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手機當電腦用,電腦當電視用,電視當擺設用”似乎成了很多家庭的常態(tài),我們身邊已有很多人不在電視上追劇了,而是等某個電視劇播完以后在網(wǎng)上連著看,或者下載到手機上,有空就拿出來看。有些人坦言,他們已經(jīng)對電視失去了耐心,受夠了只有幾十個頻道的視野,不喜歡按照電視節(jié)目表安排自己的生活,也厭煩了每個月的電視費,由此催生了一批零電視家庭。
“求蓋章”式實踐
暑假臨近結束,烏魯木齊市各社區(qū)多了一批特殊人群——給孩子蓋“社會實踐”公章的人。已經(jīng)參與社區(qū)實踐的家長和孩子要求蓋公章是理所當然,但很多家長并沒有帶孩子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卻拿著學校下發(fā)的“中小學生假期回社區(qū)報到考評表”求社區(qū)給蓋公章,使這項活動走了樣、變了味。
炎值
2016年夏至剛過,廈門的天氣就非常應景,在高“炎值”的路線上越走越遠。6月底,福建省各地“炎值”飆升,福建省氣象臺發(fā)布了高溫橙色預警。進入7月,冰城哈爾濱也切換成“燒烤模式”,微信朋友圈里調侃高溫的段子也頻頻“刷屏”:“大家出門注意翻面兒,注意火候,帶上孜然……”由此,“炎值”這個描述天氣炎熱程度的詞,被媒體頻頻引用?!把字怠备?,代表大氣的溫度居高不下,“燒烤模式”也會隨之啟動。
綠領族
職場有藍領和白領之分,大家早已習以為常。藍領一般被視為體力勞動者,而白領則被劃至腦力勞動者之列。隨著各國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勞動者行列又多了一個群體——綠領族。綠領族的職業(yè)包括環(huán)境咨詢師、環(huán)境或生物系統(tǒng)工程師、綠色建筑師、太陽能和風能工程師及安裝師、綠色機動車工程師、“綠色商業(yè)”老板等等。一般來說,他們注重通過環(huán)保的設計、政策和技術來加強環(huán)境保護的可持續(xù)性。
【月度關鍵詞】
漢字解析:甲骨文中的“心”,就像是人體內心臟的樣子,這說明那時的“心”字是一個象形字。后經(jīng)引申,“心”還用來表示思慮。古中醫(yī)認為“心主神明”,所以常用心來代指大腦,并將與心理活動有關的活動都用“心”來表示。
上榜理由:四年一屆的奧運盛典,我們欣賞著精彩紛呈的賽事,感受著現(xiàn)場觀眾的熱情,領略著異域獨特的風情??此剖撬哪甑妮喕?,但我們的奧運觀念卻悄然發(fā)生著改變:不論是杜麗憾失首金、寧澤濤未進決賽,還是女足、女籃雙雙出局……我們不再苛責他們的失敗,而是更加敬重他們的頑強拼搏與不懈努力。成功固然可喜,但失敗同樣贏得尊重。我們不再沉迷于“成王敗寇”的叢林法則,但也不意味著我們放棄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不僅僅是奧運,社會各個領域、各個行業(yè),正需要將這種寬容、自信的奧運心態(tài)延伸開來,讓大國崛起更加充實有力。
【輿情觀察】
直播成為“90后”的新游戲
王健林在熊貓TV上直播私人飛機上斗地主;雷軍用小米直播發(fā)布小米無人機;《歡樂頌》劇組玩直播,圍觀的粉絲一度擠爆服務器……無論是從娛樂角度還是從商業(yè)視角來看,直播已悄然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傳播方式。
由于進入門檻非常低,只需一部手機、一個賬號即可開始直播,網(wǎng)絡直播儼然成為當下最熱的創(chuàng)業(yè)“風口”。秀場、演藝、體育、電競、教育、明星等各類直播形態(tài)逐漸興起,各種投資人、創(chuàng)業(yè)者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機,紛紛加入這場直播混戰(zhàn)中。統(tǒng)計顯示,2015年中國視頻直播平臺數(shù)量接近200家,市場規(guī)模約為90億元。
