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鑼,吳姍姍
(四川文理學院國際交流合作處,四川達州635000)
?
老撾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yīng)的方式和影響因素分析
李鑼,吳姍姍
(四川文理學院國際交流合作處,四川達州635000)
摘要:留學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受到異文化的影響導(dǎo)致留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且跨文化適應(yīng)狀況頻出。老撾留學生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跨文化適應(yīng)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結(jié)合實踐探究老撾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yīng)具有必要性,同時還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通過問卷調(diào)查法和文獻法分析了老撾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yīng)的方式,探究了影響老撾來華留學生跨文化的影響因素。
關(guān)鍵詞:老撾留學生;跨文化適應(yīng);方式;影響因素
老撾留學生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還呈現(xiàn)上升趨勢,假如老撾留學生不能夠融入到當?shù)匚幕?,必定會產(chǎn)生做挫敗感和焦慮感,這些負面情緒不能夠及時得到緩解就一定會影響留學生的學業(yè)和生活質(zhì)量。老撾留學生跨文化適應(yīng)問題是一個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課題,筆者通過研究老撾留學生跨文化適應(yīng)問題,能夠了解學生的跨文化學習適應(yīng)、跨文化生活適應(yīng)以及跨文化心理適應(yīng)的真實情況,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促使老撾留學生跨文化適應(yīng)得到提高,使我國高等教育取得更好的發(fā)展。
跨文化適應(yīng)(cross-cultural adaptation)研究最早出現(xiàn)于上個世紀初,美國學者奧博格(Oberg)提出來“文化沖擊理論”。[1]多年以來學者們就“文化沖擊”進行了相關(guān)研究,主張加強對造成跨文化適應(yīng)障礙因素進行研究,從而有針對性地對旅居者進行幫助和引導(dǎo),使他們順利的度過“文化沖擊”這個時期。國內(nèi)關(guān)于跨文化適應(yīng)研究的文獻資料也有不少,但是大多數(shù)都是針對于歐美留學生進行研究的,而針對于老撾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yīng)研究非常少,取得的成果也不甚理想。本文,筆者分析了老撾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yīng)的方式,重點分析了影響老撾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yīng)的影響因素。
留學生出國求學肯定要面臨種種壓力,且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和制度,換言之就是每個國家的留學生都已經(jīng)完成了首次社會化,都有意無意的將母國的文化作為參照系,與其他異文化進行比較。文化本身并無好壞之分,更無正邪之分,因此學生必須要端正態(tài)度,積極地融入到當?shù)匚幕?,才能夠順利度過跨文化適應(yīng)的階段,很好地完成學業(yè)。加拿大跨文化心理學家Berry,在文化適應(yīng)策略研究上有非常多獨特的見解,可以概括分為整合(integration)、同化(assimilation)、分離(separation)以及邊緣化(marginalization)四個策略。[2]整合策略,就是當文化適應(yīng)中的個體要注重原有文化的同時,還要注重原有文化與其他以文化進行日常交往時選用的策略;同化策略,就是當個體不再愿意保持原有的文化認同,卻有需要與其他文化群體經(jīng)常性的進行交流時選用的策略;分離策略,就是當個體重視自己原有的文化認同,同時還要避開其他文化群體的干擾時選用的策略;邊緣化策略,就是保持原有文化認同,且有與其他文化群體交流的欲望不強烈,或者是與其他文化群里交流的可能性非常低的時候選用的策略,該種策略是效率最低的適應(yīng)方式。結(jié)合老撾來華學生的實況進行具體分析如下:
(一)退縮(回避)
通過訪談法,部分老撾留學生與中國人的接觸非常少,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盡可能避免與中國人發(fā)生聯(lián)系,從而避免文化差異帶給自己的沖擊。這部分老撾留學生的生活圈子就是他們母國其他學生或者其他相似國家的留學生,一般使用母語就可以完成交流,甚至他們?nèi)粘S鋹偟母枨际悄竾母枨?。這樣的方式,老撾留學生對完成學業(yè)有影響,才能掌握好漢語這門語言技能,同時不能夠真正地了解中華民族文化,感受不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失去了留學中國的意義。
(二)防御
通過訪談法,部分老撾留學生對于其母國文化存在差異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老撾留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會討論中國的生活、中國的學習,將自己的感受與同伴進行交流,但是其中有些抱怨之詞。只要認真地聆聽,就能感受到他們對于當前在中國的生活和學習感到不適應(yīng)。留學就必須要面對“文化沖擊”,因為文化是民族不斷發(fā)展的精髓,也可以說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真正地了解當?shù)匚幕夷軌蛞宰羁焖俣热谌氲疆數(shù)匚幕?,才能夠體會到新文化環(huán)境下生活和學習的樂趣。
(三)默然
通過訪談,部分學生對于文化沖擊不聞不問,視若無睹,不會試圖努力了解當?shù)匚幕膬?nèi)涵,從而融入到生活學習中,也不會給予褒揚和批評,而是聽之任之,得過且過。
(四)學習
通過訪談,將近一半的學生采用模仿、質(zhì)疑、走訪等方式了解當?shù)匚幕?,逐步理解文化差異,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中國社會生活學習中,通過親身體驗加深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更好地掌握中華民族的文化和行為方式。該種方式肯定是最好的適應(yīng)方式。
(一)生活方式的改變
老撾留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發(fā)生的任何一種生活方式改變,如:住宿、氣候、飲食等方面,都會影響其跨文化適應(yīng)。在訪談中,部分老撾留學生不能夠適應(yīng)當前的校園生活,他們的宿舍多為四或六人間,地板是瓷磚,他們卻認為地板過于堅硬和冰涼,赤腳走在上面總覺得不夠舒服。筆者隨后了解到老撾的人民習慣于拖鞋進屋,因此需要一個較為舒服的地板。老撾人民以大米為主,清淡甜酸辣為主,這就需要老撾留學生慢慢適應(yīng),甚至有部分留學生很長一段時間都適應(yīng)不來,導(dǎo)致身體素質(zhì)受到影響。[4]生活費用較為受到留學生的關(guān)注,特別是老撾留學生,他們國家相對于較為落后,使他們認為中國的消費過高。筆者從住宿條件、飲食習慣以及生活費用三個方面分析了,生活方式改變,確實是影響老撾留學生跨文化適應(yīng)的因素之一。
