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善根
一、問題的緣起
筆者所教授的504班是這屆五年級中最活躍的班級,學生不但思想活躍而且富有創(chuàng)意,每次發(fā)言都會有很多的精彩。因此,在教學《晝夜交替現(xiàn)象》這一課前,筆者很擔心討論階段這個班學生說出的“晝夜交替的假說”太多,耽誤“模擬實驗驗證”和“有多少種可能解釋”的上課環(huán)節(jié),可能會導致這節(jié)課無法按時完成。
可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卻并非如此。
【課堂片段】
師:地球上的晝夜交替現(xiàn)象為什么會不斷交替出現(xiàn)呢?請大家來說說自己的觀點。
馬上有許多小手舉起,師隨便點了一位學生。
生1:地球在繞著太陽公轉的同時地球自轉,這樣地球上就出現(xiàn)了晝夜交替現(xiàn)象。
師板書后,發(fā)現(xiàn)其他的小手都放了下來。
師:××同學表述了自己對地球上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觀點。你們還有沒有其他的觀點要與大家分享?
沒人舉手。
教師進一步引導:有很多種假說能夠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你能想出與××同學不一樣的假說來嗎?
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一分鐘過去了,還是沒人舉手。
教師進一步舉例引導:有人認為,地球不動,太陽繞著地球轉,也能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
生2脫口而出:那是錯誤的。
師:誰說它是錯誤的,這個觀點也能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師一邊說還一邊用兩個小球比畫了一下)還有誰來說說能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假說?
還是沒人舉手,教師等待著……
終于有一位學生舉手:錯誤的假說誰要說?說錯誤的還不被人笑死。
……
由于學生沒有提出更多的假設,接下來的課堂上教師就用模擬實驗驗證了書本中的4種假說,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模擬實驗草草結束??墒?,一個平時很善于思考,且積極發(fā)言的班級,今天卻不肯發(fā)言。那是為什么呢?
二、原因分析
帶著疑問,筆者對本節(jié)課的細節(jié)進行了回憶和思索,并約見了幾位學生進行談心,希望能解開心中的疑團。通過與學生的訪談以及仔細的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從表面上看,是因為學生“怕出錯后被人笑話”而不愿發(fā)言
從課堂細節(jié)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已經(jīng)知道導致晝夜交替現(xiàn)象發(fā)生的根本原因,他們也知道還有不同的假說來說明晝夜交替現(xiàn)象。之所以不愿意說,是因為他們怕被別人笑話。最后一位學生的發(fā)言——“錯誤的假說誰要說?說錯誤的還不被人笑死?!闭鎸嵉乇磉_了學生的想法。正是這種思維,阻礙了全體學生的發(fā)言。
課后,筆者找了幾位學生談心,他們也都表示了這種想法。那么簡單的知識都不知道,說出錯誤的假說,是會被人家笑死的。所以,他們不愿意舉手發(fā)言。
(二)從根本上看,是因為學生對書本知識的崇拜
與學生談心,他們都表示看過課外書,關于太陽、地球與月球之間相對運動的知識,很多少兒科普讀物、影片或者電腦上都有介紹。在上課之前,他們早就有了正確的前概念,知道地球、太陽和月亮三者之間的相對運動,就是地球在繞著太陽公轉的同時地球自轉。
筆者問他們:“為什么這么堅定地認為,只有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很多學生都說:“書上說的那是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怎么會有錯呢?”從這些言語中可以看出,現(xiàn)在的學生知識面很廣闊,他們可以從各種渠道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他們對書本知識的崇拜。他們把在各種媒體中得到的科學知識神圣化、教條化了。所以,他們對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觀點是如此的統(tǒng)一,再也沒有人愿意說其他的觀點。
(三)換一個角度看,是因為學生沒有擁有自由的思想
因為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崇拜,當他們面對各種媒體所傳播的科學知識時,就只有一個觀念:這是真理,學習它,記住它。學生對科學知識極度的崇拜,很容易導致他們失去自由思考的空間。時間久了,就不會有質(zhì)疑和批判精神,更不用說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了。
學生為什么會養(yǎng)成這樣的觀念?
