì)易用的原則而不斷簡化的趨勢。如:
【伯叔】《俚言解》10-11
伯叔者,兄弟長幼之稱謂,伯仲叔季之次。今人稱伯父、叔父止稱伯、叔,如古兄弟長幼之稱減去父字,非禮也。又婦稱夫之兄弟曰伯叔,或稱伯公、叔公,或稱伯伯,皆俗呼也?!稘h書·陳平傳》:“張負(fù)以女孫妻平,戒之曰:‘事伯兄如事父,事嫂如母?!庇帧稜栄拧罚骸皨D稱夫之兄為兄公?!眲t伯公之稱有自來矣?!度蔟S三筆》亦謂“婦稱夫之兄為伯”,于書無所見。
【鄉(xiāng)里】《俚言解》11
俗言:鄉(xiāng)里夫妻,步步相隨。言鄉(xiāng)不離里,夫不離妻也。然古人有呼妻為鄉(xiāng)里者。沈約“山陰柳家女”詩②詩名應(yīng)作《少年新婚為之詠》,“山陰柳家女”為該詩首句,并非題目?!霸n堪特作夫”之“特”一本作“持”。見(陳)徐陵編、(清)吳兆宜注、程琰刪補(bǔ)《玉臺新詠箋注》,中華書局,1985年,第184-185頁。:“還家問鄉(xiāng)里,詎堪特作夫。”又《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鄉(xiāng)里落他處?!币嘁姟段飨獏苍挕?。
按:稱伯父、叔父只稱伯、叔,省去“父”字;婦稱夫之兄本為伯兄、伯公,后只稱作“伯”或“伯伯”,省去“兄”字;以“鄉(xiāng)里”代稱夫妻,亦是從古語“鄉(xiāng)里夫妻”而來,這皆為古語縮略而形成的詞語。伯叔、鄉(xiāng)里在原詞語中本只作限定成分,中心成分省去后,發(fā)生了語義偏轉(zhuǎn),限定成分變成了中心成分,屬于非常規(guī)縮略。
【不受曰璧】《土風(fēng)錄》330-331
饋贈不受曰璧,蓋本《左傳》“公子重耳受飧反璧”事,后相沿去反字,只稱璧。又稱奉璧、謹(jǐn)璧,失其義矣?;蛞喾Q完璧,此用《史記》“藺相如完璧歸趙”事,然非不受之謂。
按:重耳之典中的“反壁”本為退還璧玉之義,后引申泛指不受饋贈。明代起省作“壁”,如:張居正《答廉憲王鳳洲》:“迭辱慰奠,深荷至情。但厚惠概不敢當(dāng),仍璧諸使者?!鼻迦撕Q玉《訂訛雜錄》卷八“反璧”條曰:“《左》僖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及曹,僖負(fù)羈饋盤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今人卻饋曰璧,本此。俗誤為藺相如事,見《史·廉藺列傳》有‘臣請完璧歸趙’語,因?qū)懽鳌曛x’,大非。相如紿秦,間使懷璧歸趙,并非秦之不受璧也?!盵2]91-92
【打春】《土風(fēng)錄》177
漢晉時無打春之事,《隋書·禮儀志》始有“彩仗擊?!敝?。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云:“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jìn)春牛入禁中鞭春??h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絕早,府僚打春,府前百姓賣小春牛。”晁沖之詩:“不上譙樓看打春?!?/p>
按:打春亦曰鞭春,由“打春?!笨s略而來。顧祿《清嘉錄·正月·打春》:“立春日,太守集府堂,鞭牛碎之,謂之打春。農(nóng)民競以麻麥米豆拋打春牛,里胥以春球相饋貽,預(yù)兆豐稔?!薄按虼号!敝律趺?。
【廳】《俚言解》33
今之廳,古稱聽事。師古云:“聽事,古者治官之處?!薄墩崱罚骸爸型ピ宦犑拢允苁虏煸A于此也?!薄稘h書》、《晉書》皆作聽事。六朝以來始加廣作廳,如“李文靖廳事令容旋馬”是也。廣,音儼。
