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215000 江蘇省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蘇州九龍醫(yī)院ICU
?
聲門下吸引應用于ICU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肺炎預防的效果觀察
王麗麗
215000江蘇省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蘇州九龍醫(yī)院ICU
目的分析ICU機械通氣患者行聲門下吸引療法在呼吸機相關肺炎的預防效果。方法將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ICU機械通氣患者200例作為對象,隨機平均分成不同療法組:對照組(普通氣管導管)、實驗組(聲門下吸引),預后評定總體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呼吸機相關肺炎發(fā)生者2例,占比2.0%,低于10.0%的對照組,P<0.05,有區(qū)別。結論臨床針對ICU機械通氣患者行聲門下吸收療法作用突出,可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縮短通氣時間,值得借鑒。
聲門下吸引;ICU;機械通氣;呼吸機相關肺炎;臨床效果
呼吸機相關肺炎是一種常見的臨床性肺炎病癥,也是重癥監(jiān)護室機械通氣患者多發(fā)的并發(fā)癥,降低治療效果。目前,臨床針對此機械通氣患者大多選用氣管導管療法,然而氣管導管氣囊產(chǎn)生的分泌物可提高VAP發(fā)生率,間接降低治療效果[1]。近年來,大部分的研究也表明,聲門下吸引可徹底清除氣囊分泌物,降低早期和晚期VAP的發(fā)生,提高治療效果,但實際上很多醫(yī)院的ICU并沒有真正的在實踐。為了進一步的探究該療法的治療效果,本文將我院ICU收治者作為對象,詳見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ICU機械通氣患者200例作為對象。其中男性128例,女性72例,年齡段21~58歲,平均(45.2±1.2)歲。其中,104例顱腦損傷,72例多發(fā)傷,12例心跳呼吸驟停,12例感染性休克。將上述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100例和實驗組100例, 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原發(fā)病、急性疾病嚴重程度分級、機械通氣預估時間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普通氣管導管處理,即:吸痰處理前期首先行氣管內吸痰處理,然后再對鼻腔、口腔內殘留的分泌物進行吸引;實驗組患者則實施聲門下吸引療法,于常規(guī)機械通氣基礎上經(jīng)由患者口部植入可吸引氣管導管,將氣管導管背側的開口和氣囊上方引流管連接,再連接負壓瓶將氣囊上方的滯留物抽吸干凈,確保設備吸引負壓維持在60.0mmHg~80.0 mmHg范圍內,每4小時測定一次氣囊壓力,使氣囊壓力處于20.0cmH2O~25.0 cmH2O范圍內,保證其充盈。每次吸痰處理時使用無菌注射器將滯留物吸干、沖洗,直到清澈為止。
1.3 評定項目 臨床治療結束后統(tǒng)計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住ICU時間,并觀察呼吸機相關肺炎發(fā)生情況,標準:患者呼吸機使用時間超過48小時,胸部X線結果顯示肺部浸潤、肺部浸潤陰影增大等,且同時符合這樣幾點中的任何一項以上者可確診為呼吸機相關肺炎(1)肺部病變,或肺部啰音;(2)高燒,溫度處于38.5度以上;(3)白細胞計數(shù)增高;(4)呼吸道內存在膿性滯留物。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呼吸機相關肺炎屬于計數(shù)資料,對比分析采用卡方檢驗,以率(%)表示。機械通氣時間、住ICU時間屬于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表明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呼吸機相關肺炎發(fā)生情況評定 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呼吸機相關肺炎者2例,占比2.0%;對照組患者呼吸機相關肺炎者10例,占比10.0%,有區(qū)別,χ2=5.674,P=0.017。
2.2 臨床指標評定 調查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住ICU時間等指標有區(qū)別: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相關數(shù)據(jù)詳。見表1
表1 臨床指標評定
相關資料顯示,正常的生理、吞咽功能下,可保證食物及口咽部的分泌物不進入下呼吸道,由于機械通氣患者人工氣道的建立,致使其咽喉部、氣道防御功能得以破壞,再加上氣管插管后口咽部的清潔工作相對較難,導致其口咽部分泌物無法徹底清除[2]。并且,部分ICU患者由于病癥的影響,胃管安置期間伴有不同程度的減弱括約肌收縮功能,增加胃、食管反流發(fā)生率,此反流物帶有大量細菌,隨著吞咽過程的不斷持續(xù),將誘發(fā)呼吸機相關肺炎,降低疾病效果。因此,臨床針對ICU患者探究安全、有效的通氣療法非常重要[3]。
近年來,隨著臨床不斷研究發(fā)現(xiàn),聲門下吸引可有效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fā)生,原因:持續(xù)的氣道吸引,可預防氣囊分泌物。一般來說,行機械通氣療法的患者大多帶有滯留物,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運動均會減弱,導致口、咽部分泌物逐漸積聚,易下行至呼吸道。本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經(jīng)由聲門下吸引后呼吸機相關肺炎發(fā)生者2例,占比2.0%;而基礎氣管插管的對照組患者呼吸機相關肺炎發(fā)生者10例,占比10.0%,有區(qū)別,符合研究報告。此外,筆者認為,聲門下吸引療法實施期間易損傷氣道,這就需要格外注意這樣幾點[4](1)確保引導管通暢。聲門下吸引過程中,由于氣管插管可致使分泌物無法徹底排出。因此,醫(yī)護人員需按時觀察患者分泌物顏色、總量變化情況,保證吸引通暢;(2)預防黏膜出血。聲門下吸引期間認真觀察所吸出的分泌物是否伴有血性液體,確保ICU溫濕度適宜,預防并發(fā)癥;(3)保持氣囊內壓力有效。每4小時檢測1次氣囊壓力,確保其維持在合理范圍內,以免氣壓過低引發(fā)肺部感染;(4)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的原則[5-6]。聲門吸引下遵循無菌操作的原則,接觸患者前后需嚴格洗手,預防醫(yī)院交叉性感染。
綜上,臨床針對ICU機械通氣患者行聲門下吸收療法作用突出,可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縮短通氣時間,值得借鑒。
[1]鐘耀區(qū),吳思仿,林傳煥,等.持續(xù)聲門下吸引對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研究[J].航空航天醫(yī)藥,2010,21(3):287-288.
[2]張憲芬,張瑞英,焦瑞娟,等.持續(xù)聲門下吸引在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0,13(5):77-77,43.
[3]包娟,曾鈞發(fā),羅勇,等.持續(xù)聲門下吸引加間斷沖洗對機械通氣患者相關肺炎中的療效分析[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18):71-73.
[4] Guo Lanqi, Yang Yi, and Guo Fengmei,. Subglottic attracting effect on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Meta analysis [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2,21(6): 592-596.
[5]羅小紅,陶愛偉,姚永琴,等.持續(xù)聲門下吸引減少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研究[J].護理與康復,2008,7(9):652-654.
[6]秦霞.聲門下吸引在預防ICU機械通氣病人呼吸機相關肺炎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2,10(27):2528-2529.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4.076
2095—9559(2016)04—2401—02
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