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景莉 祖翠娟 信琮
一直以來,謙卑恭謹、低調務實的萬一法師在弘法利世及道場管理上,繼承發(fā)揚弘川老法師艱苦樸素,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的優(yōu)良品質并時刻告誡自己在成佛之路上要講究實修實證、實行實用,不尚空談,始終以《無量壽經(jīng)》為依,歸心凈土。
佛教自傳入中國以來,不斷地同中國文化相互激蕩,相互融合,直至發(fā)展出自己的特色。佛教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既播撒了佛陀的智慧也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佛教倡導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所以但凡寺廟所在之地一定極其幽靜,哪怕地處繁華鬧市的寺廟也必然是蒼松翠柏林立,綠樹成蔭,是一方凈土。
邢臺凈土寺便是如此。夏風輕撫,甘露初降的一個上午,我們有幸結緣這里。駐足寺院,撲鼻而來的是陣陣佛香,抬眼望去,亭臺之上的大雄寶殿,巍峨聳峙,陽光穿過樹葉的間隙,斑駁在這寧靜的小院,恰巧多了一份悠然與禪意。
2016年7月16日,萬一法師如約接受采訪。我們也因此真正地走近了萬一法師,走進了河北邢臺凈土寺。
笑談佛緣,終身不悔
一座寺院的住持,可以不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但一定是一個有佛緣的人。當問到萬一法師是如何結緣佛法的時候,萬一法師會心一笑,輕松而自在。他說,也許是冥冥之中真的和佛有緣吧,25歲的年紀,依然青春,性格任性而執(zhí)拗,常常獨自和玩伴暢游北戴河,一住就是半年之久,癡迷氣功,一個偶然,接觸了《金剛經(jīng)》,讀經(jīng)之后,便愛不釋手。
在讀《地藏經(jīng)》的時候,他深深地感受到自身的業(yè)障之重,作為世人一定要改惡從善,心念一定要正,有不好的念頭要及時懺悔,他仿佛看到《地藏經(jīng)》里描述的內容:生前作惡的人們不分晝夜地在地獄中受盡折磨與痛苦、幾經(jīng)輪回都不得為人的情景。于是,他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多做善事,以修得善果。以后的日子,他總是一有時間就拿起佛經(jīng)研讀,常常是到吃飯時間被父母一叫再叫,癡迷其中。一日,讀完經(jīng),閉目養(yǎng)神間,他仿佛看到一艘閃著金光的小船在無邊的、平靜的水面上,沒有船槳卻能疾馳……不知何故,他的心里不由得歡喜。醒來,發(fā)現(xiàn)是一個夢。因為這個夢,讓他體悟到成佛需要“自度”,這更加堅定了他做出了斷一切、皈依佛門的決心。
不懈追隨,終皈佛門
從此,萬一法師踏上了追隨佛法的征程。因為剛接觸佛法,卻不知從何學起,幾經(jīng)打聽,得知蘇州某地有一座佛學院可以學佛,他立刻啟程,奔向蘇州,到了佛學院,卻得知因為寺院對學佛者的相關規(guī)定不能被留下,站在寺院門外許久的他,不愿離去,正在這時候,有一個好心的師父告訴他,可以一同隨他去北京拜師,途中,二人相談至深,好心的師父被他求佛的誠心打動,竟然將他一直送到了邢臺南宮普彤寺,愛國愛教的弘川老和尚收留了他。自此,年輕的萬一法師開始了對戒律的學習。
一個月之后,辛苦找尋了九個縣市各個角落、恨不得掘地三尺的父母終于在邢臺南宮找到了年輕的萬一法師,并將他領回了家……在家的他坐立不安,心早已飄在了寺院。1997年正月,年輕的萬一法師再次離開家回到南宮普彤寺。教授他的老師父說,您的父親這樣反對,我們真的不能把你再留下了。不甘心也不放棄的他,又輾轉來到天津與北京之間的薊縣盤山云罩寺,這里青山綠水,人煙稀少,從此,萬一法師正式剃度出家,皈依佛門。
心懷慈悲,潛心研經(jīng)
幾個月之后,他再次回到邢臺,遵弘川老法師之囑,住于邢臺縣將軍墓之慈云寺。謹守凈空老師父教誨,依一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jīng)》勵志修行,以誦經(jīng)念佛度日,長時經(jīng)月不出山門一步。
記者在一位老居士口中了解到,當時的慈云寺只有一兩間石頭砌成的屋子,山里的冬天異常寒冷,萬一法師冷了就拜佛,常常徹夜拜佛、繞佛,山上的信眾看到他如此精進,便送來新的鞋子衣服,他卻舍不得穿,看到其他人缺衣少鞋,便毫不猶豫地將衣物轉贈他人,自己的衣物補了又補。有一次,山上的護法實在是心疼師父,便悄悄將師父的鞋襪扔到了山間的水溝旁,以為師父找不到一定會穿新的,沒想到第二天早晨,那些被他扔棄的鞋襪整齊的擺在師父的屋子前面……初到山上,信眾也很少,食物緊缺,往往一頓飯要分成幾頓飯吃,除了念佛,萬一法師還親自爬上殘缺破舊的屋頂,修葺加固,歸納整齊。
2000年,為容納上山的居士并利于修行,萬一法師組織啟建三圣殿、寮房。圍在記者身旁的老居士們講道,始建時,萬一法師堅決反對炸山砍樹,他憐惜每一個生靈,不忍心拔除一棵草,不忍心傷害一只蟲。萬一法師常常一個人拉著木車,步行幾十里購買建筑材料,起早貪黑的干活,山上的石頭都是他與同修們一塊一塊搬走的,盡管手上磨破了皮,手心起了繭。地基也是大家拿著長鎬一點一點挖出來的。熟悉萬一法師的老居士們都說,慈云寺是師父用血和汗建起來的。