按:后世的廳(廳)本為聽(聽)事,為官府辦公的場所?!讹L(fēng)俗通·怪神·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郴還聽事,思惟良久?!逼鋵?shí)在《三國志》中已作“廳事”,《吳志·諸葛恪傳》:“出行之后,所坐廳事屋棟中折。”南朝始見單用“聽”字,如《世說新語·黜免》:“大司馬府聽前有一老槐,甚扶疏?!焙笥肿冏鳌皬d”。此詞屬于古語縮略加變形。
【定奪】《俚言解》47-48
文移申詳取裁決謂之定奪。按:前代文移有“覆定與奪”四字,今但言奪,則與在其中矣。
按:“定奪”從文移套語“覆定與奪”離析縮略而來,義與“覆定與奪”相同?!岸▕Z”一詞始見于《舊唐書》,卷一七三《列傳》第一二三:“德裕以元藻無定奪,奏貶崖州司戶?!?/p>
化典成詞是指詞語的語源為典故,包括語典和事典,從典故敘述語句中挑選能代表文義的關(guān)鍵詞語加以改寫整合,凝練成詞或俗語。有的是從典故的敘述語句中挑選現(xiàn)成的詞語直接組合成詞語,有的是只在句中選取部分詞語,另依據(jù)句義添加新詞,與所選詞語組合成詞語。如:
【對牛彈琴】《土風(fēng)錄》309
語非其人曰對牛彈琴,見牟融《理感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又郭象《莊子注》云:“猶對牛而鼓簧。”亦此意。
按:《理感論》和郭象《莊子注》所言皆為后世所謂對牛彈琴之義,但還未凝練成詞,直到唐代始于禪宗語錄中得見“對牛彈琴”之說,如:《云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上《對機(jī)三百二十則》:“問:‘如何是衲僧孔竅?’師云:‘放過一著?!M(jìn)云:‘請師道?!瘞熢疲骸畬ε椙?。’”
【海水不可斗量】《俚言解》9
《淮南子·泰族篇》:“海水不可斗斛也?!彼渍Z本此。又《東方朔傳》“以蠡測海”注:“蠡,瓠也。言海大不可以瓠測?!?/p>
按:“海水不可斗量”是“海水不可斗斛”的變體,《東方朔傳》注也為此義,但用散句表達(dá),沒凝練為俗語。海水不可斗量始見于東漢,如支婁迦讖所譯佛經(jīng)《道行般若經(jīng)》卷第九:“菩薩隨般若波羅蜜教,當(dāng)如是,譬如大海水不可斗量?!钡鳌按蠛K?,似也非當(dāng)今之俗語。元代才有真正俗語用例,如:《全元南戲·柯丹邱·荊釵記》第二十一出:“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誰想王十朋得了頭名狀元,除授饒州僉判?!?/p>
【囫圇吞棗】《常談搜》432
《湛淵靜語》:“客有曰:‘梨益齒而損脾,棗益脾而損齒?!淮糇铀季弥唬骸沂忱鎰t嚼而不咽,我食棗則吞而不嚼?!蛘咴唬骸阏媸腔鞙S吞卻一個棗也?!?/p>
按:“囫圇吞棗”是從句子“混淪吞卻一個棗也”中直接選取詞語組合而成,后“混淪”寫作“囫圇”,成為成語。又作“渾淪吞棗”,宋代始見。如:《朱子語類》卷第一百二十四:“而今不欲窮理則已,若欲窮理,如何不在讀書講論?今學(xué)者有幾個理會得章句?也只是渾淪吞棗,終不成又學(xué)他,于章句外別撰一個物事,與他斗。”
【妙不可言】《土風(fēng)錄》304
郭景純《江賦》:“妙不可盡之于言?!彼字^大好曰妙不可言,本此。
按:“妙不可言”由句子“妙不可盡之于言”緊縮形成。宋代始凝固成俗語,如:《云笈七簽》卷五十八:“及成之后,更不服氣,氣亦自足。窮神極理,妙不可言?!庇帧吨熳诱Z類》卷六五:“看他當(dāng)時畫卦之意,妙不可言。”
【昆玉】《俚言解》11
宋王銓與弟錫齊孝行,人稱曰:“銓錫二王,玉昆金友?!崩ブ感?,友指弟也。俗稱人兄弟曰賢昆玉,似有脫誤。
按:“昆玉”是從“銓錫二王,玉昆金友”一句中選取出來兩個詞組合而成的。昆指兄,友指弟,昆和友處于同樣的句法位置,而沒提煉成“昆友”,是用了“錯舉以見”的方法。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此之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昆友”一詞,指兄弟的朋友,如:唐韋應(yīng)物《自尚書郎出為滁州刺史留別朋友兼示諸弟》詩:“徘徊親交戀,愴悢昆友情?!币浴袄ビ瘛敝感值埽酁楸苊馀c“昆友”混同。以昆玉指兄弟始見于元代,如:元南戲《殺狗記》第三十四出:“大哥,賀喜賀喜!聞知賢昆玉和順了,特宰一只羊與哥哥吃杯和順酒?!?/p>
