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昊 馬越 林燕萍
摘要:為進一步剖析二戰(zhàn),解析納粹背景下小人物的心理,本文運用榮格原型理論來分析小說《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主人公的心理歷程,主要從人格面具、陰影、阿尼瑪、阿尼姆斯、自性以及智慧老人等原型去解析,并通過人物關系對原型理論深入探討,通過研究得出原型影響下大時代小人物的心理。
關鍵詞:《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原型理論;人物關系
中圖分類號:I712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5-0092-02
一、引言
《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是美國小說家安東尼·多爾的第五部作品,耗時十年完成,一出版即占據(jù)紐約時報和美國亞馬遜暢銷版;全球超過30家主流媒體和書店將其評選為年度最佳小說,并在2015年獲得普利策獎。小說以二戰(zhàn)為背景,從法國少女瑪麗洛爾和德國少年維爾納兩個人的生活、成長為兩條敘述線。這是一部關于光和生機的故事。瑪麗洛爾為什么能勇敢地面對黑暗,維爾納為什么在納粹吹鼓暴力、殘酷淘汰和無情殺戮的背景下,先隨波逐流,而最后救出瑪麗洛爾,得以看見生命之光,本文將會從榮格原型理論,深入探討主人公的心理。
榮格作為分析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原型理論最初用于精神治療,而后對文學批評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榮格將集體無意識的內容稱為原始意象。原始意象指一種本言的模型,其他相似的存在皆根據(jù)這種本原模型而成形。原始意象的同義詞就是原型,在《集體無意識的原型》中,榮格指出,“原型”這個詞就是柏拉圖哲學中的形式,指的是集體無意識中一種先天傾向,是心理測驗的一種先在決定因素,是一切心理反應所具有的普遍一致的先驗形式,它使個體以其原本祖先面臨的類似情境所表現(xiàn)的方式去行動。
如果將原型看作是一個個實體,那么它就具有了等級結構:從外向內依次分為人格面具,陰影,阿尼瑪與阿尼姆斯,自性和智慧老人。其中,人格面具(persona)也被稱為社會原型。在任何社會中是促進關系和交流的手段,它并不是固有的就是病態(tài)的或虛假的,而是當一個人過分地認同于自己的面具才會產生危險。陰影(shadow)是潛意識的一部分,是邪惡的陰暗面。當意識受到威脅時,它就會把它的內容以一種強烈的、非理性的方式投射到別人身上。阿尼瑪(anima)用來形容男人內在的女性存在的原型意象。她既是男人內在的女性形象,也是男人對于女人的個人情結(complex);阿尼姆斯(animus)象征女人內在的男性成分。阿尼瑪與阿尼姆斯是對立的原型,分別指男性的女性特質,和女性的男性特質。自性(self)是一個核心的原型,是人類的全部潛能和人格作為整體的一種原型。榮格認為:“從心理學上講,自性是意識和潛意識的一個統(tǒng)一體,代表著精神的整體。智慧老人(wise old man )形容我們內在所具有的有關意義與智慧的原型意象,給與我們啟蒙。
二、主人公心理解讀
