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芳
【摘要】2009年6月30日,有幸搭上“送教下鄉(xiāng)”的便車,在列寧小學聽取了兩節(jié)小學語文對比課,一節(jié)是列寧小學王艷芬老師講的《紀昌學射》,另一節(jié)是慶師附小李鳳老師講的《鳥兒的偵察報告》。兩節(jié)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深深地感到了濃濃的課改氣息帶給這里孩子的自信、快樂、幸福。兩位老師扎實的基本功,對教材的挖掘及課堂教學的巧妙設(shè)計,喚起了學生的自信與熱情,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關(guān)鍵詞】鳥兒;偵察;報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鳥兒的偵察報告》以童話故事的形式,用作者的鳥兒朋友給作者發(fā)來的四份偵察報告貫穿全文,訴說鳥類遭到人類迫害的種種情形,形象地說明了人類濫用農(nóng)藥、石油泄漏、排放廢氣等行為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帶來了令人心痛的惡果,讀后令人警醒:人類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的行為使人類成了破壞環(huán)境的真正元兇。
李鳳老師首先自我介紹,并且說,“我第一次來南梁,南梁是一個山清水秀的美麗地方,鳥兒一定很多吧?”然后說:“老師今天給你們也帶來了一只鳥,你們想不想見一見她,并且聽聽她美妙的歌聲呢?”一開始就創(chuàng)設(shè)一種美好的情景,自然地導入一下就抓住了孩子們的興趣。接著李鳳老師用多媒體展示一只可愛的小鳥,同時耳邊傳來小鳥美妙的鳴叫聲?!靶▲B在叫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鳥兒的偵察報告》這篇文章吧?!崩铠P老師接著鼓勵孩子們朗讀課文,一人一段,在孩子們讀完課文后,老師親切地肯定了學生們,同時指出“孵”這個字的讀音是“fū”,而不是“fú”。接著老師問:“讀完課文后,你的眼前展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呢?大家邊讀邊想象,把文字變成畫面,好嗎?”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分別描述了四份偵察報告的內(nèi)容。老師在黑板上邊聽邊板書。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chǔ)上,李老師開始引導學生精讀第一份偵察報告“孵不出小野雞”,她讓學生仔細閱讀,找出最能表現(xiàn)出野雞媽媽心情的詞語。在學生找出“憂郁”“重重地嘆了一口氣”后,老師讓學生體會這是怎樣的心情?野雞媽媽為什么會傷心?學生在文中找到了答案——因為吃了噴了農(nóng)藥的野草結(jié)的種子,野雞媽媽孵不出小野雞,所以傷心。到此,學生對第一份報告已經(jīng)有了較為深層的理解,這時老師鼓勵學生用“傷心”的語氣再來朗讀第一份報告,學生齊讀,這一次的朗讀很明顯已帶上了憂傷的感情色彩。在充分肯定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后,李老師忽然提了一個問題:“回想一下,剛才我們用了什么方法學習了第一份報告?”學生先是一呆,接著就七嘴八舌討論了起來,有些學生在思考,接著李老師適時地用大屏幕打出了“教你一招”——朗讀課文,把文字變成畫面;抓重點詞語,理解文章思想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恍然大悟,這時,李老師要求學生用剛才這種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完成第二三則報告中的任意一則,看哪一組完成的又快又好!課堂一下“活”了起來,孩子們已迫不及待地朗讀起來,有聰明的學生已經(jīng)在快速地找關(guān)鍵詞了,幾分鐘后,孩子們的小手紛紛舉了起來,按照老師的這種方法,課文報告中的疑惑一個一個地解開了,老師出示的檢測題“我會填”:我知道了 因為 所以 。在學生們的合作中也準確的解答了出來。“燕子在‘哭泣’‘嗚咽’,誰愿意用這種感情來朗讀這份報告呢?”在老師的鼓勵下,許多小手舉了起來,一位女生用憂傷的感情朗讀了第二份報告,老師沒有直接評論,而是讓大家評論一下,這位同學朗讀的怎么樣,學生評論后,老師又找了一位主動舉手的學生再讀,大家再評,在反復的朗讀評論中,學生進一步體會了小燕子的感情,找準了朗讀的語氣,然后全班共同朗讀第二份報告。第三份報告的學習,老師換了一個角度,用“如果你是海鷗,陳述一下自己的遭遇,好嗎?”這種方法輕易地引領(lǐng)著學生理解了內(nèi)容,又體會了海鷗飛不起來時的痛苦,同時又在陳述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再次感受了海鷗的心情。第四份報告在老師范讀、學生齊讀中,師生共同完成。最后,老師又很自然的由課內(nèi)拓展到課外,用多媒體展示了環(huán)境污染的很多圖片,讓學生認識到人類才是破壞環(huán)境的真正元兇?!澳銈兩磉呌袥]有破壞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我們能為保護家園做些什么呢?”學生們爭先恐后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老師號召大家從小事做起,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教學活動在學生群情激昂的氣氛中結(jié)束。
課后我一直被這種“人人積極參與,人人積極思考”的教學效果感染著,同時也感嘆著李鳳老師駕馭課堂及處理教材的能力。我想,李鳳老師講的這節(jié)課,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教學效果,應該源于她的教改思想,即“授生以漁”,教給學生閱讀文章最基本的方法及朗讀的技巧,學生握有了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還有什么問題不能解決呢?一節(jié)課下來,老師真正講的不多,大多時間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在讀、在找、在說、在評、在合作,課堂成了學生的舞臺,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著、幫助者。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及其他一些老師,在教學中,講得太多,唯恐學生不理解,唯恐知識點沒有講全,幾乎整堂課都是老師在講授,一心想的是如何完成教學任務,想的是學生的成績,卻很少考慮學生的感受,尤其是學生的收獲,在你滔滔不絕的講解中,學生真正收獲了多少?對學生的成長有多少幫助?
課改以來,自己前前后后聽過不少次專家的報告,也聽了許多名師的課,“誘思探究教學法”“洋思教學法”的理論也知道。但一遇到自己上課,理論與實踐總是結(jié)合不到一起,付出了不少心血,但學生并不一定買你的賬。現(xiàn)在想來,關(guān)鍵是一個問題,那就是思想觀念在作祟?!岸爬煽谥袑W”“兗州一中”的成功經(jīng)驗,已經(jīng)告訴我們,只有學生真正參與,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教育教學才能獲得“雙贏”,課改才有了真正的價值和意義。而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前提,是老師課前的辛勤備課,是老師對學生的求知欲的喚醒,是老師對學生的賞識、鼓勵,是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進來,共同發(fā)展。
走出列寧小學,夏日的艷陽炙烤著大地,我的心也一樣的火熱。我告訴自己,從現(xiàn)在開始,一定要時時提醒自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一切適應學生發(fā)展,一切促進學生發(fā)展”,真正理解課改的真諦,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鐘鳴.籠子里的鳥兒和外面的俄耳甫斯[J].當代作家論,1999(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