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玉梅,易春濤,田文棟,方 輝,鐘麗霞
?
上海某社區(qū)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篩查結果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聶玉梅1,易春濤2,田文棟1,方輝1,鐘麗霞1
目的對上海某社區(qū)納入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檔案的病人進行DR早期篩查,了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患病情況并分析其影響因素。方法 收集上海某社區(qū)2012年納入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檔案病人376例,進行DR早期篩查,了解DR患病情況,并采用統(tǒng)計方法分析與患病率相關的影響因素。結果376例糖尿病病人中,DR患病率23.1%,非增生性DR 18.4%,增生性DR 4.8%。結論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是影響糖尿病病人DR患病率的危險因素。同時糖尿病病程也是影響非增生性DR和增生性DR構成比差異的因素。社區(qū)糖尿病病人DR患病率高,在社區(qū)開展積極的DR早期篩查非常重要。
糖尿?。惶悄虿∫暰W膜病變;早期篩查;社區(qū);危險因素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糖尿病嚴重并發(fā)癥之一,也是目前主要致盲原因之一[1]。目前晚期DR缺乏很有效的治療方法,減少糖尿病性致盲的關鍵是早期發(fā)現無癥狀的DR,使DR病人在失明前得到治療,因此對糖尿病病人早期篩查,實現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避免或延緩DR病變的發(fā)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研究收集上海某社區(qū)2012年納入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檔案的2型糖尿病病人376例,進行DR早期篩查,了解DR患病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隨機抽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納入我社區(qū)糖尿病慢性管理檔案的2型糖尿病病人400例。所有對象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癱瘓、意識障礙不能接受檢查及不能散瞳檢查或伴嚴重白內障不能窺入眼底的DM病人。
1.2方法
1.2.1評估方法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以下信息進行收集:性別、年齡、空腹血糖情況、糖尿病病程、血脂、血壓等。
1.2.2眼科??茩z查包括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檢查視力,裂隙燈進行眼前節(jié)檢查,非接觸式眼壓計測眼壓,對于眼壓正常者通過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充分散瞳后利用直接檢眼鏡檢查眼底情況,必要時建議上一級醫(yī)院眼科熒光血管造影檢查。
1.2.3DR的篩查及診斷根據2002年國際眼科學會的國際臨床DR嚴重程度分級[2]:無明顯DR;非增生性DR(NPDR),包括輕度非增生性DR(僅有微血管瘤)、中度非增生性 DR(不僅有微血管瘤,程度輕于重度非增生性DR)和重度非增生性 DR(具有下列各項中任何一項,但無增生性DR(PDR)的表現:①4個象限中任何1個象限有20個以上的視網膜內出血點;②2個以上象限中有明確的靜脈串珠樣改變;③1個以上象限中出現明確的視網膜內微血管異常;④無增生性DR的體征);PDR,具有下列一項或兩項:①新生血管形成;②玻璃體/視網膜前出血。
1.2.4統(tǒng)計學處理運用SPSS19.0軟件包建立數據庫,并用χ2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際篩查病人376例,其中男180例,女196例;376例糖尿病病人中DR共87例,患病率為23.1%,其中男42例,女45例。376例糖尿病病人中50歲~59歲72例,3例患有DR;60歲~69歲258例,66例患有DR;70歲以上有46例,18例患有DR。糖尿病病程小于5年病人59例,3例患有DR;病程在6年~10年病人110例,11例患有DR;病程在10年~15年病人126例,39例患有DR;病程在15年以上者81例, 34例患有DR。血糖控制良好者(空腹血糖4.4 mmol/L~6.0 mmol/L)137例,9例患有DR;血糖控制一般者(空腹血糖6.1 mmol/L~7.0 mmol/L)145例,24例患有DR;血糖控制差者(空腹血糖>7.1 mmol/L)94例,54例患有DR。376例中有276例合并有高血壓,其中66例患有DR;198例合并有高血脂,其中54例患有DR。有無DR者與病人的年齡、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況以及血脂正常與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
表1 376例糖尿病病人一般資料及DR患病率與相關因素分析
在87例DR病人中,非增生性DR(NPDR)69例(79.3%),在篩查人群中的患病率18.4%:其中包括輕度26例(29.9%),中度21例(24.1%),重度22例(25.3%)。增生性DR(PDR) 18例(20.69%),在篩查人群中的患病率為4.8%。非增生性DR與增生性DR在糖尿病病程和有無高血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87例DR病人程度分布及相關性分析 例(%)
