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立滿張麗艷張秀蓮劉欣芝
(1.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2.吉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第30屆奧運會中、日女排主要技術運用效果的比較研究
謝立滿1張麗艷1張秀蓮1劉欣芝2
(1.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2.吉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運用錄像觀察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比較分析法等,對第30屆奧運會中、日女排得失分和主要技術運用效果進行比較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女排整體的發(fā)球效果不理想,攔網(wǎng)效果處于劣勢。建議中國女排應加強攔網(wǎng)、發(fā)球、一傳等基本能力的訓練,堅持快速多變的風格,提高強攻的成功率。
奧運會;女排;技術;中國
隨著現(xiàn)代排球運動的發(fā)展,世界女排強隊處于群雄逐鹿、各具特色的局面[1]。中國女排在第30屆奧運會淘汰賽惜敗日本女排,無緣四強。許多專家、媒體對中國女排的實力產生了懷疑,甚至認為中國女排已經(jīng)退出世界一流強隊的陣營[2]?;诖?,通過第30屆奧運會中、日女排發(fā)球、扣球、攔網(wǎng)技術運用效果的比較,剖析中、日女排的競技實力,找尋奧運會失利的主要原因,以期為提升中國女排的競技實力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以第 30屆奧運會女子排球賽中國隊與日本隊發(fā)球、扣球、攔網(wǎng)技術運用情況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CNKI數(shù)據(jù)庫査詢相關的期刊文獻10余篇,并通過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查閱了相關著作、教材。
1.2.2 錄像觀察法
觀看第30屆奧運會中、日女排比賽的錄像,對得失分和發(fā)球、扣球、攔網(wǎng)等主要技術進行統(tǒng)計與分類整理,尤其對中、日女排主要技術運用效果進行了記錄。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2013對所收集的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
2.1 中、日女排得失分情況分析
排球比賽中的主要得分技術分別為發(fā)球、扣球和攔網(wǎng)。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三項技術的運用決定著排球比賽的勝負[3]。如表1所示,中日女排在賽場上的對決異常激烈,不僅進入了決勝局的較量,同時每局的分差都為2分。
表1 中、日女排全場比分統(tǒng)計
如表 2所示,中國女排在三大主要技術的得分達到91分,高出日本女排4分,同時在失分上為30分,僅比日本女排多出1分。中國女排在本場比賽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
表2 中、日女排整體得失分統(tǒng)計
2.2 中、日女排發(fā)球效果分析
表3 中、日女排全場發(fā)球統(tǒng)計
如表3所示,2隊全場的發(fā)球總數(shù)都為116次,并且發(fā)球的得分都為3分,中國隊發(fā)球失誤比日本隊少3個。然而在發(fā)球破功的環(huán)節(jié),中國隊比日本隊少10個,僅為日本隊的65%。中國隊在各局中的發(fā)球效果都處于劣勢,尤其是在第一局和第五局,分別僅為日本隊的28.0%和50.0%,反映出中國隊在比賽剛開始的時候并沒有完全的適應場地。中國隊僅在前兩局的發(fā)球有意避開日本隊的自由防守隊員方,后三局在此方面則明顯不如日本隊做得好,尤其是在關鍵比分時的發(fā)球,中國隊發(fā)球都是一味的求穩(wěn)減少失誤,而忽視了攻擊性。
2.3 中、日女排扣球效果分析
如表4所示,中日女排的扣球次數(shù)分別為179次和171次,單從扣球總次數(shù)看中國隊占有一定優(yōu)勢。中國隊在扣球主動得分方面也略高于日本隊。
如表5所示,中國女排在分配球上更加合理,各個位置相對平均。中國隊2號位與后排的扣球得分率較低,分別為35%和31%,遠遠低于日本隊在2號位與在后排扣球得分率的46.0%和50.0%。
表4 中、日女排全場扣球統(tǒng)計
表5 中、日女排各位置扣球統(tǒng)計
2.4 中、日女排攔網(wǎng)效果分析
表6 中、日女排全場攔網(wǎng)統(tǒng)計
如表6所示,中國女排攔網(wǎng)比日本女排少了4個,有效攔網(wǎng)中國隊比日本隊少了 17個,效率僅為日本隊的59.0%。由此可見,在攔網(wǎng)方面中國隊與日本隊差距很大。
表7 中、日女排各位置攔網(wǎng)得分與有效攔網(wǎng)統(tǒng)計
如表 10所示,在各個位置的攔網(wǎng)得分和有效攔網(wǎng)方面,中國女排與日本女排相比不占任何優(yōu)勢,尤其是對日本隊4號位的攔網(wǎng),攔網(wǎng)效率僅為日本女排的58%,可以說中國隊對與日本隊在4號位的進攻沒有太多解決辦法。
3.1 結論
中國女排在比賽的后半段發(fā)球較前半段略顯遜色,在發(fā)球的攻擊性上還有一定的欠缺,雖然發(fā)球失誤比日本女排少,但整體發(fā)球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攔網(wǎng)效果上與日本女排相比存在很大劣勢,沒有有效的限制住對手。
3.2 建議
中國女排應加強攔網(wǎng)、發(fā)球、一傳等基本能力的訓練;堅持自己快速多變的風格,充分利用自己的身高優(yōu)勢,提高強攻的成功率,同時完善本隊攔網(wǎng)技術和后場進攻戰(zhàn)術,做到因人而異、因隊而異,創(chuàng)造性的制定戰(zhàn)術打法。
[1]舒為平,石翔宇,任靜濤等.備戰(zhàn)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技術特征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02:69-75.
[2]黃曉梅,陳秀平.第30屆奧運會中國女排快攻扣球效果分析[J].體育科學研究,2013,06:67-71.
[3]任汝崗,靳小雨,王冬梅.2008年奧運會中國女排得分情況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07:33-35.
[4]楊江明,張志中.第29屆奧運會女排前四強一攻和防反實力分析[J].運動,2010,07:10-11+18.
[5]王耀東,楊卓.中國女排與奧運會歐美強隊的若干非技術因素對比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 03:133-134.
[6]張欣.第29屆奧運會中外女排進攻戰(zhàn)術運用效果的比較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08:81-83.
[7]侯玉鷺.從第 29屆奧運會女排比賽得失分情況看中國女排的優(yōu)勢與不足[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06:43-45.
[8]鐘貴欽,焦峪平.從29屆奧運會女排賽單項技術統(tǒng)計分析看中國女排的優(yōu)勢與差距[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0,01:69-72.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ain Technology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in the 30th Olympic Games
XIE Li-man, et al.
(PE Department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Jil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use of video observ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comparative analysis, etc., conducts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goal and lose score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in the 30th Olympic Games,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main technology, it is indicated that overall effect of the serve of Chinese team is not very ideal, and the blocking effect is very big disadvantage.It is suggested that Chinese team should strengthen the blocking, serving, receiving and other basic skills training,adhere to the rapid and changeable style,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storm.
the Olympic Games; women's volleyball team; technology; China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4YJC890004);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項目編號:2015-541)。
謝立滿(1982-),吉林長春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