【作伐】【作線】《俚言解》12
稱媒妁曰作伐、作線。《詩》曰:“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薄痘茨献印罚骸熬€因針而入,不因針而急;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親。”俗語本此。
按:“作伐”從《詩經(jīng)》語句提煉而來,選取詩句的首字來指代全句語義重心所在的“媒”。“作線”來源于《淮南子》的語句,提煉方式與“作伐”相同。“作伐”宋代始見用例,如:郭彖《睽車志》卷一:“適見其婢自外來,云與小娘子作伐?!?/p>
【渭陽】《談?wù)鳌?192
舅謂之渭陽?!蹲髠鳌吩疲骸扒乜倒讣磿x獻(xiàn)公之女也。康公送獻(xiàn)公之子文公至渭陽,曰:‘見我舅氏,如母存焉?!笔强倒途酥廖妓?,因曰渭陽。
按:此典亦見《詩·秦風(fēng)·渭陽》:“我送舅氏,曰至渭陽。”朱熹《集傳》曰:“舅氏,秦康公之舅,晉公子重耳也。出亡在外,穆公召而納之。時康公為太子,送之渭陽而作此詩?!焙笠源朔謩e之地(或詩名)代指舅父。如:《后漢書·馬防傳》:“舅氏一門,俱就國封,四時陵廟無助祭先后者,朕甚傷之。其令許侯思愆田廬,有司勿復(fù)請,以慰朕渭陽之情。”
詞匯化是指由非詞單位凝固成詞的過程。董秀芳將雙音詞的主要?dú)v史來源歸納為三個:一是“從短語演變?yōu)殡p音詞”,二是“由句法結(jié)構(gòu)變?yōu)殡p音詞”,三是“由跨層結(jié)構(gòu)變?yōu)殡p音詞”。[3]32-34在《集成》中,通過詞匯化形成的詞不單單有雙音詞,還有三音詞。從詞匯化的類別來看,多屬于第一種,即由短語凝固成詞,也有第三種“由跨層結(jié)構(gòu)變?yōu)殡p音詞”的例子,沒發(fā)現(xiàn)由第二種方式成詞的例子。
(一)短語凝固成詞
不同類型的短語在具體的句子中往往表現(xiàn)為連用的句子成分,因?yàn)檫B用,常常同時出現(xiàn),逐漸從短語凝固成詞。比如:
【猶子】《俚言解》11
俗稱兄弟之子皆曰侄?!短垂贰靶值苤营q子也”注云:“侄對姑而言也?!毖晕┕糜谛值苤涌煞Q侄、稱猶子耳?!稜栄拧罚骸案钢⒚迷还?。”《左傳》“侄其從姑”是也。今人于伯叔父前皆稱猶子?!段倪x》亦云:“篤猶子之愛?!睆]邁再娶,無子,曰:“猶子可以主后?!笔切值苤臃Q猶子久矣?!吨熳诱Z錄》云:“記禮者主喪服,而言姑謂侄為猶子,如夫子謂:‘回也,視予猶父?!比糁^兄弟之子為猶子,則伯叔父可為猶父矣。
按:在“兄弟之子猶子也”一句中,猶子為短語,在句中為述賓關(guān)系,尚未成為一詞。此句的意思是兄弟的兒子如同(自己的)兒子一樣。后猶子凝固成詞,指稱侄子。如:南朝·梁任昉《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太祖高皇帝篤猶子之愛,降家人之慈;世祖武帝情等布衣,寄深同氣。”宋文天祥《寄惠州弟》詩:“親喪君自盡,猶子是吾兒?!?/p>
【如夫人】《稱謂錄》670
《左·僖十七年傳》:“齊侯好內(nèi),多內(nèi)寵、內(nèi)嬖,如夫人者六人。”案:今稱人之妾為如夫人,當(dāng)本此。
按:“如夫人”為述賓短語,《左傳》中并未成詞,猶言跟夫人一樣。后凝固成詞,指代夫人以外的妾。如:《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他第七位如夫人有病,醫(yī)生說是寒癥?!?/p>
