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戈
14年前,一位八旬老太成為一個環(huán)衛(wèi)工家庭的“房客”。兩年后,無依無靠的她再也掏不起房租。環(huán)衛(wèi)工夫婦非但沒嫌棄老人,反而義務贍養(yǎng)老人安度晚年。10多年間,他們經(jīng)歷4次搬家,始終對老人不離不棄,并舉債為老人治病。這對環(huán)衛(wèi)工夫婦的善舉感動了萬千網(wǎng)友,他們也因此入選“中國好人榜”……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清貧之家住進“房客奶奶”
2002年3月5日上午,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居民張海琴家的門被敲響了。張海琴打開門,只見門前站著一位滿頭銀發(fā)、渾身透著利索勁兒的老太太。張海琴詫異地問:“老人家,您有什么事兒?” 老太太操著濃濃的當?shù)胤窖?,用懇求的口吻說:“閨女,聽說你家有多余的房子,能不能騰出來一間租給我???”張海琴這才明白,眼前這位衣飾整潔的老人是來租房的。
當時張海琴一家三口住著一個小院,有間放雜物的房子正好可以騰出來,收點租金也能貼補家用。于是,她爽快地說:“倒是有間屋子空著,您要是滿意,我就打掃一下?!彪S后,張海琴領老人看了那間房,老人挺滿意,和她談好價格后,準備第二天就搬過來住。送走老人后,張海琴開始打掃房間。
張海琴是一名環(huán)衛(wèi)工人,丈夫唐玉寶在一家效益不太好的企業(yè)上班,兒子成成剛滿9歲,一家人日子雖然過得清貧,卻充滿了溫馨。中午,丈夫下班回到家,張海琴對他說了有位老太太租房的事,唐玉寶爽快地說:“咱倆的父母去世早,住進來個老人也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嘛!”
第二天上午,那位老人租了輛人力車拉著幾件家具停在了張海琴家門前。張海琴幫著老人往家里抬家具,老人帶來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個柜子、兩個箱子,還有做飯的炊具等。張海琴幫著老人安頓好,老人慈愛地說:“閨女,我這孤老婆子以后就給你們添麻煩了?!睆埡G倜φf:“看您老說哪里去了,咱們住在一起就是緣分!”
老人住進家沒幾天,張海琴便弄清了老人的身世。老人名叫汪梁英,時年80歲,因為沒有生育能力,她一生無兒無女。3年前,汪梁英相依為命的老伴患了重病,她把賴以生存的老屋賣掉,籌錢給丈夫治病,但丈夫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此后,汪梁英靠著微薄的積蓄以及100多元錢的低保生活。
老人的身世讓張海琴夫婦唏噓不已,此后,他們對汪梁英視若親人。剛進家門時,老人自己做飯,因為年事已高,去一趟菜市場不易,張海琴總是替老人把菜捎回來。有時張海琴飯做多了,就端給老人,不讓她再開伙做飯。相處時間長了,張海琴看到老人喜歡干凈,房間打理得一塵不染,頭發(fā)梳得一絲不亂,衣服幾天一洗,舉手投足透著大家閨秀氣質(zhì),對老人就多了份敬重。下班后,張海琴經(jīng)常陪老人說說話。她了解到,汪梁英出生于大戶人家,早年上過女子中學,算是有學問的人,雖然晚景不堪,卻透著對人生的達觀。有時張海琴心里有解不開的疙瘩,給汪梁英一說,總能得到老人的開解。
