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北京市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及需求分析*

        2016-09-08 11:29:41陳功張旭北京市殘聯研究室
        殘疾人研究 2016年2期
        關鍵詞:殘疾殘疾人北京市

        ■陳功張旭北京市殘聯研究室

        北京市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及需求分析*

        ■陳功1張旭1北京市殘聯研究室2

        基于2015年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北京市數據,對北京市持證殘疾人的基本服務和需求情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北京市的持證殘疾人基本實現了社會保障的全覆蓋,享有康復、輔助器具、居家安養(yǎng)等服務水平較高,不同性別、年齡、戶籍、殘疾狀況的殘疾人對基本服務的利用和需求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提出了持續(xù)加強殘疾人民生保障,構建多元化殘疾人服務主體等政策建議。

        殘疾人;專項調查;基本服務需求

        【Abstract】Based on the 2015 special survey data on disabled people's basic service condition and need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asic service and need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y identification cards in Beijing.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people with disability identification cards in Beijing enjoy a higher level of service of rehabilitation, assistive devices and care at hom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almost been completely implemented. People with different sex, age and residence, disability status demand strikingly different basic service utilization and needs.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further exploitation of special survey data should be conducted and more specific strategies should be taken to strengthen livelihood security and establish varieties of the units providing service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Key words】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Special survey; Needs of basic service

        引言

        為了解殘疾人生活的基本情況,進一步摸清殘疾人基本服務現狀與服務需求,加快推進殘疾人同步小康進程,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開展了2015年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一方面用以評估現行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優(yōu)惠政策的落實效果,另一方面為制定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完善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及兜底保障制度、實施精準扶貧等加快同步小康進程的具體措施提供實證依據。這次調查將為今后逐步建立健全以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信息平臺為依托、以智能化殘疾人證為載體的殘疾人工作長效管理、動態(tài)服務機制,進而提升工作信息化水平,推動殘疾人事業(yè)治理體系發(fā)展,為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基礎。

        本調查以2015年1月1日零時為調查標準時點,涉及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所有殘疾人以及部分疑似殘疾兒童,具體到北京市而言,共完成430630位殘疾人的入戶調查,其中男性240531人,占55.9%,女性190099人,占44.1%;農業(yè)戶口172252人,占40.0%,非農業(yè)戶口258378人,占60.0%。為更好地將全國專項調查工作與北京市正在推進的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緊密結合,在調查殘疾人基本服務需求的同時,建立長效、動態(tài)的需求生成機制,北京市對全國調查表項目進行了擴展,使之既滿足全國調查要求,又能滿足北京市今后開展常態(tài)化需求調查的需要。

        近年來,北京市加快推進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推進以殘疾人服務“一卡通”為支撐的殘疾人服務管理信息化系統,目標是在2020年形成城鄉(xiāng)人人可及,需求及時響應,服務優(yōu)質高效的殘疾人服務體系。專項調查的實施,有助于全面摸清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不僅為各級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而且對推動首都殘疾人事業(yè)朝著以需求為導向的方向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以此次北京市調查數據為基礎,圍繞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對各類殘疾人在生活救助、社會保障、康復服務、輔具服務、接受教育、就業(yè)幫扶、托養(yǎng)照料、住房保障、無障礙改造、權益維護等方面的現有服務狀況和需求進行描述性分析和歸納。

        1 北京市持證殘疾人的基本狀況

        1.1肢體殘疾人比例最高,多數殘疾人傷殘程度較輕

        我國絕大部分殘疾人為后天致殘,其中,非傳染性疾病和創(chuàng)傷所占比例較高[1]。本次調查北京市肢體殘疾人占比最大,達到56.2%;其次是視力殘疾人,占比為10.8%;言語殘疾人占比最小,為0.6%;智力、精神、聽力和多重殘疾的殘疾人分別占11.1%、10.3%、7.1%和3.8%。

        按殘疾的4個等級劃分,北京市各殘疾等級的人口數量隨殘疾嚴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各等級殘疾人占總人數的比例分別為11.4%、22.7%、26.6%和39.2%,其中三級和四級輕中度殘疾人占比超過60%。

