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麗
(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qū)總醫(yī)院內分泌科,山東 濟南 250031)
?
品管圈活動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的影響
肖秀麗
(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qū)總醫(yī)院內分泌科,山東濟南250031)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動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的影響。方法將 97例糖尿病患者按實際順序分為2組,對照組50例進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研究組47例進行品管圈管理下的健康教育。比較2組患者健康教育平均知曉率,并計算研究組目標達成率。結果2組患者健康教育平均知曉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高于對照組,目標達成率117.7%,達成目標值89.1%以上。結論運用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采取個體化教育模式,能夠顯著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
健康教育;糖尿??;護理管理研究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的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fā)組成的小團體(又稱QC小組,一般6~10人),然后集思廣益、分工協(xié)作,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運用品管七大手法,來解決工作中所發(fā)生的問題。QCC應用于護理專業(yè)的優(yōu)點是有利于發(fā)揮每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護理質量[1],提高患者依從性和滿意度。2010年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已超過9 000萬,成人患病率達9.7%[2],并呈逐年迅速增長趨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已成為內分泌科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提高糖尿病患者健
康教育知曉率,我們在護理工作中成立QCC對47例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并與未采取QCC護理5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05—2013-06于我科住院的50例糖尿病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30~76歲,平均(59.6±2.8)歲;1型糖尿病5例,2型糖尿病45例;病程1~26年,平均(8.7±1.1)年;住院次數(shù)最少1次,最多10次,平均3.2次;住院時間最短5 d,最長26 d,平均15.9 d。選擇2013-08—2013-09于我科住院的47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組,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齡16~80歲,平均(57.2±1.4)歲;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43例;病程2~30年,平均(9.5±1.6)年;住院次數(shù)最少1次,最多6次,平均2.8次;住院時間最短3 d,最長29 d,平均16.3 d。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依據(jù)《內科學》[3]確診為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者。
1.3研究方法
1.3.1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健康教育方法:由責任護士進行常規(guī)入院宣教、特殊檢查宣教、用藥宣教、飲食和運動宣教等。
1.3.2研究組
1.3.2.1成立QCC由內分泌科6名護士以自愿報名方式組成QCC,由護理骨干任圈長,護士長任輔導員。組圈前、后均對圈員進行QCC知識培訓、考核,使每位圈員熟練掌握QCC的特點、活動步驟和方法,掌握品管七大手法的使用技巧。
1.3.2.2選定主題應用5M選題法[4]選定“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為活動主題。選題理由:我國糖尿病發(fā)病率逐年提高,已成為繼腫瘤、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5]。而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學會自我管理,積極配合治療。糖尿病健康教育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3.2.3擬定活動計劃表整個QCC活動歷時5個月,共21周,按照QCC活動步驟將活動計劃安排具體到每個周,使活動計劃更加詳細,更具有時效性。每項活動都安排具體的負責人。
1.3.2.4現(xiàn)狀調查QCC小組成員自行設計“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識調查問卷”,問卷分為2部分:第1部分為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費用類別、住院次數(shù)及住院期間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等。第2部分為健康教育知識,內容為糖尿病概論、飲食知識、運動知識、口服藥物知識、胰島素知識和血糖監(jiān)測知識6個項目,每個項目又包含相應的小題,每題1分。調查對照組糖尿病患者,調查時間為患者出院當日,由責任護士協(xié)助資料收集員發(fā)放并收回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為100%,平均知曉率為81.2%。知曉率=(調查得分/滿分)×100%。調查得分為每個項目累計得分,滿分為每個項目累計滿分[6]。
1.3.2.5調查結果分析運用“柏拉圖”[7]將調查的情況加以分析,根據(jù)80/20法則[7]找出重要的關鍵項目,并將其作為改善重點。改善重點項目為胰島素知識、糖尿病概論、血糖監(jiān)測知識。
1.3.2.6設定目標①目標值設定:依據(jù)調查結果,結合圈員能力,將活動目標值設定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提高至89.1%以上。②設定理由:綜合圈員的學歷、工作年資、QCC經(jīng)驗值等因素,將全員能力定為58.7%。按下列公式計算目標值:目標值=現(xiàn)況值+(100%-現(xiàn)況值)×改善重點×圈員能力=81.2%+(100%-81.2%)×71.8 %×58.7% =89.1%。
