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淑麗,高晶磊,劉 娜
(1.河北省定州市人民醫(yī)院放射科,河北 定州 073000;2.河北省定州市人民醫(yī)院腺體外科,河北 定州 073000)
?
·論著·
鉬靶X線聯(lián)合螺旋CT在乳腺癌早期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仝淑麗1,高晶磊2,劉娜2
(1.河北省定州市人民醫(yī)院放射科,河北 定州 073000;2.河北省定州市人民醫(yī)院腺體外科,河北 定州 073000)
[摘要]目的探討鉬靶X線檢查聯(lián)合螺旋CT在乳腺癌早期診斷中的價值。方法選擇乳腺癌患者84例,術前分別行鉬靶X線及螺旋CT檢查,將2種方法的檢查結果與術后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進行對比,比較2種檢查方法以及聯(lián)合檢查對乳腺癌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腋窩淋巴結轉移檢出率以及鈣化病灶的檢出率。結果鉬靶X線檢測陽性率(79.8%,67/84)和CT檢查陽性率(82.1%,69/84)均較病理檢查陽性率(92.9%,78/84)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鉬靶X線+CT檢查陽性率(90.5%)與病理檢查陽性率(94.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病理檢查比較,CT 檢查的敏感度和準確度略高于鉬靶X線檢查,鉬靶X線+CT聯(lián)合檢查的敏感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單項鉬靶X線或CT檢查。病理的腋窩淋巴結轉移率(83.3%,70/84)高于鉬靶X線檢出率(61.9%,52/84)(P<0.05);鉬靶X線鈣化病灶檢出率(52.4%,44/84)高于螺旋CT鈣化病灶檢出率(33.3%,28/84) (P<0.05)。 結論鉬靶X線和螺旋CT在乳腺癌早期診斷中各有優(yōu)勢,兩者聯(lián)合應用對乳腺癌早期診斷的準確度有明顯的提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乳腺腫瘤;體層攝影術,螺旋計算機;鉬靶X線檢查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6.07.030
乳腺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僅次于子宮頸癌和肺癌,在女性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中占第三位,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會導致乳腺癌患者多個器官的轉移和浸潤,出現(xiàn)較高的病死率[1]。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關鍵是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乳腺癌較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更高[2]。因此,如果在乳腺癌早期作出明確診斷,對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乳腺癌早期診斷的主要依據(jù)是影像學檢查。乳腺鉬靶X線檢查定位準確、照射范圍全面、操作簡便快捷、價格低廉,已成為公認的最重要、最有效診斷乳腺疾病的方法,也是乳腺癌臨床常規(guī)檢查和乳腺癌預防普查最好的方法之一[3],鉬靶X線是對乳腺癌作出早期準確診斷的首選方法[4-5]。螺旋CT有著較高的密度分辨率,其可以掃描橫斷面的薄層,有效去除重疊的干擾[6]。本研究對84例乳腺癌患者行鉬靶X線、螺旋CT以及兩者聯(lián)合檢查并對其結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在河北省定州市人民醫(yī)院就診的乳腺癌患者84例,均為女性、已婚,均有生育史,均經手術后病理確診,患者年齡32~68歲,中位年齡49歲。其中左側乳腺48例,右側乳腺36例;乳頭腫塊56例,乳頭凹陷16例,乳頭溢液12例。大部分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偶伴有乳腺的局部不適、隱痛或者經期脹痛。患者在術前分別行鉬靶X線和螺旋CT檢查。
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及家屬同意。
1.2方法
