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 秦淑雪
生活中我們會有這樣一種共識:能說會道者能把平常的話題講得引人入勝;嘴笨口拙者即使講的內容新穎別致,聽者也會覺得索然無味??梢娸^強的言語表達能力是一個人的財富,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法寶之一。語文,作為一門語言的學習,不應該單純只注重應試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當做一門語言學習。作為一種語言,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是使用其跟別人溝通。從溝通的角度出發(fā),學習語文就是讓學生能說會道,通過語文表達自己,通過語文把自己的想法傳遞給別人。因此,教學中我千方百計地培養(yǎng)學生“能說會道”的本領。
一、“敢”說
農村小學,有一種普遍現象,越是低年級的學生回答問題越積極,課堂氣氛越活躍,常常是小手舉得高高的,嘴里不停地喊著“老師、老師”……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反而不愿發(fā)言。這種現象固然與學生在心理上由“自我中心”轉到注意周圍環(huán)境和他人評價等因素有關,但是通過調查與學生座談發(fā)現: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對學生的“表達欲望”沒有給予很好的保護。如:對“搶答者”的眼里訓斥;對“誤答者”的諷刺;對“未答者”的漠視。要保護學生的表達欲,教師必須正確對待學生,既要看到搶答者破壞課堂秩序、影響預定程的一面,更要看到他們專心聽講、思維敏捷和勇于表達的一面,并給予鼓勵和肯定。對課上“誤答者”,既要指出不足,更要肯定正確因素,教師給予幫助,盡量使他們感受到“正確答案”是自己思維的發(fā)展、延續(xù)和轉換。對于“未答者”教師或以滿意的笑容環(huán)視之,或說一兩句鼓勵、關照的話,使“未答者”感覺到教師的關懷和信任。此外,教師還要因材施教,盡量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都體驗到表達成功的愉悅,讓學生始終保持“說”的欲望。
二、“學”說
1.聽中學說
低年級語文課堂上,教師可隨時提問:“誰能重復一下老師剛辭說過的話?”“前面那個同學說得非常好,誰能學說一遍?”這樣既能提高學生“聽”的注意力,又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聽仔細、聽明白、聽完整的習慣。在課外,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諸如“留心生活中大人們的對話”、“傾聽市場上買賣雙方的交談”、“收聽新聞廣播、少兒節(jié)目”等聽話練習,然后利用“語文活動課”組織他們學說,并給予具體的指導和鼓勵性評價,使學生從小學會“傾聽”,并養(yǎng)成向生活、向人民群眾學習口頭語言的良好習慣。
2.讀中學說
(1)加強朗讀指導。亮度指導是貫穿小學語文低、中、高各年段的教學重點之一。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示范和指導讓學生表情朗讀,使其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練習將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口頭”充分表達出來。抓重點詞句,抓語氣,分角色朗讀和“課本劇”表演等都是這種練習的好形式。
(2)精彩片段的背記。對這些片段的背記,繼而發(fā)展為如同發(fā)自內心的感情背述,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生自己組織語言、表情達意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讀中學說,既給學生樹立了學習語言的范本,又讓他們體驗到了“規(guī)范”語言的力量,進而建立了學習語言的目標。
三、“練”說
1.讀后練說。復述課文是“練說”的初級形式,它以課文內容、主要情節(jié)的理解和記憶為基礎,以文章的脈絡為線索,以文章的語言為借鑒,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起來,就像有了根硬實的拐棍。隨著學生各種能力的增強,創(chuàng)造性復述、續(xù)編和評述相繼成了讀后練說的重要形式。
2.觀后練說。它的最初形式是“看圖說話”。它既沒有現成的語言借鑒,又沒有明確的思路、清晰的條理可依托,教師須指導學生抓住重點,有條理地觀察,還要激發(fā)聯(lián)想和想象,引發(fā)情感共鳴。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看圖說話”就容易得多了。這種練習應逐漸擴展到觀看影視節(jié)目/觀察生活后述說一段話。
3.文后練說。即讓學生將想說的話寫成文章,然后在組織學生以此為依托練習說話。由于它的內容源于學生的親歷和內悟,語言是自己整理和錘煉出來的,練說的結果必將導致融語言、神態(tài)、表情、動作于一體的演說的開始。這是說話訓練的高級形式。當然,文后練說未必都必須寫成文章,可列個提綱、打個腹稿。也就是在說話前做些必要的準備,對說話的目的、重點、順序等做到胸中有數,說起話來自然會抓住要害、層次分明,這是人際交往和思想交流的基本要求。
四、“會”說
1.捕捉空白點,發(fā)揮想象力。很多課文都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老師要抓住這些空白點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對領悟課文內容很有幫助。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抓住課文結尾情感表達的空白點——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為一片灰燼。此時出示圓明園的廢墟圖:同學們,看著這些殘垣斷壁你想說什么?“八國聯(lián)軍太可惡了”“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學生此時很激動,述說了心里話,這為口語交際搭建了平臺。
2.習作教學中,訓練交際能力。習作課上先談話引入主題,接著讓學生說說寫作要求,再根據寫作要求先說內容再動筆寫,這樣會降低寫作的難度,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另外,習作評改也是訓練學生“會說”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