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娟
摘 要: 在我國傳統(tǒng)書畫藝術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協(xié)調(diào)精美,創(chuàng)作者會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從而拓展想象的空間。在課堂上,教師完全可以借助這一技巧,巧妙“留白”,為學生創(chuàng)造積極的思考環(huán)境,發(fā)揮學生的思維主動性,讓課堂成為學生思維提升的搖籃。
關鍵詞: 課堂教學 留白 思維 碰撞
喜歡欣賞寫意畫,幾片黃葉飄舞在空中就是秋風掃過、萬物凋零,幾只蝌蚪游于水中就能表現(xiàn)“蛙聲十里出山泉”,數(shù)座山的綿延、一位老僧就是“深山藏古寺”。尺幅之間,千里畫卷,盡顯雄渾曠遠的意境與崢嶸磅礴的氣韻。這絕佳的效果除得益于畫家的精思外,還受惠于創(chuàng)作技巧上的留白,看似輕巧實則匠心獨運,畫家和觀者的想象力、思考力與創(chuàng)造力在“留白”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遷移類推,我們要是把“留白”的藝術運用到課堂中,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讓課堂變成一汪靜潭,為思考插上翅膀,暫時的沉寂必定會迎來思想的碰撞。
一、導入處留白,點燃學習熱情
語文課堂教學中,導入部分不一定需要老師寫一段大美的文字激情引入,我們完全可以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之后秀一秀,暢所欲言,從而及時了解他們的認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教學。
執(zhí)教《長恨歌》時,我上課伊始就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楊玉環(huán)與李隆基的愛情故事我們耳熟能詳,有人說,是楊玉環(huán)的美色耽誤了李隆基,若沒有玉環(huán),就不會有安史之亂及唐王朝的衰敗,對此,你如何看待?
教室里靜靜的,但看得出孩子們在用心思考。兩分鐘后,有人舉起了手,一時間,七八只手舉了起來。他們有的說是楊玉環(huán)改變了唐朝的歷史,因為歷史其實往往是由重要人物改寫的,李隆基前期施政,勵精圖治,任姚崇、宋璟為相,整頓弊政,使唐王朝走向強盛,但自從有了楊玉環(huán),他就漸漸不理朝政,還重用楊玉環(huán)的哥哥楊國忠,若沒有楊玉環(huán),李隆基也不會消耗民力,詔令在驪山大肆修建宮殿,還在宮殿四周筑造羅城,安祿山看到李隆基一心治國,自然不敢反叛,盛唐會繼續(xù)榮耀下去。有的學生直截了當:純粹的男權主義,既然是男人說了算,那么男人就應該對自己的事負責,事情成功了就是男人的功勞,錯了就是女人的罪責,這是片面、狹隘的。
通過導入環(huán)節(jié)提問后的留白,我把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調(diào)動起來,學生思維進入積極思考狀態(tài),為后邊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重難點處留白,激活思維火花
葉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覺親?!豹毩⑺伎紩r留白,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悟和思維方式探究、發(fā)現(xiàn),從而真正體驗到探究學習帶來的快樂。
執(zhí)教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時,教學的重難點是探究詩人為何“愁”。揭示討論的話題后,我請學生自己思考,也可以同桌討論。結果學生思維的火花在自主探究中綻放:有孩子結合詩句說詩人寫的信無法送給朋友,因音書阻滯發(fā)愁;有孩子結合第一句“城上高樓接大荒”和課下注釋想到作者因被貶到比永州更遙遠、更荒僻的柳州,政治希望破滅,故而發(fā)愁;有的小組由“共來百粵文身地”的“共”字探討出詩人替被貶的朋友們鳴不平,愁思浩蕩。
留足時間放手讓學生探討,解決重難點,學生說得頭頭是道,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觀點碰撞處留白,激發(fā)探究激情
語文課應是一汪活水,“活”的根本當包括思維的碰撞、觀點的對抗。在講《六國論》時,有幾個學生對于作者蘇洵提出的“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的觀點持否定態(tài)度,并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六國政治腐敗是導致滅亡的根本原因,“賂秦”只是政治腐敗的一個小分支,不算大頭。一石激起千層浪,班里很多人紛紛贊成。于是,我將思考交給“留白”,讓學生從蘇洵的寫作目的角度想想“弊在賂秦”這一觀點提出的合理性。簡短思考后,這些思維靈活的孩子們想到了蘇洵所處的時代正是北宋不斷向遼、西夏委屈求和的時候,明白了蘇洵提出的“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的真正目的——勸諫宋廷不要一味繳納歲幣,喂壯了敵人。
觀點的碰撞是促使學習向縱深處拓展的門徑,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因觀點碰撞而研討,為不一樣的聲音留白,讓學生在思考中自己找到答案。
四、結尾處留白,提升認知
在講杜甫的《登高》,課堂進入小結程序時,我一改往日自己小結的習慣,問學生古人登高一般傳達何種情感?試舉例說明。安靜地思考過后,學生有的總結出思鄉(xiāng)懷人之情,比如蘇軾的“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有的總結出家國身世之慨,杜甫常將濃烈的憂國憂民的情懷與自身坎坷遭遇糅合在一起,字里行間充溢著國破家亡、無處寄身的悲慨;還有的說詩人會感懷歷史滄桑,兼以借古諷今。孩子們的回答讓人欣喜,“留白”給了他們思考的空間,提升了認知,也讓整堂課揮灑著才情,閃耀著思想的光芒。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經(jīng)驗的教師往往只是微微打開一扇通向一望無際的知識原野的窗子?!苯虒W過程中,巧妙設計“留白”,就是為學生開啟一扇明亮的思想之窗。導入處留白,讓課堂水到渠成、巧妙過渡;重難點處留白,此時無聲勝有聲;觀點碰撞處留白,柳暗花明又一村;結尾處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留白”,為思考插上了翅膀,讓學生在知識的晴空盡情翱翔;“留白”,讓智慧的明珠落在思想的玉盤上,奏出清麗響脆的樂曲,撞擊出跳躍歡快的思維火花。
參考文獻:
[1]郭鵬.淺析中國畫留白藝術.家教世界,2013(02).
[2]林曉鳴.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留白”.大眾文藝,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