(一)維爾納的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是一個人公開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給人一個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會的承認。從小生長在孤兒院的維爾納心中充滿對知識的渴求、對科學的向往,想成為卓爾不群、出類拔萃的人。憑借自己在無線電上的天賦,成功進入海斯邁爾這所頂級的學校。殊不知進入到特殊的訓練中,整個學校被:“武力創(chuàng)造繁榮,唯一能為你親愛的祖母提供茶水餅干的東西就是你手臂上的拳頭”(P163)這樣主張暴力的國家宣言所充斥,學員被“我們將勇往直前,即使萬物凋零粉碎;今天,我們在祖國歌唱,明天將走向全世界!”(p190)這種主張侵略的歌曲所鼓動。在這種每個人魔怔、失去理智的環(huán)境下,維爾納為了維持地位和保護自己,他戴上人格面具,掩蓋真實的自我,折中、妥協(xié)、隨波追流。他壓抑自己心中的正義,在“末位處罰”的時候選擇成為其中的一個“獵犬”,在好朋友弗雷德里克被殘忍處罰的時候選擇默不作聲,以及在戰(zhàn)場上對地下無線電定位,成為了法西斯的一員。這些事都不是他的初衷,只是生活在一個特殊的時代,他戴上了人格面具。
(二)巴斯蒂安的陰影原型
陰影原型是性格中的陰暗面。巴斯蒂安宣揚暴力,讓學員們消滅軍隊里的劣勢,利用末位處罰殘暴地處罰并淘汰學員,命令在酷寒的雪天每個人對囚犯潑一桶水。他無以復加的殘忍行為,他的嚴厲和瘋狂都是他的陰影,并且以強烈的、非理性的方式投射到別人身上。
在《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中,不止巴斯蒂安,出賣國家利益,謀取私利的香料商克洛德·萊維特以及掠奪寶物,迫害他人的萊茵霍爾德·馮·佩倫等都顯現(xiàn)出性格中陰暗、邪惡的一面,都是陰影原型的投射。
(三)維爾納阿尼瑪?shù)娜笔c彌補
維爾納從小失去了他的母親。根據(jù)榮格的理論,男性心中的阿尼瑪形象會投射到現(xiàn)實中具體的某個女性的身上去,第一個投射的對象一般是自己的母親。維爾納從小就沒有母親,這使得阿尼瑪?shù)耐渡湟恢倍紱]有發(fā)生,導致了他性格上的缺失,他面對他人對朋友弗雷德里克的迫害以及法西斯對無辜人民的殺戮時,都顯示出自己性格中懦弱的一面。阿尼瑪發(fā)展的四個階段:夏娃(母親情節(jié))—海倫(性愛對象)—瑪利亞(戀愛中的神性)—索菲亞(男人內在的創(chuàng)造源泉),在遇到瑪麗洛爾的時候,阿尼瑪原型發(fā)展到瑪利亞階段,瑪麗洛爾是他戀愛中的神性。他的阿尼瑪?shù)玫綇浹a,變得勇敢,殺死萊茵霍爾德·馮·佩倫,就出他阿尼瑪?shù)耐队啊旣惵鍫枺匆娏松狻?/p>
(四)瑪麗洛爾的阿尼姆斯原型
阿尼姆斯是一個女性的心靈中起作用的男性人物。是一個女性身上承諾的責任、信心和靈感[2] 阿尼姆斯發(fā)展的四個階段:赫爾克里斯(大力神)—亞歷山大(獨立自主)—阿波羅(智慧年輕成熟)-赫爾墨斯。在年輕的女性,其阿尼姆斯可能會以對老年人或父親的迷戀而呈現(xiàn)[3]?,旣惵鍫柕男闹?,父親是他阿尼姆斯的投射,保護她、訓練她,鼓勵她勇敢生活下去。激起了她對國家的責任,生活的信心,對海洋動物的靈感,對科學的喜愛。
(五)維爾納的自性
自性原型是人類的全部潛能和人格作為整體的一種原型,是個體的命運。自性象征并且強調個體的心理完整性,是混亂狀態(tài)中調節(jié)人和秩序的恢復者,保證人格最大可能的統(tǒng)一。維爾納在納粹的背景下,在集體的意志下,成為一個“幫兇”,經歷了人格面具、陰影、阿尼瑪?shù)仍偷耐渡?,最后去拯救瑪麗洛爾,實現(xiàn)了心理的的完整,在死之前活出了生機,所有看不見的光在死之前都看到了。
(六)艾蒂安的智慧老人原型
