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曄晶,彭寧,凌杰,趙兵
高溫誘導人ECV304的凋亡及其信號傳導通路
朱曄晶,彭寧,凌杰,趙兵
目的 探討不同溫度對人ECV304凋亡的影響以及在凋亡過程中caspase家族所起的作用。方法 應用MTT法、Hochest33342/pI熒光雙染、流式細胞術分析高溫對人ECV304細胞誘導凋亡的影響;比色法測定高溫誘導人ECV304凋亡過程中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變化。結(jié)果 39℃對細胞影響不明顯,41℃、43℃處理后細胞凋亡明顯增多,凋亡過程中,caspase-3活性與細胞凋亡率成正相關,caspase-8、caspase-9活性無明顯變化。結(jié)論 高溫對人ECV304有誘導凋亡作用,caspase-3在人ECV304凋亡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細胞凋亡;熱處理;caspase活性;人ECV304
高熱環(huán)境對機體各個系統(tǒng)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害,極端熱環(huán)境可以導致某些蛋白結(jié)構和功能改變,導致體能減弱甚至死亡[1]。高熱誘導機體細胞損傷程度與熱的程度相關,極度高溫(49~50℃以上)可導致細胞在5 min內(nèi)以壞死方式死亡,而當環(huán)境溫度在41.6~42℃時,細胞死亡方式以凋亡為主[2]。血管內(nèi)皮細胞廣泛分布于機體各個部位,研究發(fā)現(xiàn),其是熱打擊時重要的反應細胞,也是最早發(fā)生損傷的細胞[3]。研究也證實,內(nèi)皮細胞結(jié)構及功能損傷是引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等嚴重并發(fā)癥的重要因素[4]。本實驗通過研究高熱對內(nèi)皮細胞凋亡的影響,為高溫環(huán)境下作業(yè)人群健康體能的防護提供理論依據(jù)。報道如下。
1.1 主要儀器與細胞株 FormaSeriesⅡ隔水式CO2培養(yǎng)箱為美國Thermo公司;Nikon Eclipse TS100倒置顯微鏡來自日本Nikon公司;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株(human ECV304)由溫州醫(yī)科大學惠贈。
1.2 主要試劑及耗材 RPMI1640培養(yǎng)基為美國Gibco公司產(chǎn)品;胎牛血清購自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細胞培養(yǎng)板和培養(yǎng)瓶購自Corning公司;Hoechst33342/PI細胞凋亡與壞死檢測試劑盒、caspase全酶抑制劑(Z-VADFMK)及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鹽(MTT)細胞毒性與增殖檢測試劑盒均購自碧云天生物技術研究所;Annexin V-488/PI凋亡檢測試劑盒為美國 Invitrogen公司產(chǎn)品;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分光光度法檢測試劑盒購自南京凱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人ECV304細胞株培養(yǎng)及傳代培養(yǎng)于含10%胎牛血清,100 g/ml鏈霉素,100U/ml青霉素的RPMI-1640培養(yǎng)液,置37℃,5%CO2飽和濕度的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當培養(yǎng)的細胞生長鋪滿瓶底時,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傳代,2~3 d更換新鮮培養(yǎng)液。
1.3.2 MTT法測定細胞生長抑制率收集對數(shù)生長期的人ECV304細胞,接種于96孔板,4 h細胞完全貼壁后進行熱處理,使其溫度分別為39℃、41℃、43℃,設加培養(yǎng)液對照組37℃,2 h后取出,置37℃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 h。按MTT檢測試劑盒操作說明進行。用酶標儀570 nm處測定各組細胞(6個孔)的A值,以此表示細胞的相對活力。
1.3.3 Hoechst33342/PI熒光雙染進行細胞凋亡形態(tài)學觀察 人ECV304細胞按1×105/孔接種35 mm小培養(yǎng)皿,長滿瓶底70%后改用無血清培養(yǎng)液孵育,并進行實驗分組。作用2 h后,置37℃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 h,按Hoechst33342/PI熒光染色試劑盒的操作說明進行活細胞染色,使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細胞凋亡的形態(tài)。正常細胞核Hoechst33342染色為淡藍色熒光,PI不染色;凋亡細胞核Hoechst33342染色為強亮藍色熒光,PI不染色;死亡細胞核Hoechst33342染色為強亮藍色熒光,PI染色呈紅色熒光。
1.3.4 流式細胞術定量檢測細胞凋亡人ECV304細胞按5×105/孔接種6孔板,長滿瓶底 90%后改用無血清培養(yǎng)液孵育,并進行實組分組,按細胞凋亡形態(tài)學觀察處理分組。作用2 h后,分別收集不同處理組細胞,按AnnexinV-488/PI凋亡檢測試劑盒操作說明進行處理。1h內(nèi)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各組凋亡細胞率。
1.3.5 分光光度法檢測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變化 收集 0、0.5、1、2、3、4 h對照組與43℃處理組細胞于50 l冷裂解緩沖液中,按照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分光光度法檢測試劑盒操作說明進行實驗處理。各處理樣品分別加樣至96孔培養(yǎng)板,酶聯(lián)免疫檢測儀測A值,檢測波長為405nm時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變化。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 檢驗。<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TT結(jié)果 39℃熱處理對細胞活力幾乎無影響,其細胞存活率([4.16±0.36)%]與對照組([3.91±0.1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i=1.77,>0.05),隨著熱處理溫度的升高41℃、43℃組其細胞存活率([16.09± 0.40)%、(48.21±0.58)%]與對照組37℃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i=86.46、226.90,均<0.05)。