【將軍】《談?wù)鳌?211
《春秋傳》:“晉獻(xiàn)公作二軍,公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是已有將軍之文,而未以為名也。至《昭公十二八年》閻沒女寬對魏獻(xiàn)子曰:“豈將軍食之而有不足。”《正義》曰:“此以魏子將中軍,故謂之將軍。”及六國以來,遂以將軍為官名,蓋其元起于此。
按:在《春秋傳》的第一例中,將和軍中間有插入成分,顯然不是一詞,而是動賓短語,在句子中充當(dāng)謂語和賓語。而《昭公十二八年》中的用例已經(jīng)處于短語到詞的過渡階段,后終凝固成名詞。如:《墨子·非攻中》:“昔者晉有六將軍?!睂O詒讓《間詁》:“六將軍,即六卿為軍將者也。春秋時通稱軍將為將軍。”
【點(diǎn)心】《土風(fēng)錄》239
小食曰點(diǎn)心,見吳曾《漫錄》:“唐鄭傪為江淮留后,家人備夫人晨饌,夫人謂其弟曰:‘治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可點(diǎn)心?!矶?,女仆請備夫人點(diǎn)心,傪詬曰:‘適已點(diǎn)心,今何得又請?’”周輝《北轅錄》云:“洗漱冠櫛畢,點(diǎn)心已至。”又《癸辛雜識》:“趙溫叔丞相善啖,阜陵謂曰:‘我欲作小點(diǎn)心相請?!彼渍Z“小點(diǎn)心”亦有出。
按:在這一條中有兩種形式的“點(diǎn)心”,一種是作為動賓短語,指在正式吃飯之前吃零食暫且充饑,如:“且可點(diǎn)心”、“適已點(diǎn)心,今何得又請?”另一種是作為名詞,指小食品,如“點(diǎn)心已至”、“我欲作小點(diǎn)心相請”,此時已經(jīng)由短語凝固成詞。
(二)跨層結(jié)構(gòu)凝固成詞
吳競存、梁伯樞說:“不在同一層次上的兩個成分在發(fā)展過程中跨越原有的組合層次,彼此靠攏,逐漸凝固,最后組合成為一個新的結(jié)構(gòu)體,這種新的結(jié)構(gòu)體可稱之為‘跨層結(jié)構(gòu)’?!盵4]352雖不屬于同一個層次,但因總是前后連用,人們逐漸將其錯歸入同一個語段,最終凝結(jié)成詞。《集成》中對此類構(gòu)詞方式已經(jīng)有所覺察,認(rèn)識到了詞匯化趨勢以及“相沿日久,轉(zhuǎn)謬為真”約定俗成的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比如:
【容易】《常談考誤》2180
《漢書·東方朔傳·非有先生論》曰“談何容易”。何容,猶言豈可也,則容字不連易字讀。今人稱事之易舉者曰容易,相沿日久,轉(zhuǎn)謬為真矣。
按:《非有先生論》中完整的句子為:“先生曰:於于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本指在君王面前談?wù)摰檬Р豢奢p易去做?!昂稳荨蓖谝粋€層次,即“豈可”,“易”屬于與之相連的另外一個層次,后“容易”連用,凝固成詞,表輕易、不費(fèi)事。如:唐元稹《酬李相公并啟》:“況貴賤之隔,不啻于車笠之相懸,而相公投貺珍重,又豈唯一揖之容易哉?”
【有司】《常談考誤》“司存”條2196
《論語》“籩豆之事,則有司存”朱注:“謂其分則有司之守,而非君子之所重矣?!敝两袢怂煲曰e豆為有司之事,而存字置之無用。古注不然,謂籩豆行禮之事,則有所主者存焉,《周禮》“籩人”、“醯人”是也。漢陳平對文帝決獄“錢谷有主”者,正是此意,故《弘明集》載沈約文云:“五情各有分域,耳目各有司存。”可知有司不當(dāng)連,司存當(dāng)連。
按:《論語》中的“司存”為執(zhí)掌之義,“有”在句子充當(dāng)其謂語,“有”與“司”本不屬于同一個語法層次。后世將“有司”連用表“官吏”義,遂成一詞。如:漢桓寬《鹽鐵論·疾貪》:“今一二則責(zé)之有司,有司豈能縛其手足而使之無為非哉?”
