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章富
隨著高中課程的深入,語文研究性學習便日益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師十分關(guān)注的熱門話題,并已逐步走進我們的課堂,可是有一些學校的語文學科研究開展研究性學習時,未能考慮到學科、學校、學生的特點。對研究性學習還缺乏理性的認識,在實踐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切實際的做法。那么,如何讓研究性學習走進語文教學,更好地更切實際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讓這一全新的學習方式充分顯示它的無魅力呢?本文試圖從對研究性學習的把握上談幾點認識。
一、適時
研究性學習應該在一定的基礎(chǔ),抓住時機,才能有序有效地進行。那么,怎樣把握時機呢?
1.研究性學習應該在一定的知識累的基礎(chǔ)上開展
雖然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較多使用的是探索性學習,與以往的接受式學習方式有所不同,但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引入并不能排斥老師用最簡捷的方式使學生盡快地獲得知識,如課文中的一些基礎(chǔ)知識—文學常識,詞語意義,語法等。相反,研究性學習應該是在尊重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chǔ)上的創(chuàng)新,因此,研究性學習應該先提倡學生不斷地培養(yǎng)背誦、朗讀、表達等基本功的訓練,對一些基礎(chǔ)知識廣泛積累,在此基礎(chǔ)上開展研究性學習,這樣學生才不會做“無米之炊”。
2.研究性學習應該在廣泛閱讀的基礎(chǔ)上開展
書,益人的心智,怡人性情,滋潤心靈,我們希望學生廣泛閱讀充滿人性智慧和靈光的好文章,努力吸收觸及靈魂的人文精神。因為沒有大量的閱讀,就沒有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就沒有研究性學習的順利開展??梢韵胂?,如果你正在夸夸其談唐代邊塞詩的研究成果,居然連一首完整的邊塞詩都背不出,或者你正在展示你對魯迅作品的研究成果,卻連《自題小像》《自嘲》這樣的詩都背不出來,這樣的研究性學習的初衷,而且是對學風的破壞,長期下去,研究性學習又會流于一種形式而中途夭拆。而廣泛閱讀可以由老師開列書目,對學生進行適當要求和指導,書目應包括古今中外名文名著、當今優(yōu)秀報刑雜志等,邊閱讀研究,或者先閱讀再研究,最后結(jié)題,這樣才能不但豐富了知識,還能提高能力。
3.研究性學習應該因不同年級而確定不同的內(nèi)容和要求
高一階段,學生從初中到高中有一個轉(zhuǎn)變和適應期,也對新的學習充滿了渴望與新奇感,教師必須抓住時間,設法使學生改變原先對語文學習的不良看法,喚起并留住對語文的濃厚興趣,與作者心靈互相溝通,和課文內(nèi)容發(fā)生共嗚,大膽質(zhì)疑,自覺參與到研究性學習中來。高二階段則要求學生能主動學習,提出問題,并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去體驗、去思考、去學習,老師只提供相關(guān)資料,作適當?shù)闹笇?,?chuàng)設沖突,學生在課外閱讀思考的基礎(chǔ)上,慢慢形成自己的想法,按照他們自己的思想感情、人生體驗、心理氣質(zhì)、審美要求去接近作品,探究作品,見仁見智,提出自己獨到而有價值的意見。高三階段要幫助學生善于從廣泛的社會生活中尋找熱點。對種種過去、現(xiàn)在甚至未來的現(xiàn)象進行搜尋,思索和分析,得出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形成自己的論文。
總之,研究性學習應該針對不同時期不同時機來開展,否則只能脫離正常的教學秩序,或摘取一些酸澀的青果子。
二、適量
語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嶄新的學習方式,它的目標,它的價值追求,它所要滲透的新教育理念與傳統(tǒng)學習方式上都是一樣的。有些語文老師可能是因為理解上的偏差,在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設置時貪大求全,追求轟動效應,但往往事與愿違。太大的課題,研究來研究去,無從下手,興趣全無,因此,在研究性學習中一定要注意適量,我們要做的是最有可能實現(xiàn)的,而不是最有價值的。所謂適量,既要把握好課題研究的寫作量。有專家認為,學生在校期間每天的課外閱讀量一般在5000—10000字,每天的寫作量按照魏書生的說法,可安排在500字左右,考慮到其他作業(yè)。用于課題研究的寫作可限在300字左右。當然,這些量還要根據(jù)學校實際及工作實際來安排,一般來說,重點高中比普通高中可大些,假期比平時學習時間可大些,考試期間可比平時適當減少。否則學生無法完成,或疲于奔命,或草草收場,無自由研究可說,則達不到良好的效果,更不要說能力培養(yǎng)了。
三、因人而異
研究性學習要注意把握好課題研究的個體適應性,把握好課題研究中的特長發(fā)揮度。學生由于不同的年齡層次,不同的知識結(jié)構(gòu),應有不同的研究性學習方向,研究課題的設置,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身心特點、生活閱歷、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要考慮到學生對課題的研究興趣等方面有效的學習,這樣,才能人人有事做,個個來參與。否則,研究性學習變成了一種專門培養(yǎng)“小專家”,只面向少數(shù)尖子生的培尖學習,而不是所有學生都經(jīng)歷了學習活動,這與當今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研究性學習只是一種學習方式,一種手段,而非目的,它的目的是既要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視野,更要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因此,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要特別注意適時、適量、因人而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愉快地,順利地利用這種學習方式,學會學習,培養(yǎng)能力,為他們學會終身學習,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邁好關(guān)鍵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