1.2.1鉬靶X線應用Philips Mammo Diagnoost型X線鉬靶攝影儀,患者經期過后的3~7 d為檢查時間。檢查過程中采用內外斜位以及雙側乳腺軸位,并且最大限度地讓患者將乳腺放置在支架上。內外斜位檢查:患者充分暴露前胸,正面站立在攝片臺對面,將膠片放在乳房的外下方,由內上方向外下方以43~45 °的角度進行X線攝片,為了防止腋下淋巴結、副乳腺以及乳腺尾部腫塊的漏診,在投照過程中應使乳房間隙完全被膠片包含。采用手動曝光方式,拍攝條件:70~100 mAs、25~32 kV。軸位檢查:將患者乳房平坦放置在支架上,使X線從上到下進行垂直照射,定位乳房的4個象限。在進行鉬靶X線檢查過程中,需要重點觀察患者乳腺腺體的類型,病灶的形態(tài)、位置、鈣化情況以及邊界,進而判斷病灶的性質。
1.2.2螺旋CT應用西門子Somatom Emotion型全身螺旋CT機,選擇參數(shù)90~120 kV,100~120 mAs,5 mm層厚,5 mm層距,300~500 Hu窗寬,0~50窗位。較小病灶采用2 mm層厚,2 mm層距的薄層螺旋CT掃描。掃描方式主要采用平掃與增強2種?;颊卟扇「┡P位,以乳房下界至腋窩頂部為掃描的界限,如果有必要,則需進行全肺的掃描。
1.2.3聯(lián)合互補檢查螺旋CT發(fā)現(xiàn)乳腺結構局部紊亂或者出現(xiàn)可疑鈣化時,及時結合鉬靶X線檢查作出正確診斷;鉬靶X線發(fā)現(xiàn)惡性鈣化灶,而超聲未顯示腫塊存在,則應進行螺旋CT復查;鉬靶X線對腋窩淋巴結轉移不能定性時,應進行螺旋CT檢查確認。
1.3判定標準
1.3.1鉬靶X線檢查標準以美國放射學會1983年所制定的分類標準[7]作為鉬靶X線檢查診斷的標準:檢查的直接征象主要包括微小鈣化灶、邊緣模糊、分葉征或者毛刺現(xiàn)象、不規(guī)則塊影結節(jié)影或者腫塊影;間接征象主要包括導管征、血管異常、局部結構紊亂以及皮膚異常。當患者有以上2項直接征像或者同時出現(xiàn)2項間接征像與1項直接征象時,即可確診為乳腺癌。
1.3.2螺旋CT的診斷標準[8]其診斷標準主要為伴或不伴有鈣化的邊緣毛刺的不規(guī)則軟組織腫塊;腋窩淋巴結的檢查標準主要為淋巴結轉移,而不用計算淋巴結的大小和數(shù)目。
1.4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四格表χ2和配對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鉬靶X線檢查、CT檢查以及2種方法聯(lián)合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的評價采用四格表診斷性試驗分析。
2.1鉬靶X線、螺旋CT以及兩者聯(lián)合檢查結果比較鉬靶X線檢測陽性率(79.8%,67/84)和CT檢查陽性率(82.1%,69/84)均較病理檢查陽性率(92.9%,78/84)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95、4.408,P<0.01);鉬靶X線聯(lián)合CT檢查陽性率(90.5%)與病理檢查陽性率(94.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0,P>0.05)。
與病理檢查比較,CT 檢查敏感度和準確度略高于鉬靶X線檢查,鉬靶X線聯(lián)合CT檢查敏感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單項鉬靶X線或CT檢查,見表1。
表1 鉬靶X線、螺旋CT以及兩者聯(lián)合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比較 (例數(shù))
2.2腋窩淋巴結轉移和鈣化病灶檢出率比較病理檢查的腋窩淋巴結轉移率高于鉬靶X線檢查(P<0.05); 鉬靶X線檢查鈣化灶(44例鈣化灶中15例泥沙鈣化,13例小叉狀鈣化,9例小桿狀鈣化,7例不規(guī)則鈣化)高于螺旋CT檢查(28例鈣化灶中泥沙鈣化中11例,小叉狀鈣化9例,小桿狀鈣化6例,不規(guī)則鈣化2例)。見表2。
表2 不同檢查方法腋窩淋巴結轉移和鈣化病灶檢出率比較 (例數(shù),%)
*P<0.05與病理檢查比較#P<0.05與螺旋CT比較(χ2檢驗)
在我國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中乳腺癌占7%~10%,是女性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病死率約達41.67%,并且呈現(xiàn)年輕化的趨勢[9]。但是其發(fā)病原因還不是很明確,一般認為雌激素的分泌水平及遺傳因素可能是引起該病發(fā)生的原因,該病的高發(fā)人群主要為絕經前后的婦女。近年來,該病的發(fā)病率出現(xiàn)了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在部分大、中城市已成為女性惡性腫瘤發(fā)病的最高疾病,引起了世界各國醫(yī)學領域的高度重視[10]。在多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乳腺上皮細胞內的基因發(fā)生了突變,使細胞的增生失去控制是乳腺癌的發(fā)病的主要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乳腺癌患者來說,非浸潤性乳腺癌有著最好的預后,早期浸潤性乳腺癌相對差一些,而浸潤性特殊癌的預后更差,預后最差的則為浸潤性非特殊癌,其10年的生存率分別為83.8%、78.0%、62.8%和39.5%[11]。