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異體字是古代漢語中一類特殊的用字現(xiàn)象,本文從異體字內部和外部兩方面來闡述其產(chǎn)生的原因,并從六個方面說明異體字的結構。
關健詞:異體字 產(chǎn)生原因 結構類別
異體字是古代漢語中一類特殊的用字現(xiàn)象,它們是字音字義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組字,又稱或體。異體字在任何語句中都可以互換而語義不變,其中最通用的一個稱為正字,其它的稱為異體,傳統(tǒng)亦稱為重文、俗字。
一.異體字產(chǎn)生的原因
(一)內部原因
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由音、形、義三部分構成,“表義,也就是字形的設計和其所記詞或詞素的意義相聯(lián)系,可以算得上漢字的本質特征。而漢字異體現(xiàn)象的發(fā)生緣由,追溯到根源,則正是漢字的這種本質特征?!?/p>
1.字素的選擇導致異體的產(chǎn)生
漢字構型結構中最小的音義與形相結合的造字單位是字素,而漢字字素數(shù)量眾多,因此表義的義符、表音的聲符的選擇都有很大的余地,而不同的選擇構造的漢字字形不同,結果便產(chǎn)生了異體字。如“辵”與“彳”都可表示行動,于是以“辵”為義符的“遍”又可以寫作“徧”。
2.合體字中字素的拼合方式的多樣性導致異體字的產(chǎn)生
漢字中有獨體字也有合體字,合體字的字素拼合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這又為構型提供了選擇的余地,而同一文字構形的不同選擇也勢必導致異體的產(chǎn)生。如“鵝”的異體也可寫作“鵝”(《五經(jīng)文字》),其實這些字形皆取“我”和“鳥”兩個字素。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拼合方法,所以才構成異體。
3.漢字分化形成的異體
由于一個字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義位逐漸增多,負擔過重,在使用上,也給人們帶來了交際的困難,表達的意義不夠精確,因此在原有的字體基礎上,增加形符或聲符,形成了一個新的文字,形成了異體字,如“辟”,后來分化出“僻”“避”“劈”等字。
(二)外部原因
異體字的產(chǎn)生除了自身原因外,還存在一些外部原因:人們物質生活、社會文化背景的演變,以及隨之而來的人們觀念意識的變化,乃至書寫工具和書寫材料的變化等,都可以導致漢字異體發(fā)生的因素。在這些外部因素中,還有一個特殊的因素,那就是政治因素,接下來將分別闡述。
1.從社會物質文化演變角度看
經(jīng)濟活動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先民在生產(chǎn)實踐中的許多寶貴經(jīng)驗被鑄進了漢字的構型中。狩獵是人類早期最重要的生產(chǎn)方式,狗是狩獵的重要工具,勞動所獲是各種各樣的獵物,所以造出“獲”字以“犬”為意符。后來生產(chǎn)方式發(fā)展到以農(nóng)業(yè)為主,糧食成為最重要的收獲物,于是又造出了一個用“禾”作意符的異體字“穫”。如金屬器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占據(jù)非常重要的地位,這種情況也在漢字形體中反應出來,因此許多表器物名稱的漢字原本是不用“金”字作意符的,到了春秋戰(zhàn)國,都改用或增加“金”字作意符。如“缶”字,春秋欒書缶字加了金字;“盂”字,春秋鄀公鼎在左邊加個金字旁。
2.從書寫工具的變化看
語言的記錄要靠書寫工具來完成,最初先人是用刀刻在木上、竹上或獸骨上,如甲骨文、金文,還可以看出刀刻的痕跡,刀也叫匕首。后來發(fā)明了毛筆,毛筆用竹竿和獸毛做成,為了表達與上代工具的聯(lián)系,“筆”讀bi,目的是與“匕”通音,也有稱“刀筆”的。這是書寫工具的歷史演變。因為是刀刻的緣故,最初刻寫的字結構并不固定,尤其是甲骨文,一個字往往有一個母型,但筆畫多少,部位正反并不固定,《甲骨文編》“鳥”字就有34種不同的寫法。而在用毛筆書寫時,許多字形就被改造成適宜的形式,也產(chǎn)生了一批異體字。
3.從政治、地域方面看
戰(zhàn)國時代是我國的封建社會急劇取代奴隸社會的時期,生產(chǎn)力的急速發(fā)展,階級斗爭的尖銳復雜,科學文化的繁榮,使文字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使用文字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文字的變化十分突出。由于地理、政治的原因,戰(zhàn)國時期六國使用的文字和秦國使用的文字有差別,并且各國之間也各不相同,造成字形不一,如“皇”字,秦國、齊國、蔡國、魯國等各有不同的寫法。當時這種“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混亂狀況,不利益各國的交流,因此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采納李斯的建議,“罷其不與秦文合者”,以法令絕不合于秦的文字,使得異體字的數(shù)量大大減少。
4.時代原因
繁體字和簡體字是人們在表達種因為所追求目的的不同而產(chǎn)生的一對矛盾,繁體字主要追求漢字符號表義的精確性,其特征主要是筆畫增多或構件增多,其增加構件主要是增加義符,使?jié)h字形體符號之間能有鮮明的區(qū)別性;簡體字主要是追求交際的效率,其特征主要是替換或減略構件、省并筆畫或保留輪廓,盡可能的使筆畫少而提高書寫速度。漢字自身發(fā)展演變的總趨勢是簡化,簡化的結果是使?jié)h字的形體多樣化,造成諸多的異體字。
繁體字簡化是一個歷史概念,并非是今天才有簡體字,漢字形體簡化的現(xiàn)象,自從有了文字以后從來就沒有間斷過。如丑、醜—丑,幾、幾—幾,谷、穀—谷
二.異體字的結構類別
1.形旁不同:因為形聲字的形旁在很多字里只表示字義的類別,所以意思相近的形旁在某些字里可以通用,如:視—眎,侮—娒,睹—覩,憔—顦,暖—煖。
2.聲旁不同:形聲字中聲旁是表示讀音的,但是漢字中同音字是很多的,音近的字就更多,同一個讀音可以用不同的聲旁來標示,這樣也產(chǎn)生了一批異體字,例如;糧——糧,膠——膠,煙——煙,泄——洩等。
3.偏旁位置不同:合體字中偏旁的位置絕大多數(shù)是固定的,但也有一部分是不固定的,這樣也產(chǎn)生了一些異體字,例如:峰——峯,期——朞,群——羣,略——畧,夠——夠等。
4.造字方法不同:有些異體字,字形差別比較大,是用不同的方法造出來的,如吊——弔,淚——淚,匹——疋,算——祘等。
5.偏旁多少不同,如:汞——銾;育——毓,醫(yī)——醫(yī)等。
6.繁簡不同,如:龍——龍,學——學,變——變,頭——頭等。
綜上所述,可見漢字形體的多樣性,無論是其產(chǎn)生原因還是其結構形式,都呈現(xiàn)著一種異常的復雜性。
參考文獻
[1]韓偉.論漢字形體多樣性的表現(xiàn)形式及其產(chǎn)生根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7).
[2]李國英.異體字的定義與類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3]丁震峰.異體字的文化傳承作用[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3).
[4]何九盈.胡雙寶.張猛.中國漢字文化大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作者介紹:王利霞,四川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