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英
● 信息技術運用的方式
1.利用動畫,區(qū)分形近字
在識字認字教學中,教師常常會遇到形近的字,如果運用信息技術,并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把他們感興趣的內(nèi)容與未學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把課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有意識地穿插有關的時代背景、造字方法、名人軼事、成語典故等,能最大限度地充實教學內(nèi)容,做到言之有物。例如,“戊、戌、戍”三字的差別就在于中間的一個筆畫,講解“戍”字時,我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了一個人拿著戈,站崗戍邊的動畫片,學生馬上就意會到戍字與戊戌兩字的區(qū)別了。
2.利用動畫,拆解難認難寫字
在識字認字教學中,教師難免會遇到難認難寫字,如果能夠利用信息技術生動拆解這些字,并通過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把識字認字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將會對學生起到積極的思想教育作用。同時,教學也要不失文學色彩,盡力做到文質(zhì)兼美,以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認字能力。例如,講“覓”字,它其實是上面一個“不”字演變而來的,下面是一個“見”字,我運用信息技術,按動畫的格式將其分解,“不見就找”的意義讓學生很輕松地就掌握了。
3.利用幻燈片,講述成語故事
在識字認字教學中,教師應言之成理,論之有據(jù),以理服人,注意從已知到未知,從感性到理性,注意觀點和材料的統(tǒng)一,要用語言的力量征服學生,使學生從中領悟道理,并心悅誠服地接受指導。例如,教授“頂禮膜拜”一詞時,我利用幻燈片演示了一些行禮的畫面,旨在讓學生通過畫面,了解中華民族的文明,在學習的同時感受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的內(nèi)涵。
● 信息技術運用需要注意的事項
1.信息技術的運用要有邏輯性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每課的內(nèi)容做到深入鉆研和細致分析,弄清要講的字詞的來龍去脈,掌握其確切的含義及規(guī)律,精心組織教學語言進行解讀,如怎樣構造,怎樣演變、派生、延伸擴展或者改變初生意義而轉化,哪些應該先講,哪些應該后講,哪些應該貫穿課程始終,怎樣結尾等。教師在“序”上多下點功夫,講解時就會條理清晰,容易突破難點、疑點。
2.信息技術的運用要有啟發(fā)性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制造懸念和創(chuàng)設意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其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質(zhì)疑問難,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渴望,使他們?nèi)跁炌ǖ卣莆罩R并發(fā)展智力。
3.信息技術的運用要富有趣味性
興趣在任何教學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要使學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那么教師的講授就要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因此,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時,要特別注意取材的趣味性。
4.信息技術的運用要理性和感性相結合
教師選用的網(wǎng)絡素材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講課不能是一種簡單的灌輸,而應該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鳴的基礎上,真正做到理中蘊情,通情達理。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以飽滿的熱情抑揚頓挫地講課,做到情動于衷,形諸于外,使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運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審美創(chuàng)新教育,促使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