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勁松(長沙市中醫(yī)醫(yī)院,湖南410100)
腹部CT及核磁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管結石診斷中的應用
談勁松
(長沙市中醫(yī)醫(yī)院,湖南410100)
目的探討腹部CT增強掃描及核磁胰膽管成像對肝外膽管結石的診斷效率。方法選取該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肝外膽管結石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為CT組和MRI組,各40例。CT組使用腹部CT增強掃描,MRI組使用胰膽管成像檢查,比較兩組診斷方法對肝外膽管結石的陽性檢出率。結果MRI組患者陽性檢出率(90.0%)顯著高于CT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核磁胰膽管成像對肝外膽管結石的診斷陽性率明顯高于腹部CT增強掃描,準確率高,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磁共振成像;放射攝影術,腹部;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膽管,肝外;膽總管;胰腺管;結石
肝外膽管結石是常見的肝膽疾病,可原發(fā)于膽管系統(tǒng),也可為繼發(fā)性,結石從膽囊排出至膽管。肝外膽管結石多由進食油膩食物、體位改變等誘發(fā),造成結石在但管內下移,阻塞膽汁并刺激膽管,造成患者劇烈難忍的膽絞痛[1-2]。該病臨床表現(xiàn)為膽管阻塞、膽汁淤積、感染等,出現(xiàn)寒戰(zhàn)、高熱、黃疸及膽絞痛等典型癥狀,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嚴重者可威脅患者生命[3]。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肝外膽管結石的發(fā)病率逐年提升,目前,肝外膽管結石的診斷“金標準”為外科手術確診或經(jīng)消化內鏡逆行胰膽管成像確診,但二者均為有創(chuàng)檢查,尋找安全、準確的診斷方法十分重要。隨著影像學的高速發(fā)展,腹部CT增強掃描和核磁胰膽管成像技術均用于該病的診斷。本文對CT、MRI 2種影像學方法在肝外膽管結石診斷中的價值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肝外膽管石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為肝外膽管結石患者,均經(jīng)過外科手術或消化內鏡下逆行胰膽管成像檢查確認。排除標準:(1)有嚴重肝腎功能及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2)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將納入研究的80例患者隨機分為CT組和MRI組,各40例。CT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0~80歲,平均(56.6±4.3)歲。MRI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2~79歲,平均(57.0± 5.1)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檢查方法CT組患者采用美國GE公司Lightspeed16排螺旋CT機進行增強掃描,患者檢查前禁食6h,并在上機前飲用800 mL清水。參數(shù)設置為螺距5mm,層厚5 mm,用1 mm重建,所得數(shù)據(jù)經(jīng)圖像工作站處理。MRI組采用西門子1.5T Magnetom Avanto超導核磁共振機進行胰膽管成像掃描,患者檢查前禁食4h。掃描序列為:冠狀位采用B-TFE序列,橫斷面呼吸觸發(fā)采用T2W-SPAIR-RT序列、MRCP-HR序列或屏氣水脂反向T1W序列。將掃描結果上傳至數(shù)字處理工作站進行處理。
1.2.2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的掃描圖像結果,并與外科手術結果或內鏡下逆行胰膽管成像檢查結果進行對比。
1.3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或校正χ2檢驗(理論T<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RI組患者陽性檢出率為90.0%(36/40),顯著高于CT組的60.0%(24/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陽性檢出率比較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肝外膽管結石的發(fā)病率逐年提高。肝外膽管結石是臨床常發(fā)疾病,早期無明顯癥狀,后期表現(xiàn)為膽管阻塞、膽汁淤積、膽管感染、黃疸、法人及膽絞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4]。由于該病早期無癥狀,易被患者忽略,就醫(yī)時多數(shù)患者已有明顯的臨床癥狀,疼痛難忍,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甚至有患者在疼痛緩解后即忽略該病,造成結石反復刺激膽管并引發(fā)惡變,直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肝外膽管結石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2種。原發(fā)性肝外膽管結石以膽紅素結石為主,而繼發(fā)性結石從膽囊排除,以膽固醇結石和混合型結石為主[5]。多數(shù)肝外膽管結石患者就醫(yī)時伴隨膽管感染,造成臨床癥狀與典型肝外膽管結石癥狀不吻合,影響疾病診斷,耽誤病情,嚴重者可引發(fā)胰腺炎、肝膿腫等[6]。目前,臨床上對肝外膽管結石常用的檢查方法為B超檢查,但診斷準確率較差,加上不同診斷結石類型會造成B超檢查結果不一致,對部分結石類型分辨不清。而該病的診斷金標準為外科手術確診或行消化胃鏡下逆行胰膽管成像,但二者均為有創(chuàng)檢查,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痛苦或二次損傷。
隨著影像學CT和MRI技術的成熟,腹部增強CT掃描和MRI胰膽管檢查已應用于該病的診斷。腹部增強CT掃描是一種計算機X射線體成掃描,分辨率高,結石在CT掃描圖像中表現(xiàn)為高密度陰影,其直接征象為靶征,擴充的膽總管內可見圓形高密度影,且周圍有水樣密度影環(huán)繞,可作為結石的直接征象[7-8]。但是,CT掃描對等密度或低密度及泥沙樣結石的診斷率較低,易發(fā)生漏診。此外,腹部CT增強掃描使用常規(guī)劑量的X射線和造影劑,會對認同造成一定的輻射損害。MRI是一種無創(chuàng)成像技術,且不需要造影劑,無輻射損害。核磁胰膽管成像能夠對膽管系統(tǒng)進行多角度成像,借用腹部組織液體以及與相鄰組織對于T2加權上固有不同而完成成像,對于不同類型的結石均能夠顯示,尤其對于運動相敏感性較低的T2加權圖像則表現(xiàn)為較弱信號[9-10]。
本研究對腹部CT增強掃描和MRI胰膽管成像技術在肝外膽管結石診斷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MRI檢查的陽性檢出率(90.0%)顯著高于CT掃描(60.0%),且有13例患者CT檢查陰性,3例患者CT檢查結果不清,可能由結石的性質所致。
綜上所述,核磁胰膽管成像對肝外膽管結石的診斷陽性率明顯高于腹部CT增強掃描,準確率高,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1]呂文濤,王芝文,陳剛,等.核磁共振胰膽管成像結合薄層T2W1擴散加權成像對胰膽道梗阻性病變的診斷價值評估[J].實用醫(yī)學影像雜志,2015,26(2):130-132.
[2]孫永華.探討腹部CT與核磁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結石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25):5340-5341.
[3]楊飛.探討分析腹部CT與核磁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結石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5,23(4):60-62.
[4]黃萌,喻曉剛,王學林.腹部CT與核磁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管結石診斷中的對比分析[J].影像技術,2015,27(5):14-15.
[5]黃克勇,丁匯清,韓向前,等.探討分析腹部CT與核磁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管結石診斷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4,8(24):28-29.
[6]孟令輝.腹部CT、B超與核磁胰膽管成像檢查診斷肝外膽管結石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0):226-227.
[7]黃克勇,丁匯清,韓向前,等.探討分析腹部CT與核磁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管結石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8(24):28-29.
[8]黃萌,喻曉剛,王學林.腹部CT與核磁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管結石診斷中的對比分析[J].影響技術,2015,27(5):14-15.
[9]趙露芳.B超與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聯(lián)合在梗阻性黃疸診斷中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6):1096-1098.
[10]張曉蘭,張娜,張瑜,等.三種無創(chuàng)影像檢查對肝外膽管結石診斷準確性的再評價[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7(增1):31-32.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7.043
B
1009-5519(2016)07-1073-02
(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