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瑞利
心理游戲是應用精神分析、行為主義、團體動力學等理論,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學幫助與指導,通過團體內(nèi)的人際交往互動,使學生在團體活動中通過觀察學習和體驗等方式,全方位認識自我,調(diào)整與其他學生的人際關系,促進其心理情感、認知、意志力、注意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發(fā)展。在崇尚發(fā)展性心理輔導理念的今天,心理游戲逐漸成為心理輔導課中常用來讓學生參與體驗與感悟的重要載體和形式。心理游戲活動因其運用“教育無痕”的理念,使參與者在輕松地參與體驗中進行深層反思與感悟并收獲成長。同時,心理游戲也因其趣味性強、容易操作、學生參與度高等特點,受到中小學心理輔導教師的普遍歡迎。但心理游戲的設計和運用絕非隨意而為之,要想在心理輔導課堂中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還需要心理教師在運用過程中把握正確的方法和策略,特別是要根據(jù)心理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對游戲的主題、對象、形式、場地等進行科學選擇和合理設計。筆者結合自己十幾年的心理課堂教學實踐,簡單談一下在心理輔導課中如何合理運用心理游戲,提高心理課堂教學實效。
一、心理游戲的價值和作用
游戲雖然看似簡單,但卻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西方的精神分析學派是—個非常重視游戲治療理論的心理派別。精神分析的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認為,游戲和其他心理事件一樣,都受快樂原則的驅(qū)使。快樂原則在兒童及青少年游戲中,往往體現(xiàn)在他們對壓抑的釋放。美國創(chuàng)造學研究專家羅杰認為,游戲可以讓人在無壓力的環(huán)境中自由表露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因而是打開人們心智枷鎖的一種重要方法。青少年在自主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可以自由地創(chuàng)造游戲內(nèi)容、形式和規(guī)則,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出各種新點子,并最大限度地發(fā)掘、展示自我,這對青少年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心理輔導課的首要任務不是傳授心理學知識,而是要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富有啟發(fā)意義的心理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反省自我,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周邊環(huán)境及社會的關系,提高其心理素質(zhì),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心理游戲是一種能啟發(fā)個性和自我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方式,在心理課堂中科學合理地運用游戲?qū)W生進行心理教育,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表現(xiàn)自我,施展自我,也有助于提升心理輔導課教學效果。
首先,心理游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意愿和參與樂趣。心理輔導課經(jīng)常需要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及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但有時學生因為各種原因并不想表達或不愿意表達。此時,如果開展一些趣味游戲,他們就有了表達的載體。因為對于那些平時不善于表達或比較內(nèi)向的學生,游戲往往能調(diào)動他們表達的愿望和參與心理活動的積極性。
其次,心理游戲可以調(diào)節(jié)學生情緒,改變學生行為。當前,學生學業(yè)壓力較大,成長中也面臨著日益復雜的人際關系,有的學生便因此產(chǎn)生了心理疲勞和心理困惑,而游戲是一種保護性的發(fā)展活動,容易滿足學生因自身發(fā)展水平所限而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讓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產(chǎn)生的緊張、壓抑、焦慮等不良情緒通過游戲得到合理釋放。此外,根據(jù)社會觀察學習理論,在游戲活動中,個體可以通過觀察學習,模仿他^正確的行為方式,進而改變自己原有的不恰當?shù)男袨椤?/p>
最后,心理游戲能提升心理輔導課的教學成效。游戲以其體驗的深刻性讓人記憶深刻,而持久的記憶有助于形成學生的潛意識,有助于改變學生的態(tài)度和行為,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教師在課堂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游戲,分享體驗和感受,游戲結束后再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游戲的意義,使其感悟游戲背后蘊含的深刻哲理,如此可以有效促使學生在人際互動過程中的自我認知,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在自我意識、學習潛能、情緒調(diào)控等方面的困惑。這不僅能提升心理輔導的成效,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心理輔導課的教學效果。如“一分鐘鼓掌多少次”這個游戲,雖然游戲只有一分鐘,但這一短暫的體驗讓許多學生終生難忘,因為一分鐘里鼓掌200次甚至300次的親身體驗讓他們意識到自身所蘊含的巨大潛能,大大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二、心理游戲的選擇與設計