然而,乳腺癌大多發(fā)病較為隱匿,早期無明顯臨床癥狀,并且乳腺癌術后的生存率與乳腺癌的分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研究顯示,若在乳腺癌的早期能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并且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案,會使患者5年的生存率達到90%以上[12]。因此,對于乳腺癌患者來說,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乳腺癌早期診斷的方法越來越多,臨床上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紅外線、超聲、鉬靶X線檢查、CT檢查、磁共振成像檢查以及核素成像檢查等[13]。螺旋CT及鉬靶X線對于乳腺病灶的形態(tài)、邊緣以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都能清晰的顯示出來。本研究結果顯示螺旋CT乳腺癌檢出的準確度和敏感度均略高于鉬靶X線。因為鉬靶X線屬于軟射線,對于一些致密組織不能準確顯示,故當乳腺組織的密度差異不大時,其分辨率較差對于一些較小的乳腺腫瘤(<2 cm)容易造成漏診;同時在攝影不佳的時候也容易造成位于靠近胸壁的腫塊以及乳腺偏小的患者漏診[14]。螺旋CT對乳腺組織分辨率與鉬靶X線相比有一定優(yōu)勢,并且也可較準確地對空間進行定位,在對乳腺深位、高位等特殊部位病灶的檢出、致密型乳房的觀察、邊緣毛刺的顯示、腫瘤侵犯程度以及乳后脂肪間隙侵犯等的觀察與鉬靶X線相比也存在一定優(yōu)勢[8]。
乳腺癌轉移的常見途徑主要是通過淋巴結轉移實現(xiàn)的,淋巴結的轉移與腫瘤的分期以及患者的預后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研究表明,有腋窩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較無腋窩淋巴結轉移的患者預后差,同時累計淋巴結的數(shù)目及腋窩淋巴結的水平也與患者的預后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檢出的淋巴結數(shù)目越多,患者的預后就越差[15]。對腋窩淋巴結的轉移敏感也是螺旋CT與鉬靶X線相比的優(yōu)勢之一[16]。本研究結果顯示,病理的腋窩淋巴結轉移檢出率高于鉬靶X線檢查(P<0.05),螺旋CT與鉬靶X線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鉬靶X線的優(yōu)點主要在于其可以對雙側乳腺進行對比成像,整體性較強,對腫物的大小、形狀、密度顯示較好,尤其是對鈣化病灶的敏感度較高,甚至也能清楚地顯示出直徑為2 mm的微小鈣化灶。鈣化在乳腺癌的良惡性鑒別中占有重要地位,鉬靶X線在診斷腫瘤的砂礫樣鈣化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可以將鈣化灶的檢出作為判定導管原位癌的重要依據(jù),對早期乳腺癌的發(fā)現(xiàn)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對于瘤體較小、密度及邊緣不清楚的病灶,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所以說,少量的微小鈣化灶則可能成為判斷其陽性的唯一指標,而對于螺旋CT來說,其與掃描層面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有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漏診。本研究結果也顯示,鉬靶X線對微小鈣化灶的檢出率為52.4%,顯著高于螺旋CT的檢出率(P<0.05)。說明鉬靶X線在乳腺癌早期診斷中至關重要。
鉬靶X線與螺旋CT在乳腺癌早期診斷中都存在著一定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鉬靶X線容易漏診一些較小的腫塊,造成該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腫塊與腺體之間的密度相差較小,故很容易被增生的腺體所掩蓋。而螺旋CT則對乳腺深位、高位等特殊部位病灶的檢出、致密型乳房的觀察、邊緣毛刺的顯示、腫瘤侵犯程度以及乳后脂肪間隙侵犯等的觀察有一定的優(yōu)勢,尤其是對腋窩淋巴結的轉移極為敏感;螺旋CT對于一些無明顯腫塊或者小于0.5 cm的腫塊診斷較為困難,而鉬靶X線可以通過成簇的鈣化、扭曲和密度不對稱以及局部結構紊亂等對病灶進行定性。2種檢查方法聯(lián)合應用可以互補二者間的不足,提高乳腺癌早期診斷的準確度。本研究結果顯示,2種檢查聯(lián)合應用檢測的準確率高達95.2%,明顯高于任何一種單一檢查的準確率。