        1.2老齡化特征明顯,男性殘疾人比重更大

        經濟與社會發(fā)展在提升人均預期壽命的同時,也使老年人面臨更高的殘疾風險,北京市持證殘疾人呈現出明顯的老齡化特征,60歲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為38.8%,遠遠超過北京市戶籍人口的平均水平(22.6%)[2]。從各類型殘疾人口的性別分布來看,除精神殘疾外,其他殘疾類別男性占比都高于女性,性別比大于100。言語殘疾人中,男性占比最大,性別比達到146.3%;精神殘疾人中的男性最少,性別比為98.8%。此外,肢體、智力、多重、聽力、視力五類殘疾人的性別比分別為136.4%、135.3%、128.8%、115.5%和106.6%。

        除言語殘疾和智力殘疾外,北京市各類殘疾人持非農業(yè)戶口的比例都大于農業(yè)戶口的比例,這和北京市的城市化水平較高有關。具體來看,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和多重殘疾中,農業(yè)戶籍的比例分別為35.5%、46.8%、51.8%、39.4%、51.2%、29.7%和 40.3%。不過和北京市全體戶籍人口相比,農村殘疾人所占比例偏高,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殘疾人口在社會經濟層面的弱勢地位。

        1.3家庭經濟狀況仍不樂觀

        一般說來,殘疾人的經濟狀況往往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北京市持證殘疾人狀況也是如此。從領取低保的人數來看,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城鄉(xiāng)戶籍人群領取低保的人數分別為89135和51324人[3],所占比例約為0.8%和2.1%,而城鄉(xiāng)持證殘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市低保標準的比例分別為7.6%和12.0%。另外,城鄉(xiāng)兩地分別有1.3%和1.7%的殘疾人收入水平在低保和本市低收入標準之間。從這個意義上講,北京市貧困殘疾人及家庭的比例高于全社會戶籍人口的一般水平。城鎮(zhèn)殘疾人自有產權住房比例為69.6%,享受住房保障政策的殘疾人占15.9%,另有無房殘疾人占比為14.5%。在農村,89.7%的持證殘疾人家庭擁有狀況良好的自有住房,不過,仍有4.4%的家庭沒有住房(由于存在成年殘疾人和父母同住的情況,實際上無房殘疾人比例可能低于該結果),另有5.9%的家庭的自有住房屬于危房,在我國的城鄉(xiāng)二元結構背景下,這部分人群往往面臨著更多經濟上的困境。

        1.4基本實現全員參加社會保險

        北京市先于全國基本實現了社會保險的全覆蓋。在16周歲及以上的持證殘疾人中,沒有參加職工或居民保險的比例僅有0.8%。具體來說,參加養(yǎng)老保險的殘疾人共計411649人,參保率達到97.3%。其中,參加職工社會養(yǎng)老保險的殘疾人占全市16周歲及以上持證殘疾人數(除在校學習)的53.2%;參加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的殘疾人占比為44.1%。醫(yī)療保險包括職工社會醫(yī)療保險和居民醫(yī)療保險(城鎮(zhèn)居民醫(y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兩大類,共計424525名殘疾人參保,總參保率達到98.6%。其中,參加職工社會醫(yī)療保險的殘疾人占全市持證殘疾人總數的52.1%;參加居民醫(yī)療保險的殘疾人占全市持證殘疾人總數的46.5%。另外,參加其他保險(失業(yè)、工傷、生育等)83267人,占全市16周歲以上(除在校學習)殘疾人的19.7%。從養(yǎng)老保險繳費補貼情況看,享受居民養(yǎng)老繳費補貼殘疾人總數為92222人,占參加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人數的22.4%。其中,城市和農村享受該項補貼的人數占參加居民養(yǎng)老保險人數的比例分別為10.0%和47.2%。從醫(yī)療保險繳費補貼情況看,享受居民醫(yī)療繳費補貼殘疾人168390人,占參加居民醫(yī)療保險人數的39.7%。其中,城市和農村享受該項補貼的人數占參加居民醫(yī)療保險人數的比例分別為15.0%和76.2%。說明養(yǎng)老和醫(yī)療保險繳費補貼是解決農村殘疾人養(yǎng)老和醫(yī)療問題的重要舉措,同時是解決城市殘疾人這類問題的有益補充。

