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薇
(西安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鋼琴曲《二泉映月》的音樂分析
陳 薇
(西安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阿炳的《二泉映月》是我國民間音樂作品的藝術瑰寶。這首樂曲曲調激昂悠揚,其表達的思想感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儲望華先生對這首樂曲的曲調、旋律、藝術價值都加以肯定,并且對這首曲子進行改編,創(chuàng)作成鋼琴曲,使這首民間樂曲的藝術價值得到空前提高。這首鋼琴曲通過鋼琴與二胡兩種樂器演奏的完美結合,實現(xiàn)了中西方音樂的完美融合。本文主要對鋼琴曲《二泉映月》這首曲子的來源意義、藝術價值和曲調進行分析。
《二泉映月》;創(chuàng)作歷程;藝術價值
談到《二泉映月》的創(chuàng)作過程,我們就會想到創(chuàng)作者阿炳所處的那個年代以及阿炳的生平悲慘遭遇。阿炳的故鄉(xiāng)是江蘇無錫,據(jù)說阿炳是觀主華道士收養(yǎng)的孩子,華道士對道家音樂和民間音樂有很深的研究,會演奏很多樂器,受這種音樂環(huán)境的熏陶,阿炳自然而然對音樂產(chǎn)生了興趣。后來華道士去世了,阿炳繼承了父親的道觀,有錢的阿炳對金錢揮霍無度,且因生活不檢點而患上疾病,導致雙目失明?;忌霞膊≈?,他的錢財漸漸被他的親戚所侵占,甚至最后把他趕出了道觀。從那以后阿炳經(jīng)常在無錫的大街上拉胡琴以此為生。相傳,阿炳常到二泉邊上去拉胡琴,創(chuàng)作《二泉映月》時他已雙目失明,流浪賣藝的阿炳經(jīng)常不能溫飽,在深夜回歸小巷的時候他經(jīng)常拉這首曲子,以表達自己的凄苦心情,曲調凄涼哀怨,婉轉綿長,特別感人。
《二泉映月》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一位嘗遍人間苦痛和酸澀,遭遇挫折和苦難的民間盲藝人的情感思緒,作品展示了具有中國古典特色的民間演奏技巧和風格,給聽眾呈現(xiàn)出一個深邃無比音樂意境。樂曲流暢悠揚,意境深沉,鮮明的流露出凄慘悲涼的感情和高昂的憤慨之情。這首曲子表達了阿炳對悲慘的現(xiàn)實生活的反省和思考,寄托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美好向往,這首曲子可以很快的將聽者帶入一種辛酸苦澀的心境,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阿炳以無錫美景“天下第二泉”,表現(xiàn)出自已一生飽經(jīng)風霜的痛苦之情,表達了自己對坎坷命運的憤慨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曲是自身傷感情緒的自然流露,不摻雜任何功利成分,正是因為如此它才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這首曲子旋律優(yōu)美婉轉,凄涼動人,安靜深沉又不乏斗志昂揚的氣勢,充滿豐富的江南婉約風格。而改編后的鋼琴曲《二泉映月》已成為一首藝術價值極高的鋼琴曲,取得這種藝術成就離不開阿炳先生對這首曲子的創(chuàng)作。
《二泉映月》鋼琴曲更具有感染力,它可以將那種悲苦哀怨的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鋼琴演奏可以讓曲子中的悲憤之情迸發(fā)出來,使旋律變得宏大激昂,情感起伏更為激烈明顯,更符合現(xiàn)代音樂欣賞者的賞樂習慣。儲望華先生巧妙地將一首最純粹的中國民間曲調和一個最純正的西洋樂器的結合起來,把《二泉映月》改編成一首可彈、可聽、可賞的現(xiàn)代樂曲,并得到國內、國外同行一致好評,且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音樂愛好者。改編的鋼琴曲《二泉映月》解決了中國民間樂調和西方樂感相融合的問題, 儲望華先生讓中西方音樂文化和兩種不同音樂體系的進行碰撞,且達到美妙的和諧境界。儲望華在改編的方法上不僅做到了讓中國古典曲子同西方音樂曲目接軌,更向世界樂壇展示了中國古典音樂的魅力,為中國音樂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首鋼琴曲以原二胡曲的旋律為根據(jù),對鋼琴曲進行演奏和曲調上改編創(chuàng)作,這樣的改編使這一首傳統(tǒng)民間樂曲被人們重新認識。這首鋼琴曲在高、中、低三個聲部交替進行轉換,音樂聲部分層明顯,充分展現(xiàn)了鋼琴豐富的音調變化。它同時使用重調的手法、深沉的和聲與曲調旋律相互映襯,使音樂表現(xiàn)出時而起伏時而低沉的旋律。
