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風玲
(寧夏鹽池縣大水坑第二小學,寧夏 鹽池 751500)
淺談高效課堂下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激發(fā)
李風玲
(寧夏鹽池縣大水坑第二小學,寧夏 鹽池 751500)
教學中,教師可善于采用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學習的魅力,通過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從而學會生存,學會發(fā)展。數學教學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操作、交流等,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初步學會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高效課堂;數學學習;興趣激發(fā)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它以一些枯燥無味的數字、符號和抽象的概念、公式等形式出現(xiàn)。學生學起來很容易乏味,進而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導致課堂教學猶如一潭死水,教學效果比較低下。怎樣才能克服學生的厭學情緒,改變這種多勞低效的教學狀況呢?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學生如果對數學學習有了強烈的興趣,也就有了專注知識的心向,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并以積極的情感去探索、去實踐、去創(chuàng)新,才能愛學、會學、善學,變苦學為樂學。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活動的強大動力,是智力開發(fā)的鑰匙。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強調:“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因此,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要精心的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達到最佳境界。如在“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題:小兔子的好朋友給他過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處,一大早就趕來了。他帶來了2桶最好的蜂蜜送給小兔子??矗衾线h,他就喊起來了,小兔,小兔,快開門,你看我給你送什么來了?小兔子早就聞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趕忙迎出來,“謝謝,謝謝”,快屋里坐吧!不一會兒,小花貓也來了,送給小兔5個蘋果,小猴也趕來了,他從果園里摘了4個桃給她。小雞也趕來了,但她什么也沒送,還偷吃了3個蘋果,小兔子不高興了,請小朋友算算看,小兔一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還有幾個蘋果?學生們聽完了這個栩栩如生的故事,學習積極性可高了,很快他們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結果:5+4=9 5-3=2。教后,我又鼓勵學生用編小故事的方法,利用書上的圖片編故事,學算術,學生學得興高采烈,積極主動。
小學生有自己的生活經驗,但卻是有限的,他們的思維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的邏輯思維的過渡期,其思維活動的進行依賴于動作,實物,圖像,語言等直觀形象。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智慧始于動作,他主張課堂教學要變“坐中學”為“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總應充分應用教具、學具,師生動手實踐。這樣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學具拼拼擺擺、比比分分、量量畫畫。如教學“長方體的特征”這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首先我出示若干個物體的包裝盒,讓學生先對它們進行分類,并敘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2.教師拿起一個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觀察、觸摸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3.通過學生的總結、教師的引導總結出長、正方體的所有特征;
4.讓學生用橡皮泥做頂點、長短不同的細木棒做棱,四人一個小組合作制作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通過這樣的設計,將操作、觀察、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而且還促進了思維發(fā)展,達到了數學教學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技能的目的。
教師在設計內容時,要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從學生平時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開始,積極地創(chuàng)設可活動的、可操作的教學內容,寓數學知識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并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變?yōu)榛钌纳瞵F(xiàn)實,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達到拓展教材領域、活化教材內容的目的。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開始讓學生從一堆小棒中拿出12根小棒,并且能夠讓別人一眼看出來。這一問題情境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有的先拿出2個5根,再拿出2根;有的拿出10根堆成一堆,旁邊又放2根。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日常生活需要叔叔,數的組成是多樣的。在此基礎,教師再教學通常人們把10根為一個整體,10個一是1個十。
教育之父赫爾巴特說過:“任何個體在獲取知識時,其興趣都要發(fā)生四個階段的變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動?!笨梢娮詈笠嬲@取和鞏固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行動。我們的數學教學在立足課堂教學這個主戰(zhàn)場的同時,建立一個開放式的課程體系,從學生出發(fā)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我通過開放數學活動課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調查統(tǒng)計》時,讓學生調查本班學生的年齡情況;在教學《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時,讓學生親自實驗為什么做好的門框要加一根木條。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數學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消除了對數學的厭倦感,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愛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是每一位教師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教學中,教師可善于采用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學習的魅力,通過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從而學會生存,學會發(fā)展??傊?,數學教學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操作、交流等,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初步學會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1]曾麗霞.激發(fā)興趣 快樂學數學[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1(05).
[2]豆莉萍.現(xiàn)代小學數學實踐教學研究與探討[J].科技資訊;2009(04).
[3]劉東衛(wèi).以情促趣,以趣生情——在數學課堂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之淺見[J].新課程(上);2013(10).
G623.5
A
1671-864X(2016)09-02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