2002年九月初一日,邢臺佛教協(xié)會籌建之凈土寺竣工、啟用,是日同時起七七念佛七,萬一法師受邀為主七和尚。在此佛七中,亦啟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jīng)》,弘揚凈土法門。
2003年,萬一法師任凈土寺住持,日日講經(jīng)說法,啟念佛七,組助念團,引導大眾正信正行,老實念佛。
當談到如今佛教事業(yè)是否順應時代而進行創(chuàng)新時,萬一法師十分堅定地說,佛教歷來沿襲的都是智慧經(jīng)典,學佛是不允許創(chuàng)造的,就好比說,一個從來沒有到過北京的人可以由到過北京的人指路到達,但沒去過北京的人卻無法為其指路。成佛是一條陌生的路,如果不能謹遵先賢經(jīng)典,也許一個稍有偏差的想法便會使其走向歧路,因此,佛家引領的方向是絲毫不能改變和動搖的,國家提倡我們對于佛家經(jīng)典做出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闡釋,并不是讓我們去創(chuàng)造改變,而是以更好的方式普及佛法,傳功頌德。
2015年10月8日,第四屆河北省佛教協(xié)會講經(jīng)交流大會在河北唐山舉行,萬一法師受邀參加了此次活動,特別是他精神飽滿,邏輯清晰的講經(jīng)贏得了現(xiàn)場聽法信眾的熱烈掌聲。
一直以來,謙卑恭謹、低調務實的萬一法師在弘法利世及道場管理上,繼承發(fā)揚弘川老法師艱苦樸素,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的優(yōu)良品質并時刻告誡自己在成佛之路上要講究實修實證、實行實用,不尚空談,始終以《無量壽經(jīng)》為依,歸心凈土。
遵規(guī)守矩,正信正行
整個采訪過程中,萬一法師一直都是平靜且內心歡喜著的神態(tài)。我們很容易就能從他的言談舉止中感受到他在佛門生活中發(fā)自內心的充實與快樂。當談到佛法對人們生活的積極作用,萬一法師說,這個作用是從頭至尾,從始至終地使人們受益。首先,佛是來度眾生的,他教人們做人做事一定要懂道理,明實情,只有行為正確才能身體健康,才能換來人生的智慧和福壽。
其次,事實真相是佛學中的高度智慧。人之所以有困惑,有錯誤的行為,源于一切執(zhí)著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長遠,其實是沒有認清事實的真相——世間事物的存在有因有果,因果的道理不是佛創(chuàng)造的,而是一個客觀事實。世間的一切學問,包括科學和哲學在內,都講一個因果律,只是佛教的因果比世間所講的因果要廣泛、要深刻。也就是說,十方世界一切事一切物、世出世間都是因果所成。不信因果,自己做事就會不負責任,因此對社會安定團結、對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極為不利。所以,我們一定要自覺地樹立因果觀念,正信正行,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自然就會有好的報應。
知恩報恩,愛國愛民
萬一法師在講席中時常教導信眾,作為佛弟子首先當感念“四恩”(父母恩、老師恩、國家恩、眾生恩)中的國家恩。人們能夠安居樂業(yè),都是國家的恩惠所賜,如果國家不安定,我們又如何能平安度日呢?毛主席就深知感恩,他的語錄:吃水不忘挖井人,便是佛家感恩智慧最好的詮釋。所以,佛家智慧啟示我們不能作奸犯科,不能做違法亂紀的事情,只有正身正己,用自己的“修行”來祈禱,讓我們的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就是我們報答國家恩的方法。
樂善好施,一直以來被佛家所倡導。萬一法師慈悲濟世,數(shù)十年來,一直積極投身慈善事業(yè)從未間斷:從為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災區(qū)捐資捐物,到為凈土寺周邊的村民集資鋪路、為邢臺貧困地區(qū)捐資助學,為2016年邢臺特大洪澇重災區(qū)捐贈米面、幫扶老幼病殘……他在愛心行動中,不單單是物質形式的救助,還有從內心層次的幫扶,他將播經(jīng)機逐一發(fā)放給大家,并親自教給他們使用,衷心希望能夠啟悟他們能夠用勞動和智慧改變現(xiàn)實,用善言善行端正做事,修得福報,使命運越來越好。
正是因為萬一法師的至高、至尚感恩情懷為凈土寺寺院引來了一批又一批無償奉獻的義工們,每逢閑暇時間或節(jié)假日,他們都會前來幫助居士們一起打掃衛(wèi)生、摘菜、做飯、洗碗等等,志愿者們都說,寺院就是一個溫暖的家……
萬一法師敢于舍棄世人所不能舍,行世人所不能行,難舍能舍,難行能行。他不為世俗名利所動,而向內追求,向眾生傳頌佛家智慧,向真知行進,勸引眾生正信正行,向生命深處探尋究竟的真諦,伴隨著青燈古佛,終日沉浸在誦經(jīng)聲和法器聲中、清凈無為中,堅守在這一方凈土中,灑脫又自在……
這種踏破虛空,看破生死的灑脫世人難比。
責任編輯 陳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