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學生的主體地位越發(fā)明顯。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能進學生全面、均衡、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7-0159-001
在這些年的教學生涯中,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認為我們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為主線,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在課堂上遇到問題學會邊觀察邊動腦再動手的學習習慣。教師應配合學生動手引導學生觀察,給學生多一些思維空間,用語言和圖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1、和學生做朋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學生的主體地位越發(fā)明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放下架子走下講臺,成為課堂上的一員、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并且在課堂上使用民主性的教學用語如“我們一起來探討,我們一起來動手分一分擺一擺吧!等等。”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想法,鼓勵學生多動腦,并對學生的不同想法進行評價。
如我在教學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人民幣的認識》這一章時我先讓學生每人買了一些兒童玩具“人民幣”,讓他們拿著玩具“人民幣”一張一張的仔細辨認面值之后,我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自主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我買了鉛筆、橡皮擦、寫字本等等學習用品,明碼標價放在講桌上,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做游戲,我讓他們拿著玩具“人民幣”來我這里“購買”他們需要的學習用品,在玩的過程中學習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并且體會人民幣在我們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這樣教師和學生就像是在一起玩的伙伴,課堂氣氛融洽學生在動手玩的過程中同時也學到了知識。
2、建立自信心,留足探索空間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
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參與性,學生主動活潑地參與到認知活動中.
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這一章時,板書課題后就給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我們能不能把它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呢?然后,提供足夠的教具如四個角能活動的長方形、兩個完全一樣大小的三角板,等等教具,結果學生通過動操作、討論交流、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感知等量轉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里,一定要留足時間,讓學生參與公式的推導過程,在動手操作中感知。
3、通過體驗、調動情感,促進自主學習。
每個學生都可以學數學,不同的學生要學不同水平的數學,使學生獲得正確的數學認識和積極的學習體驗已成為每個數學老師的共識。
如:我在教學長度單位這一章時,我就帶領學生去操場實際的測量一米到底有多長,一千米到底又有多長,通過測量讓他們知道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要比米這個長度單位大得多,并得出了1千米=1000米這樣的結論。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作為老師,要注意學生對學習態(tài)度的體驗,應當帶領他們積極思考,讓他們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數學課堂是師生共同活動的場所,教師帶領學生探索各種模式的學習方法,與數學結構,運用新思想新方法解決各類問題,發(fā)現新的規(guī)律,這當中老師就應該給學生提供種種機會讓學生享受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欣賞數學的美的情感,從而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4、自主訓練,讓自主學習得到進一步深化。
要學以自用,就一定要注重自主訓練,練習是學習的升華和提高。自主訓練是建立在學生具有一定水平的經驗上的(包括間接知識的經驗和直接知識的經驗)。當學生自主學習了一定知識后,教師設計合適的課堂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發(fā)現問題,及時反饋信息。
總之,在課堂上我們教師要多想一些點子,要多渠道、多形式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他們平等交流、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相互欣賞、把老師當成學習伙伴,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均衡、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