換一個角度思考,是因為學生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欠缺,是因為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過于重視知識的積累,缺少對知識形成過程的學習。我們以灌輸知識為目的的教學,使學生沒有自由的思想,剝奪了他們的質(zhì)疑和冒險精神。
正是因為學生缺乏科學精神,缺乏辯證的思考,認為凡事只有對和錯之分。所以,正確的前概念束縛了他們的思想,再也不愿意說出自以為錯誤的假說了。
三、如何讓學生擁有自由的思想
只有擁有自由思想的人,才有獨特的創(chuàng)造力,才會在機遇、挑戰(zhàn)或是困難面前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思考,才能突顯出自己的才能。如果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由思考的習慣,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我們的教育,才算是真正的科學教育。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擁有自由的思想,不盲從呢?
(一)滲透科學史知識,樹立科學發(fā)展的觀念
綜觀科學發(fā)展史,人類認識自然獲得科學知識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造真理、不斷否定真理、不斷修正真理的過程。事實上,我們現(xiàn)在所認為的正確的科學知識(真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會在某一天被人類自己再一次推翻,被新的理論所取代。如“日心說”取代“地心說”,后來又發(fā)現(xiàn)宇宙并不是以太陽為中心的。
如果我們在日常的科學教育中,常常給學生講講科學發(fā)展史中的一些事例,常常滲透“真理”會被更新的思想,讓學生從小樹立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觀念。這不僅有利于我們的課堂教學,對學生在今后人生中正確看待前人的成果,成為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也是有益的。
(二)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
最近,筆者參加了一次“中德環(huán)保教育合作項目”的培訓,來自德國的弗蘭克女士給我們上了一堂課。課上,她讓我們分組討論8個學習內(nèi)容,每個小組一個內(nèi)容。小組討論后,教師讓每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每一組的匯報,教師總是詢問是否為你們組的集體意見,還有沒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數(shù)小組都說是集體意見,偶爾有小組學員補充。在筆者看來,第一小組給出的討論結果完全是錯誤的理解,而第二小組匯報已經(jīng)離題。筆者一直期待著教師來做最后的總結,糾正他們的錯誤??墒牵钡较抡n教師也沒有給出正確的答案。只是說每一個小組都有自己的理解,任務完成得很出色。
筆者很好奇地問弗蘭克女士:“為什么不給出正確的解釋?為什么不糾正我們的錯誤?”弗蘭克說:“告訴你們我的理解,我怕會給你們造成壓力,影響了你們的自由思考?!?/p>
如今想來,弗蘭克女士的話語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每一次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實驗時,教師總會在最后得出統(tǒng)一的正確結論;每一次小組討論,在最后的交流時教師總會給出合理的解釋。我們總擔心學生無法獲得正確的知識,影響到考試成績。實際上,我們每一次對正確結論進行強調(diào),挫傷了那些有不一樣想法的學生的信心,轄制了他們自由思維的空間。
教師應該重視對探究和研討過程的評價,鼓勵學生自由的思考和討論;更要尊重學生自由思考的成果,讓學生不用擔心因自己的錯誤想法而出洋相。所以,淡化對概念的學習,重視對學習過程的評價,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才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正確途徑。
(三)培養(yǎng)證據(jù)意識,淡化前概念的思維定勢
學生在開展探究活動前,總是有一些相關的前概念左右著他們的思維。有些前概念具有前瞻性和可遷移性,能開闊學生的眼界,激活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有一些前概念是具有穩(wěn)定性和權威性的,可能導致學生對它們的崇拜,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由此削弱想象力,造成自由思維能力的下降。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要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的前概念是否能在探究活動中找到證據(jù)?在探究活動中,我們獲得的證據(jù)又能說明什么?就像前文案例一樣,要引導學生找到證據(jù),來證明多種解釋的存在。在限定“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前提下,提出“太陽繞地球轉”與“地球繞太陽轉”都能從探究活動中獲得證據(jù)。教師應該經(jīng)常讓學生進行搜集證據(jù)的訓練,以便學生靈活地跳出前概念的思維定勢,自由地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讓這些前概念與自己的智慧同步增長。
科學是一門講究嚴謹?shù)膶W科,它注重實證意識和邏輯推理。但是,它更需要有自由的思想和獨立的精神。在科學教育上,只有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擁有自由的思想,才能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
(浙江省余姚市東風小學教育集團 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