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斌
內容摘要:教學策略是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恰當、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策略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優(yōu)劣以及學生接受程度的高低。例如小學中高年級的數(shù)學課堂就存在著教學策略方面的一系列弊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展示能力,阻礙了師生之間必要的交流和互動。所以,對小學中高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 中高年級 課堂教學 策略
教學,是“教”與“學”相互照應、相輔相成的雙向互動關系,在這一關系結構中,通過教師講授與學生學習而完成了人類原有知識的積累和傳承,那么,教學策略在其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直接決定了整個教學活動進行的狀態(tài)。學生接受文明的教化是從小學階段就開始的,因此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其今后求學道路的基石。數(shù)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頗為廣泛,也是學習其他理工科專業(yè)知識的基礎和前提,要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掌握建立基本技能的方法,數(shù)學的學習是關鍵,教師在教授數(shù)學知識時可謂任重而道遠。
一.小學中高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及問題
1.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學模式。現(xiàn)今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在講解知識時,大概就是按照教師講解書中例題,學生當堂完成課后練習題,然后再由教師講解課后練習題這樣的固有模式進行,所以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早已對此種教學方式了然于胸,毫無好奇心和新鮮感,甚至會本能地排斥。所以,為了提高教學課堂效率,就必須引進全新的教學方法,比如學生分小組完成功課,每個組員的成績關系到整個小組的榮譽,組員之間要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等。當然,任何新事物都有一個漫長的接納和適應過程.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都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長久的實踐和磨合才能將其運用自如。
2.教師講解得枯燥乏味,缺少活力。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教學活動的關鍵。教師的個人魅力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語言上的魅力。數(shù)學教師由于長期運用專業(yè)術語和公式而導致其語言缺乏生動性,表達過于常規(guī),使數(shù)學知識的美感褪色許多。所以,數(shù)學教師不應該僅僅關注解題方法,還應重視語言表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教授給學生最有價值的知識點。
3.難以做到因材施教。我國絕大部分學校的師資配置都是一對多,一個教師要面對眾多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就存在著難以照顧到每一位學生接受能力的弊端。教師在講解知識時只能照顧到大部分同學的接受能力,往往會忽視了那些接受能力相對較差的同學,這一部分同學的成績會停滯不前或者直線下降,問題越積越多。課時的有限性,教師的疏忽大意,都會導致一部分學生跟不上課程進度,從而影響了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提高小學中高年級數(shù)學課堂效率的策略
1.教師細心備課與學生有效預習相結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首先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教師在上課之前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對即將講授的內容進行準備,顯得尤為重要。教師不但要熟悉課本上的知識點,還要很據(jù)知識點設計出多樣的教學方法,拓展知識面,挖掘知識深度,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做到科學合理、準確無誤。講解之前首先要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重難點的講解。除此之外,學生要鍛煉自主學習能力,提前了解必要的數(shù)學公式、出題側重點,以便在學習中跟上大部隊的步伐。這一點上,需要教師提前將任務布置給學生,設置一下問題讓學生在課下思考,帶著問題預習知識,然后嘗試自己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就在課堂上提出來,與老師同學一起進行探討。
2.營造充滿趣味的教學氛圍,活躍學生思維。教學時教師不能毫無對象的進行講解,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營造一個充滿趣味的教學氛圍,以此活躍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比如,在講解“圓”這部分內容時,不妨讓學生開動腦筋想辦法在黑板上畫出圓,然后對圓的周長進行測量,將學生們測量的結果進行比對,發(fā)現(xiàn)誤差的存在,由此引出圓周率和圓周長的求法。這樣的教學情境無疑是生動有趣的?;蛘呖梢宰寣W生提前對圓周率的由來故事進行查閱,在課堂上講解給同學,都能夠讓原本枯燥的數(shù)學課進行得充滿趣味。
3.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多媒體教學能大大提高數(shù)學教學效率,尤其是涉及到圖形問題,難以用語言講解清楚,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大屏幕向學生演示,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具體化。多媒體教學作為教學的輔助材料是針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而進行的,能夠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直觀有效地呈現(xiàn)數(shù)學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
由于學生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已經形成了學習數(shù)學的慣有思維,所以在中高年級要矯正學生存在偏差的思維習慣,而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模式,以便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好地掌握知識,這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探索過程。
(作者單位:河南新鄉(xiāng)縣七里營鎮(zhèn)七里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