(二)過多的社會支持
通過問卷調(diào)查,大部分的老撾留學生都是與同伴為舍友,很少能夠與中國學生為舍友,這無疑剝奪了老撾留學生與中國人進行交際交往的機會。而他們生活的圈子還是被同伴或者相似國家的留學生充斥著,導(dǎo)致他們在遇到問題或者困難時,第一時間向同伴求助,無疑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多運用母語進行交流的機會,久而久之他們就會過分依賴于同伴,也就是得到過分的社會支持,不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為來華學習的道路上留下了一個攔路虎。
(三)來華時間的長短
任何人對于新奇的事物都充滿興趣,初步接觸的時候都會帶有濃厚的興趣,而當進一步接觸,且遇到困惑時,就會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只要能夠適當引導(dǎo)消除消極情緒,定能夠走上軌道,順利實現(xiàn)目標。通過問卷調(diào)查,來華1-6個月的老撾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yīng)狀況良好,而7-12月的老撾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yīng)狀況相較于1-6個月的留學生要差一些,來華13-24個月的老撾留學生的跨文化不適感就會減輕,甚至能夠融入到社會生活學習中。[3]
表1 來華居留時間差異性分析
(四)歧視與偏見
歧視與偏見也會對老撾留學生跨文化適應(yīng)產(chǎn)生非常大的影響,通過查詢文獻資料,有不少留學生在異國受到歧視,使他們的心理幸福感降低。[5]每個人都會認為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最好的,是正統(tǒng),當在異文化環(huán)境下,會有意無意的排斥異文化,甚至會感受到異文化對自己的歧視,導(dǎo)致跨文化適應(yīng)期更難于度過。通過整合分析訪談資料,部分老撾留學生認為中國人在文化方面存在優(yōu)越感,將他們視為外人,畫在圈外,導(dǎo)致使留學生好不容易邁出的腿,又縮回去,回到自己的圈子中,與同伴進行交往。實踐證明,在異國他鄉(xiāng),遇到文化歧視時,會激發(fā)他們的民族文化保護意識,同時增強他們抵觸異文化的情緒,不利于學生學習和生活,需要高校管理部門多加注意。
老撾留學生在步入中國進行學習時,都面臨著再社會化障礙的困境,因為中華五千年文化不是朝夕就可以理解內(nèi)化的,往往是他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在日常生活學習過過程中出現(xiàn)困難,這必定會給他們帶來心理沖擊和挫敗感。目前,老撾留學生在跨文化適應(yīng)中采用的方式為退回(回避)、防御、默然、學習等四種方式,其中學習無疑是最好的跨文化適應(yīng)的方式。
老撾留學生在達州的文化適應(yīng)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文中從生活方式、社會支持、來華時間、歧視與偏見以及學習類型五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如來華時間越長的老撾留學生在總體性適應(yīng)性和語言適應(yīng)性就會越好。本研究將進一步提出促進老撾留學生文化適應(yīng)的策略,以助于提高四川高校的留學生的管理水平,使留學生教育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唐小毅.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yīng)現(xiàn)狀、影響因素及適應(yīng)策略的研究——基于深圳高校留學生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J].經(jīng)濟師,2013(9):103-106.
[2] 郭佳佳.文化距離、文化認同對跨文化適應(yīng)的影響——基于個體社會資本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3:32.
[3] 毛小玲,陸永辰.東南亞留學生來華適應(yīng)性的調(diào)查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102-103.
[4] 謝苑苑.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yīng)策略與影響因素的相關(guān)研究——基于對在杭州日本留學生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0(3):113-115.
[5] 陶燕.東盟留學生跨文化適應(yīng)的影響因素的調(diào)查分析——基于廣西東盟留學生的個案研究[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5(2):65-68.
[責任編輯范藻]
收稿日期:2016-01-13
基金項目:四川文理學院2014年校本研究專項科研項目“老撾留學生跨文化適應(yīng)性研究”(2014XB0027)
作者簡介:李鑼(1980—),女,四川渠縣人。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教育理論及發(fā)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248(2016)04-0158-03
The Way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ross-Culture Adaptation of Laotian Students in China
LI Luo,WU Shanshan
(International Cu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Devision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Abstract:Foreign students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but foreign students could not obtain an ideal result and often meet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ures. With the increase of Laotian students, cross cultural adaptation 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cross cultural adaptation of Laotian students in China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situation, which has a very high academic valu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ays of cross cultural adaptation of Laotian students, and explores its influence factors.
Key words:Laotian student; cross-culture adaptation; way; influencing f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