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高峰,王亞平,楊笑芳
·短篇論著·
某部新兵脂肪肝患病率調查及B超檢測的意義
鄧高峰,王亞平,楊笑芳
目的了解新兵入伍時脂肪肝的發(fā)生率及B超檢測脂肪肝的意義。方法在2013年~2014年入伍的6743名新兵,使用阿洛卡3500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進行腹部檢查,同時檢測血生化指標和身高、體質量。結果共查出脂肪肝211例(3.13%);在2829例來自城鎮(zhèn)的新兵中,發(fā)現脂肪肝87例(3.08%),在3914例來自農村的新兵中,發(fā)現脂肪肝124例(3.88%),無顯著性統(tǒng)計學差異(x2=0.83,P>0.05);在523例女兵中,發(fā)現脂肪肝5例(0.96%),在6220例男兵中,發(fā)現脂肪肝206例(3.31%,P<0.05);在338例超重者中,發(fā)現脂肪肝203例(60.02%),而在6405例體質量正常者中,發(fā)現脂肪肝8例(0.12%,x2=189,P<0.01);在253例超重>20%的人群中,發(fā)現脂肪肝181例(71.54%),而在85例超重≤20%的人群中,發(fā)現脂肪肝22例(25.84%),兩組比較差異明顯(x2=27,P<0.01)。結論新兵脂肪肝多發(fā)生于肥胖人群,對他們進行超聲檢查,有助于減少漏診。
脂肪肝;B超診斷;新兵
【Key words】Fatty liver;Ultrasound;Conscripts
有關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已有不少研究報道,已證實在我國脂肪性肝病已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國內普通人群成年人脂肪肝發(fā)生率為17%~25%。部隊現役官兵脂肪肝患病率遠低于地方普通人群,但也已成為影響官兵身體素質的重要因素[1]。為了解入伍新兵脂肪肝的發(fā)生率,更好地為部隊官兵做好脂肪肝的防治工作,我們對近兩年入伍的新兵進行了B超檢測,現將所發(fā)現的脂肪肝患病率情況報告如下:
1.1研究對象選擇2013年~2014年海軍某基地征招入伍的新兵,在入伍1月內于本院B超室進行復檢者6743人,男6220人,女523人,年齡為17~23歲。其中來自城鎮(zhèn)人口42%,農村人口58%,分別來自全國26個省市。排除病毒性肝炎患者。
1.2腹部B超檢查使用阿洛卡1400超聲儀和阿洛卡3500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探頭頻率為3.5 MHZ,采用仰臥位及側位,掃查肝臟回聲強度、深部衰減及肝內管道情況。依據2003年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制定的脂肪肝診斷標準[2],即(1)肝區(qū)近場彌漫性點狀高回聲,回聲強度大于脾臟和腎臟,少數表現為灶性高回聲;(2)遠場回聲衰減,光點稀疏;(3)肝內管道結構顯示不清;(4)肝臟輕度或中度腫大,肝臟前緣變純。
1.3檢測(1)空腹抽血,血清ALT、谷氨酰轉肽酶(GGT)、甘油三脂(TG)、總膽固醇(TC)的檢測使用Bayer16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2)采用ELISA法檢測HBsAg、抗-HCV,對血清ALT和GGT異常者再查抗HAV-IgM和抗HEV-IgM(試劑購于華美生物工程公司);(3)體格檢查身高、體質量。按現部隊新兵入伍對體質量的要求標準>10%為超重,>30%為不合格。
1.4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兩組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脂肪肝檢出情況在兩年檢測的6743名新兵中,共發(fā)現脂肪肝211例(3.13%),其中2013年體檢新兵3375人,發(fā)現脂肪肝101例(2.99%),2014年體檢新兵3368人,發(fā)現脂肪肝110例(3.27%);在2829例來自城鎮(zhèn)的新兵中,發(fā)現脂肪肝87例(3.08%),在3914例來自農村的新兵中,發(fā)現脂肪肝124例(3.88%),無顯著性統(tǒng)計學差異(x2=0.83,P>0.05);在523例女兵中,發(fā)現脂肪肝5例(0.96%),在6220例男兵中,發(fā)現脂肪肝206例(3.31%,P<0.05);在發(fā)現的脂肪肝患者中,血清HBsAg、抗-HCV,抗-HAV-IgM、抗-HEV-IgM均陰性。
2.2體質量與脂肪肝發(fā)生的關系兩年中查出超重者338例(5.01%),其中2013年165例(4.89%),2014年173例(5.14%);在338例超重者中,發(fā)現脂肪肝203例(60.02%),而在6405例體質量正常者中,發(fā)現脂肪肝8例(0.12%,x2=189,P<0.01);在253例超重>20%的人群中,發(fā)現脂肪肝181例(71.54%),而在85例超重≤20%的人群中,發(fā)現脂肪肝22例(25.84%),兩組比較差異明顯(x2=27,P<0.01)。
2.3血生化指標的變化見表1。
表1 脂肪肝與非脂肪肝人群生化指標(x±s)的比較
在正常人的肝臟中,脂質含量占肝濕重的2%~4%。當肝細胞內的脂質蓄積超過肝濕重的5%,或組織學上每單位面積1/3以上肝細胞脂肪變時,稱為脂肪肝。脂肪肝又分為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前者多源于大量或長期飲酒,而后者是包括肥胖、體質量超標、胰島素抵抗、高脂血癥、II糖尿病、各種慢性肝病和遺傳因素等參與導致的肝臟脂肪變。脂肪肝確切的發(fā)病機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肪肝可以進一步發(fā)展為肝硬化。從單純性的脂肪肝可發(fā)展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原發(fā)性肝癌。脂肪肝已成為影響人民身體健康的常見病[3~5]
