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宗武 黃華瑛
【摘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質量直接的關系到語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有利于語文學科學習,同時對強化其他學科知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人類知識獲取的重要方式,閱讀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以及閱讀習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閱讀教學同時也是聽說教學以及讀寫教學的重要基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率。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了分析,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提高途徑,為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打下了基礎。
【關鍵字】小學語文;學生;閱讀能力;問題;提高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一、前言
新課程改革的日漸深入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都不斷發(fā)生轉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以及課本教學已經無法適應實際的發(fā)展需求。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從讀寫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角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從目前教學來看,小學語文教學并沒有重視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實際的教學內容被拘泥于課本中,學生閱讀學習只是為了能夠完成任務,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自身缺乏閱讀方面的需求,不利于提高學生自身能力,實際教學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該階段的學生具有非常強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刻板化的閱讀教學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狀態(tài),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實際的課堂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式使得學生閱讀學習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喪失閱讀熱情,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例如,在進行古文《將相和》教學中,教師首先帶大家讀字詞,之后翻譯,學生被動,僵化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實際的教學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二)學生閱讀量不高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影響使得教學中更加重視學生成績,教師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提升學生成績方面,并沒有考慮到學生閱讀量,甚至還阻止學生課外閱讀,久而久之,學生喪失了閱讀興趣,閱讀面不斷狹窄,思維受限。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相對較小,接受教育時間很短,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面臨非常多不認識的字,這就需要家長和教師給予引導和鼓勵,但是由于家長和教師在態(tài)度方面的問題使得學生閱讀困難,學校圖書館的閱讀書目也非常少,圖書種類單一,學生閱讀量無法提高,閱讀教學充滿困難。
(三)閱讀缺乏指導
傳統(tǒng)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方式的影響使得教師不支持學生課外閱讀,教育體制限制使得教師更加強調分析能力方面的教學,并沒有重視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學生在閱讀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導,學生閱讀學習存在著非常大的障礙。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這就使得學生盲目選擇圖書,無法有效分析圖書性質,閱讀效果不理想。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提高途徑
(一)注重學生詞句方面的訓練
小學語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更加注重學生在詞句方面的訓練,由小到大,利用詞來組成句子,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表達自身的看法以及感情。教師在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時,教師可以結合課后練習題來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思考,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思考課文,領悟課文實際含義,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精讀的,有的書可能只需要閱讀一部分,有的書需要理解大意,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書才需要反復性的閱讀。在語文教材設計過程中,也包含了精讀的文章和略讀的文章,精讀課文需要反省性的閱讀,對句子中的內容進行研究,了解文章實際含義以及更深層次的含義,略讀則只是需要快速的閱讀,了解文章的背景、梗概和主旨就可以了。例如,在課文《養(yǎng)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清文章中所蘊含的邏輯關系,讓學生找出關鍵詞語,根據線索來選擇連接詞,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結構以及作者寫作思路,學生先從詞入手,尋找關鍵詞,之后再選出關鍵的段落,進行段與段之間的對比分析,引導學生領會其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把握篇章表達的實際含義,這樣學生就能夠把握作者實際的寫作思路以及課文的文章結構,學生閱讀思路更加清晰。
(二)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對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年齡上的特點、具體生活經驗以及學生實際的認知規(guī)律等等,結合教學內容來創(chuàng)設更加生動、更加真實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更加輕松、更加和諧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活動,觸發(fā)學生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閱讀量比較少,閱讀能力并不高,教師需要利用更加真實的情境來引導學生不斷觀察,讓學生不斷地了解課文內容。在進行常識性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更加真實的情境來提高學生閱讀興趣。例如,在《要下雨了》課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想和觀察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諸如,下雨之前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等等,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到下雨之前動物實際活動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自然中尋求體驗,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文閱讀學習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堅持新課程重要導向作用,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教師可以注重語言的生動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例如,在《美麗的公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播放動畫視頻,讓學生頭腦中的公雞形象形象化,這樣學生在理解中才會更加的生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三)注重擴展閱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課外閱讀內容的有效延伸,不斷拓展學生知識面和閱讀量,提升學生課堂閱讀效率。從目前教學來看,簡單課文閱讀教學無法滿足學生實際需求,局限化的閱讀教學方式也容易造成學生在閱讀學習方面的抵觸情緒,慢慢地學生則會喪失在閱讀方面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關聯性,為學生推薦一些更加合適的讀物,讓學生更多接觸自己喜歡的材料,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例如,在《將相和》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淵源,也就是《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內容,讓學生在課后閱讀《史記》,體味其中任務的鮮明性格以及曲折生動的故事,這樣能夠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體驗中提升自身閱讀能力。小學階段的閱讀量要求只是三百篇,但是這樣的要求使得學生無法完成獨立閱讀能力,這就需要教師重視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及閱讀量,提升學生語文素質。此外,教師還需要更加注重學生擴展閱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增加學生在文化上的積淀,提升學生創(chuàng)作力以及語文素養(yǎng),避免加大學生閱讀負擔,拓寬學生視野??傊?,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課內與課外的有效結合,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例如,在《景陽岡》閱讀教學中,由于該篇課文實際上是《水滸傳》的選段,那么教師就可以在課后鼓勵學生閱讀《水滸傳》,體味其中的英雄人物,了解作者刻畫人物的方式,教師在圖書推薦的過程中需要堅持積極向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四、結語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心,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質量則直接的關系到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需要重視閱讀教學,總結教學經驗,不斷的優(yōu)化結構,實現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選擇更加高效的教學途徑,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保障。作為課內與課外學習重要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與教師教學具有十分密切的關聯,教師需要考量到學生閱讀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讀書習慣,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胡智恩,袁明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12).
[2]樊愛鳳.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J].赤子(上中旬),2015(2).
[3]周登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6).
[4]鐘彩蓮.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評論,2001(6).
[5]李富強.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7).
[6]姚彩萍.淺析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J].科教文匯(旬刊),2013(8).
[7]胡春玲.淺析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J].儷 人·教師,2015(18).
[8]張希平.淺析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J].文理導航(旬刊),2015(6).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