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航, 曾任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旅游系主任,現(xiàn)任武漢大學出版社大眾分社特約編輯、湖北省社科院《茶葉之路》課題組專家。
“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
劉曉航,曾任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旅游系主任,現(xiàn)任武漢大學出版社大眾分社特約編輯、湖北省社科院《茶葉之路》課題組專家。
健康中國:中國的茶葉之路是如何形成的?
劉曉航:中國出現(xiàn)過三個有名的茶葉之路,一個是“茶馬古道”,該通道是云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mào)易通道,通過馬幫的運輸,川、滇的茶葉得以與西藏的馬匹、藥材交易,云南的茶主要是普洱茶,四川的茶主要是綠茶和沱茶;另外一條路是“茶馬互市”,起源于唐、宋時期,封建王朝用茶葉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以茶馬交易為中心的貿(mào)易往來,維護了民族的和睦和國家的統(tǒng)一;再就是我們所說的“萬里茶路”,這就是我們特指的“中俄茶葉之路”。從雍正年代到辛亥革命之間承載了260年的歷史,這條路被俄國稱為“偉大的茶葉之路”。
說起“萬里茶路”起源,最主要還是因為茶葉在歐洲有很大的市場。明代末年,葡萄牙的傳教士從浙江將茶葉帶到歐洲,葡萄牙的公主嫁到英國時,茶葉作為她的陪嫁,從而在英國宮廷到民間形成了飲茶的風氣。在我國的北方草原和俄國的游牧民族中都是以肉奶為主,需要用茶葉消食化膩,獲得維生素的補充。晉商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商機,因此在北方的游牧民族當中形成了龐大的磚茶消費,他們“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俄國學者在《外貝加爾邊區(qū)紀行》中寫道,“不論貧富年長和年幼,都嗜飲磚茶……不論你什么時候走到哪家人家,主人必定用茶款待你?!?/p>
精心培育、加工和運送來的茶葉被運入俄國,當晉商經(jīng)過幾千里的水路運輸,在恰克圖交易以后,俄商從伊爾庫茨克西行,穿過西伯利亞,直到莫斯科和彼得堡。這就是歷時260余年,橫跨歐亞大陸、能與漢代“絲綢之路”媲美的、鮮為人知的“茶葉之路”。
健康中國:有的資料記載武夷山是“萬里茶路”的起點,有的卻稱羊樓洞是起點,哪一種更為準確?
劉曉航:起初“萬里茶路”的路線的確是以武夷山為起點的,晉商茶幫在武夷山將收購加工的茶葉往北運輸,從信江入鄱陽湖,從湖口進入長江到達漢口。然而,當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后,咸豐年間,戰(zhàn)火燒到了福建和江西等地,“萬里茶路”的茶源地和江西段受阻,當時為了籌軍餉,清政府開始實施厘金制度,其中對于行商的百貨重復征厘,這個政策讓晉商苦不堪言,因為他們武夷山運茶往上走,每到一個關(guān)口就必須要納稅,大大增加了成本。因此晉商必須要尋找新的茶源地,在尋找的途中,他們先發(fā)現(xiàn)的是湖南的安化,隨后才發(fā)現(xiàn)羊樓洞,將運程減少了1000多里,因此晉商便來到羊樓洞指導當?shù)厝酥谱骷t茶,使其的茶葉種植迅猛發(fā)展。當時羊樓洞有茶莊300多家,票號20多家,人口達到3萬多人,被譽為“小漢口”。從此,羊樓洞和安化,成為了萬里茶路的新起點。但是漢口是贛皖湘鄂四省的茶葉加工的基地,是中國茶葉出口的最大集散地,中國茶葉60%是從漢口出去的。
在所有茶葉外銷中,羊樓洞產(chǎn)的磚茶銷量最佳,據(jù)記載,1908年,羊樓洞的產(chǎn)額達到2.4萬箱,居湖北之首。如今該鎮(zhèn)的趙李橋茶廠還在生產(chǎn)川字牌商標的磚茶,占據(jù)了中國80%的磚茶出口,被譽為“中華老字號”。青磚茶外形為長方磚形,色澤青褐,香氣純正,滋味尚濃無青氣,水色紅黃尚明,葉底暗黑粗老。每片青磚重2公斤。
其實還有一種說法是漢口是“萬里茶路”的起點。有的專家表示,羊樓洞只能算是茶葉的產(chǎn)地,當時羊樓洞等地只是把茶葉輸送到漢口,工人在漢口對這些茶葉進行加工裝運。因此,有的專家認為,以輸送的路線而言,漢口算是“萬里茶路”的起點。
健康中國:“茶葉之路”現(xiàn)在的意義?
劉曉航:雖然說茶葉之路開辟時間要晚于絲綢之路,然而就其經(jīng)濟意義和巨大的商品負載量來說,卻可以與絲綢之路相提并論。繁盛兩個世紀的中俄茶葉商道雖然消失了, 它鮮活地記載在中俄兩國近代國際貿(mào)易史上, 而且這條古老的國際商道上從南到北,從中國到俄羅斯“萬里茶路”留下大量物質(zhì)遺存。
如今在羊樓洞, 小鎮(zhèn)上保存有一條完整的明清石板街。離羊樓洞10公里的新店鎮(zhèn)是磚茶入水路的起點, 至今仍保存著兩三條明清老街, 一律青石鋪路, 兩邊店鋪住宅均是木結(jié)構(gòu)。武漢的俄租界還保留著與當時茶市有關(guān)的古建筑。
河南社旗縣的賒旗店是俄茶葉商道上一個重要的中轉(zhuǎn)站, 至今還保存著幾條運茶販茶的明清石板街、古老的店鋪商號的舊門面, 鎮(zhèn)上還有一座頗具規(guī)模的晉陜會館。這些都是難得的旅游資源。
山西晉中地區(qū)保留著完整的晉商會館。張家口、呼和浩特以及二連浩特完整保留著當時“萬里茶路”的山西會館和驛站。
2012年7月中旬在“呼和浩特”召開的“茶葉之路與城市發(fā)展中蒙餓”市長峰會上,俄羅斯和蒙古在復興“萬里茶路”提出許多建設(shè)性的舉措,在萬里茶路沿線城市的市長們簽訂了萬里茶路城市聯(lián)盟,湖北的咸寧市和赤壁市已經(jīng)加盟,標志著復興“萬里茶路”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