        另外,殘疾人還以多種形式享受了各種社會救助和福利補貼(見表1),這得益于北京市近年來大力拓展適度普惠的殘疾人福利項目,實現了殘疾人意外傷害保險補貼的人群全覆蓋,建立了適度普惠的城市重度殘疾人生活補助、居家養(yǎng)老助殘券、福利養(yǎng)老金、生活補助、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燃油補貼、免費乘公交入公園等福利優(yōu)惠政策,使得殘疾人在享有全市普惠的最低生活保障、醫(yī)療救助、特困人員供養(yǎng)等救助政策之外,通過殘疾人特惠、優(yōu)惠政策實現了福祉水平的大幅提升。

        表1 一年來社會救助及福利補貼情況

        2 北京市持證殘疾人享有基本服務情況

        2.1受教育程度低于社會平均水平

        教育是提升個人素質和能力、融入社會的重要途徑。殘疾人教育是教育系統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北京市政府提出《北京市中小學融合教育行動計劃》,全力促進融合教育的發(fā)展[4]。

        數據顯示,15周歲及以上的北京市持證殘疾人識字率達到86.2%,受教育程度為初中的持證殘疾人比例最高,達到37.1%,其次分別為高中(含中專)、小學、未上過學、大學??埔约按髮W本科及以上,和北京市常住人口相比,持證殘疾人的文化程度還處于相對較低的狀態(tài)(見表2)。

        表2 北京市常住人口和持證殘疾人受教育程度比較(%)

        在園及在校的持證殘疾人中,就讀于普通教育機構和特殊教育機構的殘疾人分別有3774人和2039人。在學前和小學階段,殘疾人就讀于特殊教育機構的比例分別為19.9%和45.0%,高于普通教育機構的9.9%和31.7%,隨著教育程度的提升,在普通教育機構就讀的持證殘疾人比例則明顯提高,初中、高中、大學??坪捅究齐A段,就讀于普通教育機構的殘疾人分別達到19.6%、21.4%、8.8%和8.7%,而在特殊教育機構就讀的殘疾人比例分別只有16.1%、13.1%、2.3%和3.8%。

        2.2就業(yè)水平偏低,性別、城鄉(xiāng)差異明顯

        就業(yè)是改善殘疾人經濟狀況,實現其社會價值的重要途徑。北京市16~59歲勞動年齡殘疾人中,就業(yè)比例為40.2%,仍然遠低于社會平均就業(yè)水平。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就業(yè)比例分別為47.5%和30.4%;農村和城鎮(zhèn)殘疾人的就業(yè)比例分別為49.7% 和33.9%,就業(yè)的性別、城鄉(xiāng)差異明顯。從就業(yè)形式來看,按比例就業(yè)是城鎮(zhèn)殘疾人的主要就業(yè)形式,占已就業(yè)人口總數的56%,農村殘疾人則以種植養(yǎng)殖業(yè)為主要就業(yè)形式,占38.3%(見表3、4)。

        表3 北京市城鎮(zhèn)殘疾人的就業(yè)形式

        表4 北京市農村殘疾人的就業(yè)形式

        分殘疾類別來看,聽力殘疾、言語殘疾和肢體殘疾人的就業(yè)率較高,分別達到55.8%、51.1%和44.3%,精神殘疾就業(yè)比例最低,只有22.5%,另外智力殘疾和多重殘疾就業(yè)比例也較低,分別為34.0% 和36.8%。分殘疾等級來看,殘疾程度越高,相應的就業(yè)比例越低,一二三四級殘疾人就業(yè)比例分別為28.5%、26.4%、40.3%和50.7%。其中,三四級輕度殘疾人的就業(yè)率達到46.6%,而一二級重度殘疾人的總體就業(yè)率只有27.1%。值得注意的是,精神殘疾中,只有四級輕度殘疾人就業(yè)率達到38.7%,其余等級的就業(yè)比例均在30%以下,一二三級分別為18.9%、21.4%和23.7%,精神殘疾人在就業(yè)市場面臨著普遍的就業(yè)歧視。

