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樾,郭金仙,潘瑋華,王燕俠,邱偉濤,黃 蕾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甘肅 蘭州 730050)
?
小學生與初中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特征
李佳樾,郭金仙,潘瑋華,王燕俠,邱偉濤,黃蕾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甘肅 蘭州 730050)
[摘要]目的了解小學生與初中生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特征及影響因素。方法由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組織市縣級婦幼單位,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分層隨機整群抽取甘肅省6市縣5 435名在校中、小學生,采用兒童自我意識量表(PHCSS)和自編一般情況調查表進行調查分析。結果小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總體水平顯著高于初中生(t=8.089,P<0.01),主要表現(xiàn)在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焦慮、合群、幸福與滿足的因子上(t=3.452~7.236,均P<0.01);小學與初中階段,女生的自我意識總體發(fā)展水平均高于男生(t值分別為-5.349、-2.502,均P<0.05);母親文化程度、父親文化程度分別是小學階段與初中階段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家庭影響因素,學習成績、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是小學與初中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共同影響因素。結論小學與初中階段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水平隨著年級的增高而下降,學校環(huán)境與父母文化程度是其重要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我意識;小學生;初中生;發(fā)展
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關系的認識,主要是個體對自身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狀態(tài)的知覺和主觀評價。自我意識是個體在與家庭、同伴、學校、社會等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fā)展的,是個體實現(xiàn)社會化目標、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證,其發(fā)展水平是個體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標志,而且自我意識與行為問題之間密切相關[1-2]。兒童青少年時期是個體自我意識形成的重要時期,對其自我意識的研究有利于培養(yǎng)其良好的個性品質及保持心理健康。本文試圖了解小學生與初中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特征及影響因素,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指導與教育提供參考依據。
1.1研究對象
由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組織市縣級婦幼單位,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在甘肅省的平涼市崆峒區(qū)、武威市涼州區(qū)、蘭州市榆中縣、定西市渭源縣、隴南市成縣、甘南州合作市等6市縣進行調查,每個市縣抽取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3所中小學,小學抽取3~6年級的學生,初中抽取初一至初三的學生,本次共抽取8~16歲5 686名在校兒童作為調查對象?;厥沼行柧? 435份,問卷回收率95.6%。學生的平均年齡為12.24±1.76歲;男生2 577人,占47.4%,女生2 858人,占52.6%;小學生3 004人(男生1 364人,女生1 640人),占55.3%;初中生2 431人(男生1 213人,女生1 218人),占44.7%;三年級288人(男生122人,女生166人),占5.3%;四年級738人(男生344人,女生394人),占13.6%;五年級894人(男生387人,女生507人),16.4%;六年級1 084人(男生511人,女生573人),占19.9%;初一1 019人(男生474人,女生545人),占18.7%;初二841人(男生428人,女生413人),占15.5%;初三571人(男生311人,女生260人),占10.5%。
1.2調查工具
1.2.1兒童自我意識量表
兒童自我意識量表(piers-harris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是美國心理學家Piers與Harris1969年編制,并于1974年修訂。該量表適用于8~16歲兒童,有80項是否選擇型測題,分為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焦慮、合群、幸福與滿足6個因子。該量表采用5級評分,正向計分方法,總分或分量表分越高,表明自我意識水平越高或在某方面的自我意識越強。該量表在國內外應用十分廣泛,信度與效度較好。
1.2.2自編一般情況調查表
自編一般情況調查表對可能影響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諸方面因素進行了問卷調查,包括家庭一般情況,如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職業(yè)、家庭類型;學校環(huán)境因素,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學習成績等。
1.3評定標準
本調查根據蘇林雁等2002年調查中國兒童自我意識量表城市常模進行評估,即總分<46為自我意識偏低(低于P30),總分>58為偏高(高于P70),總分在46~58為正常。
1.4調查過程
對抽取的班級進行集體施測,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統(tǒng)一發(fā)放問卷,對于學生不理解的條目由調查員給予中性解釋,且填表時要求教師不在場,當場收回問卷。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統(tǒng)計分析方法主要有頻數分析、t檢驗、F檢驗和Logistic回歸分析等。
2.1小學生與初中生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水平分析
小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總體水平顯著高于初中生,小學生在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焦慮、合群、幸福與滿足的因子上顯著高于初中生(均P<0.01),在行為因子上小學生與初中生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小學生與初中生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水平比較結果±S)
