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雙強
上完一堂課,該怎樣小結,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好的課堂小結應該像佳肴后的一碟小菜,雖用時不多,卻讓學生回味無窮。實踐表明,恰到好處的課堂小結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有利于梳理授課內容,以便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利于學生掌握課程內容在縱與橫兩方面的聯(lián)系,更好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后,進一步探索新知,全面提高信息技術素養(yǎng)。
盡管課堂小結的作用如此之大,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更注重課堂導入和環(huán)節(jié)設計,而對課堂小結,則草草了事,甚至干脆忽略,造成課堂教學虎頭蛇尾。同時,在實際操作中課堂小結有較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很多教師只是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簡單地重復一遍。這樣的小結缺乏新穎性、簡約性、針對性和發(fā)展性,既起不到梳理知識、承前啟后的作用,也起不到畫龍點睛、升華知識的作用。即便在浙江省2010年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展評課中,也不乏這種現(xiàn)象,課的導入和展開都很精彩,課堂小結卻草草收場,有的甚至沒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師對課堂小結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另一方面是小結方式單調,缺少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實,課堂小結的方式多樣,我們完全可以根據(jù)教師自身的特點和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及課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錦上添花,余味無窮。
筆者結合教學實例來談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小結的方式。
歸納總結式
課堂最后,教師要對本次課講授的知識結構、操作要領進行歸納總結,同時指出容易模糊和誤解之處,使學生理解難點,掌握重點,記憶深刻。這種小結方式比較常用,教師可結合板書或PPT投影,列出課堂學習要點,加以鞏固復習。例如,蔡慧麗老師在《七彩畫筆》一課結束時,先用PPT出示如下要點。
1.選擇不同的背景著色
第一步:在顏料盒中,指向想要的顏色,單擊鼠標左鍵。
第二步:選擇“文件”菜單中的“新建”選項,畫筆將采用新選定的背景色。
2.選擇不同的前景著色
第一步:在顏料盒中,指向想要的顏色,單擊鼠標左鍵。
第二步:在“工具箱”中選擇工具,即可用所選顏色畫出圖形。
然后,教師用畫外音,向學生們再次講述操作的要點。
這樣,通過要點回放的方式,加強學生的記憶,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過關式小結
信息技術課操作性較強,有的教學內容就是幾個動作的操作。我們在小結時不妨設計一個綜合練習,把操作要點濃縮在這個練習中。這樣,既擺脫了簡單的說教,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鞏固了知識,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林云老師在教學《可愛的小鼠標》時,安排了綜合性練習進行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學習了可愛的小鼠標,學會了用鼠標單擊、雙擊、拖動圖標?,F(xiàn)在,老師要考考大家。請聽老師的指令操作。
師:打開“開始”菜單欄,選擇程序,選擇附件,打開畫圖,看誰先打開。同學們都打開了,看來同學們掌握得都很好……
拓展式小結
信息技術課相較于其他學科,更注重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yǎng)。課堂小結時,教師可以在學生理解新課內容的基礎上,借助于聯(lián)想適當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在鞏固新知的同時,能舉一反三,引起更濃厚的學習興趣,開拓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余姚市實驗小學的許文軍老師在教學《電子信使》一課時,是這樣小結的。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發(fā)送電子郵件,學會了用e-mail來傳達自己的感情,與人交流。老師還要提供一些其他網址給同學們,請看大屏幕。
出示臺灣兒童優(yōu)秀網址集合。
師:這是臺灣兒童優(yōu)秀網址,希望同學們能根據(jù)上面提供的網址,與臺灣的小朋友們交朋友,發(fā)送電子郵件,增進友誼,為兩岸的和平、友好,盡自己的一份力。
這樣的課堂小結,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創(chuàng)造的機會,學生何樂而不為呢?
懸念式小結
課堂如舞臺,教學如演戲,既有階段性,又不乏連續(xù)性。怎樣才能把一節(jié)節(jié)相對獨立的課時教學連接起來,成為統(tǒng)一的整體呢?演戲講究設置懸念,教學也可以效仿。小結時,教師可以采用露一手或者欣賞等手段,為下節(jié)課的教學埋下伏筆。這樣,不僅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明確了方向,更為重要的是,恰如其分的課堂小結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索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既然興趣調動起來了,我們何必還為學生學不好而煞費苦心呢?例如,張偉老師在《金山畫王筆》一課的結尾時,先讓學生們參觀同學的作品,然后進行小結對話。
師:同學們的作品美嗎?其實啊,今天我們只學到了金山畫王筆功能的一個小小的部分,它還有更多神奇的功能呢,老師給大家演示一個。
教師上機操作。
師:這是個魔術棒吧?
生:是。
師:我再選一下幾何板,再選一個心形,現(xiàn)在我要在線上畫個圓。下面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ㄑ菔荆?/p>
生:哇!真神奇!
師:可惜下課時間到了,我們只好等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啦。
評價式小結
利用教學評價作用的導向性,在課堂最后適時地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得到了廣泛應用。這類課堂在最后往往會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教師可利用這短短的幾分鐘,用兩三句話點明操作重點、要旨,學生會有所頓悟,從而抓住問題的關鍵。
例如,樓姬瓊老師在教學《宣傳海報》時,選取了一幅學生作品在屏幕上播放,然后進行了下面的教學活動。
師:這是我們一位小朋友的作品《能和你做朋友是我的榮幸》。我能冒昧地問一下這位同學,你的朋友指的是誰嗎?
生:是陳知倩。
師:陳知倩小朋友,你能評價一下你朋友的作品嗎?你覺得文字的字體和位置怎么樣?
生:我覺得它的文字很有意義,字體很有創(chuàng)意。
師:好的。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用畫圖軟件的“文字插入”工具插入文字,并能做到位置適當,格式恰當,顏色和諧,背景透明。小朋友們的作品也很好,有的設計得很美,有的很有意義。
通過小結,教師點出優(yōu)秀學生作品的優(yōu)點,為學生指出了借鑒的方向,同時幫助學生復習了操作要點,增加了教學的有效性。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課堂小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其一,要在重點和難點上下工夫。其二,要注意引導學生將教學內容與前后左右的知識相聯(lián)系,使之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其三,要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握好所學內容。課前、課中、課后共同構成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三部曲。這是一個完整的樂章,只有相輔相成,才能演奏出優(yōu)美的旋律。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市東浦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