        2014年全國殘疾人狀況監(jiān)測數據顯示,全國16 ~59歲殘疾人就業(yè)比例約為41.9%,北京市的殘疾人就業(yè)水平略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這可能源于北京市社會保障現金福利與就業(yè)收入之間的高替代率造成的“福利對就業(yè)的擠壓效應”,生存壓力的下降直接導致殘疾人的就業(yè)意愿下降;也與北京市這些年來力推功能疏解和產業(yè)結構調整,將福利企業(yè)整體外遷,淘汰殘疾人群體就業(yè)比較集中的低端業(yè)態(tài)有一定關系。

        2.3居家安養(yǎng)服務比例較高,機構托養(yǎng)服務有待加強

        自2009年北京市實行居家養(yǎng)老助殘服務辦法以來,北京市居家安養(yǎng)服務發(fā)展迅速,然而從殘疾人享有服務的比例來看,該服務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調查顯示,享受養(yǎng)護照料服務的比例為33.8%,其中,享受居家安養(yǎng)服務的人數最多,占持證殘疾人比例的31.3%,機構托養(yǎng)和社區(qū)日間照料的殘疾人比例分別為1.5%和1.9%。

        分殘疾類別來看,受自理能力不足的影響,智力、精神和多重殘疾享有養(yǎng)護照料服務比例較高,分別達到63.3%、60.2%和41.3%,視力、肢體、言語和聽力殘疾人享有比例分別為33.0%、25.9%、12.6% 和10.5%。分殘疾等級來看,殘疾程度越高的殘疾人,享受養(yǎng)護照料服務越高。一二級重度殘疾人至少享有一項服務的比例分別為64.8%,遠超三四級輕度殘疾的17.7%。

        2.4康復服務實現普及化

        一年內得到過康復醫(yī)療、功能訓練和其他康復服務的殘疾人比例分別為21.8%、7.8%和68.5%,僅有12.9%的殘疾人未得到過康復服務。城鎮(zhèn)殘疾人得到過康復服務的比例高于農村,分別為91.6% 和80.4%;男性和女性殘疾人得到過康復服務的比例分別為87.3%和86.9%,性別差異不明顯。年齡越小的殘疾人接受康復服務的比例越高,14歲及以下年齡組一年來接受過康復服務的比例均超過90%,這主要得益于北京市率先實行了全覆蓋的0~15歲殘疾兒童少年康復補助政策。15~79歲年齡組接受康復服務的比例相差不大,而在超過80歲的年齡組中,這個比例有快速下降的趨勢(見圖1)。

        圖1 分年齡組的北京市殘疾人接受康復服務比例

        2.5兒童和老年人輔助器具服務利用率較高

        輔助器具服務方面,北京市堅持“?;尽V覆蓋”原則,于2010年起實行免費配發(fā)與購買補貼相結合的輔助器具服務暫行辦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一年來得到過輔助器具服務的殘疾人比例達到40.0%。城市和農村殘疾人比例分別為42.7%和36.0%。兒童和老年人得到輔助器具的比例較高,14歲以下年齡組和80歲以上年齡組一年來得到輔助器具服務的比例均超過50%。

        分殘疾類別來看,多重殘疾和視力殘疾人一年來得到過輔助器具服務的比例較高,分別達到51.5% 和49.9%,精神殘疾得到的輔助器具服務比例較低,只有24.6%,這和精神殘疾輔助器具種類和需求相對較低有關。另外,聽力、智力、肢體、和言語殘疾得到該項服務的比例分別為43.2%、41.9%、39.5% 和28.2%。

        2.6農村殘疾人法律服務利用水平較高

        近年來接受過法律服務的比例為7.0%。其中,男性殘疾人接受過該項服務的比例為7.1%,女性殘疾人比例為6.7%。

        分城鄉(xiāng)看,農村殘疾人接受過法律服務的比例為7.2%,城鎮(zhèn)殘疾人比例為6.8%。分殘疾類別來看,各類殘疾人接受法律服務的比例差別不大,智力殘疾接受該項服務的比例最低,為6.3%,肢體殘疾和精神殘疾接受法律服務的比例為7.1%。

        2.7多重、聽力和肢體殘疾人接受無障礙改造較多

        北京市自2006年起實行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經多年工作實踐,該工作已進入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軌道。調查顯示,近年來城鎮(zhèn)和農村持證殘疾人家庭進行過無障礙改造的比例分別為22.0%和28.0%。多重殘疾、聽力殘疾和肢體殘疾人近年來接受過無障礙改造的比例較高,分別達到34.2%、32.5%和30.6%,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享有無障礙改造的比例較低,分別為9.8%和7.0%;殘疾程度為一二級的殘疾人家庭接受無障礙改造的比例較高,分別達到25.8%和30.1%,三四級殘疾人家庭該項比例分別為24.1% 和21.1%。