智慧老人是我們內在所具有的有關意義與智慧的原型意象。維爾納通過無線電,聽到了艾蒂安的廣播,“看不見絲毫光亮的大腦如何為我們呈現(xiàn)出一個充滿光的世界”,“睜開你的雙眼,在他們永遠閉上之前,盡可能地去看?!边@些話語貫穿了維爾納的整個心理歷程,艾蒂安是維爾納內在的智慧老人,他把艾蒂安當成思想啟蒙導師以及科學入門導師。
三、榮格原型與人物間的關系
原型賦予心理內容以獨特的形式,影響我們每個人的心理與行為,在人物間的關系起重要作用。以下是人物關系:
在以上關系中,女主角瑪麗洛爾年紀輕輕,雙目失明,瑪麗洛爾的父親訓練她,鼓勵她生活下去,阿尼姆斯原型給予她積極的力量。之后瑪麗洛爾為避難到艾蒂安家里,父親被抓走后,馬內科太太把她帶到海邊,給她力量,并把她訓練為反法西斯的一員,是倆人光明、積極的一面,是自性原型的一部分。馬內科太太死后,艾蒂安與瑪麗洛爾爺孫倆人繼續(xù)肩負起反法西斯情報任務,在死之前活出了生機,艾蒂安自性原型投射。
維爾納在德國國家政治局學院里遇到了熱衷于鳥類,并在鳥類研究方面極具天賦的弗雷德里克,倆人很快成為朋友,但后來在末位處罰中,校長巴斯蒂安等人失去同情心和理性,陰影原型投射,無情地打擊戕害弗雷德里克。而在狂熱的法西斯集體意志下,弗雷德里克和身為朋友的維爾納只能戴上人格面具,不敢對法西斯說不。
自小收聽艾蒂安的廣播,使維爾納對科學和知識產生極大的興趣,啟蒙了他的心智,艾蒂安是男女主角的智慧老人。
福爾克海默在這個特殊的時代,扮演著殘暴、崇尚武力的角色,陰影原型將其籠罩。后來和維爾納走上法西斯戰(zhàn)場,殺害反抗者和無辜人民,但他對于維爾納卻一直保持著真正地同志情懷。后來在困于廢墟之下,瑪麗洛爾播放的音樂喚醒了善的一面,他默許了維爾納拯救反法西斯者的行動,劫后余生完成自性原型投射。
馮·佩倫一直覬覦著海之焰寶石,至死不休,陰影原型使他心靈扭曲,企圖殺害瑪麗洛爾奪取寶石。維爾納,他的“同志”,將其殺死。
阿尼瑪缺失而懦弱的維爾納,遇到瑪麗洛爾,喜歡上她,保護著她,阿尼瑪?shù)靡詮浹a。殺死馮·佩倫后,倆人惺惺相惜,混亂的心理達到完整,完成了自性原型的投射。
四、結語
通過榮格原型理論解析小說主人公的心理,可以發(fā)現(xiàn):在納粹背景下,巴斯蒂安等納粹分子在陰影原型的投射下進行各式殘暴活動,維爾納為求自保以及受阿尼瑪缺失影響性格懦弱,他選擇了戴上人格面具,隨波追流。直到救出瑪麗洛爾,阿尼瑪?shù)玫綇浹a,也一直因為智慧老人艾蒂安對其心理進行光的指導,維爾納實現(xiàn)心理的完整,自性原型投射。而瑪麗洛爾受阿尼姆斯的影響,一直勇敢地生活著。在人物關系中,人物的思想、行為無不受到這些原型的影響。文學作品的人物都會受人格面具、陰影、阿尼瑪、阿尼姆斯、自性以及智慧老人這些主要原型的影響。因此,借助榮格原型理論有助于讀者更好的欣賞和研究本篇小說。
參考文獻:
[1]Anthony Doerr. 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M].United State: Scribner, 2014.
[2]安東尼·多爾著,高環(huán)宇譯.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卡爾·古斯塔夫·榮格著,徐德林譯.原型與集體無意識[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
[4]施春華.心靈本體的探索:神秘的原型[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
[5]申荷勇.榮格與分析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6]楊韶剛.精神追求:神秘的榮格[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