本文使用B超調查了海軍某部兩年入伍的6743名新兵的脂肪肝患病情況,結果共檢出脂肪肝211例(3.13%)。在這些青年中,無明顯的飲酒史,也無慢性肝炎病史。肥胖、體質量超標是新兵脂肪肝發(fā)病的主要因素。在日本的一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6],年輕人脂肪肝發(fā)生主要與肥胖有關,多數伴有血清TG、TC、ALT的升高。在60歲以下的脂肪肝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2~3倍,而60歲以上人群,則以女性為多。
本研究群體分別來自全國26個省市,在城鎮(zhèn)和農村青年中脂肪肝的發(fā)病率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在我國青年人脂肪肝的發(fā)病主要與肥胖有關。在脂肪肝患者中,多數伴有血清TG、TC、ALT的異常,說明這部分人不僅僅是單純的脂肪肝,而是存在脂肪性肝炎。
脂肪肝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起的肝內脂肪積蓄過多的病理狀態(tài),肝穿活檢是確診脂肪肝的金標準,但因其具有創(chuàng)傷性,不能作為流行病學的普查方法。國內外多以B超作為無創(chuàng)傷手段用于健康人群的脂肪肝調查。B超檢查簡單易行、準確率高。當肝臟脂肪含量達30%以上時,B超即可檢出。肝臟脂肪含量達50%以上的脂肪肝,超聲診斷的敏感性可達90%以上,準確率可達85%~97%[7,8]。已有人用脂肪肝兔模型證明B超診斷的靈敏度為87%,特異度為89.6%,準確度為88.3%[9]。
我國有人研究了部隊士官脂肪肝的患病率為5.5%,部隊現役干部脂肪肝的患病率為12.51%,海軍飛行員脂肪肝的患病率為14.8%[1,10]。本文調查的剛入伍新兵脂肪肝患病率明顯低于現役干部的患病率。該項調查證明新兵入伍時有一定的人群存在脂肪肝,認真做好新兵的體檢工作,特別對超重者嚴格把關,有利于減少新兵脂肪肝和部隊現役官兵脂肪肝的患病率。目前,允許存在輕、中度脂肪肝和體質量不超標30%的人群服現役。因此,了解新兵入伍時脂肪肝的患病情況,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對他們加強脂肪肝防治方法的宣教工作,指導他們開展科學的訓練和飲食,有利于早期康復。
[1]陳志平,張志堅.軍隊脂肪肝流行病學研究現況.臨床軍醫(yī)雜志,2007,35(5):762-765.
[2]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斷標準.中華肝臟病雜志,2003,11(2):71.
[3]Williams CD,Stengel J,Asike ML,et al.Prevale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mong a largely middle aged population utilizing ultrasounds and liver biopsy,aprospectivestudy.Gastroenterology,2011,40(1): 124-133.
[4]LeveneAP,GoldinRD.Theepidemiologypathogenesisand histopathology of fatty liver disease.Histopathology,2002,61(2): 141-152.
[5]范建高,潘勤.加強高脂血癥脂肪肝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實用肝臟病雜志,2011,14(4):241-242.
[6]Hashimoto E,Takushing K.Prevalence,gender,ethnic variations and prognosis of NASH.J Gastroenterol,2011,46(suppl 1): 63-69.
[7]楊健,陳毅,劉慶云.脂肪肝流行病學調查及B超檢測的意義.廣西中醫(yī)學報,2008,11(3):21-22.
[8]郝美娜,趙玉珍,舒瑞,等.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及生化指標在脂肪肝定量中的應用.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3,29(9): 795-797.
[9]季蓉,姜波.B型超聲對脂肪肝診斷指標體系及診斷價值的實驗研究.實用肝臟病雜志,2007,10(4):233-235.
[10]李亞紅,鄭閣華,盧保華,等.海軍特勤人員脂肪肝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中華航海與高壓醫(yī)學雜志,2008,15(3): 163-165.
(收稿:2015-04-17)
(本文編輯:陳宗炳)
Prevalence of fatty liver in new recruits in military camp
Deng Gaofeng,Wang Yaping,Yang Xiaofang.Department of
Ultrasound,Humen Hospital,Chinese Navy,Humen Town 523901,Guangdong Province,China
10.3969/j.issn.1672-5069.2016.01.023
523901廣東東莞虎門鎮(zhèn)解放軍海軍虎門醫(yī)院B超科(鄧高峰,楊笑芳);醫(yī)務辦(王亞平)
鄧高峰,男,39歲,主治醫(yī)師。從事B超診斷工作。E-mail:137258391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