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磊
政府數據應該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或者還之于民,與取之于民服務于民不一樣,還之于民是把數據還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去使用,而且除了涉及到國家機密、商業(yè)安全和個人隱私的信息,其他的數據都應該開放給公眾。
過去的信息公開,是給大家一張圖,而不把數據本身提供給市場。這和數據公開是不一樣的。比如,把交通實時數據以接口的方式提供出來,這是數據開放。告訴大家每年每天什么時間交通流量是最多的,這是信息公開。數據開放應該是完整的、一手的、及時的、可獲取的,而且要可記錄的形式,直接導入應用。并且要做到非歧視,非專屬,免授權。
中國已經在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北京、上海都開始做了。過去,信息公開主要是知情權,是陽光政府的要求,讓民眾知道政府在做什么。開放數據則是通過再次利用,帶來社會價值和商業(yè)價值。數據不僅僅是看見。如果在網上看見結果是知情,數據開放是拿去利用、創(chuàng)造價值,所以這是有差別的。
開放數據是指數據可以被任何人出于任何目的自由利用和再利用。當然,這個數據是指不涉及到國家機密、商業(yè)安全和個人隱私的。為什么要開放?從數據的結構來說,是數據變成信息和知識。政府自己完成這個過程可能只能得到一種創(chuàng)新,而把它開放給社會就會得到多種方向的價值。
數據共享和數據開放不一樣。數據共享是群體內的,政府部門范圍內的共享;數據開放是開放給全社會,任何人出于任何目的可以拿去使用?,F在很多文件把開放和共享放在一起,但是這是完全的兩回事。定向利用不是數據開放。數據交易也不是數據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