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任
213000 江蘇省 常州市德安醫(yī)院
?
穴位按摩在脊髓損傷性癃閉康復治療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莊任
213000江蘇省 常州市德安醫(yī)院
目的探討穴位按摩在脊髓損傷性癃閉康復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將78例確診為脊髓損傷性癃閉的患者納入研究并隨機分組,觀察組(A組)38例,對照組(B組)40例,其中B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康復訓練治療,予膀胱功能訓練及間歇導尿,A組則聯(lián)合穴位按摩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膀胱功能改善及臨床療效的情況。結果A組臨床總有效率更高,膀胱功能改善方面,膀胱容量更高,殘余尿、恢復自主排尿時間則均少于B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穴位按摩可改善脊髓損傷性癃閉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臨床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康復訓練治療,具有較大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穴位按摩;脊髓損傷性癃閉;臨床效果
脊髓損傷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多見的疾病,多由外傷所致,可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如引起排尿障礙可引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則是其臨床癥狀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排尿是一種復雜的反射活動,受神經系統(tǒng)控制,適量排尿有利于有毒物質的排出并沖刷尿道細菌,能有效地預防泌尿系統(tǒng)感染。若患者尿路感染反復發(fā)作,日久不愈,甚至可引起腎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1]。本病的常規(guī)治療療效較差,不少學者對此進行了諸多較為深入的研究,但療效仍為取得實質性突破,以我們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應用穴位按摩治療,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此匯報成果。
1.1 一般資料 病例均為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確診的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據(jù)表法將78例患者隨機分組,B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31.65±9.72歲,病程6.65±2.08個月。損傷部位:腰髓損傷14例、胸髓損傷15例、頸髓損傷11例;A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齡32.65±8.37歲,病程6.36±1.99個月,損傷部位:腰髓損傷14例、胸髓損傷16例、頸髓損傷1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損傷部位等一般資料均具可比性,P>0.05。
1.2 診斷標準 參照 《外科學》關于脊髓損傷性尿潴留的診斷標準[2]。
1.3 納入標準(1)符合診斷標準并知情同意者;(2)年齡18-60歲者;(3)經我院醫(yī)學倫理會審核通過;(4)自身尚有其他嚴重疾病者。
1.4 排除標準(1)不符西醫(yī)診斷標準者;(2)完全性脊髓損傷者;(3)精神病不能配合者;(4)男性患者存在前列腺肥大者;(5)存在其他原因引起尿潴留者。
1.5 治療方法 B組:行常規(guī)膀胱功能訓練及間歇導尿(1) 間歇導尿:囑患者定時適量飲水,4~6h一次間歇導尿,導尿前幫助患者行膀胱功能訓練以輔助排尿,排尿后殘余尿量不大于100ml或自動排尿的時間間隔不小于2h,膀胱容量保持在50ml以上,若仍未出現(xiàn)感染則可終止導尿;(2)膀胱功能訓練:擠壓膀胱或于小腹某處輕叩,拍打大腿內側,輕拉陰毛,撓腳心,聽流水聲,手法排尿(按摩膀胱區(qū)、Aalsalva屏氣法和恥骨上叩擊法)、盆底肌鍛煉,1次/日。A組:聯(lián)合穴位按摩治療,取穴原則以補腎利尿為原則,取中極、氣海、關元、 石門、三陰交、膀胱俞、足三里等穴位進行按壓,每穴2min,兩組均以28天一療程。1.6 觀察指標(1)觀察兩組膀胱功能殘余尿量、恢復自主排尿時間及膀胱容量等指標情況。(2)觀察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更高,
1.7 療效標準 痊愈:自動排尿及殘余尿均恢復正常,殘尿量0~50mL;顯效:自動排尿恢復,但殘余尿大于50mL;有效:偶可自動排尿,殘余尿大于50mL,靠間歇導尿才可排空殘余尿;無效:仍不能自動排尿,靠留置尿管排尿。1.8 統(tǒng)計方法 運用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值以表示,比較用t檢驗,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膀胱功能 兩組患者治療前膀胱容量、殘余尿量均有可比性,P>0.05;治療后,2組患者膀胱容量均較前升高,殘余尿量則降低,組間比較顯示,A組療效更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兩組膀胱功能恢復情況±s)
2.2 臨床療效 A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交通及建筑墜落事故的增多,脊髓外傷的發(fā)病率呈日漸升高趨勢。然而本病不但可引起損傷平面以下肢體癱瘓,也會引起脊髓終末支配的盆底排泄器官功能障礙,使人體排尿受限,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3]?;诒静〉奈:π裕瑢W術界對此給予了廣泛重視,并進行了較多成功的臨床研究,但療效始終欠佳,我們在治療過程中采用中西結合的治療方案,巧妙地將中醫(yī)理論與現(xiàn)代醫(yī)學理論相結合,在本病的臨床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3.1 多項研究表明,間歇導尿是目前國內外公認較好的治療方法,不但可快速緩解患者因尿潴留引起的腹痛癥狀,還可以顯著降低尿路感染的幾率。康復訓練方面,目前主要從促進自發(fā)性排尿反射和增加腹壓兩方面入手,與間歇導尿均是本病常用治療手段,因此本研究將其與間歇導尿合定為B組治療方案。A組則聯(lián)合穴位按摩治療,結果顯示A組臨床總有效率更高,且膀胱功能功能的改善情況優(yōu)于B組。
3.2 本病隸屬于屬中醫(yī)“癃閉”范疇,腎主水,與膀胱相表里,腎之主水功能及膀胱氣化功能是否正常可影響機體水液的代謝。A組對穴位進行按摩,膀胱俞為膀胱的背俞穴,具有約束膀胱氣機,通利水道之作用,臨床常用于膀胱氣化不利引起的小便不利及其他生殖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中極、關元為任脈要穴,中極為膀胱募穴,為膀胱經氣匯聚的部位,可攝約膀胱,進而調節(jié)水液代謝。同時,關元、氣海為強壯要穴,補之可固攝下元,使三焦氣化有權,膀胱開闔有度;石門穴為三焦之募穴,常用以
小便不利的治療,諸穴合用以達到改善機體通利水道作用,A組對患者穴位進行按摩,更有助于經氣的激發(fā),從而提高臨床療效。朱樂英[4]應用康復訓練及間歇導尿治療,總有效率88.90%,低于本研究A組,證實了A組穴位按摩療效的科學性。國外研究表明,人工膀胱反射弧的建立是本病的可靠方案。而穴位按摩的療效很可能與此密切相關,可通過反射性地調節(jié)大腦和脊髓相應神經細胞的功能,從而調節(jié)腎臟泌尿功能、尿道括約舒縮功能、輸尿管、膀胱運動而起效。目前國內相關本病療效的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立足臨床,采用常規(guī)治療與穴位按摩相結合的方案,切實地提高了臨床療效,具有一定的臨床及科研價值。
[1]廖利民.神經源性膀胱的治療現(xiàn)狀[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3):201-205.
[2]吳在德.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
[3]徐秀梅,徐彥龍.康復訓練結合針灸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5,35(7):670-672.
[4]朱樂英.間歇導尿術治療脊髓損傷患者尿潴留的臨床觀察[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28(1):21-23.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4.020
2095—9559(2016)04—2343—02
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