綜上所述,鉬靶X線和螺旋CT診斷各有優(yōu)勢和不足,兩者聯(lián)合應用可以取長補短,進一步提高乳腺癌早期的檢出率和診斷的準確率,為早期診斷、治療乳腺癌提供重要的臨床依據(jù),從而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存率得到明顯改善,故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郝少云,趙新保,歐冰,等.腫物深度對乳腺超聲彈性成像檢查結果的影響[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4,30(2):104-106.
[2]劉艷莉,李文輝,常莉,等.早期乳腺癌保乳術后放射治療進展[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3,21(3):656-658.
[3]王秋香,謝寶杰,朱麗娜,等.乳腺分葉狀腫瘤的數(shù)字鉬靶X線表現(xiàn)及臨床分析[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4(1):24-26.
[4]劉偉娟,黃飛.全數(shù)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在乳腺癌診斷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3,11(5):572-574.
[5]蔡玉琴,張璟,諸葛銘寧,等.乳腺腫瘤性病變鉬靶X線攝影結合臨床觸診的價值[J].臨床薈萃,2012,27(15):1318-1321.
[6]王東.56例乳腺癌的CT診斷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1):261-262.
[7]王雁,郭曉霞,黃潔.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乳腺腫瘤中的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2,26(6):571-572.
[8]李旭敏.乳腺癌的鉬靶X線、CT及病理對照分析[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1,36(11):1242-1244.
[9]倫鳳森.鉬靶X線與MRI增強檢查對早期乳腺癌診斷價值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3,33:(33):188-189.
[10]張春霞,楊麗.超聲聯(lián)合鉬靶X線診斷乳腺腫塊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28(4):402-404.
[11]王欣,連臻強.中國乳腺癌篩查與早期診斷的現(xiàn)狀及挑戰(zhàn)[J].腫瘤學雜志,2011,17(5):321-324.
[12]Ciatto S,Houssami N,Bemardi D,et al. Integration of 3D digital mammogram-phy with tomosynthesis for population breast-cancer screening(STORM):aprospec-tive eompareison study[J]. Lancet Oncol,2013,14(7):583-589.
[13]林映常. 鉬靶X線與超聲聯(lián)合檢查在乳腺癌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5,30(9):1324-1326,1338.
[14]鄭曉芳,付趙虎.乳腺疾病普查中常用檢查方法的臨床比較[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5,23(1):68-69.
[15]吳濤,曹新生,賀才標.鉬靶X線技術聯(lián)合CT掃描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35):100-101,103.
[16]鐘輝,譚嬋妹,羅毅,等.鉬靶X線聯(lián)合CT對早期乳腺癌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3,11(3):320-322.
(本文編輯:許卓文)
[收稿日期]2015-12-25;[修回日期]2016-01-15
[作者簡介]仝淑麗(1980-),女,河北定州人,河北省定州市人民醫(yī)院主治醫(yī)師,醫(yī)學學士,從事醫(yī)學影像診斷研究。
[中圖分類號]R737.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3205(2016)07-08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