Andrewhoney(藝名)是一名廣西的“90后”在校大學生,作為學校模特隊成員的他是抱著玩一玩的心態(tài)做起了視頻主播,而粉絲的打賞每個月能給他帶來1000多元的收入。
【照片故事】
正在長胖的農村娃
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在30年前的山東農村,100個孩子里或許都沒有一個胖子,然而在2014年,每6個男孩和每11個女孩中就分別有一個“小胖墩兒”。圖中的孩子,是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qū)陶村鎮(zhèn)的胖丫(乳名),她出生8個月后體重就接近20公斤,兩周歲時已達41.5公斤。 (轉自新華社)
【指點迷津】
飲蜂蜜柚子茶弊大于利
蜂蜜柚子茶被不少人視為健康飲品。然而,有營養(yǎng)師指出,飲用蜂蜜柚子茶弊大于利。
柚子皮含有較高的橙皮甙、柚子酸和胡蘿卜素。但在蜂蜜柚子茶中,柚子的橙皮甙和柚子酸損失較大,而且茶中的果皮、果肉總量并不高,所以,營養(yǎng)素含量很少。
目前市面上賣的蜂蜜柚子茶添加了大量白砂糖和果漿來改善柚子酸和苦的口感。蜂蜜不能高溫加熱,因此也不能在熬制柚子茶的時候加入。另外,蜂蜜的甜度較白糖低,無法將蜂蜜代替白糖加入其中。每100克蜂蜜柚子茶會含有60至70克糖。人們在喝柚子茶時,會攝入大量精制糖。 (摘自《北京晚報》)
【科學新知】
年紀越大,腫瘤威脅越小
癌癥本是伴隨人類衰老而出現(xiàn)的一類生理偏差現(xiàn)象。80歲以上老年人出現(xiàn)惡性腫瘤的概率很大,有1/4的老年人身患癌癥,卻無任何不適,之后卻死于其他因素。
免疫學家黃又彭博士認為,腫瘤的發(fā)生是生物進化中的一個正常的過程,和DNA復制過程中的突變有關。年齡越大,腫瘤的自然發(fā)展越慢,威脅和危害越小。
很多病人之所以很快就被兇險的癌癥奪去生命,其實是由于恐癌。盡管“癌癥只是慢性病”已經(jīng)逐漸被很多中國人接受,但大多數(shù)人還是提癌喪膽、高度恐癌。由于高度恐癌,只能極度依賴放化療,以致動不動就放化療過度。 (摘自《健康時報》)
【科學新知】
“視而不見”有原因
近日,一次就餐后,服務員把小票先是給了我們餐桌上的“大姐大”,“大姐大”仔細看了一遍,說罷“沒問題”就遞給了我。我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發(fā)現(xiàn)了“貓膩”——茶位費出現(xiàn)兩次。同一張小票上的問題,為什么有人會“視而不見”呢?
心理學研究證實,人類確實存在“視而不見”之類的錯誤。究其原因是,人眼并非照相機,當人眼傳遞信息到大腦時,大腦會自動挑選,選擇有用的,排除無用的。因此,我們看到的東西是根據(jù)我們的注意力來選擇的,如果我們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即便這東西就在我們眼前,我們也未必能察覺。
另外,男性和女性的大腦記憶區(qū)域是存在差異的,男性更善于關注大局,而女性更善于關注細節(jié)。所以,在確認小票或訂單時,最好找一位異性朋友幫忙核對。
(摘自《健康時報》)
【社會廣角】
教會父母玩“微信”
也是一種孝
以前沒有網(wǎng)絡,不玩微信,老年父母沒有什么娛樂與寄托,將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子女身上,讓子女“壓力山大”。自從有了微信,與子女聯(lián)系方便了,老年人自得其樂的同時,注意力也部分轉移了。
不過,也有一些子女對父母玩微信多有微詞,有的在微信上對父母愛理不理,有的干脆“屏蔽”了父母,這很不應該。教會老年父母用微信,不因老人啰唆而厭煩,也是一種現(xiàn)代孝順。
遍布朋友圈、真真假假的“養(yǎng)生+廣告”,對老年人頗具“殺傷力”。還有一些老年人喜歡在朋友圈里曬孫輩的照片,事無巨細,和盤托出,容易造成信息泄露。所以,子女教會父母的不僅是技術,更包括信息處理能力、權益保護等等。 (摘自《廣州日報》)
【成語典故】
“鳩占鵲巢”原是新娘婚嫁
“鳩占鵲巢”,如今用來形容強占別人家園或位置等惡劣行徑,為典型的貶義成語。然而,它的初義并無強占之意,情感上也不含貶的色彩,而是用來借喻新娘喜慶的婚嫁場景。
