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維
現(xiàn)在,“拓展延伸”幾乎成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必備環(huán)節(jié),老師們似乎擔心如果哪一節(jié)課沒有這一環(huán)節(jié),就不符合新課標理念。所以不管一課時上完一篇課文時間有多緊,不管學生是否有所得,教師必定安排哪怕三五分鐘來一下“延伸拓展”。例如上胡適《我的母親》、朱自清《背影》之后讓學生尋找父母對自己的關(guān)愛。
上面教師的教法在目前的語文閱讀課文中是比較常見的,教師試圖通過延伸拓展,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廣闊或者更深入的天地。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意圖無疑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大家都像以上案例中的教師那樣進行閱讀課教學,僅僅把文本作為一個思維發(fā)散點,無疑也就沖淡了學生對文本主旨的深刻把握,游離了文本作者、教材編者的意圖,不無舍本逐末的意味。新課改強調(diào)“用教材教”,但并不是說可以放棄教材,或者對教材作蜻蜓點水式的學習。對于教材,首先要進入其中,去理解它,感悟它,然后才是走出其中,拓展它,生成它。對文本的拓展延伸不是沒有邊際的,必須立足于文本,依從文本作自然生發(fā)。作為語文教師,有幾點我們必須明白:
一、什么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
其實我們遠遠沒有必要在每節(jié)課上都延伸拓展一下,因為教材本身就有許多值得發(fā)掘的東西。新課實施以后,我們的實驗教材選文更加傾向于多元化,突出人文性。我們的閱讀教學必須尊重文本,文本的研習永遠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何況要想在45分鐘內(nèi)讓學生既完成課文學習,有進行大量的拓展閱讀是不可能保證閱讀質(zhì)量的。
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主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zhì),讓他們能靜下心認真讀文本。只有閱讀好文本才可能讓學生通過與文字親近的過程獲得新知,陶冶情趣,發(fā)展能力。能些淡化文本、游離文本的“拓展遷移”,職能成為空中樓閣。
二、閱讀課上延伸拓展的目的是什么
閱讀課延伸拓展的目的是什么?從字面上看,“延伸”是從課文中走出去,“拓展”是讓學生有更為深廣的視角。鑒于延伸拓展有這樣的功能,新課標實施之后,這種閱讀教學形式幾乎沒有任何猶疑就被人們接受了,并在不少地方得到任何和推廣。但部分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新課標中的關(guān)于語文學科的特點,以為學生在閱讀課上能夠聯(lián)系生活就是體現(xiàn)了人文性,能夠舉一反三就是體現(xiàn)了工具性,“人們正是從文本的‘無邊界直接推導到‘教學也沒有邊界的,并直接斷言為教學厘定邊界就是對文本的扼殺,甚至上升到‘對自由的鉗制”。大量的語文閱讀課不考慮文本特點進行“拓展延伸”,實際上折射出我們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浮躁——只求面上的廣,不求點上的深。
既然閱讀教學中延伸拓展是以課文內(nèi)容為中心展開的,因此該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置應該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領(lǐng)會課文的佳處為目的。
課文是教學之本,課堂的活動都要聚焦課文。拓展的基點是課文,拓展的時空也是課文。拓展,是思維活動的擴張,如增強思維深度,擴大思維廣度等,是扎扎實實的拓展。如此,深讀一句話可能比上網(wǎng)6小時更有拓展性。
三、延伸拓展的內(nèi)容應該與課文建立有機的聯(lián)系
拓展延伸是針對教材和課堂教學而言的,離開了教材就無所謂課內(nèi)外銜接,也就談不上向課外延伸。大家崇尚語文閱讀教學要能做到“由此及彼,觸類旁通”,那么“此”與“彼”怎么建立關(guān)系呢?這就要教師在鉆研教材過程中精心選點、設(shè)點,使要拓展的面與課文在主題、背景、語言、風格等方面存在共同點,可以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并在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實施。
四、延伸拓展的設(shè)計要有利于學生的深度閱讀
延伸拓展的作用除了擴大學生的視野之外,它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能讓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材料,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探究性閱讀。延伸拓展的問題沒有多少思考的壓力,久而久之就會鈍化學生的思維觸角。我們的學生正在走向心智的成熟期,非常需要教師通過閱讀課的教學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因此,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用浮躁的語文教學造就一批膚淺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