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澤昆
【摘要】 高中物理力學中,彈簧是一個典型的代表,與彈簧有關的問題也是不勝枚舉。研究力時首先要明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研究彈簧類問題時,首先應明確彈簧原長位置、形變位置和平衡位置這三個位置,找出彈力大小與形變量的勁度系數(shù)k,在計算做功時,根據(jù)關系系數(shù)可以求出平均作用力,進而計算出做功大小,本文以例題形式對典型彈簧求解進行講述。
【關鍵詞】 物理力學 彈簧 形變量 能量守恒定律 動量守恒定律 動態(tài)分析
一、彈簧問題的分類
1、彈簧的瞬時問題:彈簧兩端均有外力約束時,形變過程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不會有從某一數(shù)值與零之間的突變。
2、彈簧的平衡問題:這類問題一般均比較單一,應用胡克定律(f=kx)可解。
3、彈簧的非平衡問題:彈簧相對位置發(fā)生變化,其中包含力、速度、加速度、功、能和合外力等量的變化或轉換。
4、彈力做功與動量、能量的綜合問題:彈力做功過程中是個變量,一般與動量、能量等聯(lián)系一起,熟練運用動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公式,合理選擇系統(tǒng),分析系統(tǒng)動態(tài)變化。
二、典型例題及思路分析
例題 1:質量為MA和MB兩物體A和B以勁度系數(shù)KA和KB兩彈簧相連,平衡于桌面之上,物體A、B與彈簧相連接,彈簧與桌面之間無連接,現(xiàn)以外力將物體A提起,提至進度系數(shù)為KB的彈簧剛好離開桌面,問整個過程中物體A和物體B重力勢能的變化?
例題 2:質量為M1和M2的兩個物體以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質彈簧相連,質量為M1物體受F外作用平衡與空中,距地面h高,現(xiàn)撤去F外作用,物體落地后不反彈,當質量為M1的物體速度最快時重力勢能的變化量?外力F大小?
分析:首先對兩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進行分析,最初為平衡態(tài),撤去外力F后兩物體下落,下冊物體著地后,彈簧隨著上側物體下落狀態(tài)由拉伸變?yōu)樵L,再變?yōu)閴嚎s,然后反彈,上部物塊狀態(tài)首先是自由下落,彈簧收縮加上自身重力,為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彈簧回復原長時,上部物塊僅受到自身重力作用,加速度為g,然后壓縮彈簧,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直至彈簧壓縮,彈力與物塊自身重力平衡,此時加速度為零,速度達到最大,然后彈簧彈力大于物塊自身重力,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在然后物塊被反彈,對整個過程進行狀態(tài)分析后,就可以明確,上部物塊速度最大時,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彈簧彈力與物塊自身重力相等,彈簧形變量:(1)拉伸時,H拉伸=M下部g/K;(2)壓縮時,H壓縮=M上部g/K。系統(tǒng)整體下降高度:H降=h,在由W勢=H高度M質量g求得下部物塊勢能變化量。欲求出外力F大小,采用整體法分析,將兩個物塊看做同一整體,根據(jù)平衡狀態(tài)物體所受外力為零或所受外力平衡的原則分析,整體只受到自身重力和外力F,由此求得:F外=(M上+M下)g,問題得解。
例題 3:物塊S1和物塊S2固定于光滑桿件AB和CD之上,MS1=4mg,MS2=8mg。桿件AB與CD之間間距與彈簧自由長度均為d ,現(xiàn)給物體S1一個向右的沖量,規(guī)定向右為正方向速度,物體S1向右運動,V-T(速度-時間)曲線,問(1)在S1速度曲線上標出S2的速度曲線;(2)現(xiàn)有一物體,以6m/s的速度勻速自左向右勻速運動,會追上物塊S1,與物塊S1結合后一起運動,求彈簧彈性勢能最大值?
三、結束語
高中物理力學,需要長時間的建立和完善學生的力學思維。本文以典型彈簧為例來說明高中物理力學中解題的大體思路:動態(tài)分析、找清變量,根據(jù)變量之間的關系完善動態(tài)分析,從而解答題目。由于篇幅限制,僅對物理力學中典型彈簧問題進行了敘述。
參 考 文 獻
[1] 劉德才 李立昌.高考對彈簧模型的考查.學術期刊.高中數(shù)理化.2014年9期.
[2] 肖會金.高中物理力學中典型“彈簧問題”辨析.學術期刊.中學生數(shù)理化(學研版).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