家里多了位奶奶,最開心的還是張海琴的兒子成成。剛上三年級的成成,最喜歡聽汪奶奶給他講故事,汪奶奶不但有講不完的故事,還會背很多詩。最讓成成佩服的是,汪奶奶還能把詩編成故事講給他聽。在成成心里,汪奶奶的學問比老師還大。汪奶奶進家之前,爸媽工作忙,很少接送他上下學,每當他看到同學被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接走時,就羨慕得不行。家里住進汪奶奶后,他也很快享受到了這種待遇。
2002年9月的一天下午,臨放學前,一場大雨不期而至。這樣的天氣,成成從沒期望父母會來接他,媽媽雖然是環(huán)衛(wèi)工人,對工作卻極其認真,從來不會脫崗;爸爸的工廠離學校遠,也趕不來??磥?,只有自己冒雨回家了。放學鈴響了,學校門口擠滿了接孩子的家長,成成擠出人群,正要冒雨回家?!俺沙?,奶奶來接你了!”聽到這熟悉的聲音,成成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循聲望去,只見汪奶奶打著一把老式油傘向他招手。成成激動地跑過去,汪奶奶趕緊用傘給他擋雨,又從包里拿出雨衣,讓他穿上,然后祖孫倆一起往家趕。
此后,成成經(jīng)常能看到汪奶奶在校門口翹首以盼的身影。為此,成成還寫了篇作文《家里來了汪奶奶》。由于作文寫得感情真摯,老師還把他的作文當作范文在班上讀。汪梁英知道這件事后,高興得流下了眼淚:一生無兒無女的她,沒想到垂暮之年還能享受到天倫之樂。
兒子與汪奶奶這么親,張海琴夫婦甚感欣慰??吹酵袅河⑹帜_越來越不利索,他們就勸她不要做飯了,他們做飯多添碗水就行了。汪梁英不愿白吃白喝,要交伙食費,張海琴執(zhí)意不收。汪梁英就不定期買些雞鴨魚肉之類的東西,說是給孩子補補身體。張海琴清楚,這是老人出于自尊所做出的舉動,就欣然接受了。
免掉老人房租并義務贍養(yǎng),
4次搬遷都帶上老房客
轉(zhuǎn)眼兩年過去了。有段時間,張海琴看到汪梁英情緒低落,以往吃飯時還說說笑笑,那幾天飯桌上卻很少說話。在她的開導下,汪梁英艱難地開了口。
原來,汪梁英住進張海琴家兩年來,手里的積蓄已經(jīng)花光,僅靠100多元低保過日子的她,再也交不起每月80元的房租了。她覺得自己不能在別人家白吃白住,可她連個親戚都沒有,又能去哪里呢?所以,她內(nèi)心很糾結(jié)??粗袅河⒗蠝I縱橫,張海琴趕緊給她擦拭眼淚,并安慰她說:“以后房租就不用交了,家里再難也不缺你這幾個錢,你給咱家看看院子就行。別擔心,有我們吃的,就不會讓你餓著!”張海琴的話讓汪梁英吃了顆定心丸,她的神情也舒展開了。唐玉寶很贊成妻子的做法。
雖然張海琴免了自己的房租,自尊而又好強的汪梁英總覺得自己給東家添了麻煩,便用行動減輕內(nèi)心的愧疚。她除了看家,陪著成成做功課外,還經(jīng)常在外邊撿些廢品帶回家。日積月累,廢品積攢多了,她就讓張海琴賣掉,換些錢讓家里改善生活。
2006年3月初,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傳來:政府準備改造城中村,張海琴家這一帶面臨拆遷。在飯桌上,張海琴和丈夫沒少談起這個話題。張海琴發(fā)現(xiàn),每當他們談起拆遷的事,汪梁英都神情黯然,扒拉幾口飯就悄悄走開了。
