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亞莉
【摘 要】 課堂學習需要自己獨立思考,刻苦鉆研,也需要和伙伴們進行共同討論,集思廣益。在課堂上,一個問題,經過大家的一番討論,結果迎刃而解,而且學生記得相當牢固。一次次小小的討論,卻讓學生收獲頗豐。有效的數(shù)學課堂討論有利于發(fā)揚教學民主,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來,發(fā)揮他們的個性,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的數(shù)學交流能力都有積極的作用。每次合理的討論,帶給學生的是重大的收獲。
【關鍵詞】 課堂學習;討論;收獲;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8-0-01
課堂學習需要自己獨立思考,刻苦鉆研,也需要和伙伴們進行共同討論,集思廣益。課堂討論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合理組織學生討論,可以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fā)表創(chuàng)新見解。在課堂上,一個問題,經過大家的一番討論,結果迎刃而解,而且學生記得相當牢固。一次次小小的討論,卻讓學生收獲頗豐。
一、在新課導入時展開討論,有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
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導入的宗旨是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設能緊緊抓住學生心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趣味橫生,或懸念與懷,或處于新舊知識的沖突之中,或徘徊在知與不知的矛盾圈內,不知不覺的產生探索尋覓的求知欲,很自然的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無論是采取舊知識的導入,故事的引入,操作的導入,還是明理的導入,每一種方法都要體現(xiàn)出教師對教學過程的通盤考慮、周密安排以及對教材的挖掘程度,充分讓學生參與其中,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從而為學習新知鋪路搭橋。
如,教學“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時,課的一開始,創(chuàng)設下列情境,讓學生展開討論:“星期天,小芳準備到文具店買兩只鋼筆。如果是你,你在買的時候將會思考什么問題?你準備怎樣解決?”討論中,有學生說:“問一問售貨員,每支鋼筆多少錢?買兩只鋼筆要多少錢?”還有學生說:“看一看每支鋼筆的單價,算一算兩只鋼筆要多少錢”接著我追問:“如果每支鋼筆7元,如何計算兩只鋼筆要多少錢?”有的學生說:“用加法計算,7+7=14(元)?!庇械膶W生說:“用乘法計算,7×2=14(元)?!蔽以僮穯枺骸耙粋€文具盒6元,如果小芳還想買一個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錢呢?”由此引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揭示課題。
二、在知識的生長點展開討論,有利于知識的內化
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組織下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行為,要發(fā)揮課堂討論的認知功能,教師要預設能引起每個學生思索產生興奮的問題,讓學生在知識的生長點展開討論。通過討論使每個學生在思索中得到發(fā)展,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把知識內化。
如,我在教學“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出示例題:“3.248÷0.14”后,讓學生展開討論:“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能否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轉化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在學生議論紛紛,各抒己見的基礎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三道算式:3.248÷14,324.8÷14,3248÷0.14。接著,引導學生把算式看懂。然后,再組織學生討論:“那道算式的商與3.248÷0.14的商相同,為什么?”由于在組織學生討論之前,我已為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與討論做好了知識上的鋪墊,夯實了討論的基礎,再讓學生在知識的生長點展開討論,學生論者有理,辯者有據。同時,教師設計的討論內容,不但讓學生有話可說,而且是教材中牽一發(fā)就動全身的關鍵所在。通過討論,學生明算理,懂算法,有利于學生在運算的過程中,把知識內化為技能。
三、在理解的疑難處展開討論,有利于思維的發(fā)展
教學難點是知識縱橫交錯的一個關鍵點,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對一些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會出現(xiàn)理解上的困難。通常情況下,教師往往采用直觀性,形象性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完成認知目標。然而在運用直觀、形象教學方法的同時,如果能有機的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就可以幫助學生在認知上完成從形象到抽象的過渡,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如,我在教學“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出示例題“23-7”后,我組織學生邊操作邊討論:左邊擺兩捆小棒(每捆10根),右邊擺3根小棒,要從中拿出7根,應該怎么拿?學生在操作,討論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3中情況:(1)先拆開1捆,從10根中拿出7根,剩下的3根與右邊的3根放在一起是6根,再把6根與剩下的1捆合起來是16根。(2)先拆開1捆,與右邊的3根合起來是13根,再從13根中拿出7根,剩下6根,把6根與剩下的1捆合起來是16根。(3)先拿出3根再拆1捆,從中拿出4根,剩下6根,把6根與剩下的1捆合起來是16根。緊接著,我要求同學同桌之間討論:“(1)三種不同的拿法,那一個步驟都是一樣的?哪種拿法比較簡單?(2)不擺小棒,計算23-7,要先怎樣,再怎樣,最后怎樣?”由于學生借助于豐富的感性材料,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之我及時引導學生課堂討論,讓學生運用語言,使動作思維內化為智力活動。因此,學生就能比較容易的抽象出計算方法。由于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索與討論,得到計算方法的,那么知識的形成過程就與學生的認知趨于同步。這樣教學,學生不但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能在思維上得到發(fā)展。
四、在見解的陳述中展開討論,有利于能力的提高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思維水平的差異,思考角度的不同,思維策略的有別,對同一個問題,有時會產生不同的思考效果,陳述不同的見解,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讓每個學生既能充分陳述自己的見解,又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并從中品嘗的探索的艱難與歡樂。
如,在教學“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后,歸納出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一個分數(shù)的分子,墳墓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shù)(0除外),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倍鴮W生看書后書中的描述是:“一個分數(shù)的分子、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兩種表述,用詞有別,表達的意思一樣嗎?哪種說法更恰當?針對學生頭腦中的疑慮,放手讓學生討論,有學生說:“因為擴大幾倍就是乘以幾,縮小幾倍就是除以幾,所以兩種說法都可以?!庇袑W生反駁說:“擴大幾倍就是乘以幾,縮小幾倍就是除以幾,這沒有錯。但是乘以幾或除以幾,就不一定是擴大或縮小了。比如,10×0.5的積,并不是擴大,反而是縮小了;10÷0.5的商并不是縮小,反而是擴大了.”還有學生說:“一個數(shù)乘以1或者除以1,既沒有擴大也沒有縮小,結果還是原數(shù)。”經過如此討論,就會使大家統(tǒng)一認識,感到書上的描述比同學起初歸納的說法嚴謹。這樣的課堂討論,既有利于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水平,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效的數(shù)學課堂討論有利于發(fā)揚教學民主,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來,發(fā)揮他們的個性,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的數(shù)學交流能力都有積極的作用。每次合理的討論,帶給學生的是重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