        2.8城市殘疾人文化體育活動參與率較高

        參加文化體育活動,是豐富殘疾人的文化生活、培養(yǎng)健康的情趣和情操、促進殘疾人全面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形式。北京市持證殘疾人中,男性和女性經常參與文化體育活動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別為24.3%和25.4%;分城鄉(xiāng)地看,城市殘疾人參加文化體育活動比例較高,達到29.2%,而農村殘疾人這個比例為18.2%。分殘疾類型來看,視力、肢體和聽力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的比例較高,分別達到26.7%、25.9%和25.6%,多重、言語、智力和精神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比例較低,分別只有21.8%、21.7%、21.7%和20.2%。在不能經常參加文化體育活動的殘疾人中,有26.7%認為沒有適合自己的活動項目,6.1%的人認為沒有合適的場所和設施,2.7%的人認為原因在于沒人組織指導。因此,殘疾人文化體育工作應從殘疾人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出發(fā),組織形式各樣的經常性活動,村(社區(qū))應向殘疾人開放各類公眾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設施,同時要針對殘疾人的特殊需求,開辟適合的活動場地,配置適合他們使用的視、聽、讀物和體育娛樂器具。

        3 北京市殘疾人的基本服務需求

        3.1適齡重度未入學殘疾兒童送教上門需求較高

        未入學殘疾兒童的教育需求分為學前教育需求和義務教育需求,分別對應3~6歲和6~14周歲未入學殘疾兒童。從學前教育需求來看,表示無需求的殘疾人達到19.8%,有普通學前教育機構需求的殘疾人為18.9%,有特殊學前教育機構需求的占61.4%。這么龐大的學前教育需求,與北京市學前教育資源(特別是特殊學前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常住適齡兒童學位缺口較大,局部地區(qū)“入園難”和“入公辦幼兒園難”的問題仍然嚴重有一定關系。

        殘疾程度直接影響到了義務教育安置方式的選擇。從需求總量來看,選擇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和附設特教班就讀的比例分別為6.0%和1.8%,選擇進入特殊教育機構就讀的占24.1%,選擇送教上門的高達68.2%。引入殘疾等級變量進行進一步分析發(fā)現,提出義務教育需求的殘疾人大多殘疾程度較重,一二三四級殘疾人所占比例分別為37.0%、44.5%、15.5%和3.0%。從類別來看,智力殘疾和多重殘疾人的需求最高,分別達到38.0%和35.7%;其次為肢體殘疾,達到18.1%;另外,精神殘疾的需求比例為6.4%,其他類別的殘疾人需求比例均不到1%。有送教上門需求的殘疾兒童傷殘程度最重,一級和二級殘疾分別占到38.8%和47.6%;其次為需要進入特教機構的,一二級殘疾比例分為為38.6%和36.2%;需要進入普通學?;蚋皆O特教班的殘疾程度較輕,一二級殘疾比例分別為16.5%和43.0%。

        3.2職業(yè)介紹和技能培訓需求相對較高

        和全國調查有所不同,北京市問卷將就業(yè)需求分為就業(yè)扶持需求和就業(yè)服務需求。就前者而言,職業(yè)技能培訓是當前北京市持證殘疾人最多的需求,其比例達到3.6%,其次為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資金信貸扶持,所占比例分別為2.3%和2.2%。從就業(yè)服務需求來看,職業(yè)介紹和職業(yè)指導需求較高,分別占勞動年齡殘疾人的4.9%和2.4%,其他就業(yè)服務如職業(yè)能力評估、失業(yè)登記、職業(yè)鑒定需求較低,所占比例分別為0.3%、0.2%和0.1%。