這條成語源出《詩經(jīng)·召南》的《鵲巢》篇,原文是“鳩‘居鵲巢”,而非“鳩‘占鵲巢”。《鵲巢》是一首寫男女婚嫁的詩歌,只是戀愛與婚嫁雙方都是貴族。詩人以比興手法,把新郎喻為鵲,把新娘喻為鳩,新郎備好了婚房,去迎娶新娘,新娘就要來住新郎備好的婚房了。這就是“鳩居鵲巢”最初的喻義:女子出嫁之后以夫家為家。
在我國傳統(tǒng)的宗法社會中,男性歷來都是社會主體,女性大多依附于男性,因而男婚女嫁的結果,便是女方住進男方家里,《鵲巢》所反映的便是這種傳統(tǒng)的社會現(xiàn)象。
(摘自《咬文嚼字》)
【追本溯源】
“四大發(fā)明”的說法
是為抗戰(zhàn)提出來的
最早,英國17世紀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提出了“三大發(fā)明”的說法。培根認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fā)明已經(jīng)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是在戰(zhàn)事方面,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培根的說法得到英國漢學家麥都思和革命導師馬克思的認可。
1942年,抗日戰(zhàn)爭正處于相持階段,面對山河破碎、生靈涂炭的中國,蔣介石覺得急需借助一個東西來振奮一下軍心和民心。這時,他碰巧聽說英國學者李約瑟在搞中國科技史,就立刻派人把李約瑟和他的中國太太魯桂珍接到重慶,請他在中國實地考察研究中國科技史。1943年,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為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的說法一時間轟動了整個中國,進而傳遍整個世界。
(摘自《傳奇故事》)
【咬文嚼字】
“虎威”是老虎身上的骨頭
虎威,本指老虎的威風,后來用到人身上,比喻英雄氣概。不過,鮮為人知的是,“虎威”本來是老虎身上的一塊骨頭。
唐代著名博物學家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一書中記載道:“虎威如乙字,長一寸,在脅兩旁皮內,尾端亦有之,佩之臨官佳,無官人所媢嫉?!?/p>
清代《兒女英雄傳》中的描述更接近白話:“大凡是個虎,胸前便有一塊骨頭,形如乙字,叫作虎威,佩在身上,專能避一切邪物。”據(jù)說,荊州陟屺寺有個叫那照的僧人,最擅長夜間刺殺老虎。老虎被刺死后,那塊叫作“虎威”的骨頭就潛入了地下。等到?jīng)]月亮的夜晚去挖出來,佩戴在身上,就可以把老虎的能量聚集在自己身上。當時的人都千方百計尋找這塊骨頭。 (摘自《原來如此》)
【史海鉤沉】
古代 “高考”如何加分
皮相分。漢魏時期選拔人才實行的是察舉制,看似重才德孝悌,不過相貌也頗為要緊,于是就出現(xiàn)了“皮相分”。例如,“同”指長方臉,“田”指四方臉,“貫”指人的頭大而身體直長,“日”指身體端直而高矮肥瘦適中。長相符合這四字,就可能獲得加分被錄取。
“口語分”。在中國歷史上的統(tǒng)一時期,疆域都不小,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如果一個士子在殿試時面對皇帝問策,說了老半天,皇帝一句也聽不懂,前景自然不妙;反之,如能講一口字正腔圓悅耳動聽的“普通話”,皇帝一高興,得到加分也正常。
此外,古代還有些加分方式,比如,字寫得好可以加分;父輩曾有功于朝廷,兒子也能獲得加分等。 (摘自《上海觀察》)】
【名人故事】
吳冠中自毀印章
吳冠中的畫被稱為是中國最貴的——生前,他的一幅畫就曾拍出5000多萬元的價格,但是吳冠中跟妻子朱碧琴依然只住在一間8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
晚年的吳冠中,由于健康原因不能再繼續(xù)提筆畫畫了。一天,國內有一家知名美術館的館長帶著一份厚禮來拜訪吳老。一番客套后,這位館長講明來意——想高價收購吳冠中的一枚印章,帶回去給美術館館藏,作為“鎮(zhèn)館之寶”。