周俊勛將此類詞語形成方式稱為“音節(jié)裂變法”。[5]100即根據(jù)反切的原理,用一個單音詞的反切上下字組成一個雙音詞來代替原單音詞。在《集成》中,對此類造詞方式已經(jīng)有了很清晰的認(rèn)識,并探索出一定的規(guī)律性。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析音成詞,由于時代不一,有些詞語讀音發(fā)生了變化,與反切字的聲韻不一定完全相符,而以今音拼讀卻往往能相合。
【鯽溜】《土風(fēng)錄》288
《西湖志余》:“杭人有以二字反切一字成聲,如鯽溜為秀是也?!眲t鯽溜即伶俐之意。吳梅村《詠涼枕》詞“眼多唧溜為知音”作唧溜。
按:《廣韻》:“鯽,資昔切。又子力切。”又:“唧,子力切?!倍忠敉!蚌a溜”或“唧溜”可切為“秀”,即由“秀”析音成雙音詞。
【潦倒】《里語征實(shí)》1479
杜牧之《示侄》曰:“我若自潦倒,看汝爭翱翔?!薄断嫠仉s記》宋黃朝英著:“古語有二聲合成一字者,如不可為叵,何不為盍,從西域二合之音,切字之元也。龍鐘、潦倒正如二合之音,龍鐘切癃字,老倒切潦字,老羸癃疾,即以潦倒、龍鐘目之者,正此義也?!绷实?、龍鐘即是老羸癃疾,特委曲而言耳。
按:此條引《湘素雜記》,可知至少在宋時,學(xué)者們就已經(jīng)總結(jié)出了析音成詞的規(guī)律。
【骨路】《目前集》2141
市中有補(bǔ)治故鐵器者謂之骨路,莫曉可*“可”當(dāng)為“何”。原文誤。義?!洞呵镎x》曰:“《說文》云:‘錮,塞也。’鐵器穿穴者,鑄鐵以塞之,使不漏。禁人使不得仕宦,其事亦似之,謂之禁錮?!惫锹氛清d字反語。
按:骨,《廣韻》古忽切,見母術(shù)韻;路,《廣韻》洛故切,來母鐸韻;錮,《廣韻》古暮切,見母魚韻。骨錮聲母相同。暮,《廣韻》莫故切,明母鐸部;路暮韻母相同?!肮锹贰闭恰板d”的分音詞。[6]270-271
合音成詞亦是根據(jù)反切原理而形成新詞的一個方式,只是方向與析音成詞相反,是用雙音詞拼合成單音詞。在《集成》中也有對此類造詞方式的解析。如:
【嬸】《談?wù)鳌贰笆栏浮睏l1179
父之兄妻為世母,父之弟妻為叔母?!皨稹弊旨础笆迥浮倍趾弦簟?/p>
又《談?wù)鳌贰皨疰 睏l1189
宋張文潛《明道雜志》:“經(jīng)傳中無嬸、妗字,嬸字乃‘世母’字二合呼,妗字乃‘舅母’字二合呼也?!倍先缯嫜灾泻蟽勺譃橐?。
按:真言,即梵語。反切之法正是參照梵語注音方法而創(chuàng)制。
合字成詞即為利用會意原理,將兩個字迭加合為一個新的單音詞,而新詞意義亦為原兩字義的迭加,但又與六書的會意造字不同,這種方式并不產(chǎn)生新字,而是只借原有字的字形以表新義,新義與字之本義無關(guān),有隱語的意味。正因?yàn)橛写颂厥庑?,所以用這種造詞法產(chǎn)生的新詞相當(dāng)有限,《集成》中僅存?zhèn)€別詞例。比如:
【休、提休】《稱謂錄》988
揚(yáng)子《方言》:“稱傀儡戲曰休,亦曰提休?!卑福嚎芤阅救藶橹?,提之以索,故曰提休。
按:傀儡為木人,合“木”“人”為一字即為“休”,故以“休”代稱傀儡。
【爪子】《談?wù)鳌?234
今山西人有爪子之稱,唐代宗以孚名賀之章子,蓋戲其為爪子也。
按:爪子,指愚鈍的人。合“爪”“子”字為“孚”,稱人為“孚”,即是罵人愚鈍。
相因成詞的造詞方式與修辭學(xué)上的仿詞類似,即依照原有詞語的構(gòu)詞類型,仿造結(jié)構(gòu)相同的新詞語,所造新詞一般含有原詞中的部分語素,且新詞與原詞處于同一個義域內(nèi)。與仿詞修辭格不同的是,仿詞是為了達(dá)到某種修辭效果,在行文中臨時造用新詞,離開上下文語境則不能成詞。而相因成詞一旦成詞,則具有相當(dāng)高的穩(wěn)固性,將會長期存在于詞匯系統(tǒng)當(dāng)中。比如:
【泰水】《稱謂錄》690
《合璧事類》:“俗呼妻母為泰山*“泰山”應(yīng)為“泰水”,原文誤。,此何義耶?”案:此即因妻父之為泰山而推之,知此稱宋時已然耳。
按:因?yàn)槠薷阜Q泰山,而妻母因之得稱泰水。因?yàn)槠薷概c妻母為配偶,而山與水正可相對,故仿泰山一詞造泰水以稱妻母。如:清人烏有先生《繡鞋記》第九回:“二人相見,禮畢,葉爺便把拜見岳母之事敘了一番。鷯舉答道:‘雖乃泰水見容,但不知泰山如何?!?/p>
【郡馬】【縣馬】《稱謂錄》747
趙葵《行營雜記》:“宗室女封郡主者,夫?yàn)榭ゑR,封縣王者,夫?yàn)榭h馬?!?《行營雜記》應(yīng)為《行營雜錄》;“封縣王者”應(yīng)為“封縣主者”,原文誤。
按:《行營雜錄》中還說:“皇女為公主,其夫必拜駙馬都尉,故謂之駙馬?!瘪€馬都尉為官職名稱,因常由公主之夫充任,因稱之駙馬。而郡主和縣主之夫并不充任“郡馬”、“縣馬”,也不存在這樣的官職,但依然如此稱呼,古人多不解其意,如:歐陽修《歸田錄》卷二:“宗室女封郡主者,謂其夫?yàn)榭ゑR;縣主者為縣馬,不知何義也?”其實(shí)“郡馬”、“縣馬”原稱“郡駙馬”、“縣駙馬”,后與“駙馬”相因而縮略成詞。