        3.3養(yǎng)護照料需求以居家安養(yǎng)為主

        北京市持證殘疾人中,有養(yǎng)護照料需求的比例為27.2%。其中,居家安養(yǎng)、機構托養(yǎng)和社區(qū)日間照料三項需求所占比例分別為21.4%、2.7%和3.2%。分城鄉(xiāng)看,農村殘疾人有照料需求的比例為29.9%,高于城市殘疾人的25.5%。男性殘疾人的照料需求比例為26.6%,低于女性殘疾人的28.0%。從數據來看,北京市殘疾人對于機構和社區(qū)照料的需求并不很高,這也基本符合北京提出的“9064”養(yǎng)老模式的判斷。

        分殘疾類別看,精神殘疾、智力殘疾和多重殘疾人養(yǎng)護照料需求較高,分別達到38.5%、38.1% 和31.9%,聽力殘疾相應需求最低,只有17.8%。分殘疾等級來看,殘疾程度越重,相應需求程度越高,一二級殘疾人需求比例為39.1%,而三四級殘疾人的需求比例只有21.1%。

        隨著年齡的增長,北京市殘疾人的照料需求呈現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趨勢,青壯年殘疾人的養(yǎng)護照料需求低于青少年兒童和老年人,這和享有該服務的人群特征比較類似。其原因可能與北京市現有的關于居家養(yǎng)老助殘、帶有日間照料性質的職業(yè)康復勞動和機構托養(yǎng)補貼辦法,都是針對勞動年齡段內的殘疾人有關。

        3.4康復需求和殘疾類別密切相關

        調查數據顯示,北京市74.6%的持證殘疾人有康復方面的需求。視力殘疾人中,復明手術、視功能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和定向行走訓練這四種需求的比例分別為6.6%、20.3%、13.7%和6.6%;聽力/言語殘疾人中,有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矯治手術、聽覺能力訓練、言語能力訓練和手語學習需求的比例分別為5.3%、3.0%、24.8%、6.4%和5.6%;肢體殘疾人中,需要矯治手術、理療/中醫(yī)、康復護理、運動功能訓練和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的比例分別為1.8%、42.8%、12.8%、12.4%和5.9%;對智力殘疾人而言,需要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社會適應能力訓練、認知與感知能力訓練、運動能力訓練和語言交往能力訓練的比例分別為22.8%、23.1%、6.8%、8.9%和14.2%;對精神殘疾人而言,藥物需求是第一位的,其比例達到63.4%,另外,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社會適應能力訓練、認知與感知能力訓練、運動能力訓練和語言交往能力訓練需求比例分別為8.4%、10.2%、2.8%、3.4%和4.2%。

        另外,對全體持證殘疾人而言,康復知識培訓、家庭康復指導、心理健康服務以及其他需求的比例分別為20.2%、7.2%、3.5%和7.0%??梢钥闯觯S著殘疾類別的不同,北京市殘疾人的康復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特點,需要針對性、個性化的相應服務才能滿足這種需求。

        3.5輔助器具需求高

        城市和農村持證殘疾人的輔助器具需求分別為71.7%和71.9%,無明顯差異。不過輔助器具作為個性化科技產品,其適用性比覆蓋率更為重要。由于殘疾類別、殘疾等級不同,功能補償需求不同,所需要的輔助器具也存在較大差異。

        就視力殘疾而言,需要助視器、盲杖、盲表、盲人書寫工具、聽書機和盲用計時器的比例分 別為27.8%、14.9%、12.1%、1.7%、26.9%和3.9%。對聽力殘疾人而言,需要助聽器的比例高達55.4%,需要人工耳蝸和振動鬧鈴的比例分別為4.7%和24.9%。需要語言溝通板的言語殘疾人所占比例為24.27%。對肢體殘疾而言,需要拐杖、助行器的比例最高,達到30.5%,其次為輪椅需求,達到20.3%,再次為生活自助器具,所占比例為7.7%,另外紙尿片、紙尿褲等衛(wèi)生護理用品、輔助坐、臥、翻身、站立器具、防褥瘡墊、矯形器、假肢和坐姿椅的需求比例分別為3.4%、2.8%、2.7%、1.3%、0.9%和0.1%。智力殘疾人對防走失定位系統的需求較高,達到44.5%,另有18.6%的啟智用具需求。精神殘疾人對分藥盒需求最高,達到42.1%,對防走失定位系統需求也較高,達到33.2%,對防自傷用具的需求為8.8%。