心理游戲的種類繁多,但在心理輔導課的使用過程中,按照其在心理課上的功能及使用的頻率,可以把心理游戲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課前熱身游戲,另一類是課中的主題活動游戲。
課前熱身游戲一般用在整節(jié)課的開始,既能熱場又能起到導人的作用,如經(jīng)典的課前導入游戲“刮大風”“抓手指”“照鏡子”“小雞進化”等。課前熱身游戲的重要目的,是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氛圍,減緩學生的緊張心情,打消學生的防衛(wèi)心理,讓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進而建立起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信任感和凝聚力,有助于教師導入上課的主題。
主題活動游戲是根據(jù)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把一個跟主題緊密相關的游戲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心理教師以設置的游戲為重要載體,在游戲中通過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讓他們在體驗中反思感悟,以達成相關心理輔導主題的教育目標。無論是哪一類的心理游戲,教師都應著眼于提高輔導活動課整體效益的原則,精心選擇和設計游戲。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心理游戲的選擇與設計要滿足發(fā)展性原則。由于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是正常發(fā)展的學生,因此學校應樹立“以發(fā)展性心理輔導為主,障礙性心理輔導為輔”的理念。這就決定了心理輔導課中選擇的游戲,應該面向大多數(shù)正常的學生,而不是針對少數(shù)有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的學生。因此,心理游戲的選取與設計應當定位于發(fā)展性心理教育,通過游戲活動,促進學生心理素質(zhì)和心理機能的進一步優(yōu)化提升,使其綜合素質(zhì)得到全面發(fā)展,并形成健全人格。
二是心理游戲的選擇與設計要緊扣輔導目標和內(nèi)容。在日常的心理輔導課中,有的教師在課上開展的心理游戲僅僅是為了熱鬧或活躍氣氛,跟活動主題不相關或相關度很小;有的教師不是根據(jù)教學主題的需要選擇游戲,而是根據(jù)學習過的游戲來設計心理輔導課,導致該輔導課缺少明確的輔導理念,輔導的主題內(nèi)容過分依附于游戲形式而缺少針對性和有效性。須知,游戲的選擇必須基于明確活動的主題與目標,而不能過分看重其娛樂性而被游戲所完全束縛;否則就容易造成課堂表面熱鬧而實際教育效果欠缺的不良后果。
三是心理游戲的選擇與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游戲雖然受學生歡迎,但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學生,其心理發(fā)展特點和需求有很大差異。因此,心理游戲的選擇與設計要滿足“適合性”原則,應根據(jù)心理輔導主題、對象和場地等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游戲,心理游戲的規(guī)則、方法的難易程度要符合本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發(fā)展水平。此外,場地、道具等的設置要適合輔導對象的相關條件。
四是游戲的選擇與設計要突出啟發(fā)性和教育性。心理游戲并不是純粹讓學生感到好玩或感到開心,而應該是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有所體驗和感悟,能夠在教師的點撥幫助下,整合原有的自我意識和認知結構,進一步完善和提升自我。因此,心理教師選擇的游戲要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和教育性,如自我認知類游戲——“多元排隊”“我是誰”;交往類游戲——“心靈電報”“我說你做”等。這些游戲除了讓人感到新鮮有趣,愿意參與外,還具有很強的主題教育性。
五是心理游戲的選擇與設計要注重可操作性。游戲的選擇要注重簡單易行,如果運用太復雜的游戲,就會占用太多的時間,難以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還可能因為部分學生無法理解游戲規(guī)則而使游戲無法完成。此外,有些游戲是從企業(yè)培訓或成人教育中開發(fā)出來的,可能適合單獨的團體培訓或社團活動,但不一定適合心理課堂。如“高空飛蛋”這個游戲,不僅需要塑料袋、報紙、膠帶、繩子、生雞蛋,而且還需要到二樓以上的位置把用報紙包好的雞蛋拋到地面,且游戲耗時也較長,這樣的游戲就不適合在心理課堂上做。因此,教師要注意選擇對場地要求不高,難度不太大,耗時不太長,人人都能參與的可操作的游戲。
三、心理游戲的實施與運用
心理游戲的實施與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游戲的實施流程
游戲?qū)嵤┣暗臏蕚?。在心理輔導課開始以前,要準備好游戲?qū)嵤┑南嚓P活動器材和道具,如必要的紙、筆、視頻等。若游戲需要,還要對上課教室或地點做適當?shù)牟贾?,如有的游戲需要安排一些活動桌椅或需要對桌椅重新擺放。
講清楚游戲規(guī)則和注意事項。游戲開始前教師一定要把規(guī)則講解清楚,用最簡單直白的方式把規(guī)則告訴學生,如果需要進行示范,示范動作盡量夸大,方便學生看清楚。此外,對于有一定危險性的游戲要做好保護措施并指導學生如何保護自己。如“信任后仰”游戲,就特別要強調(diào)后面的學生要拉“弓字步”,以保障前面后仰學生的安全。
游戲的實施。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游戲規(guī)則,積極參與,完成游戲。
體驗交流分享。體驗交流分享是心理游戲非常重要的—個環(huán)節(jié)。心理游戲不僅關注如何給學生帶來樂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獲得成長體驗和感悟,因而在做完游戲后一定要有一個反思和體驗分享階段。在學生交流分享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自由發(fā)言,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并及時進行點評。