誠然,以上所列舉的詞語訓(xùn)釋材料大都是為詞語溯源而做,但這些材料為研究近代漢語詞語的形成途徑提供了許多啟發(fā),我們能夠從中強(qiáng)烈地感受到諸辭書編者清晰的歷時語言發(fā)展觀,他們已經(jīng)在有意識地探索、歸納詞語發(fā)展的規(guī)律,雖然尚未形成系統(tǒng)的詞匯研究理論,但也能給當(dāng)今的漢語詞匯史研究提供許多有意義的線索。作為廣義上的辭書,較之經(jīng)史文學(xué)語料,明清俗語辭書中的訓(xùn)詁材料更為集中,含金量更高,其在訓(xùn)詁學(xué)與漢語詞匯史研究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1]李登橋.《明清俗語辭書集成》因聲求義例說[J].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十六輯),2013.
[2]胡鳴玉.訂訛雜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fā)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4]吳競存,梁伯樞.現(xiàn)代漢語句法結(jié)構(gòu)與分析[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
[5]周俊勛.中古漢語詞匯研究綱要[M].成都:巴蜀書社,2009.
[6]曹文亮.歷代筆記語言文字學(xué)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10.
(責(zé)任編輯何旺生)
A Discussionon Approaches to the Form of Words Through the Slang Dictionarie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I Dengqiao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LiaochengUniversity,Liaocheng252059,China)
The interpretation dictionaries and etymology dictionaries inTheAnthologyofSlangDictionariesofMingandQingDynastieshave plenty of tracing elements, and from the tracing process of the words, we can see several ways of form of the modern Chinese words, they mainly are abbreviation of archaism, turning the allusions into words, lexicalization, dividing a monosyllabic word’s pronunciation into two parts as a disyllabic word, putting two monosyllabic words’ pronunciations together to form a monosyllabic word, putting two words together as a monosyllabic word, creating a word by analogy, and so on. Although editors of many Slang dictionaries have the specific concepts of diachronic evolution of the words, the research theory of lexicon hasn’t been developed systematically.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lang dictionaries; the tracing of words; the form of words
2016-05-21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xiàng)目“中國古代俗語辭書發(fā)展史研究”(13YJA740024)
李登橋(1972-),男,山東冠縣人,聊城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漢語詞匯史研究。
H134
A
1674-2273(2016)04-0011-06
①此數(shù)字為該詞條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明清俗語辭書集成》中的頁碼。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