在我國當前所有鋼琴曲目中,《二泉映月》是唯一一首由二胡的樂曲改編而來的,與其他琵琶、古箏等樂器改編而來的曲目比較,由二胡改編的曲目難度更大。儲望華先生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將歐洲經(jīng)典樂器鋼琴,同中華民間音樂精髓完美結合,用全世界音樂愛好者所熟悉的音樂語言和形式,向世界各國展示中華民族文化魅力和民族音樂蘊含的精神、氣節(jié)、神蘊。二胡版曲子《二泉映月》沒有華麗盛大的音響效果,但在樂譜的創(chuàng)作中,每一處都傾注了重莊重民族氣韻。樂曲中悠揚的旋律,蘊含了中國燦爛的幾千年的音樂文化底蘊。鋼琴改編曲目是中國家喻戶曉的經(jīng)典名曲,編曲起點很高,這首曲子自身就包含著極高的藝術價值,若是改編不如原曲欣賞價值高,反而適得其反。所以對這首曲目的改編要嚴肅對待。彈奏者應加深對這首曲目的認識,任何馬虎和草率的彈奏行為都是對這首曲目藝術價值的褻瀆。在國內鋼琴樂壇上,鋼琴曲《二泉映月》這類高規(guī)格的改編作品并不多見,這首曲目在我國知名的鋼琴曲目中占有重要位置。
這首鋼琴曲采用變奏曲式進行改編,傳統(tǒng)的變奏手法與展開手法的結合組成了這首鋼琴曲的曲式結構。在演奏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對音域進行拓寬,且融入大量的新素材,并不斷對曲式進行層次的改變。
變奏曲式圖
《二泉映月》是一首典型的變奏曲。全曲通過變換節(jié)奏的手法,即句幅的擴大補充、或縮減,結合音律音域的上升或下降的手法,讓音樂一層一層推進和迂回進行發(fā)展的,用這種方法可以創(chuàng)造出單一或集中的音樂形象,極具感染力。曲子一開始彈奏時,用短短的引子開啟耳朵之旅。音樂的音階下行曲調,猶如一聲感慨萬千的無奈的嘆息,把聽眾帶進了一個沉悶的意境中,給聽者帶來無盡傷感,凄慘的感覺。整首曲子通過變換節(jié)奏的方式使音樂意境得到深化。在曲目的后半部分,音樂感情得到進一步的升華,曲調節(jié)奏推向高潮,凸顯了激烈而憤慨的音樂情緒,這充分顯示了阿炳獨有的氣勢和力量。這是作者對悲慘生活的強烈憤怒和抨擊的聲音,它生動形象地反映了阿炳倔強的性格特點,表達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堅持不懈的追求。
在我國傳統(tǒng)民間音樂中,演奏的速度是不可以從樂曲聲韻中獨立的分離出來的,特別是像《二泉映月》這類情感表達鮮明,音域起落明顯的樂曲。這類樂曲通常都隨著音樂節(jié)奏強弱而產(chǎn)生力度、彈奏速度、樂曲節(jié)奏、樂器音色等音樂元素的綜合變化,這不僅僅是單一的強弱、快慢的變化,其中也包含音色明朗與低沉,節(jié)奏轉換的快與慢等綜合因素的變化。這種隨著音樂節(jié)奏呼吸的快慢緊密連接,若用標準勻速的音樂呼吸節(jié)奏則不能演奏出的強烈音樂節(jié)奏。如果一首曲子的創(chuàng)作缺少像儲望華先生那樣的中國民族音樂情懷以及深厚中國音樂文化底蘊的鋼琴演奏者是很難以掌握的民間傳統(tǒng)音樂的精髓。要想學會用鋼琴彈奏《二泉映月》且彈出神韻,可以這樣進行練習,在識譜初期沿著西方鋼琴傳統(tǒng)教育樂曲進行鋼琴彈奏練習,等到我們熟練之后就可以多聽聽二胡原曲目的演奏,根據(jù)所聽的曲子劃分明確的音樂句逗,并且弄明白情感起伏規(guī)律,這樣可以使彈奏不處于“畫虎類貓”的地步,而是具有和阿炳彈奏時一樣的感染力,演奏時應該做到古人所提倡的“有形有神,形神兼?zhèn)洹边@一主張,演奏者只有在長期的演奏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積累經(jīng)驗才能在演奏時做到形神兼?zhèn)?。鋼琴曲《二泉映月》用行板如歌來?guī)定彈奏的速度,而這個速度標注比較模糊,這正好體現(xiàn)了曲作者用西方音樂標準去判斷中國民族音樂的審美觀,作者正是用這種判斷方法來進行鋼琴曲《二泉映月》的改編。