2.2不同年級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水平比較分析
在小學階段,各年級的自我意識總分及各因子上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表現(xiàn)出隨著年級的增高,自我意識水平逐漸下降;在初中階段,不同年級的自我意識總分及各因子上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呈現(xiàn)出與小學階段相似的發(fā)展趨勢,見表2。
表2 不同年級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水平比較結果±S)
2.3小學與初中階段不同性別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水平分析
在小學與初中階段,女生的自我意識總體發(fā)展水平均高于男生(均P<0.05);在小學階段,女生主要在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合群、幸福與滿足方面的得分均顯著高于男生(均P<0.01);在初中階段,女生主要在行為、合群、幸福與滿足方面的得分均顯著高于男生(均P<0.01),而在焦慮因子上,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P<0.05),見表3。
2.4小學生與初中生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以自我意識為因變量(將自我意識量表總得分<46分者歸為低自我意識,反之歸為高自我意識),以家庭環(huán)境因素及學校環(huán)境因素為自變量,進行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如下,父母文化程度:1=大學及以上,2=大專、高中、初中,3=小學及以下;父母職業(yè):1=干部;2=工人,3=農民;師生關系:1=好,2=一般,3=差;同學關系:1=好,2=一般,3=差;學習成績:1=上等,2=中等,3=下等。
結果顯示,在小學階段,影響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因素主要有:母親文化程度、學習成績、師生關系、同學關系,見表4。在初中階段,影響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因素主要有:父親文化程度、學習成績、師生關系、同學關系,見表5。
表3 小學與初中不同性別兒童自我意識各因子及總分比較±S)
表4 小學兒童自我意識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表5 初中兒童自我意識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3.1小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水平高于初中生
總體而言,隨著兒童的年齡增長與成長發(fā)育,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也是逐漸升高的,但整個發(fā)展過程并不是直線等速的。許多發(fā)展性研究也發(fā)現(xiàn)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曲線是起伏跌宕的,尤其在某些關鍵期和轉折期,從小學到初中逐年下降,青春期后顯著上升[3]。本次調查結果與其相似,小學生與初中生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相似的趨勢,隨著年級的增高,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水平逐漸下降。在本次調查中,小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總體水平顯著高于初中生,主要表現(xiàn)在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焦慮、合群及幸福與滿足因子上。與劉曉華等[3]的研究結論一致。在小學階段,課程內容相對容易,趣味性強,學業(yè)的壓力相對較小;在初中階段,其面臨升學壓力,學習負擔逐漸增加,此時的青少年思想多變,情緒不穩(wěn)定,在自我認識與評價上容易產生心理沖突與困惑。小學階段是兒童獲得自我意識的重要階段,初中階段是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重要轉折點,在此階段,家庭、學校及社會應注重兒童的心理成長,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為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3.2小學與初中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存在性別差異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小學階段與初中階段兒童自我意識總體發(fā)展水平均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均P<0.01),不論在小學階段還是在初中階段,女生的自我意識發(fā)展水平均高于男生,主要表現(xiàn)為女生比男生的行為更為得體、人際關系更融洽、自我感覺更幸福與滿足。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性別角色也逐漸開始分化,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在智力與學校方面,小學階段的女生顯著優(yōu)越于男生,到了初中階段,男生在此方面的表現(xiàn)逐漸提高,女生的學習優(yōu)勢不再突出,這提示對于小學與初中階段男女生的學習態(tài)度方面應動態(tài)地認識與指導,關注初中階段女生的學習態(tài)度變化,并及時引導,而對于初中階段男生的學習要多加鼓勵,給予信心。初中階段男生的焦慮情緒顯著高于女生(P<0.05),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不同[4]。關注青春期階段男生的情緒健康狀態(tài)是學校心理衛(wèi)生健康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
3.3影響小學與初中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異同因素
兒童自我意識是在個體與社會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結構,其形成和發(fā)展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父母文化程度是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因素,這與有關研究結論一致[1]。父母受教育程度往往影響到家庭氛圍及對待子女的教養(yǎng)方式,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父親的影響力逐漸大于母親。在初中階段,父親更要突出家長的重要角色,更多地參與家庭教育之中,重視自身言行舉止對子女的引導與影響作用。