國內外文獻報道,糖尿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隨著糖尿病病人增多,病人壽命延長,DR發(fā)病率隨之增高。DR是糖尿病最常見且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是糖尿病病人致盲的主要原因,有計劃定期對轄區(qū)居民進行早期篩查,及早發(fā)現糖尿病病人及 DR病人,做到早期防治,延緩DR所致眼盲的發(fā)生。
有報道,全球有 20%糖尿病病人發(fā)生 DR,在中國的發(fā)病率為16.9%[3]。本研究對我社區(qū)376例建檔糖尿病病人進行篩查發(fā)現DR病人87例,DR患病率23.1%,非增生性DR 18.4%,增生性DR 4.8%。與國內的研究結果類似[4-6]。
糖尿病發(fā)病5 年后約有25%的病人發(fā)生DR,10年后可增至60%,15年后可高達75%~80%[7]。本調查結果顯示:與病程≤5年的病人相比,病程≥15年病人的DR發(fā)病率明顯升高(P<0.01),說明隨著病程延長,DR發(fā)病率明顯升高,同時也是導致DR病變程度加重的危險因素,因此對糖尿病早期發(fā)現非常關鍵。
很多研究均已證實,血糖控制水平與DR顯著相關[8]。本調查結果顯示血糖<6.0 mmol/L的病人DR發(fā)病率為6.6%,而血糖>7.1 mmol/L的病人DR發(fā)病率高達57.4%,同時還發(fā)現有25%的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佳,提示需進一步加強對糖尿病病人的日常隨訪管理宣教,定期檢測血糖情況,堅持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真正將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是延緩或減輕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fā)生的關鍵之一。
綜上所述,DR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多種因素有關,因此,減少糖尿病性致盲的關鍵是早期進行眼科篩查,早期進行社區(qū)干預,以期發(fā)現早期無癥狀的DR,給予干預治療,避免和延緩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發(fā)生。隨著社區(qū)糖尿病網絡管理平臺的不管開發(fā)應用,DR的篩查正成為糖尿病系統(tǒng)聯合治療不可缺少的部分,降低糖尿病病人失明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對減輕社會負擔有重要意義。
[1]Fong DS,Aiello L,Gardner TW,et al.Retinopathy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4(27):584-587.
[2]許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新的國際臨床分型[J].上海醫(yī)學,2005,28(1):8-10.
[3]韋旭,孫繼瑋.影響2 型糖尿病患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8,11:1482-1484.
[4]趙越筑,屠叔丹,邵利琴.基層醫(yī)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發(fā)現及治療[J].中國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1,31(4):438-439.
[5]鄒海東,張皙,朱劍峰,等.上海市北新涇街道糖尿病病人視網膜病變患病率調查[J].中華眼底病雜志,2006(1):35-38.
[6]張紅霞,賈麗麗,候旭宏,等.上海社區(qū)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人群視網膜病變患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9,89(25):1749-1752.
[7] Michhiike M.Incidence and time-trend of ocular complications of IDDM in Japan[J].Diabetologia,1997,40: 496-504.
[8]高翔.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fā)生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眼科研究,2008(21): 299.
(本文編輯郭懷印)
上海市徐江區(qū)青年人才配套課題(No.RCKT 201261)
1.上海市徐匯區(qū)康健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海 200233),E-mail:yumeinie1129@163.com;2.上海市徐匯區(qū)楓林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R587.1R255.4
B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14.044
1672-1349(2016)14-1690-03
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