很快,傳言變成了現(xiàn)實,拆遷辦的人上門做起了工作。汪梁英明白這些人的來意后,不由得一臉愁容,一個人關上房門,坐在床上發(fā)呆。幾天后,張海琴正在家里歇班,一個鄰居過來給她報信兒,說:“你快去看看吧,你們家老太太在外邊掉淚呢,不知誰惹了她?!睆埡G俾犃?,心里挺著急,趕緊出門去找汪梁英。
順著鄰居的指點,張海琴看到汪梁英坐在一個花壇邊的長椅上,正用手絹在拭淚,她心里一緊,趕緊過去坐到汪梁英的身邊,細聲勸她回家。哪知汪梁英看她來了,淚又掉了下來:“我這孤老婆子讓你們受累了,你們別管我了,讓我去養(yǎng)老院吧!”聽著汪梁英這沒頭沒腦的話,張海琴一時有些納悶,再聯(lián)想到此前汪梁英飯桌上的表現(xiàn),她突然悟出:原來老人聽到拆遷的消息,怕他們不要她,才說出這樣的話來。想到這里,張海琴急忙安慰汪梁英:“看您想哪兒去了,咱娘兒倆還沒處夠呢!如果您覺得我和玉寶對您不好,我就送您去養(yǎng)老院;如果您想跟著我們過,我就給您養(yǎng)老送終!”聽了張海琴的話,汪梁英揪著的心一下放松下來,乖乖地牽著張海琴的手回家了。怕觸動汪梁英敏感的神經(jīng),此后,張海琴夫婦再也沒有在家里提過拆遷的事。
很快,拆遷的日子到了,和其他拆遷戶一樣,張海琴一家在外面租好了房子。搬家那天,為了給汪梁英留個念想,汪梁英租房時帶來的家具盡管已很破舊,張海琴仍原封不動地給她搬到了新租的房子里,并特地給她留了個向陽的房間。汪梁英高興得眉開眼笑。
張海琴做環(huán)衛(wèi)工收入微薄,唐玉寶的企業(yè)效益越來越差,隨時面臨著下崗,家里的開支只能量入為出。然而,不管日子如何艱難,張海琴也不讓汪梁英生活上受半點委屈,她隔三岔五買些豆腐、洋山芋、百葉等老人愛吃的菜。每次做飯前,她都要征求汪梁英的意見。
房東一家對自己不離不棄,汪梁英的心也和唐家人的心緊緊連在一起。2007年春天,讀初二的成成給父母說,學校組織春游,每人要交120元的費用。當時家里的積蓄都交了回遷房的補差款,張海琴覺得這120元夠家里幾天的生活費了,就不愿讓兒子參加春游。成成理解父母的難處,但不能和同學們一起游玩,他還是非常失落。
春游前的一天,成成課間休息時,同學告訴他,學校大門口有位老奶奶找他。成成趕到校門口,一眼便看到汪奶奶在鐵門外向他招手。隔著鐵門,汪梁英從內(nèi)衣里掏出一個手絹,從里面拿出一堆10元的鈔票,遞給成成說:“這是你春游的錢,趕快交上去!”懂事的成成不愿要汪奶奶的錢,汪梁英佯裝嗔怒,說:“你要不接,奶奶就待在這里不走了!”成成這才接過了錢,春游也終于能成行了。過后,成成才知道,這些錢是汪奶奶攢了幾個月的零用錢。張海琴知道后,心里也暖暖的。
此后10年間,張海琴又搬了3次家,汪梁英一直跟著他們,老人的那套舊家具也始終沒有丟棄。
舉債為“房客”治病,
十余年主雇情深譜寫大愛
4次搬家,張海琴都帶著汪梁英,讓鄰居們很是不解。每次搬家前,都有鄰居勸張海琴:“汪老太這么大年紀,身體又有病,百年之后還要為她料理后事,還不如趁搬家把她甩掉算了。”面對鄰居的勸告,張海琴這樣回答:“趕老人走,她很有可能露宿街頭,良心上實在過不去,何況我們一起生活這么多年,她已經(jīng)是我們家里的一員,我們不會丟下她的!”