本研究中,小學與初中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共同影響因素是學習成績、師生關系、同學關系,這與有關研究結果相似[5-6],學校環(huán)境對于兒童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至關重要。學校是兒童進入社會的第1個大環(huán)境,教師對兒童自我意識的形成及發(fā)展發(fā)揮著長期且深遠的影響,甚至到大學階段,教師的意見仍然會高度影響學生的自我意識狀況[7]。學習成績是不同階段學齡期兒童取得社會認可、獲得自尊和發(fā)展積極自我意識的重要來源。我國兒童多為獨生子女,同伴在兒童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中具有其他人際關系無法替代的獨特作用,尤其在初中階段,是兒童自我意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黃廣文,蘇林雁,蘇巧榮,等.家庭環(huán)境因素對7~13歲兒童自我意識的影響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0,8(11):1433-1435.
[2]Houck G, Kendall J, Miller A,etal.Self-concep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J].Journal of Pediatric Nursing,2011,26(3):239-247.
[3]劉曉華,徐改玲,甄龍,等.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變化特征[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2,25(3):185-187.
[4]牛丹丹,王建國,朱磊,等.初中生考試焦慮與自我意識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3):408-411.
[6]Pesu L,Viljaranta J,Aunola K.The role of parents’ and teachers’beliefs in children’s self-concept development[J].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16,44:63-71.
[7]Erkman F,Caner A,Sart Z H,etal.Influence of perceived teacher acceptance, self-concept, and school attitude o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school-age children in Turkey[J].Cross-Cultural Research,2010,44(3):295-309.
[專業(yè)責任編輯:潘凱麗]
[收稿日期]2016-02-16
[基金項目]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45RJZA101)
[作者簡介]李佳樾(1981-),女,主治醫(yī)師,碩士,主要從事兒童心理衛(wèi)生的研究。
[通訊作者]郭金仙,主任醫(yī)師。
doi:10.3969/j.issn.1673-5293.2016.07.006
[中圖分類號]R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293(2016)07-0805-04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self-concep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LI Jia-yue, GUO Jin-xian, PAN Wei-hua, WANG Yan-xia, QIU Wei-tao, HUANG Lei
(Gansu Provincial Maternity and Child-care Hospital, Gansu Lanzhou 73005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know about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concep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Totally 5 435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6 cities and counties of Gansu Province with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through city/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units organized by Gansu Provincial Maternity and Child-care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2. Piers-harris children self-concept scale (PHCSS) and self-made general questionaires were used for survey. Results The whole level of self-concep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8.089, P<0.01), mainly in the factors of intelligence and school, physical appearance and attributes, anxiety, gregariousness, happiness and satisfaction (t value ranged 3.452-7.236, all P<0.01).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ages, the whole level of self-concept of girls was higher than boys (t value was -5.349 and -2.502, respectively, both P<0.05). Mother’s cultural degree and father’s cultural degree were the family influencing factor of self-concept in primary school stage and secondary school stage, respectively. School recor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classmate relationship were common factors of self-concep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al level of self-concep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ag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de, and it is especially influenced by school environment and parents’ culture degree.
[Key word]self-concept; primary school student;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