2.2 細胞凋亡形態(tài)學觀察 對照組細胞核均勻,Hoechst33342染色呈彌散均勻淡染熒光,PI不染色。39℃作用組經(jīng)Hoechst33342染色后可見大部分為正常細胞核,僅少量細胞核出現(xiàn)核固縮,染色呈亮藍色熒光增強等凋亡細胞核形態(tài)學改變,其中PI染色細胞數(shù)極少。43℃作用組凋亡細胞比例較39℃作用組明顯增加,核為強藍色熒光染色,核邊緣呈明顯波紋狀或折縫狀改變,可見到染色質(zhì)聚集、邊緣化等凋亡早期典型形態(tài)學改變,PI不染色。43℃+40MZ-VAD-FMK組凋亡細胞比例較43℃作用組有所下降,細胞凋亡影響與39℃作用組較接近。見封三彩圖9。
2.3 流式細胞術檢測凋亡 39℃作用組凋亡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i=1.11,>0.05);41℃、43℃作用后凋亡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i=25.31、74.95,均<0.05)。見表1。
表1 不同溫度處理組對人ECV304細胞凋亡的影響( =3)
2.4 熱處理誘導人ECV304凋亡過程中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變化caspase-3活性與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2.63,<0.05);caspase-8,caspase-9活性變化不明顯,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49、1.16,均>0.05)。見圖1。
圖1 不同溫度對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的影響
細胞凋亡不同于細胞壞死,是細胞在生理或病理情況下發(fā)生有序的主動的非炎癥死亡,又稱程序性死亡,它不僅存在于生長發(fā)育的一般生命過程,還廣泛參與了許多疾病的病理機制[5]。
血管內(nèi)皮系統(tǒng)能維持血管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及各組織器官的功能,其內(nèi)皮細胞出現(xiàn)凋亡或壞死改變能引起一系列繼發(fā)機體生理生長功能改變,出現(xiàn)各種臨床癥狀[6]。本實驗驗證高溫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傷害,從41℃開始,隨著溫度的增高,細胞凋亡的數(shù)量也逐漸增多,尤其在持續(xù)高溫2~3 h時間段,凋亡率達到頂峰,顯示出溫度對其誘導作用具有依賴性;同時通過對人ECV304凋亡的檢測,可以發(fā)現(xiàn)caspase全酶抑制劑對高溫造成的細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在一定程度降低高溫對細胞凋亡的誘導率,推測caspase在細胞凋亡過程中發(fā)揮作用,本實驗進一步觀察發(fā)現(xiàn)在熱處理人ECV304后,caspase-3隨著時間的增加其活性變化與細胞凋亡趨勢一致,說明caspase-3可能參與了高溫誘導的人ECV304細胞凋亡;同時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變化不大,caspase-8和caspase-9在此次凋亡誘導實驗中的具體作用仍有待進一步證實。由此證明血管內(nèi)皮細胞凋亡是由caspase-3介導,caspase-8、caspase-9不參與或參與的較少。此次實驗還顯示出caspase全酶抑制劑并沒有完全阻斷高溫誘導的人ECV304細胞的凋亡,提示高溫誘導的細胞損傷還可能涉及其他信號傳導通路,亦有研究顯示不依賴caspase的凋亡模式存在[7],因此,其具體的細胞毒性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實驗證實caspase-3在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中的作用,為中暑的發(fā)病機制提供了實驗依據(jù),也為中暑與溫度之間的關聯(lián)提供了一些相關的實驗與理論依據(jù)。
[1] Gasparrini A,Arostrong B.The impact of heat waves on mortality[J].Epidemiology, 2011,22(1):68-73.
[2] 張水文.熱射病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化研究進展[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0,18 (4):307-309.
[3]李丹丹,孟建中,呂蘇一,等.野外演練致勞力性熱射病的多器官功能損傷規(guī)律及高危因素[J].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2010,29 (4):287-292.
[4] Winn RK,Harlan JM.The role of 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 in inflammatory and immune diseases[J].Thromb Haemost, 2005,3(8):1815-1824.
[5] 邱志凌,張軍平,郭曉辰.內(nèi)質(zhì)網(wǎng)應激與血管內(nèi)皮細胞凋亡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4,36(1):102-107.
[6] 趙平,劉永海,王敦敬.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J].國際免疫學雜志,2013,36(3):200-203.
[7] 石紅,馮江敏.馬兜鈴酸通過ERKl/2信號傳導途徑誘導人臍靜脈血管內(nèi)皮細胞凋亡[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3,33(6):744-748.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1.013
R594.1
A
1671-0800(2016)01-0025-03
2014-10-12(本文編輯:孫海兒)
318020浙江省臺州,臺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朱曄晶,Email:hyzyj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