下面我們來講一講鋼琴曲《二泉映月》的改編特色。鋼琴是世界上通用的樂器,它自身具有極大的優(yōu)越性而被廣大音樂愛好者所彈奏。鋼琴與二胡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樂器,鋼琴主要演奏的是顆粒音符,當鋼琴鍵按下之后沒有了聲音,所以鋼琴無法演奏較長的音,但鋼琴的音色變化形式多樣,音響立體效果好,節(jié)奏層次多樣化。而二胡音響綿長悠揚,可以拉出較長的音符,所以將二胡曲子改編成鋼琴曲具有一定難度。鋼琴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二泉映月》進行演奏的。
(一)用不是《二泉映月》旋律的聲部進行補充,這樣可以準確生動的來烘托主旋律
運用主旋律的伴奏和主旋律的復調兩種方式與補充聲部進行交換。這首曲子一直以主旋律為主,當旋律平緩時補充聲部用空靈的和弦進行主旋律的強調。在鋼琴無法演奏長音時,用復調手法進行補充,支聲部對主旋律進行延續(xù)。支聲部的演奏可以突出旋律的強弱變化,中音部復調可以彌補高低音部的聲音空隙,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樂曲的立體感,也可以推動音樂情緒的發(fā)展。
(二)在演奏的過程中可以合理運用裝飾音來模仿二胡的演奏效果
鋼琴中的單音與二胡演奏的滑音效果相同,鋼琴中大量的顫音演奏聲音效果與二胡中揉弦音響效果相同。鋼琴中的十連音、十三連音和十五連音可以演奏出古箏挑奏的音響效果。
(三)鋼琴的演奏可以突破二胡在音域上的局限性
曲子的主旋律可以自由的貫穿與不同的音域和不同聲部,使音色在音響效果上變得極為突出。
《二泉映月》原曲是二胡獨奏曲,這首樂曲之所以能保存下來多虧楊蔭瀏對阿炳的演奏錄音的整理。這首樂曲廣泛的流傳下來,后來被眾多音樂家改編成多種形式的演奏曲目,其中包括民間音樂合奏曲、小提琴獨奏曲、弦樂合奏曲、弦樂四重奏、鋼琴獨奏等等。這些演奏曲目各具特色,非常動聽。其中由儲望華創(chuàng)作而成的鋼琴獨奏曲最為出色。這首鋼琴曲沿用了原曲的主要旋律和結構特征,在旋律上不但保持了原有的曲調的婉轉悠揚、幽靜柔美,還將民間的傳統(tǒng)音樂與鋼琴的演奏特點相融合,充分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民間音樂的魅力。
旋律創(chuàng)作的成功可以斷定這首樂曲是否成功,是否被廣大聽眾所喜愛。好聽的旋律是樂曲成功的關鍵。大多數(shù)家喻戶曉而且傳承久遠的鋼琴名曲都以優(yōu)美旋律作為支撐,優(yōu)美的旋律體現(xiàn)了音樂的獨特魅力。如果不以優(yōu)美的旋律作為創(chuàng)作的核心,那么無論創(chuàng)作和演奏技法多么精湛華麗而繁復都無法使這首樂曲的音樂之美展現(xiàn)出來,無法吸引聽眾。大部分中國鋼琴曲都能掌握住中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旋律的特色,如果中國鋼琴曲失去這特色,那么這些鋼琴曲將難以得到中國音樂愛好者的認可。鋼琴曲《二泉映月》之所以改編的如此成功是因為這首曲目以原曲旋律為基礎,保留了原曲的優(yōu)美旋律,對原曲目的旋律風格和韻味進行合理推敲,運用倚音、顫音、琶音等多種音樂表現(xiàn)手法,細致精湛的對旋律進行塑造。 用西方傳統(tǒng)樂器鋼琴來演奏中國傳統(tǒng)民間音樂,這是對中國民間傳統(tǒng)音樂的一種拓展和延伸,如果想要在演奏傳統(tǒng)曲目上取得成功,就必須要對中國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學習,按照中國音樂美學標準來進行改編創(chuàng)作作品,只有這樣創(chuàng)作者才能充分的將中國傳統(tǒng)民間音樂的特色和精神內涵表現(xiàn)出來。
綜上所述,儲望華先生把我國傳統(tǒng)民族樂曲創(chuàng)作成著名的鋼琴曲,為我國的傳統(tǒng)音樂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使世界人民對我國的傳統(tǒng)民間音樂有了新的認識,有利于傳播中國文化。
[1]鋼琴曲《二泉映月》音樂分析2012年1~24期總目次[J].藝術院校音樂教育,2012,24:161-192.
[2]周治.《二泉映月》藝術賞析[J].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06: 26-29.
[3]《二泉映月》曲式結構分析2014年1~24期總目次[J].音樂專業(yè)教育,2014,24:161-192.
[4]當代音樂鑒賞2015年第5卷總目錄[J].當代音樂鑒賞,2015,36: 25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