教師對游戲點評。游戲點評總結是游戲?qū)嵤┻^程的一個升華環(huán)節(jié)。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的活動情況,注重學生的反饋信息,對學生的發(fā)言和現(xiàn)場的生成資源及時進行點評。在游戲結束時,教師可以對觀察過程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及自己的心得感受進行一個整體性的總結與點評,并注意把點評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升華游戲主題。
2.游戲?qū)嵤⒁獾氖马?/p>
在游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場面。由于游戲很容易讓人興奮,加上少數(shù)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游戲活動開始后容易出現(xiàn)課堂秩序失控的現(xiàn)象。這時教師要沉著鎮(zhèn)靜,盡量用平穩(wěn)的語氣把場面控制下來。為了避免這類情況,最好在游戲開始前,教師制訂一些規(guī)定。如當教師打一個暫停的手勢時,大家都要相互提醒,迅速保持安靜,這也有利于游戲過程中課堂秩序的維護。
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游戲過程。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觀察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狀態(tài)以及所出現(xiàn)的問題,以便為游戲點評積累素材。如在“盲人游戲”中,教師應注意觀察“盲人”在前行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及他與“拐杖”在整個過程中的“互動”表現(xiàn),對角色的“飾演”到不到位,是“旁觀者”心態(tài)還是“主人翁”心態(tài)。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活動細節(jié)都需要教師仔細觀察,并在活動分享時及時點出并給予表揚。
在心理游戲?qū)嵤┑倪^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感悟和體驗?;顒优c體驗是心理輔導課的最大特點。在心理游戲的過程中,學生情緒最放松,此時他們的“心理防御”最低,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在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深入挖掘游戲的意義,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思考,并分享討論??傊?,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游戲的教育引導功能,否則心理游戲就變成了純粹的娛樂活動,失去了教育的意義。
此外,教師要重視游戲的預設與生成資源的利用。在充分預設的前提下,心理游戲在實施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生成資源,教師要注意充分把握和利用。如在“背后留言”這個游戲中,一個學生收到有不雅“綽號”的留言,分享時他表達出了傷心和不滿。此時,教師可借機點評引申,指出人際交往中同學之間要相互尊重,亂給別人起“綽號”,不僅是缺乏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也反映出一個人缺乏尊重別人的基本品質(zhì),提醒那位寫留言的學生今后要注意。游戲中學生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人際交往過程中遇到的矛盾沖突、教師的自我揭露以及活動后的分享交流等,都是非常有價值的,也是需要引起教師重視和關注的生成資源。教師要重視這些課堂生成資源的利用與衍生,這也是心理課中教師課堂教學智慧體現(xiàn)之處。
四、心理游戲在心理輔導課中運用的反思
心理游戲在心理輔導課上的合理運用,可以提升學生參與心理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使課堂教學中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更強,也使學生對某些話題的關注、思考及體驗更深刻、更久遠,大大提高了心理輔導課的教學效益。
由于心理游戲的逐步普及,有些經(jīng)典的心理游戲如“突出重圍”“信任之旅”“同舟共濟”等會在不同的學段被反復使用,如果做的次數(shù)多了學生就會失去興趣,感到乏味。這就需要教師在游戲運用的過程中進行適度創(chuàng)新或開發(fā)一些新的游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心理游戲應該因需而用,不能濫用。有的教師因?qū)τ螒蜻^于熱衷,往往過分注重課堂的熱鬧而忽視了游戲的教育功能;有的教師不論活動主題是否需要,就在課堂上盲目選用過多的游戲;有的教師甚至直接將幾個游戲串聯(lián)在一起,并以此作為一種“流行”和“時尚”。實際上,游戲過多會導致學生無法深入體會,教師也缺乏對游戲的深度剖析與點評。作為心理教師,必須要記住心理游戲運用并非越多越好。它是為課堂教學主題服務的,不是每節(jié)課都要運用游戲,也不是所有的心理活動內(nèi)容都適合采用游戲的形式,更不是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要用到游戲。因為,游戲本身不是心理輔導課的目標,用游戲不是以游戲代替輔導,而是借游戲讓學生獲得深刻的體驗和感悟。游戲只是學生接受體驗的一個載體,若過于夸大游戲的功能或過于依賴游戲,就容易導致“本末倒置”。
總之,心理游戲在心理課堂中有著無限的應用前景,作為一名心理輔導教師,要珍惜每次心理游戲活動的運用,從每一節(jié)課的心理游戲活動中,反思整個游戲設計與實施效果,不斷總結經(jīng)驗,不斷提高自己在心理課堂中運用心理游戲的教學水平。
(責任編輯 羅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