        另外,北京市持證殘疾人對于信息咨詢、使用指導、租借服務、維修服務、個性化改造等輔助器具服務的需求分別為18.0%、5.6%、0.6%、2.4%、和0.6%,這為下一步明確輔助器具服務機構的職能定位和功能側重提供了數據支撐。

        3.6法律咨詢需求相對較高

        從法律服務需求來看,有法律咨詢需求的殘疾人為42167,占持證殘疾人比例的9.9%,有代寫法律文書需求的殘疾人所占比例為1.3%,需要辦理公證證明的比例為1.1%;需要申請法律援助的比例為3.0%;有其他需求的殘疾人所占比例為2.4%;表示沒有法律需求的有364837人,所占比例為86.0%。

        另外,城鄉(xiāng)持證殘疾人的法律需求差異不明顯,分別為15.0%和12.5%;男女性在這方面差異也不大,有法律服務需求的比例分別為13.9%和14.1%。隨著年齡的增長,殘疾人的法律服務需求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青壯年殘疾人的法律服務需求比例較高,25~59歲年齡段的需求在15%左右。

        3.7農村殘疾人無障礙改造需求較高

        北京市持證殘疾人中有無障礙改造需求的比例為30.3%,其中,有衛(wèi)生間改造需求的比例最高,達到11.6%,其次為家門口坡化、扶手的改造,所占比例為8.1%,另外,廚房改造、房門改造的需求比例分別為3.6%和2.2%,聾人用閃光門鈴、可視門鈴、火災報警器的需求比例為3.1%,盲人用煤氣泄漏報警發(fā)聲裝置和上網讀屏軟件的需求比例分別為2.6% 和0.6%。

        農村殘疾人的無障礙改造需求較高,達到36.9%,而城市殘疾人有該需求的比例為25.8%,相對于城市,農村的基礎設施不夠健全,殘疾人生活環(huán)境也更加不方便,應當成為未來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工作的重點。

        4 基于專項調查的政策建議

        北京市政府一向關心重視殘疾人工作,近年來,政府部門和市殘聯系統不懈努力推進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制定出臺了60多項涉及殘疾人所有領域的服務政策,從政策制度上保障了殘疾人的服務需求,制定了多項殘疾人服務的標準規(guī)范、初步建立起覆蓋市、區(qū)、街道(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村)“四級一體”的殘疾人服務網絡,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服務品牌[6]。

        隨著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和殘疾人事業(yè)的持續(xù)推進,殘疾人的生存狀況有了顯著改善,北京市殘疾人群體的民生保障需求已經從基本生存需求向個人全面發(fā)展轉變,需求呈現出深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等特點,并且更加關注服務的體驗,這也是邁入小康社會的必然邏輯。殘疾人在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之后,在發(fā)現自身潛能、努力參與社會的同時,對服務有了更高、更細的要求。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時期,如何既保障基本服務的均等化,又能適應需求的多樣化要求,是未來北京市殘疾人事業(yè)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

        作為規(guī)模和力度前所未有的殘疾人調查,此次專項調查為深入研究殘疾人需求提供了豐富的數據資源,如何利用好此次調查以及后續(xù)動態(tài)更新數據,使其在構建殘疾人基本服務體系的過程中發(fā)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也是當前面臨的另一重大課題。基于這些方面的考慮,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4.1持續(xù)加強殘疾人民生保障,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盡管北京市已經實現殘疾人社會保障的全覆蓋,在保障殘疾人民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過,對北京市來說,殘疾人的服務需求不僅是兜底補短、保障基本,更多的是個性化、多層次的發(fā)展需求。因此,持續(xù)加強殘疾人民生保障,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是北京市未來面臨的挑戰(zhàn)。這就需要進一步認識各個群體的不同需求,加強政策融合,解決殘疾人和老年人、兒童等群體的政策銜接問題。從整體上考慮養(yǎng)老、醫(yī)療、助殘等政策的同步建設,尤其處理好殘疾兒童及老年人等群體在生活補助、輔助器具、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政策差別,統籌提出整體的社會福利制度安排,使全市殘疾人服務體系在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得到有效、有序銜接。