沒想到吳冠中當即拒絕,他說:“謝謝您的好意,只是我都不畫了,印章已無任何價值,不必再館藏了?!?/p>
館長走后,吳冠中將自己的印章磨損銷毀,意在防止以后有人利用印章制造贗品。 (摘自《做人與處世》)
【圖片趣聞】
大熊貓寶寶秒變“神龍大俠”
近日,四川碧峰峽基地的一歲大熊貓寶寶有了新玩具——背簍和草帽。背上背簍,戴上草帽,再加上逼真的表情,這只熊貓寶寶像極了電影《功夫熊貓》的主角阿寶。 (摘自中國新聞網(wǎng))
【最新發(fā)現(xiàn)】
照顧孩子讓人類更聰明
把孩子養(yǎng)大成人是一件提升智慧的事。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照顧無助的嬰兒對人類大腦發(fā)育起到了關鍵作用,讓人類變得更聰明。
該研究對23組靈長類動物進行了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人類胎兒的大腦相對較大,所以,為了順利生育,需要提早出生。同時,為了照顧無助的嬰兒,父母們也需要更聰明的大腦以便把孩子養(yǎng)育成人。這種相互促進的循環(huán)方式,讓人類大腦更具優(yōu)勢。相比之下,很多動物一出生便可站立,隨后搖搖晃晃地走路,而人類等靈長類動物的幼崽一出生便對母親有很強的依賴性,需要悉心的照顧和關懷。
人類擁有一種獨特的智慧,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感知他人需要的能力和明白人與人需求不同的洞察力等技能,對于照顧還不會說話的嬰幼兒來說非常管用。此外,烹飪、飲食習慣也可能成為人類智慧出色的推動因素。 (摘自《莆田晚報》)
【溫馨提示】
鹽水去農藥不靠譜
很多人喜歡在沖洗蔬菜瓜果時加點鹽,認為鹽能殺菌,自然也能去除表皮殘留的農藥,甚至有些商家還專門推出了蔬果洗滌鹽。然而,這么做有用嗎?
其實,“鹽水可有效祛除農藥”是沒有科學依據(jù)的。因為鹽的化學成分比較穩(wěn)定,不易與其他化學成分發(fā)生反應。所以,即使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鹽來浸泡果蔬,實際起作用的主要還是水。事實上,清水反復沖洗即可有效去除果蔬中的農藥殘留。 (摘自《中國科普》)
【熱門調查】
我國“三人行
有一人近視”
近日,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fā)展研究中心發(fā)布了首份視覺健康國別報告《國民視覺健康》白皮書。該研究結果顯示,近視已成為我國“國病”,平均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近視。
據(jù)統(tǒng)計,2012年我國5歲以上總人口中,近視的總患病人數(shù)在4.5億左右。如果沒有有效的政策干預,預計到2020年,我國5歲以上人口的近視患病人數(shù)將達7億。
國民視力缺陷已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特別是近視的低齡化問題,絕非“多戴一副眼鏡”那么簡單。隨著近視低齡化帶來的病程延長,人群中近視程度的分布會日益向高度近視演變,進而產(chǎn)生各類眼底病變,造成嚴重的永久性視功能損害。這就要求我們,應將當前國家政策的防治重點從防盲轉向防“看不清”。
(摘自《知識窗》)
【環(huán)球奇聞】
馬德里:
不清狗便罰掃街
為治理街道上寵物狗的排泄物問題,西班牙各個城市的政府屢出奇招。最近,馬德里市長卡梅娜為了讓馬德里市街道更干凈,命市政府研究對那些不撿寵物“便便”的寵物主人們實施新的懲罰措施——掃大街。
那些不撿寵物“便便”的寵物主人一旦被警方發(fā)現(xiàn)遛狗時不清理糞便,將被罰以最高1500歐元(約1.1萬元人民幣)罰款,并在周末安排違規(guī)主人對主要街道進行清掃。
(摘自《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