1.3.2.7要因分析小組成員運用頭腦風暴、魚骨圖等方法[7],從護士、患者、資料、教育程序4方面進行原因分析,查找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低的要因。①護士因素:我科護士相對年輕化,專業(yè)知識水平低,宣教方法不當,不能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專業(yè)知識教育。②患者因素: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齡較大,對健康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一定難度,而且對學習知識的興趣較低,是影響健康教育效果的一大要因。③知識資料因素:健康教育指導材料不全面,未給患者提供統(tǒng)一的教育材料,病區(qū)教育講座授課內容缺乏統(tǒng)一標準,教育形式單一。④教育程序因素:健康教育僅限于教育的實施,缺乏教育前評估和教育后評價。
1.3.2.8制訂對策及實施針對要因,依據(jù)“5W2H”原則[7]制訂對策并實施。
1.3.2.8.1護士因素加強低年資護士培訓,定期組織業(yè)務學習,由高年資護師授課,并進行考核。利用晨會時間提問重點內容,督促護士學習。提高護士教育技巧,每次宣教前先評估患者病情、心理狀態(tài)、需要解決的問題等,根據(jù)評估結果選擇合適的教育時間和內容,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1.3.2.8.2患者因素根據(jù)患者年齡、文化背景、認知能力、對疾病的認識程度等,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制訂個體化教育方案,因人施教。對于接受能力差、年齡較大的患者,還可取得家庭成員支持,鼓勵家屬參與、監(jiān)督患者的健康行為。正確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動,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耐心細致的講解,使其克服思想障礙,正確認識糖尿病。增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增進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護士的信任度。避免填鴨式教育,按照教育計劃實施,循序漸進。
1.3.2.8.3知識資料因素以《中華糖尿病護理和教育指南》(2009年版)作為護士宣教指導材料?;颊咦≡寒斎占从韶熑巫o士為其發(fā)放“糖尿病床伴十問”,供患者閱讀。病區(qū)健康教育講座由糖尿病教育專業(yè)護士承擔,開展多種教育形式,如病區(qū)講座、專項學習、個別指導、病友交流等。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工具,如圖畫、模型、幻燈片等,使教育內容形象化;公示科室健康教育講座計劃表,讓患者對教育計劃心中有數(shù),合理安排聽課時間。
1.3.2.8.4教育程序因素制訂健康教育評估表,了解患者知識掌握情況,便于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建立教育評價系統(tǒng),加強科室質控小組監(jiān)管力度,將責任護士健康教育效果列為績效考核內容,達到質量持續(xù)改進的目的。
1.4觀察指標比較2組患者健康教育平均知曉率,并計算研究組目標達成率。目標達成率=[(改善后平均知曉率-改善前平均知曉率)/(目標值-改善前平均知曉率)]×100%。
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統(tǒng)計變量的差異性進行統(tǒng)計分析,應用χ2檢驗2組健康教育知曉率。
2.12組健康教育知曉率比較見表1。
表1 2組健康教育知曉率比較 %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患者健康教育平均知曉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高于對照組。
2.2研究組目標達成率目標達成率=(90.5%-81.2%)/(89.1%-81.2%)=117.7%,達成目標值89.1%以上。
健康教育是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的難點和關鍵點。糖尿病健康教育貫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乃至整個病程的始終,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獲得正確的疾病知識,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有重要的作用。QCC使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宣教方式由單一責任護士口頭宣教與多種形式健康教育相結合。通過對患者理解接受知識的能力進行評估,采取個體化教育模式,運用更好的宣教方法,顯著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從而促進疾病恢復,減少和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
通過開展QCC,運用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能充分發(fā)揮護士的潛能。QCC過程中圈員們自動地發(fā)掘問題、改善問題,從而產(chǎn)生有形成果及無形成果[8]。通過對健康教育中的缺陷進行原因分析,制訂相應的改進措施,積極改進工作方法,提高了護士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護理工作的積極性,增強了科室團隊意識和凝聚力。活動過程中,圈員們學會了如何選定主題、制作柏拉圖及用魚骨圖解析問題等一系列品管方法,為持續(xù)開展QCC奠定了基礎。通過提升健康教育質量,加強護士的業(yè)務培訓,提高了護士專業(yè)知識水平和溝通能力,從而提高了護士的整體素質。
[1]楊麗,王衛(wèi)瓊.參與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4,4(4):44-45 .
[2]李蒙,李婷,施秉銀,等.動機性訪談在糖尿病教育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2):187-189.
[3]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787-820.
[4]陳秋芳,劉沛珍.QC小組活動在提高術前健康教育效果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0,15(9):702-704.
[5]曾露.溝通技巧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3,22(6):569-570.
[6]盧保戀,陳伯香,吳祥和.品管圈活動在提高黎族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知曉率中的應用[J].海南醫(yī)學,2011,22(09):147-149.
[7]張幸國,王臨潤,劉勇.醫(yī)院品管圈輔導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28-99.
[8]王臨潤,汪洋,張相宜,等.品管圈管理在醫(yī)療機構中的應用價值[J].醫(yī)藥導報,2012,31(6):823-826.
(本文編輯:曹志娟)
10.3969/j.issn.1002-2619.2016.01.040
肖秀麗(1983—),女,護師,學士。從事內分泌科臨床護理工作。
R193;R587.1;R473.5
A
1002-2619(2016)01-0127-03
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