        4.2推進多元化的服務供給機制建設

        一直以來,北京市殘疾人基本服務強調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政策繼承等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不過,在殘疾老齡化、老齡殘疾化的發(fā)展趨勢日益明顯的背景下,殘疾群體老齡化的擴大增加了對殘疾人服務和老年服務的需求。同時,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認識的提高,殘疾人對輔助器具、養(yǎng)護照料、無障礙、托養(yǎng)等服務需求逐漸增多,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模式未來恐怕難以滿足未來殘疾人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

        這就需要建立多元化服務供給機制,引導社會力量,充分利用發(fā)展社會事業(yè)的優(yōu)惠政策,引導市場力量興辦殘疾人服務機構,鼓勵各類組織和個人以公辦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資助、財政補貼等多種方式舉辦專門面向殘疾人服務的社會機構,制定相應激勵政策。同時,重視培育和發(fā)揮非政府組織在社區(qū)殘疾人公共服務中的作用,整合社會資源,提高服務機構的綜合效益,各政府部門加強協調,解決因政策不配套、待遇不統一而制約民辦服務機構發(fā)展的問題,完善對民辦服務機構的補助政策,保護民辦服務機構的積極性,擴大服務能力,減輕政府財政負擔,使得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得到更加切實的保障。

        4.3兼顧非持證殘疾人需求,推動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北京市有近百萬殘疾人口,專項調查只涉及持證殘疾人,但這并不意味著未來的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和有關政策將僅僅以現有的調查人群需求為基礎。相反,有關殘疾人的各項福利政策應當按照全體殘疾人口的長期目標進行設計,在掌握實名登記的持證殘疾人信息的前提下,以這批人享受的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為基礎,通過對非持證殘疾人和持證殘疾人群體特點的對比分析,在評估數據的基礎之上推算殘疾人總體的需求情況,推動全體殘疾人工作。同時,通過對調查人群信息登記和精準服務的落實,推動未持證殘疾人積極辦理殘疾人證,從而納入北京市現有的殘疾人信息數據庫和服務管理體系內。

        [1]崔斌, 陳功, 鄭曉瑛. 中國殘疾人口致殘原因分析. 人口與發(fā)展, 2009, 15(5):51-56.

        [2]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北京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

        [3]北京市民政局. 二O一四年北京市民政事業(yè)發(fā)展統計公報 . http://www.bjmzj.gov.cn/news/root/tjnb/2015-07/113949. shtml?NODE_ID=root.

        [4]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實施意見. http://www.bdpf.org.cn/zwpd/zcfg/zhl/ c27089/content.html.

        [6]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 北京市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報告.2015.

        Basic Service Condition and Need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n Beijing

        CHEN Gong, ZHANG Xu,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eijing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C913.69

        A

        2095-0810(2016)22-0073-07

        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項目“北京市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及需求特點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道路研究”(14ZDA091)

        1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 北京 100871 2 北京市殘聯研究室 北京 100054

        作者介紹:陳功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教授 博導;研究方向:殘疾預防與人口健康 張旭 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與發(fā)展

        猜你喜歡
        殘疾殘疾人北京市
        北京市:發(fā)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點》
        北京市豐臺區(qū)少年宮
        中小學校長(2022年4期)2022-05-28 11:40:36
        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
        北京測繪(2021年11期)2022-01-24 07:31:30
        北京市營養(yǎng)源研究所
        關愛殘疾人
        我驕傲
        方便殘疾人用的櫥柜Chopchop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為殘疾人筑一個“中國夢”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2
        多方聯手為殘疾青年辦實事
        中國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2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九九 | 宅男噜噜噜|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视频观看一区二区| 一本一道久久精品综合| 人与禽性视频77777|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亚洲一级无码AV毛片久久| av免费一区二区久久| 午夜时刻免费入口|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做夜欢视频九色| 窄裙美女教师在线观看视频| 我的美艳丝袜美腿情缘| 无码 人妻 在线 视频| 丁香五香天堂网| 天堂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经典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美女自卫慰黄网站| 亚洲精品午夜精品国产| 中国黄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99国产精品视频无码免费| 国产一区不卡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会所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香蕉视频免费在线| 日本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av一区二区麻豆| 放荡的闷骚娇妻h|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 久久久久麻豆v国产精华液好用吗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 国产91会所女技师在线观看| 三级全黄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免费高清不卡| 天天干天天日夜夜操| 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