2012年下半年,唐玉寶下崗了,他和妻子一樣,也當起了環(huán)衛(wèi)工,兩人月收入加起來剛過3000元。兒子成成面臨高考,上大學的費用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張海琴和丈夫感到了沉重的壓力。同年8月,一個好消息傳來:因張海琴夫妻義務照顧孤寡老人的事跡被媒體報道,張海琴入選了“中國好人榜”。這個消息無疑給張海琴夫婦增添了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動力。
可汪梁英畢竟年事已高,因糖尿病引起了并發(fā)癥,腿和腳上的皮膚開始破裂,連走路都困難。自己幫不了房東一家的忙,反倒成了累贅,這讓自尊心頗強的汪梁英很是愧疚。時間一長,她產(chǎn)生了尋死的念頭。
張海琴發(fā)現(xiàn),有幾天早上,一向準時起床的汪梁英卻賴起了床。她以為老人身體不舒服,就在老人床前問長問短,汪梁英就是不說話,還一個勁兒流淚。張海琴端飯喂她,她卻緊閉嘴巴。張海琴情真意切地說:“您有什么事情咱們一起商量,若是晚輩做不到的,您提出來我們改正!”在張海琴的再三勸說下,汪梁英才開了口:“閨女,看家里這么難,我身體又不好,幫不了家里的忙,還讓你和玉寶受累,老天咋不收走我這老婆子啊!”聽了汪梁英的話,張海琴才明白老人的心思,她笑著說:“您別這么說,咱娘兒倆的緣分長著呢,咱家有吃有喝的,您就放寬心吧!”
安撫住了汪梁英,張海琴和丈夫把為她治病的事兒提上了日程。他們趁休息的時候,帶汪梁英走遍了淮安市的大小醫(yī)院。
2014年3月中旬,張海琴夫婦帶汪梁英來到淮安市一家醫(yī)院求診。汪梁英腿腳皮膚開裂,已不能行走,唐玉寶背著她上樓下樓。住院期間,張海琴和丈夫輪流照顧汪梁英,為汪梁英送飯喂飯,擦屎端尿,照顧得無微不至。然而,汪梁英總覺得住院花費太高,自己又沒有醫(yī)保,這個清貧的家會被她拖垮,她一直嚷著要出院。張海琴不同意,她就耍小孩脾氣,喂飯也不吃。
得知汪奶奶在醫(yī)院鬧脾氣,成成主動要求過來送飯。在這個家里,汪梁英最聽成成的話,一老一少感情非常深。成成給奶奶喂飯,還安慰她不要心疼錢。聽了孫子的話,汪梁英乖乖地張口吃飯了。
同室病友看到汪梁英被照料得這么好,一直夸她有福氣。汪梁英沒有隱瞞,把自己和張海琴一家的關系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病友聽后,簡直不敢相信她的話,都不禁感嘆道:“就算是親兒子兒媳也難以做到這一點啊!”
張海琴為汪梁英治病花了7000多元后,卻不見好轉(zhuǎn)??粗先送纯嗟臉幼?,張海琴心急如焚。一天,她接到一個電話,是汪梁英住院時的一個病友打來的,病友給張海琴提供了一個信息,說有家醫(yī)院對治療汪梁英的病有獨特的方法,可以試一下。隨后,張海琴就帶著汪梁英找到那家醫(yī)院。在醫(yī)生的精心治療下,汪梁英的病漸漸好轉(zhuǎn),但走路卻大不如以前方便了。
為了給汪梁英治病,張海琴花了上萬元,有些錢還是借來的。為了緩解經(jīng)濟上的窘迫,張海琴和丈夫下班的路上撿起了廢品,每月能有一二百元收入。無論日子如何艱難,他們在汪梁英面前總是樂呵呵的。
2015年11月7日,是汪梁英93歲壽辰,張海琴夫婦特意在酒店為老人慶生,親戚鄰居坐滿了七大桌,大家都為老人獻上真摯的祝福。同時,他們也沒忘記給張海琴夫婦敬酒,大家都稱贊他們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
如今,94歲的汪梁英仍在張海琴家安享晚年。最讓張海琴夫婦欣慰的是,民政部門在核實汪梁英的情況后,決定對老人加大資助力度,讓好人有好報。
環(huán)衛(wèi)工夫婦14年如一日照料“房客奶奶”的事跡感動了萬千網(wǎng)友。網(wǎng)友“青青子衿”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張海琴的事跡并不驚天動地,但正是這種平凡善舉最為感人,因為它折射出了人與人之間超越血緣的大愛。向張海琴一家致敬!”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